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協會建產業調研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年來,*縣委以“十強百富”示范工程為載體,認真組織實施“雙培雙帶”工程,積極探索市場農業條件下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新途徑,各級黨組織特別是村黨支部,堅持以支柱產業為依托,以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為抓手,以推進農村產業化進程為目的,積極組建各種類型的專業協會,不僅解決了農民買難、賣難的問題,而且解決了農村基層黨建與經濟建設“兩張皮”的現象,找到了黨建與經濟工作的最佳結合點,探索出了一條把“支部建在協會上,協會建在產業上”的有效途徑。
一、基本情況
全縣17個鄉鎮、280個村。目前,由村黨支部、村委會牽頭組建在種、養、加等產業上的各類協會231個(其中注冊的29個),分布在212個村,占村總數的75.7%。協會中有黨員1040名、黨小組108個、黨支部180個(其中協會與兩委班子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172個,在協會中新組建黨支部8個),有致富帶頭人577人,發展黨員466名。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以支柱產業為依托,以推進產業化進程為目的,組建各類農村協會。農村協會組織是促進優勢農產品區域化布局,引導群眾發展具有當地特色、有市場潛力的支柱產業、是優化種植結構的必然要求。為此,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我們緊緊依托各村的支柱產業,引導群眾組建各種類型的專業協會。如菜子鎮板羊村針對本村規模種植洋芋的優勢,組建了由村黨支部書記兼任會長,村委會主任和其他“兩委”成員為會員的“板羊良種洋芋協會”,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協會成立以來,每年春季為群眾提供優質洋芋良種,并與農戶簽訂產銷合同;農閑時,聘請專業技術人員現場授課,手把手向農民傳授技術,組織農戶赴外進行參觀學習。目前,該村種植洋芋面積達2000畝,占全村耕地面積的30.4%。福星鎮紅峴村在實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小尾寒羊養殖項目的過程中,成立了養羊協會,發展會員62戶。據統計,全縣已成立的協會中,養殖協會148個,占64%,種植協會83個,占36%。
二、走“農戶+協會+市場”的路子,解決群眾買難賣難的問題,增加協會集體經濟收入。走“農戶+協會+市場”的路子,就能通過協會連接市場與農戶,協會則立足當地優勢,面向市場需求,選定開發項目,組織農戶連片開發,建立商品生產基地,實行區域化經營,形成區域性支柱產業,取得富農戶、富集體的雙重效果。如柯寨鄉崖坪村針對銷售難的問題,成立了的“崖坪辣椒”協會,申請注冊了“艷陽天”辣椒商標。目前,基地面積發展到2000畝,占該村耕地面積的37.2%。2002年與外地客商簽訂銷售訂單150噸,實際銷售520噸,實現產業產值164.16萬元,訂單農戶戶均收入5863元,人均1200元。同時,按照協會章程規定,協會每銷售1噸,提取費用100元,僅此一項,為協會創收5.2萬元。福星鎮紅峴村養羊協會規定,每銷售一只羊,協會按銷售價2%收取中介費,若按每年銷售400只羊計算,就可為協會帶來2萬元的收入。實踐證明,這種經營模式,能夠有效地解決群眾致富無門路、生產無技術、產品銷售難等一系列問題,也為貧困地區發展集體經濟探索了一條成功路子。
三、存在的問題
村級協會組織的建立,對全縣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也為壯大集體經濟實力探索了一條較好路子,有效地增強了村級組織的服務功能。但是,我縣村級協會組織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協會組織的法律地位還沒有明確,在實踐中經常遇到難以解決的矛盾。二是協會組織的規章有待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作開展不夠規范。三是注冊登記還沒有引起重視,大多數協會組織一直沒有登記,這對其發展十分不利。四是村級協會組織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業,有一定的公益性,還需要政府從財政、稅收、信貸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四、今后的發展思路與對策
協會組織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推動農業規模經營、帶動農民進入市場及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的有效措施,在今后的發展中,應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農”字上做文章;以支柱產業為依托,在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益上下功夫;以村“兩委”班子為主體,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實現規范經營,逐步開創協會組織工作新局面。
一是及時注冊,促進協會規范運行。協會組織在成立后,應先進行注冊。通過注冊,提高投資者和廣大農民對協會的可信度。同時,要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消除廣大群眾的后顧之憂,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規范化運行。
二是把壯大協會集體經濟實力與增加會員收入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協會健康發展。協會組織在運行中,不能片面追求協會利益,要在保證會員增收的前提下,再求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始終做到集體經濟與增加會員收入的有機統一。
三是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積極作用,為協會組織創造寬松的發展環境。在企業與協會、協會與農戶之間,如果為著利益鬧矛盾,相互扯皮,使企業受損,農民遭殃,會給企業、協會、農民帶來不應有的負擔。這樣不僅使企業投資者與農民都瞻前顧后,而且極大地阻礙農業產業化發展。各級黨組織必須協調好各方面關系,創造一個長遠寬松的發展環境。要增加政府對協會的支持,以增強協會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保證協會工作的高效運轉;要增加對協會在金融、稅收等領域的優惠政策,以保證協會有強勁的發展勢頭,從而帶動貧困地區其它各行各業的發展;要增加對協會組織基礎設施投入,以改善投資環境;要增加招商引資的條件,為發展支柱產業拓寬融資渠道。同時,政府要通過引導、監督,規范協會的利益趨向性,促進協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