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紀律教育演講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隨著高校的快速發展,校內人員、車輛劇增,人員構成復雜,校園周邊環境日益復雜,給學校的公共安全帶來了一系列新問題。目前高校主要存在著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重大治安刑事案件、盜竊和詐騙、社會交往以及大學生自殺等重大安全隱患。從全國來看,大學生遭遇交通事故、火災事故逐年增多,大學生被搶劫、被傷害、被騙、被盜、被滋擾案件時有發生。這些情況與我們要實現的安全、文明、有序、和諧校園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因此,現在黨和國家特別要加強公共安全教育,這也是我們高等學校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措施。高等學校培養的合格人才,不僅要學習好、思想好,而且還要具有適應社會的能力,這樣才能擔當起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是培養大學生樹立國民意識、提高國民素質和公民道德素養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因此,我們今天召開一個全院學生的大會,絕不是走形式,而是希望同學們真正樹立起安全意識,平平安安地順利完成自己的學業。
一、我們應當樹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識,形成新的安全觀,把安全問題與個人發展和國家需要、社會發展相結合,構筑平安人生
首先要樹立應有的危機意識,日常生活中能夠居安思危。應該看到,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我國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期,既是發展的黃金期,又是矛盾的凸顯期,各種不可預測的、非常態的突發公共危機事件頻繁發生,給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給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帶來災難性后果。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大量事件表明,我們已經進入一個高風險的年代,因此,我們必須學會在預防和應對危機中生存和發展。
1、中國幅員遼闊、地理條件和氣象條件十分復雜,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多的國家。隨著人口的增長、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也在不斷加快。這種來自自然界的突如其來的破壞構成了對國家安全的重大威脅。今年5月四川汶川的大地震就是一個極端的例子。
2、中國是處于快速發展轉型期的國家,社會利益分化嚴重,社會運行系統相當脆弱。不同利益群體的形成,導致各種利益沖突頻發,一件偶發的社會矛盾事件,可能會產生連鎖反應,出現“交叉感染”擴大社會矛盾,造成嚴重的社會安全危機。隨著我國的經濟連續幾十年高速發展,在社會運行系統中存在的不確定性和脆弱性的隱患日益顯露。例如,隨著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現代城市實際上發展成為一種相互聯系的高科技復雜系統,城市中所有的日常生產、生活和工作完全依賴諸如生命線網絡(水、電、煤、汽、道路等)、通信網絡和金融網絡的正常運行,哪個網絡出現問題,城市的秩序都會大亂。另外,經過三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初步形成人流、物流、能量流、信息流等四“流”體系,但這些體系中,人流與物流體系的不確定性、能量流體系的不平衡性和信息流體系的脆弱性的特點相當突出,一旦這些體系中某一環節出現問題,將潛在的危機激活,就可能演變成一場空前的災害。20*年初的一場大雨雪就給南方造成了巨大的災害,充分而典型地暴露出我們在快速發展中存在的安全問題。
其次是樹立自覺地遵紀守法的觀念和習慣?,F在的大學校園是全社會中人群最集中的地方,學習和生活的公共程度最高。每個大學生要想在校園中有秩序地學習和生活,特別是要確保自身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就必須嚴格地遵紀守法。只有人人遵紀守法,才能實現人人在校園中獲得安全。從全社會來說,只有每個公民把遵紀守法當作發自內心的理念和習慣,并提高到信仰的高度,才能實現公共生活的安全,維持公共生活的秩序,否則,每個人都希望別人遵紀守法,而自己卻為所欲為,那就必然會出現人人都是受害者的危險局面,就象最近三鹿奶粉事件的慘痛教訓一樣。所以,同學們現在要從安全的角度,熟悉在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守什么法律法規和校規校紀,并且能夠認真、自覺地加以遵守。我一直很欣賞這樣一句話:老實是一輩子也花不完的本錢,膽大妄為是引發災難的禍根。希望同學們對有關的法律和校規校紀一定要認真學習,這既是培養良好作風和學風的需要,更是為了自己安全的需要。
再次是深刻領悟生命的意義、價值和社會責任,加倍珍惜、尊重和熱愛生命。世界上最寶貴的就是生命,生命的價值超過一切財富,每條生命都與家庭、集體和社會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因而又都承載著神圣的責任。大學生在校園里所求的不僅是知識,還要培養積極的生命態度,不斷促進身心的健康,正確地預防和治療身心方面的疾病,保證生命安全受到不法侵害和意外傷害,切實提高生命的質量。
以上幾點,都是希望同學們對安全問題有一個新的態度。
二、我們應該主動掌握安全防范知識和增強安全防范能力
根據目前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論,威脅到校園學生安全的危機事件大概包括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幾大類。希望同學們通過各種渠道加強學習,積極參加學校和社會有關機關組織的應急演練。具備安全防范的知識和能力,已經是社會發展對每個公民的新要求。如果我們應對危機的相關知識多一些,素質高一些,就會大大減少各種突發性危機帶來的傷亡和財產損失。即使危險來臨時,一個人的腦子里有了安全應急這根弦,懂得必要的生存知識和逃生技巧,就能抓住寶貴的機會獲取生存,否則,就會不知所措,應對失當,小災也可能會釀成大禍。
根據我院的實際情況,我今天主要講三個方面的問題。
1、關于防火防盜的問題。
火災是當今世界,也是學校事故災難中發生頻率較高的一種災害,因為學校人員高度集中,年輕的學生防范意識較差,所以火災的危害性非常大。因此,我們必須既從個人安全也從集體安全的角度高度重視消防安全問題。大家絕對不能拿安全用電的有關規定當兒戲,絕對不能私接電源、私拉電線、違規使用電器。平時我們也要特別注意用電方面的隱患,發現問題及時報告。我們在公共生活中必須掌握消防逃生方面的知識,了解消防報警、消防處置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學會正確使用滅火器。否則就容易出大問題。多年來有些學生總是不把防火當回事,只圖自己一時方便,經常在宿舍里使用違規的電器,還與管理人員玩貓捉老鼠的游戲,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就在昨天,上海商學院一間女生宿舍因違規使用電器引起火災而導致四名女生跳樓的空前慘劇,讓我們每個人都感到無比痛心,同時更應該讓我們高度警覺。
校園生活中也經常發生學生物品被盜和財物被騙的問題,應該格外注意防范。我認為大家應該從三個方面加以注意。一是要提高警惕,養成細心管理好自己物品的習慣。養成平時不亂放物品、人離鎖門的習慣,不給他人留下“順手牽羊、見利忘義”的機會。錢包、手機,特別是電腦等要在自己的掌控之內,不給小偷有下手的機會。二是要注意了解和掌握防詐騙的知識,學會識別欺詐性的行為和信息。我校和我院學生中都曾發生過被詐騙的事情,經濟損失嚴重。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兩件事,一件是一定要克服貪小便宜的心理,“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要把手機、銀行卡交給陌生人,遇到來不及接聽的陌生來電不要回電,不要聽信諸如快速發財之類的謊言。第二件是要特別提醒我們的家長防受騙,在家中留下學院辦公室、輔導員和班主任的電話,家長一旦接到異常電話,如說你孩子遇到車禍或突發疾病并要求匯錢等,一定要設法核實或報警,不要急于匯錢。
2、關于防食物中毒和防疾病的問題。由于全社會還沒有真正樹立起法制觀念,發展市場經濟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失范現象,尤其是還沒有真正確立起崇高的生命意識,所以現在中國的食品安全隱患相當突出,學校這樣的人群高度集中場所的公共衛生事件層出不窮。作為個人來說,我們一定要從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角度注意養成良好的衛生和飲食習慣。例如,我們要不食無證攤販的食品,盡可能不去校園周邊的排檔進餐(因為它的油、肉、糧、菜等的衛生沒有保障)。一旦發生食物中毒,立即報告,及時就醫。衛生專家說,亂吃東西危害最大,等于慢性自殺,大多數人不是餓死的而是吃死的,還說喝(酒)死的比淹(游泳)死的多。這話很有道理,建議大家都要主動多學習一些衛生健康知識,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防止病從口入。廣東的傳染病是很嚴重的,尤其是乙肝比較嚴重,學生群體中更為突出。所以我們一定要特別注意在公共生活中加強對各類傳染病的防范,積極鍛煉身體,保證自己平安順利地完成學業。
3、關于公共場所和公共交往中的安全文明問題。
首先是注意交通安全問題。關注身邊的交通環境、保持適度的警覺是保障交通安全的前提,我校學生時有發生乘坐非法摩的而出問題的事例,要引起大家的重視。校園車輛日益增多,平時走路要保持清醒頭腦,格外注意過往車輛,防止出交通事故。
其次是注意在校園周邊活動的安全。我們要知道哪里是安全的、哪里是不安全的。談戀愛也要注意戀愛安全,有個別談戀愛的同學在校園周邊偏辟的地方被搶的案例。周邊出租屋的不安全隱患很多,一定要防止被敲詐或者被侵害。異性交往一定要遵守道德規范,避免受到性侵害、防止性騷擾、防范性病和艾滋病。古往今來許多人在戀愛過程中不珍惜感情,過于自私而引發的愛恨情仇導致了許多人間悲劇,因戀愛而危及到生命安全。
再次是嚴格遵守宿舍的管理規定,與同學和睦相處。公共生活的秩序一定是每個人自覺遵守規則的結果。現在一部分學生在宿舍中漠視學校的有關規定,自由散漫,我行我素,不顧其他同學的感受,結果是既影響了學風,也影響了他人休息,惡化了同學關系。目前個別同學晚間熄燈后玩電腦游戲的現象比較嚴重,已經引起許多同學的強烈抗議,希望有關同學嚴格要求自己,杜絕此類現象,這既是制度的要求,也是從長遠來說維護自身安全的要求。還有個別比較富裕的同學,在生活中過于炫耀,不注意尊重和同情困難的同學,這也很容易引發偷盜、報復等不安全問題。同宿舍同學之間要多交流,互相幫助,不要彼此封閉和隔絕,更不能以強欺弱。一個宿舍的同學之間不交流與溝通,誤解和怨恨就會發芽。如果有的人心態不好,那就可能發生可怕的危機。云南大學的馬加爵事件就是一個極端的例子。
我最后要說的是,同學們都已長大成人,我們在公共生活中一定要按照一個公民的標準要求自己,在行使權利的同時切實履行自己的義務,處處對自己負起責任來。而當一個人對自己負起責任來的時候,他也就能夠對別人和社會負起責任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