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哲學教理解科學發展觀經驗交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所謂發展觀,就是人們對事物發展的總的看法。說得更確切些,就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關于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觀點、體系。
發展是“自己”的運動、“對立面的統一”。這是列寧在總結人類歷史上的發展觀時,十分的一個重要思想。列寧不僅反復闡明發展的核心、動力,而且論述了發展的道路和形式等。列寧的發展觀也就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理論及其規律的觀點體系,是廣義的發展觀。各領域、不同時代的具體的發展觀,可以其為據,總結各自的實踐經驗而不斷產生和完善起來。就拿我們正在探索、學習和運用的科學發展觀來說,在一定意義上也是廣義發展觀在當代社會的推廣、發揮與發展??茖W發展觀不僅蘊含發展是“自己”的運動,而且特別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以人為本、“天人合一”,以此作為其出發點和歸宿。這是人類在社會發展道路上付出無數次代價與災難之后痛定思痛的產物,是人類在社會發展道路上獲得一次又一次成功與飛躍中逐步認清的方向,也是當代“全球化”、“信息化”發展與人類智慧的結晶。
什么叫“發展”?有的見物不見人,只顧追求單一經濟發展指標;有的不自量力,盲目上了不該上的“政績工程”;有的囿于條件,只好搞些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凡此種種,盡管只是局部現象,但卻有悖于科學發展觀,若不加以引導、克服與防范,勢必導致社會發展的嚴重失誤,甚至陷入掠奪資源、破壞生態環境、殺雞取卵式的發展。中國要在本世紀頭20年建成小康社會,逐步邁向發達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務必依靠符合當代實際的科學發展觀來指導,要求對其發展的核心、動力、規律、模式、目標與道路等作出新的說明與決策。
中國共產黨人及時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緊緊抓住人與自然的對立統一關系,突出以人為本,在逐步深入認識自然客體條件及其規律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和發揮人的主體地位、基本需求和創造性的作用,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等人類社會發展的核心問題。并以其為動力,調整布局和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強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制造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與此同時,要健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和與國際接軌的運行機制,進一步改善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的方式,完善就業體制、收入分配制度和社會保障體系,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制度;要深化政治、經濟、文化體制改革,加強執政能力與思想建設,使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同與日俱增的物質文明相適應,力求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持續、健康、快速、全面協調發展。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各種矛盾關系,尤其是工業與農業、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等關系,擴大內需和對外開放,使各地區各行各業的發展,按其固有的規律和特點,因時、因地制宜,不斷飛躍前進。
中國共產黨人為適應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科技信息化所帶來和呈現的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社會文明競爭與整合的錯綜復雜局勢,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觀察、處理國內外的一切對立統一關系,“充分利用重要戰略機遇期,切實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要積極推進改革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其他方面的體制,自覺調整和改革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為各方面發展提供強大動力。要正確把握和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堅持把穩定作為改革發展的前提,切實做好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的各項工作,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特別是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保持社會安定團結”(在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所有這些思路和決策,符合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流需求。
“發展”其意義何在?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通俗的說法。例如關于“改革、開放與發展”
、“穩定與發展”、“發展才是硬道理”、“落后要挨打”、“先富”“后富”等論述,無不充滿辯證發展觀的智慧。科學發展觀是辯證發展觀在當代社會的推廣、發揮與發展;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出發點和歸宿,為其顯著的基本的特征;科學發展觀也就是辯證發展觀,認為“發展是對立面的統一”,只有它才提供理解一切現存事物“自己運動”的鑰匙,主張按事物“自己運動”的內在固有規律和模式去指導其發展。重溫經典作家有關發展觀的基本理論,不僅有助于了解科學發展觀與辯證發展觀的關系,而且有利于人們進一步全面理解和運用科學發展觀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