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濟運行情況調研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上半年,全省經濟社會呈現持續、快速、協調、和諧發展,這是全省上下樹立與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四個重在”實踐要領,認真貫徹宏觀調控政策的成果,是從*實際出發,圍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成果。看到成績的同時,應當清醒的意識到存在的困難,展望全年,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仍然寬松,全省經濟社會必將更加持續健康協調的發展。
上半年,我省認真貫徹中央關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等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省第八次黨代會、省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兩會”精神,認真落實“四個重在”實踐要領,按照省委第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要求,扎實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全省經濟社會呈現“好字當頭,快在其中”的良好發展勢頭。
上半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3752.03億元,增長14.3%,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8個百分點。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335.99億元、*7.53億元和1408.51億元,分別增長3.6%、18.0%和11.8%。各設區市經濟全面增長,增幅分別為:寧德17%、莆田16.5%、漳州15.6%、廈門14.5%、泉州14.4%、三明14.2%、龍巖13.9%、南平13.8%和福州13.3%。
(一)農業生產平穩發展,產業化進程加快。上半年,全省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67.70億元,增長4.1%。農作物生產穩中有增。春收糧食38.88萬噸,與去年基本持平,單產較去年提高3.7公斤/畝。水果產量116萬噸,增長8.4%;春茶產量7.5萬噸,增長15.4%;食用菌94.1萬噸,增長14.4%。林業經濟較快增長。截至6月30日,全省完成植樹造林總面積207.1萬畝。全省非公造林面積170萬畝,占造林總面積的82%,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商品材產量241.30萬立方米,增長15.0%;商品材銷量251.6萬立方米,增長21.5%。人造板生產228.20萬立方米,增長40.6%。畜牧業、漁業生產保持穩定。肉蛋奶總產量128.57萬噸,增長3.8%。其中肉類總產量98.97萬噸,增長4.7%;禽蛋產量20.84萬噸,增長3.1%;牛奶產量8.60萬噸,下降3.9%。水產品產量273.81萬噸,增長0.7%。其中,海洋捕撈產量77.83萬噸,同比增產0.97萬噸,增長1.26%;海水養殖產量164.84萬噸,同比基本持平。淡水產品產量31.14萬噸,同比增產0.94萬噸,增長3.10%。農業產業化經營有新發展。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總產值214.48億元,增長16.2%;完成銷售收入166.74億元,增長15.0%。帶動農戶170.42萬戶,增長5.1%;農戶從農業產業化經營中收入42.57億元,增長12.8%。
(二)工業生產持續向好,經濟效益逐步提升。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536.46億元,增長20.6%,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三大主導產業增速快于去年。共完成增加值556.54億元,增長19.6%,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其中:電子信息、機械制造、石油化工分別實現產值157.18億元、240.79億元和158.56億元,分別增長12.5%、26.1%和19.1%。新投產項目明顯增加。全省新投產工業企業533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98家,完成工業增加值108.28億元,拉動規模工業增長2個百分點。民營工業的地位日益凸顯。全省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10431家,共完成增加值801.1億元,增長23.5%,高于全省工業平均增幅2.9個百分點,拉動工業增長11.9個百分點。內銷的拉動作用增強。全省內銷產值3884.91億元,增長29.7%,內銷產值占銷售產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68.2%提高到70.8%。各生產要素保障有力。生產原煤913.75萬噸,增長12.4%,6月底重點企業原煤庫存227萬噸,中石化、中石油兩大集團分公司庫存成品油19.21萬噸,其中汽油可售15.4天,柴油可售12.4天,有效保證了生產生活需要。全省發電量476.95億千瓦時,增長16.2%;全社會用電量456.38億千瓦時,增長16.3%。工業經濟效益持續提高。上半年,全省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68.49,同比提高11.37個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251.63億元,增長24.3%,增速提高10.6個百分點。6月末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兩金占用1635.03億元,占流動資產比例同比回落0.5個百分點。其中,應收賬款1145.62億元,產成品庫存額489.41億元。
(三)服務業發展較快,新興服務業快速發展。上半年,全省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408.51億元,增長11.8%,服務業占GDP比重為37.6%。交通運輸業穩定增長。完成增加值278.63億元,增長9.9%。全省貨運量2.4億噸,增長12.4%,貨物周轉量增長13.8%,客運量增長46.3%,旅客周轉量增長16.1%。全省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1.14億噸,下降0.7%;港口國際標準集裝箱吞吐量完成323.65萬標箱,增長19.4%。旅游業發展形勢較好。接待入境游客132.01萬人次,增長8.7%。其中,接待外國人、臺胞、國內旅客分別增長11.6%、8.7%和25%。旅游總收入545.97億元,增長28.2%。大型會展活動成效顯著。第九屆海交會簽約外商投資項目238項,利用外資16.69億美元,比上屆增長8.2%。第四屆商交會累計出口成交額4221萬美元,比上屆增長22.4%;進口成交額1612萬美元,比上屆增長210%。第十屆海博會達成意向成交額54.2億元,比上屆增長11.8%;簽訂投資合作項目12個,利用外資3.4億美元。第十一屆臺交會共吸引來自42個國家和地區的23338名專業客商參會,比上屆增長22.7%,其中境外客商4322人。第五屆“6?18”項目成果交易會成功舉辦。對接項目4645項,總投資817億元,其中合同項目2840項,投資額569.3億元;項目成果對接4136項,技術需求對接509項。
(四)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52.84億元,增長39.8%。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572.71億元,增長41.4%;農村投資180.13億元,增長26.9%。第二產業投資增速加快。完成投資585.48億元,增長47.1%,同比提高18.7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投資571.63億元,增長45.6%,同比提高15.4個百分點。制造業完成投資442.32億元,增長64.6%,同比提高21.1個百分點。尤其是全省設備工具器具購置投資增速從去年同期的11.1%上升到48.9%。基礎設施投資快速增長。完成投資465.25億元,增長53.7%,同比提高18.8個百分點。其中鐵路投資增長24.4%,高速公路投資增長44.4%,水上運輸業投資增長28.4%,能源投資增長28.8%,市政建設投資增長66.5%,電信投資增長69.1%。民間投資較為活躍。完成投資690.15億元,增長42.6%,民間投資占城鎮投資的比重為43.9%,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拉動城鎮投資增長18.5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持續增長。完成投資469億元,增長33.5%。全省商品房銷售面積922.44萬平方米,增長4.9%。商品房空置面積227.13萬平方米,下降21.7%。6月份福州、廈門、泉州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分別上漲7.5%、6.6%、6.2%,比3月份分別減緩0.5、1.1和1.0個百分點。社會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快推進。福州市實施14個、2.83萬套共255萬平方米的社會保障房項目,年底前可竣工交付使用130萬平方米;廈門市動工10個項目,實際開工建設1.5萬套110萬平方米,目前已提供1104套7.4萬平方米社會保障性租賃房;泉州市3個經濟適用房項目27.65萬平方米已開工,2個限價商品房項目315萬平方米開始受理申請。上半年全省經濟適用房施工面積170.5萬平方米,竣工面積3.3萬平方米,計劃新建的14.1萬平方米2766套廉租房已開工建設。
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上半年全省289個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88億元,占年計劃的41.3%,同比提高4.6個百分點。其中交通完成投資116億元,占年計劃的34.1%;能源完成投資74億元,占年計劃的46.7%;工業完成投資144億元,占年計劃的46.5%;社會事業完成投資32億元,占年計劃的40.4%。
(五)進出口貿易繼續增長,利用外資質量提高。上半年,全省進出口總額338.98億美元,增長16.7%,其中:出口229.47億美元,增長21.8%;進口109.51億美元,增長7.3%。當月出口增長41.7%。高新技術、機電產品出口增長加速。高新技術產品出口42.93億美元,增長19.3%;機電產品出口97.51億美元,增長16.3%,分別比一季度提高3.6和2.7個百分點。集體私營企業出口勢頭較好。完成出口64.55億美元,增長37.5%,占全省增量的43.4%,拉動全省出口增長9.3個百分點。出口市場日趨多元。在傳統市場,出口美國、日本分別增長8.1%和1.8%,出口歐盟、東盟、香港分別增長29%、40%和25.9%。出口中東、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合計增長34.7%,拉動出口增長4.1個百分點;出口非洲和南美分別增長43.5%和37.3%。資源性產品進口增長較快。共進口16.09億美元,占全省進口額的14.7%,增長20.4%。其中礦砂增長87.5%,礦物燃料和礦物油增長18%,木漿增長35.8%。
利用外資規模和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省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026家。按歷史可比口徑,合同外資76.24億美元,增長22.6%;實際利用外資45.19億美元,增長15.9%。按驗資口徑,合同外資57.03億美元,增長35.5%;實際利用外資24.32億美元,增長25.5%。項目規模明顯擴大。新批總投資千萬美元以上項目209項,總投資131.39億美元,增長1.12倍。新批項目合同外資平均規模達743萬美元,比上年同期擴大33%。服務業利用外資較快增長。新批服務貿易業項目238項,增長25.9%,合同外資16.7億美元,增長46.8%;實際利用外資8.1億美元,增長35.2%。閩臺產業對接成效顯著。合同臺資(含第三地轉投)18.08億美元,增長34.4%;實際到資10.41億美元,增長31.4%。總投資千萬美元以上臺資項目50項,投資額29.79億美元。
(六)市場購銷兩旺,消費品價格上漲。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24.66億元,增長17.1%,同比提高2.5個百分點。城鄉市場協調發展。城市市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003.93億元,增長19.7%,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農村市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0.72億元,增長12.3%,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汽車零售額104.62億元,增長23.8%;通訊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體育娛樂用品類分別增長59.2%、54.5%、44.7%;家具類、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分別增長83.2%和73.2%。住宿餐飲業穩步提升。實現零售總額185.97億元,增長1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3個百分點,拉動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個百分點。
上半年我省居民消費價格較上年同期上漲4.2%。從各月情況看:1月份上漲3.3%,2月份上漲5.2%,3月份上漲4.9%,4月份上漲3.6%,5月份上漲3.7%,6月份上漲4.6%;分城鄉看:城市上漲4.3%,農村上漲4.2%;分類別看:消費品價格上漲4.9%,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9%。居民消費八大類價格呈“七升一降”的趨勢:除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下降0.9%外,其余七大類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食品類、煙酒及用品類、衣著類、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交通和通信類、居住類分別上漲9.5%、1.1%、2.6%、1.9%、1.8%、0.3%、2.9%。
(七)財政收支狀況良好,金融運行平穩。全省財政總收入662.36億元,占預算57.9%,增長27.2%,增收141.5億元。其中,地方級收入360.17億元,增長29.9%,增收82.84億元;上劃中央收入302.19億元,增長24.1%。全省財政支出344.84億元,增長21.1%。主體稅種較快增長。增值稅增長22.5%,營業稅增長33.9%,企業所得稅增長30.9%,個人所得稅增長23.7%。房地產相關稅收和金融保險營業稅增長較快。房地產營業稅增長38.9%,建安營業稅增長37%,土地增值稅增長86.6%,契稅增長45.5%,耕地占用稅增長49%。金融保險營業稅增長42.1%。土地類基金快速增長。完成收入126.34億元,增長4.4倍。其中,廈門市63.35億元,增長136.6倍;福州市32.55億元,增長1.43倍。財政支出向公共服務領域傾斜。科技支出增長30.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21.3%,農林水事務支出增長20.4%,交通運輸支出增長72.7%,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增長54.1%。
上半年,金融保險業實現增加值141.60億元,增長11.6%。受股票市場影響,金融運行總體上保持存減貸增的態勢,截止6月末,全省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9940.79億元,增長15.1%;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7927.93億元,增長26.1%。存款增勢趨緩。全省本外幣各項存款增加681.08億元,同比少增319.28億元。存款活期化趨勢明顯增強。新增的人民幣存款中,活期存款占比由上年同期的36.3%提高到59.9%。新增貸款向工業、房地產、基建和個人消費(含住房消費)領域集中。共增加貸款815.96億元,占各項貸款增加額的74.6%。上市公司發展態勢較好。上半年我省共有2家公司發行A股,2家在香港上市,1家在新加坡上市,1家在德國上市,2家實現A股定向增發,上述8家公司共募集資金人民幣234.09億元。
(八)居民收入繼續提高,社會保障明顯增強。上半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03.23元,增長13.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5%,比上年同期低3.5個百分點。其中工薪收入增長10.8%,經營凈收入增長22.9%,財產性收入增長69.7%,轉移性收入增長13.6%。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5453.45元,增長13.5%,同比提高1.6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630.82元,增長11.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1%,比上年同期低2個百分點。其中工資性收入增長12.9%,家庭經營現金收入增長12.2%,非生產性收入增長4.2%。農民人均現金支出2369.24元,增長11.7%,同比提高2.5個百分點。
就業和再就業工作進展良好,城鎮新增就業人員38.3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92%。全省各類培訓機構完成職業技能鑒定23.73萬人,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27.99萬人。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全省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329.26萬人、298.04萬人和382.29萬人。
二、當前應關注的方面
總的看,今年上半年全省經濟社會呈現持續、快速、和諧發展,在看到形勢好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經濟運行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
一是災害和疫情對農業生產的沖擊。截至6月30日,全省水稻各種病蟲發生780萬畝次,防治980萬畝次,其中稻飛虱當前發生面積256萬畝,較去年同期增長80%;稻縱卷葉螟當前發生174萬畝,增長40%。周邊省份豬高熱病、高致病性藍耳病等疫情較為嚴重,對我省養豬業構成較大威脅,并推動豬價上漲。
二是工業生產面臨不少困難。電子工業生產和出口增速明顯減緩,電子工業增加值增長12.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1個百分點,出貨值下降2.1%,這是近年來少有的。新投產項目對工業增長的拉動作用不強,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比去年同期低10.7個百分點。燃料、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部分電網薄弱、來水偏枯,部分地區迎峰度夏期間可能出現階段性電力供應緊張等都會影響工業企業生產增長。
三是外貿出口受政策影響較大。近期的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幅度大,涉及商品范圍廣,且無過渡期,全省出口受影響面達50%以上,企業受影響面達80%以上,尤其對我省服裝、鞋帽、陶瓷、雨傘、箱包、玻璃、家具、玩具、塑料及其制品等傳統大宗出口產品影響較大,給企業帶來極大壓力,全省進出口增幅比全國平均水平低6.6個百分點,后續出口形勢不容樂觀。此外,加工貿易政策趨緊,人民幣升值步伐加快,以及貿易技術壁壘加劇等將進一步增大我省出口增長難度。
四是部分食品價格漲幅過大。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升4.3%,其中,食品價格上漲9.5%,拉動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3.4個百分點,是影響消費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我省豬肉價格同比上漲20.1%、鮮蛋上漲37.6%,肉禽及其制品和蛋類價格快速上漲,對城鎮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體、在校大中專學生、基建工地勞動者的生活造成一定影響。農資價格上漲7.6%以及農業生產服務價格等出現不同程度上漲,對農業生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三、全年經濟形勢展望
下一階段,全省經濟發展仍有許多有利條件:
從國際看,在經歷了4年高增長后,世界經濟在今后一段時期內可能進入溫和調整周期。據《聯合國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世界經濟增長率將從*6年的3.8%下降到*7年的3.2%,全球貿易增長由10.1%減緩到7.7%。但從全球看,歐元區和日本經濟增長在加快,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等新興市場經濟體高速增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美國需求放緩的負面影響,總的看,全球經濟增長的基礎尚好。
從國內看,宏觀經濟保持了速度快、效益好的發展態勢,上半年全國經濟增長11.5%,夏糧再獲豐收,實現了連續4年增產;企業效益繼續改善;財政收入大幅度增加,金融運行總體平穩;市場銷售持續趨旺;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較快,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改革開放有序推進。總的看,全國經濟形勢總體是好的,這為我省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從我省看,上半年的較快增長為下半年的快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尤其是經濟發展的先行指標投資需求保持較快增長,制造業投資增長加快,后勁較強。目前整個宏觀環境比較寬松,煤電油運緊張狀況進一步緩解,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收入進一步提高,客觀上這些條件的改善也為加快經濟發展提供了環境。
但也應當看到,當前全國宏觀經濟增長有由偏快轉過熱的趨勢;“三過”(貿易順差過大、信貸投放過多、投資增長過快)問題仍然突出;高耗能產業增長偏快,節能減排形勢依然嚴峻;物價上漲壓力持續加大,等等。因此,下半年國家宏觀調控的力度可能進一步加大。我省在認真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同時,還要認真抓好農業上防災防疫與新農村建設,進一步發揮工業增長的潛力,加快服務業發展,要應對出口退稅等外貿出口政策調整,人民幣升值、國際貿易壁壘等問題,保持外貿出口水平。
總的看,今年全省面臨的機遇仍然大于挑戰,外部環境仍相對寬松穩定。初步判斷,下半年全省經濟仍將延續年初以來持續較快的增長態勢,全年經濟可以繼續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