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政府企業金融危機克服調研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縣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發展面臨著產銷大幅回落、庫存急劇增加、資金流轉不暢、融資日益困難等諸多困難和問題。企業效益大幅下滑,部分企業被迫停產,給我縣繼續保持經濟快速增長和財政增收帶來了較大困難,直接影響著縣委、縣政府“率先達小康、建設新銅山”的一系列戰略部署。在縣機關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今天,各部門應當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扶持企業力度,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決心,以克服或減少金融危機對我縣經濟的進一步影響。
一、國際金融危機對我縣稅收的影響
截至2月底,全縣財政總收入完成66022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361萬元,增長20.8%;按財政部口徑計算,財政總收入(不含基金),完成32549萬元比上年減收5133萬元,下降13.6%。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0902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74萬元,增長3.8%,一般預算收入增幅分別低于全省、全市平均增幅0.5和1.5個百分點,一般預算收入總量位居全省52個縣(市)第21位,比上年末下降4位,低于東臺3196萬元。
1、減收增支因素較多,預算執行難度加大。從收入方面看,企業經濟效益下滑,國家實施增值稅轉型、燃油稅改革和結構性減稅,取消多項收費項目都直接形成財政減收,收入組織工作面臨的壓力前所未有。從支出方面看,國家實行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經濟政策需要財政支持,中央和省、市出臺了一系列民生政策,需要加大財政投入,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年內實施。減收和增支因素集中體現到今年,財政收支矛盾勢必更加突出。因而,今年財政預算執行中的不確定因素會更多、遇到的困難會更大。
2、稅收政策的影響明顯顯現。2月份是新的稅收政策執行后,稅收反映的第一個月,受礦產品稅率提高的影響,火力發電行業1-2月的進項稅5209萬元,同比多抵扣2901萬元;受小規模稅率調整的影響,本月小規模納稅人在銷售收入實現同比增長482萬元、22%的情況下,應納稅額減收26萬元,減收24%;受供電企業預征率下調的影響,供電局2月份的正常稅收減少165萬元。
3、重點行業、企業的稅收出現了下降。從分行業情況看,房地產、電力、鋼鐵行業下降最為明顯。其中:國稅部門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減收4811萬元、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減收3056萬元、僅這兩個的減收就占國稅部門總減收的91%。從重點稅源看,國稅部門組織收入中,華鑫發電減收2545萬元、詫城電力減收1201萬元、供電公司減收1057萬元、龍遠鋼鐵減收887萬元、牛頭山鋼鐵減收881萬元,美馳車橋減收465萬元,僅以上6戶企業合計就減收7036萬元,占國稅部門總減收的82%。
4、資金供需矛盾突出。由于收入增量不足,支出需求旺盛,縣鄉財政資金供應緊張、調度較為困難,保工資、保運轉、保穩定的壓力有增無減,財政收支矛盾極為突出。
二、為應對危機蔓延應采取的措施
1、全面落實中央減稅政策。積極落實增值稅全面轉型改革政策,新增設備等固定資產增加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鼓勵企業加快設備更新,提升裝備水平,增強發展后勁;切實降低小規模納稅人稅率,鼓勵小企業及個體工商戶擴大規模,活躍市場;落實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財稅措施,采取降低房地產交易稅率或政府財政補貼的積極政策,鼓勵居民購買住房。
2、促進企業科技創新。通過向上爭取或縣財政安排科技投入或貼息資金,鼓勵企業增加科技創新投入,支持重大科技支撐、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類企業創新,為企業提供科技信息、研發動態、科技咨詢和產學研溝通渠道,支持企業引進人才,加大對企業創名牌、爭知名的獎勵扶持力度。
3、支持重大稅源企業發展。保民生、促發展都需要有大量的財力保證,要發展經濟就要首先將縣內經濟的重點企業、稅源大戶、骨干企業的困難放在首位。政府引導,銀企協作要更加具體,深入到企業,了解企業實際情況,和具體金融機構掛鉤,提高銀企合作成功率。引入市場機制,加強擔保體系建設,推進中小企業融資多元化,通過建立企業融資擔保基金或財政貼息的形式多方籌措資金,協助企業渡過困難。同時,縣應利用國家鼓勵投資的有利時機,全面整合縣內的小規模鋼鐵、小玻璃、小制造,通過建立聯合體,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同時也避免成為新一輪國家節能減排等政策的犧牲品。
4、加大鄉鎮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和土地指標投入。近年來利國、柳泉、柳新等工業園區進駐企業較多,對稅收貢獻大大高于開發區內企業,但由于鎮級資金有限,融資力度較弱,縣級投入較小,園區基礎設施較為落后,已大大制約了企業發展。東南鋼鐵、偉天化工等一些有投資能力的企業因鎮級園區規模小、土地指標少而無法進一步擴大投資,做大作強。要讓重點鎮級工業園區在土地利用,基礎設施投入等政策上等同于開發區,通過不同園區間的發展對比提速我縣工業經濟發展規模。
5、積極開展增收節支活動。要倡導厲行節約,勤儉節約辦大事,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把資源更多地用于民生和重點項目支出,用于解決城鄉居民生產生活困難,用于推動改革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加大財政支出結構調整力度,嚴格控制行政開支,降低行政成本,減少會議、接待、差旅和公車使用等日常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