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辦非企業發展科學發展觀的調研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認真貫徹黨的*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民辦非企業單位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我們對市區民辦非企業單位進行了走訪調研。
一、民辦非企業單位發展現狀
我市民非組織發展較快,特別在近10年來以幼教、技術培訓為主的民非組織得到了較快發展,他們在提高勞動者技能、構建和諧*、促進全民創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市區共備案民非組織110個,登記民非組織23個,(其中幼兒園8個,各類技術技能培訓學校15個),共吸納就業2000多人。每年接收幼兒5000多人,培訓技術工、農民工20多萬人次,推薦就業達8萬多人。有效地為政府減了壓,為群眾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
(一)內部管理規范,自律與誠信意識強。民非由于自身發展與生存的需要,他們內部管理相對規范、制度健全、措施到位、組織嚴密、工作正規、注重效率。在社會上都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較好的口碑。如紅星幼教中心、琴心幼兒園、七彩藝術學校、大力職業技能培訓中心、銀河職業技術學校等,他們都注重信譽,在社會上誠信度較高。紅星幼教中心把依法辦學、以德立園、誠實守信、努力提高保教保育質量作為辦好幼兒園的第一要務。倡導講實話、辦實事、守信用、公開服務內容,以誠心換真心,優質服務贏得群眾信任。民非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形成了強烈的竟爭意識和生存意識,這些意識的存在促使他們都有完善而嚴密的內部管理機制,都能較好地依據國家和業務主管單位的有關規定和要求,扎扎實實開展偉業規范化服務達標活動。能夠嚴格實行崗位責任制,嚴格考核制、強化職業道德,職業紀律、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等教育管理。因此,民辦非企業單位成為最具活力、具有一定社會效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二)辦學方法靈活、工作服務到位。在各類職業技能學校中,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充分挖掘社會勞動資源,輸送市場急需人才,拓展勞動就業渠道,促進全民創業。這些培訓學校(機構)在激烈的競爭中,從社會上聘用具有一技之長的專家、學者和各類專業技術尖子,緊盯市場人才需求,分析研究市場用人動態,做到市場需用什么人才就培訓什么人才,他們還與用人單位進行橫向聯系,減少了技能培訓的盲目性,提高了就業的定向性。先后為社會培訓廚師500多人,焊工1000多人,鉗工800多人,泥瓦工20000多人,計算機操作員23000多人。在培訓形式上靈活多樣。銀河職業技術學校推行了“理論、設計、實驗、集訓為一體”和“一專多修”的教學新模式,培養學生敢于標新立異和勇于創新的能力。讓學生學中干、干中學,開創了一種師生雙向交流、共同研究、共同動手的教學新模式。他們還與用人單位積極聯系,采取定向培養的辦法,學員就業率達95%以上,為了對學員和用人單位負責,跟蹤指導,對技能不過關的學員進行“回爐鍛造”。紅星、琴心幼兒園對父母離異及經濟困難的家庭免除學雜費,對留守兒童實行專人專線接送,極大地方便了留守老人。這些民非的存在,不僅給經濟社會注入了活力,而且給人民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方便。
(三)為政府分擔責任、為群眾破解難題。民非的發展不僅活躍和豐富了城鄉文化,不斷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對科學文化、文教衛生、體育戲曲等精神文化的需求。而且在提高勞動者素質,拓展就業渠道,促進全民創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民非在自身發展過程中本身就解決了一部分就業,更主要是在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保證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農民工、城市待業人員學有一技之長、技有所用做出了貢獻。一是為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民工職業技能進行培訓。他們以市場為導向,實現培訓與就業的緊密結合,不斷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為農民工職業技能進行培訓共計100多期,培訓人數達80000多人;為下崗職工培訓80多期,培訓人數達30000多人;農民工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65期,培訓人數達10540人,全部合格。二是承擔了農民工職業技能鑒定。根據區勞動保障廳批準,受政府委托,承擔了7個工種的鑒定,對初、中級美容美發、電焊、瓦工、計算機文字錄入四個工種進行了鑒定,鑒定人數3607人,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2828人。三是受政府委托,承擔了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工作。銀河職業技術學校抓住冬季3個月農閑時節,從2004年至今共培訓了65期,培訓人數10540人。四是為企業進行安全生產培訓。從2004年至今共培訓了2016期,人數達10801人。煤礦安全培訓23期,共培訓特崗人員1770人次,合格1690人。四是為城鄉居民提供了健康向上的學習娛樂場所。目前全市有各類俱樂部、圖書室、棋牌室133個,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文體比賽和聯誼活動,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較好地遏制了封建迷信、賭博等不良社會現象的滋生漫延。五是為就業和再就業搭建平臺。近年來,各類培訓學校為確保學生就業,他們采取早動手、早聯系的方法,先后與山東、福建、甘肅、內蒙、青海和寧東開發區、太陽山開發區等地方廠礦掛鉤。積極參加用人種類招聘會,幫助用人單位從學員中選拔人員,就業人數達20000多人。為政府分了憂,為群眾解了愁。為解決民生、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做出了貢獻。
二、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登記與管理脫節,執法監察力量嚴重不足。當前,社團和民非發展很快,僅市區登記備案的就有1600多家。如果僅靠專職1人、兼職1人的管理力量,就連年檢工作都忙不過來,還有日常繁雜的事務,所以難免會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這種重登記輕管理或者不管理的現象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必將導致社會組織管理上的混亂和無政府狀態的出現。使本來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有益組織,有可能成為阻礙社會發展進步、危害社會政治穩定的不安定因素。
(二)宣傳不到位。這類組織宣傳報道少,群眾還不太了解。特別是政府部門對其作用地位認識還不夠深入,不懂、不太關心、也不善于發揮社會組織的職能作用,導致的后果是登記管理單位無工作經費,無人員編制,沒有形成系統的管理機制。個別業務主管單位與登記管理機關不配合,既不向登記管理機關提供辦理“執業許可證”的單位,也不告訴這些單位要到民政部門辦理登記批準后,才是合法組織。
(三)許多民非類的公益性服務場所沒有納入登記管理。有些民辦機構取得了“營業許可證”后,既未經工商部門登記,也不到民政部門登記,就擅自開展活動。全市有許多可以登記并享受民非的個體診所等公益性服務類場所,由于沒能及時登記。因此就沒有享受到優惠政策。看來實現群眾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管理、實現社會有序化、民主化管理的進程還有一大步。(四)民非的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在社區只重視公益性服務和管理,不注重民非的培育和發展。如文化體育、法律咨詢、老年人、婦女維權等基本由社區工作人員兼任,沒有培育相應的社會組織來承擔。同時,政府舉辦的各類技能學習培訓沒有委托給民非承擔,如電子政務、普通話的培訓和資格認證等,既給政府造成了一定忙亂和負擔,又沒有很好的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
(五)《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與市場經濟不能很好對接。如《條例》規定民非是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其資產來源必須合法,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其資產,而公民個人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公益性組織,不僅不讓其營利,而且合法收入和資產不得自己處置,這與市場經濟下推動全民創業相悖,也不利民非的發展。為了使我市民辦非企業單位健康有序發展,更好地為構建和諧社會發揮應有的作用,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加強。
一是加強宣傳,讓社會各界了解民非在經濟社會中的作用和地位,并關心、支持、參與社會組織活動。通過媒體對好的民非進行宣傳報導,特別要注重培育發展社區各種公益性民非,要大力鼓勵和支持其發展,要善于委托放權讓民非承擔社區醫療救助、法律咨詢服務、文化體育活動等工作。充分發揮群眾參與社區民主管理的積極性,為建設平安社區、幸福社區、文明社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揮作用。
二是增加登記管理部門人員編制,加大執法力度。民政部門應主動出擊,與業務主管部門和其他政府部門密切配合,強化管理手段。對非法組織活動,經司法機關認定構成犯罪的,有關人員要承擔刑事責任;尚未構成犯罪的,由公安部門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予以處罰。同時,對民辦非企業單位的違法行為,由民政部門及時進行相應的處罰。只有依法行政、部門聯動、重拳出擊,才能純潔民辦非企業單位隊伍,讓非法社會組織無立足之地。
三是把從事民非類的服務、中介、文化體育組織納入社會組織管理之中,加強誠信與自律建設,規范管理行為。今后,對民辦非企業單位,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和發展。對社會中介組織、社會公益組織類型,如民辦學校、民辦醫院、民辦福利院等。改革急需什么就發展什么,社會缺什么就培育什么,讓民辦非企業單位在建立城鄉社會化服務體系中發揮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對一些打著學術研究,特別是打著進行社會科學的邊緣學科研究的幌子,為辦事處敵對勢力搞神情調查、欲借此獲得國外資助捐款的民辦非企業單位,要堅決予以打擊和取締。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登記和變更過程都是行政許可。《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規定,成立民辦非企業單位,應當經其業務主管單位同意,并依據本條例的規定進行登記。實行業務主管單位和登記管理機關雙重管理的體制,并根據雙方的監管職能,履行各自的職責。在管理過程中,民辦非企業單位要經過業務主管單位的執業許可和民政部門的登記這兩個行政許可過程。因此,登記管理機關及其業務主管單位必須深入貫徹《行政許可法》,做到堅持原則,明白辦事,規范程序,嚴格責任,落實“誰許可,誰監督”的原則,充分發揮業務主管單位和登記管理機關兩個部門的監督管理職能,更好地做好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登記管理工作。
四是出臺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規和條例,進一步促進民非健康發展。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實踐、勇于創新,結合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在遵守《民辦非企業登記管理條例》的同時,要結合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事實,制定有利于民非發展的優惠政策和獎勵措施,要保護個人合法收入和個人財產不受侵害,把發展民非與促進全民創業有機結合起來,使民非得到健康有序發展,職能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五是建立一支高素質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干部隊伍。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數量越來越多,民政部門登記管理機關的工作任務越來越繁重,機構弱、人手少、任務重,經費匱乏,手段落后等因素,不適應民辦非企業單位快速健康發展。這就要求我們首先統一思想,爭取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讓黨委和政府充分認識到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工作,是關系到政治、社會穩定和經濟建設的大問題。增加行政編制,把機構和隊伍配強、配硬,把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并列足、列實。建立一支高素質管理干部隊伍,打造自身建設平臺,為全面推進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