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端午節禮儀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相傳愛國詩人屈原在農歷五月初五這天懷抱石頭投汨羅江自盡,兩岸百姓知道后,紛紛劃船打撈他的尸體,并向江中投放粽子,使魚蝦飽食后不吃他的尸體。此傳說歷代沿襲下來,演變成如今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節日的習俗禮儀有:
掛菖蒲、艾葉:民間特別是農村家庭,門窗上要掛菖蒲、艾葉,用以驅鬼辟邪保平安。雖然這是迷信,但因艾葉、菖蒲具有殺蟲、驅寒、消毒之用,故這一習俗一直保持下來,城鄉許多家庭都在這一日采集艾葉,以備常年家用。
吃大蒜頭、喝雄黃酒:
端午節,家庭要備一桌豐盛于平日的飯菜,全家共享。這一餐習慣上要吃大蒜頭煮肉,喝雄黃酒。大人會在不能喝酒的孩子額頭上沾上雄黃,或畫一個“王字”,去病消災。這種習俗在現代城市已逐漸被人遺忘。
吃粽子:端午節吃粽是我國民間長久盛行的習俗。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吃粽已經流行。在湖南岳陽、益陽一帶,端午還興吃麻花,當地把它稱“油絞”,女婿去丈母娘家拜節,也要提一串麻花。據說,吃麻花也是為了紀念屈原。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合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