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商業銀行金融管理調研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基層商業銀行在信貸業務中“短貸長用”現象非常普遍,即一筆企業貸款在金融機構賬面反映為短期貸款(即貸款期限為一年期以內),到期后以還舊借新方式取得與原貸款相等或更多的資金使用權,且周而復始、循環往復以達到長期占用銀行信貸資金的行為。近年來,這一現象已經引起金融機構及其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本文旨在通過分析基層行短貸長用具體成因、不良影響并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一、短貸長用的成因分析
(一)從基層行經營行為分析
1、銀行信貸管理機制的約束
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各大國有商業銀行紛紛改制上市成功,原有的貸款審批管理方式發生變化,對企業發放中長期貸款的審批權限普遍上收至省分行一級,基層行對流動資金貸款權限相當有限。一些銀行在強化內控制度的同時,缺乏有效的信貸營銷管理辦法和激勵機制,不能適應基層行信貸管理的實際需要。基層行為了留住或爭取優質客戶以保持轄區內資產業務競爭優勢,對部分客戶的中長期貸款需求一般采用“變通”做法,以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的形式提供,以規避權限的限制,縮短申報審批時間,爭取同業競爭中的主動性。
2、不盡合理的授信制度
雖然目前企業授信制度為每年一次,但企業一旦被銀行信貸準入并給予授信,一般情況其授信額度在短期內是不變的。企業就可以充分利用銀行的授信時限來達到短貸長用的目的,主要方式如下:
(1)通過對半使用授信額度。如某銀行對某集團公司的授信額度達1.5億元,假如該集團公司貸款少于7500萬元,就很容易通過使用另一半的授信額度來達到短貸長用目的;
(2)通過不同銀行的授信。如一家企業同時獲得了3家銀行的授信,該企業就可以通過錯開借款時間來達到2家銀行短貸長用的資金;
(3)通過企業集團聯合使用授信額度。如集團內部通過授信分拆和配比的方式可以達到短貸長用目的;
3.生產周期與期限管理不對稱
理論上流動資金貸款期限與企業生產經營周期應該是一致的,而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往往是不對稱的,企業的批量生產及流程是連續不斷,在資金安排上無法一一對應。流動資金貸款期限安排往往并不以生產周期為依據,而是從貸款管理方便出發,一般是為11個月或12個月,基層銀行一方面方便貸款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取得較高綜合資產回報率。
(二)從企業經營行為分析
1.企業利益驅動的選擇
企業是以盈利為目標的市場主體,其一切行為都是以“盈利”為中心和最根本的出發點。出于各種原因和最終的利益博弈,企業經營過程中短期貸款長期占用現象時有發生。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企業選擇短期貸款的低利率成為必然。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對于技改或擴大生產規模等中長期的資金需求在具體辦理貸款申請時就采用短期貸款方式。
2.企業用以填補自籌資本金不足
現實經濟環境中,大部分企業都存在自籌資本金不足的問題。相當部分新設立的企業在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后,大都以形成的廠房等資產作抵押,向銀行借款用于其生產經營的流動資金需要。為擴大生產能力而技術改造的老企業亦存在此類現象,即原資金規模用于穩定經營,用盈余的資金進行技改,而新擴大的生產能力的流動資金缺口,仍然要求銀行提供。這樣,銀行的流動資金貸款成為企業的流動資金的主要來源,短貸長用不可避免。
3.企業挪用資金投入房地產等高回報領域引起的流動資金不足。
隨著近兩年房地產業的升溫,許多企業受房地產投資高回報的吸引,紛紛涉足房地產業,或幾家企業聯合注冊成立房地產開發公司,單獨自注冊開發公司,參與土地開發權的競拍和房地產項目運作。由于當前銀行對企業資金使用情況難以有效控制,特別是在整個資金運營過程中,自有資金與信貸資金很難在形態上區分,生產經營用的資金被挪用于房地產開發成為可能,同時,能夠從事房地產開發的企業多是相對經營較好的企業,屬于銀行的優質客戶,在監督上亦較放松。
二、短期貸款長期使用的不良影響
由于短貸長用掩蓋了部分貸款的真實用途或貸款真實質量,直接影響金融統計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進而影響宏觀金融決策準確判斷及決策效用,同時給對基層行信貸資產的風險控制造成不利影響。
(一)削弱金融宏觀調控有效性
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在市場經濟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金融宏觀調控是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充分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和信貸窗口指導等調控手段,解決經濟運行中突出總量問題和結構性矛盾,使之兼顧當前與長遠發展;協調利于全局經濟穩定和地方經濟發展。實現這一點的重要前提是對經濟金融形勢的準確、有效、前瞻的判斷。一時期來,部分地區、部門的投資過熱,導致貨幣信貸過快增長,加大通貨膨脹壓力。面對嚴峻的經濟金融形勢,國家運用經濟、法律、行政手段加強宏觀調控,嚴格控制對鋼鐵、水泥、電解鋁以及以房地產開發的信貸投放,其中控制中長期貸款的增加是主要手段。然而由于短貸長用的存在,雖然金融統計上的中長期貸款得到控制,而事實上卻有部分中長期貸款則以短期貸款的形式進入了投資領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調控政策有效性。
(二)不易識別潛在的信貸風險
信貸風險是商業銀行必須重點防范的風險之一。為了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信貸風險,正確判斷信貸資產質量非常重要。科學分類、分析和評估信貸風險,是商業銀行發揮風險預警作用的前提。短貸長用的貸款到期事實上借款人是難于用其主營收入歸還,只能采取臨時籌集資金(如企業間拆借)還舊借新,繼續使用銀行資金,而在貸款形態上仍表現為“正常”狀態。在當前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影響不斷加大,市場風險的不斷積累,企業經營風險不斷增加的現實背景下,面對此類“正常”貸款銀行放松監督,不能及時識別和控制風險,潛在的信貸風險必然不斷積聚,直至企業面臨破產或轉移資產時,信貸風險方予暴露。
(三)不能體現真實經營成果
銀行財務管理是利用價值形式對業務經營過程中的內部資金和財務收支進行綜合管理的一種手段,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利潤管理是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體現了銀行在一定時期內經營的最終財務成果,是衡量其經營管理成效大小的綜合指標,并可以通過財務分析考察營業收入與總成本和業務管理費之間的變量關系,以發現問題尋求增收節支的途徑,及時調整經營策略,確保銀行安全、穩健、高效運行。然而,短貸長用現象的存在,影響了財務核算的真實性:由于短貸長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貸款質量的真實性,如根據貸款質量五級分類及其損失準備方法,銀行以不準確的不良貸款數據為基數計提的風險準備金(原為呆賬準備金),一般無法提足。而風險準備金的核算是稅前攤入成本,未提足風險準備金實質上就是虛減成本,虛增利潤,影響了經營成果的真實性;同時,短貸長用的循環客觀上經常是伴隨貸款余額的上升,對于經營不善或風險尚未暴露企業總是千方百計要求追加貸款,有的是用新貸款來歸還銀行利息,造成銀行對個別企業是靠增加貸款來增加利息收入,而出現虛增利潤的現象。
(四)不利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中小企業是市場經濟中最活躍的經濟主體,其蘊含的創新精神和蓬勃活力,是一個社會財富創造的重要源泉,在經濟社會中的作用可以有很多,如:促進經濟發展、繁榮市場經濟、增強市場競爭、推動技術進步,有利于結構調整。但從其根本上講,最主要、最大的、最積極的作用在于它能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這也是世界各國政府將中小企業作為扶持重點,調動多方資源,為其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和社會化服務的根本原因。而中小企業由于大部分技改等中長期貸款不能得到滿足而依靠自身積累或銀行短期貸款來解決資金短缺問題,造成企業事實上流動資金捉襟見肘,而長期占用在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的資金無法與銀行貸款的期限匹配,只好常常奔波于“臨時籌資——還貸——再貸”之間,而臨時籌資一般是利用民間借貸,其利率是多倍于銀行利率,大大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因此不利企業的健康發展。
(五)不利于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
黨的十六大報告要求:“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健全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系”。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它既要求建立起一整套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相適應的現代信用制度,包括完備的法律法規,與國際經濟一體化相銜接的技術規則,還要求在全社會營造出符合社會主義道德規范、蘊涵著平等、公正、開放意識的現代誠信文化。企業是信用建設的主體,信用是企業生存之本和競爭力之源。而最能體現其信用水平的就是與銀行發生的借貸活動。短貸長用使銀行借款合同用途與實際需要、借款合同期限與資金實際使用時間相背離,淡化了企業信用觀念,不利于基礎信用健康發展和整個社會信用建立。
三、對策建議
(一)完善《貸款通則》,增加對短貸長用的剛性約束
《貸款通則》是金融機構辦理貸款業務應遵守的普遍規則,它對基層銀行在辦理貸款業務中的展期作了明確規定,即貸款只能展期一次,而短貸長用行為正好規避了這一要求,甚至可以無限期的予以“展期”,因此在修訂《貸款通則》時,應對短貸長用行為作出禁止性規定性,并配套處罰措施,以增強對短貸長用行為的剛性約束。
(三)改革銀行信貸管理體制
在制定中長期貸款管理辦法和確定授權授信時,應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區域經濟特點,適當下放貸款權限,允許基層行在核定的貸款額度內自主審查發放貸款,努力滿足企業正常資金需求,體現貸款真實面目,同時規范基層銀行的信貸管理行為,實事求事地根據貸款項目的資金使用期限,合理確定貸款期限,杜絕短貸長用的變通做法。
(四)加強銷貨歸行和經營現金流管理,建立貸款資金使用審批臺帳
應在CM2002系統中加入對信貸客戶銷貨款歸行的統計模塊,并同該客戶的評級授信模塊對接,以其經營現金流作為核定該客戶次年授信和貸款審批的唯一依據。同時,對信貸客戶的貸款資金使用建立審批臺帳,落實信貸資金使用審批管理制度,嚴格按審批時用途和進度用款,這樣一方面可以鎖定信貸派生存款,同時也可以切實防范信貸資產風險。
(五)創新信貸業務品種,落實以客戶為中心,以服務為導向的基層金融服務理念
應該加大以真實貿易背景為基礎的貿易融資產品的推廣力度,利用貿易融資產品營銷管理取代傳統的流動資金貸款審批管理,這樣一方面銀行信貸產品周期同企業生產經營周期相匹配可以有效提高企業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該產品以真實貿易現金流為基礎可以切實防范短貸長用,有效降低信貸資金風險。
(六)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形成誠信的制度規范和社會環境
企業和銀行既是信用建設主體,又是以信用活動為基礎的借貸雙方當事人,必須積極主動規范自身信用行為。同時,政府及有關部門也應合力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共同構建誠信社會。首先,要加強信用立法。法律手段不僅是政府管理經濟的基本方式,也是制度信用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以信用為基點,制定并頒布相關法律、法規,用法律規范信用體系的建設;其次,建立公開的社會信用信息網絡。建立公開的社會信用信息網絡,便于各方獲取交易相對人的信用信息,減少交易風險;第三,引導企業建立誠信文化。沒有建立企業信用制度,整個社會信用制度也無從建立。政府在指導企業改革與發展的過程中,要把信用制度作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內容,弘揚和肯定企業誠實守信行為,曝光企業失信的行為并加以懲戒,促使企業形成誠信為本思想,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誠信氛圍;第四,推進、培育信用中介機構的建立。為便利當事人了解交易相對人的信用狀況,增強社會信用力量,需要培育和發展一批具備相應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的信用中介機構,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信用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