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農村氣象服務改革調研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氣象服務改革調研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農村氣象服務改革調研

      一、農村改革發展需要更優質的氣象服務

      從調查統計結果來看,農村對氣象服務的主要需求是天氣預報和防災減災信息,這兩項需求均達到了100%;其次是氣象科技指導,占80%;再次是農業經濟信息,占78%。農民獲取氣象信息主要渠道依次是電視、電話、廣播、手機和氣象信息電子顯示屏。電視是農民獲取氣象信息的主要手段。另外,獲取氣象信息的渠道還有報刊、互聯網等。農民最渴望從互聯網和氣象興農網獲取的信息主要是農業氣象信息、農資價格信息、農產品供求信息,均占92%。但目前農村電腦普及率比較低,60%農民對互聯網以及本地氣象興農網不了解,30%農民只對互聯網有些膚淺了解。對于農產品信息,只有28%的農民認為在氣象興農網上方便;36%的農民不知如何,農經信息進村入戶困難。對于**市氣象部門給予的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和及時率,有90%的好評;對于氣象部門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三個一”工程項目,在推廣和普及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知曉率達到80%;在氣象知識宣傳普及方面,比如防雷知識、農作物病蟲害與氣象條件關系、種植新品種所需的氣候條件等,約80%的被訪者均了解相關知識。農民還希望氣象部門多提供農業氣象科技和災害防御等方面的服務。有些農民朋友反映,他們希望得到中短期氣候預測甚至是年景展望,以便于調整種植結構和安排農業生產。農民希望在農村改革發展中要充分考慮氣象因素的影響,希望在新農村建設中村莊規劃、選址和房屋建設時,要充分考慮氣象因素的影響。農民普遍認為人工增雨對緩解當地旱情作用很大,其中90%認為作用很大。

      從以上情況分析,我們認為農村改革發展對氣象服務有著旺盛而迫切的需求。集中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發展新經濟對氣象服務有迫切需求。干旱、洪澇、大風、冰雹等災害,對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增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隨著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的推進,不少鄉鎮開始進行規模化農業生產,對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及時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地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開展高效農業、設施農業、觀光農業等方面,都對天氣預報服務、農業氣候可行性論證等需求更多、要求更高。農民迫切希望增加電視天氣預報節目的播出次數、延長播出時間,特別是在農忙季節和重大災害天氣來臨前,要增加電視天氣預報播出次數;還希望有更多的手段和途徑,比如增加建設氣象信息電子顯示屏、讓農村“大喇叭”再響起來等等,使得每個農戶、農民都能及時獲取天氣預報等氣象信息。

      2.新村鎮建設對氣象服務有迫切需求。在村鎮建設規劃、新集鎮建設等工作中,農民越來越多地考慮到暴雨、洪澇、大風、雷電等災害以及交通、水電等因素的影響,并考慮通風和采光等條件,因此新村鎮建設對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工程建設氣候論證、雷電防護以及合理利用氣象資源等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街道)、1646個行政村的由123名聯絡員組成的鄉鎮氣象聯絡員隊伍和1687名信息員組成的農村氣象信息員隊伍也為氣象信息的傳送與反饋提供了通暢的信息渠道,實現了氣象監測預警鄉鎮全覆蓋。正如**市委常委、副市長秦厚德在“三個一”工程建設總結表彰大會上所說,“三個一”工程建設的全面完成,進一步推動了我市農業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氣象為農服務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2.加強科技開發,努力提高為農服務產品的科技含量。為了提高產量預報的準確率,開展了水稻、麥類、棉花、油菜等產量預報,對外長、中、短期預報,幾年來,準確率都在95%以上。為了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與農業部門的植保單位緊密合作,開展了麥類赤霉病、棉花炭疽病、棉鈴蟲等預報工作,為及時、科學防治病蟲害提供了氣象保障服務,幾年來發生等級預報準確率100%。為了提高合理利用水資源的氣象服務能力,研制了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指揮系統,為政府合理調度水資源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3.充分利用現代化的通信手段,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氣象為農服務信息傳播到廣大農村和農民手中。一是及時把《重要天氣報告》、《農氣月報》和《農氣旬報》等農業氣象信息,通過傳真、email等方式分發到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二是建立了**氣象興農網,不斷登載“氣象與農事”、“農業氣象”、“農業科技”、“農科動態”、“農業百科”等方面的信息;三是利用報紙、電臺、電視等媒體,及時重大災害性、轉折性、關鍵性天氣信息;四是利用“96121”、手機短信、氣象信息電子顯示屏傳播涉農方面的信息,深受農民的歡迎。

      4.充分利用空中水資源,適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目前,全市共有火箭發射裝置4臺(套)。尤其是在20*年和20*年抗擊特大干旱過程中,全市氣象部門積極開展人工增雨工作,為及時有效的緩解旱情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5.加強應急服務體系建設,努力提高重大災害性天氣的應急響應能力。制定了氣象應急響應預案,并已納入當地政府的應急響應體系,主動參與公共突發事件的應急服務。

      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氣象部門雖然在“三農”服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與農村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一是由于多種原因,農村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氣象信息的傳遞渠道與農民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二是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和服務及時性與規模化農業生產需求有差距,天氣預報的精細化、可用性還滿足不了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三是氣象信息服務的適用性、針對性與農業生產發展需求和農民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

      四是農村雷電防護安全措施和知識普及與確保農民生命財產安全有差距。

      五是目前農村信息化程度還很低,通過互聯網交換農經信息較為困難。

      六是氣候區劃及論證工作相對滯后,對引進新品種存在較大的盲目性,均未經過氣候論證,存在較大的風險。

      二、**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東臨*,地處長江下游,江河湖水網交織,素有黃金水道和黃金海岸之稱。全市9個縣(市、區)、123個鄉鎮,1646個自然村。全市土地面積為8001平方公里,人口769.79萬(2006年末數據);其中農業耕地面積700萬畝,土壤肥沃,適種范圍廣,盛產水稻、蠶繭、棉花、油料等作物。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811元,同比增長13.1%。

      **屬亞熱帶和暖溫帶過渡氣候帶,季風特征明顯,自然條件優越,氣候資源豐富。但由于兼受西風帶、副熱帶和熱帶天氣系統影響,天氣氣候復雜,災害性天氣頻發,洪澇、干旱、暴雨、強對流、熱帶氣旋、連陰雨、高溫、寒潮、凍害、大雪、大霧等災害性天氣基本每年都有發生,氣象災害已成為危害全市農村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大牛影视|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 亚洲综合网美国十次| 亚洲综合激情六月婷婷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在线亚洲午夜理论AV大片|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永久在线|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日本红怡院亚洲红怡院最新|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国产A在亚洲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亚洲今日精彩视频| 亚洲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不卡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观看网 |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不卡亚洲精品91|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 久久被窝电影亚洲爽爽爽| 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网美国十次| 亚洲人成人网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 jizzjizz亚洲|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理论片不卡 | 亚洲av无码偷拍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麻豆|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最新| 亚洲国产a∨无码中文777| 亚洲美女aⅴ久久久91| 2020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男人的天堂av亚洲一区2区| 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