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樹立三個意識糾正一個觀念寫好統計分析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統計分析報告是對研究過程進行表述的文章,是統計分析結果的最終形式。本文通過從解讀統計指標和判斷宏觀經濟形式的基本方法入手,對統計分析原理和統計分析寫作技巧作了以下幾個方面探討。
1、要有責任意識。統計分析報告要實事求是地反映客觀實際。要做到數字準確,情況真實,觀點正確,就必須懷著一種強烈責任感去收集整理統計數據,扎扎實實地把數字搞準,對大起大落的數字要查明原因,但統計分析不應是數字的簡單羅列,要正確地使用數據,通過對數字的分析、判斷,提煉出觀點,揭示經濟現象的規律。只有這樣統計分析報告才有了堅實的基礎和足夠的份量。
2、要有競爭意識。加強統計數據分析并形成報告,對提高統計工作的作用和地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要把做好統計分析工作放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中去比較、去競爭。統計數據和統計分析有著不同的附加值,我們常講的社會經濟增長多少多少,而對我們統計部門來講,用好統計數據,提高統計分析報告質量,加強對黨政領導、社會群眾的服務,就是統計工作得到增長的表現,因為統計數據和統計分析報告是統計的產品,理所當然由它的質量和運用情況來反映統計工作的運行情況。
3、要有發展意識。分析工作是一項培養邏輯思維、增強是非分辯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對經濟運行狀況進行超前分析,要向前“搶半拍”。要善于時刻把握新的"增長點"和"變化點",具有敏銳的眼光,為各級領導做好超前服務。所謂"超前性",一是對趨勢性的苗頭問題進行超前反映,二是對未來發展做出預測。
4、要糾正統計只要搞準數據就行了的錯誤觀念。千方百計搞準統計數據是統計的首要職責,是政府統計部門提高社會地位及影響力的永恒主題。政府統計部門以搜集提供準確全面的統計數據為主線,并將其貫穿于統計工作的始終。但政府統計部門作為一個特殊的政府職能機構,除了擁有與其它政府部門相類似的社會管理職能外,同時在行使管理職能的同時,通過對社會微觀單位經濟活動的掌握,而生產出一種能對社會經濟運行狀況進行綜合描述的宏觀信息產品。這種信息產品能不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能不能得到社會的認同和接受,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政府統計部門的社會地位,而這種社會地位,必須要在信息產品的社會交換、交流過程中才能得以體現。所以我們要糾正統計只要搞準數據就行了的錯誤觀念,加強統計分析報告的力度。
二、統計分析報告的特點
1.以統計數字為語言。統計分析報告以統計數據為主要語言,并輔之以統計表和統計圖來具體而明確地進行表述。并且,統計分析報告所使用的統計數據不是個別的、簡單的、雜亂無章的,而是相互聯系的,具有邏輯關系的統計數據。
2.具有簡明的表達方式和結構。統計分析報告屬于說明文,在表述時不使用夸張、虛構、想象等文學表達方式,也不使用華麗的語言和過多的描寫去著意渲染。它要求用盡可能少的文字,做到言簡意賅、精煉準確,資料與基本觀點一致,論點和論據的一致。
3.統計分析報告具有相對確定的結構。其突出特點是層次分明,脈絡清晰。一般是先針對問題亮出觀點,然后擺數據和事實進行論證,在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最后提出對策和建議。
4.對研究過程的高度概括。統計分析報告是研究過程的敘述,但又不是對研究過程的全盤照搬,而是擇其主要論點和論據對研究過程的高度概括。它省略了研究過程中運用多項指標、多種統計方法進行試算的過程,而且也不需要對方法的基本原理、特點、推導過程和運算步驟進行過細的討論,而是通過論點和主要論據的聯系直扣主題。
三、如何搞好統計分析
1、要熟悉指標。首先要熟悉指標內在的經濟含義;其次是要掌握指標的計算方法及經濟解釋力。如目前很熱的說法,2007年中國GDP將超過德國,列世界第三。但我們要挖掘表象背后更深層次的因素,用其計算方法及經濟解釋力來說明更深的問題,從而揭示現象的本質:第一中國GDP的增長在計算方法口徑與國外發達國家是不太一致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沒有可比性。第二GDP的增長上還得考慮海外投資,中國是個發展中國家,在海外投資上顯得較為薄弱,2006年中國的海外投資是300多億美元,而發達國家的美國為20000多億,英國為8000多億。第三中國的對外依存度是相當高的,深層次上分析其原因,實質仍然是中國處在發展中國家行列,處在大力發展工業的階段,大力引進外資,把世界上很多制造加工業貿易吸收進來。中國的GDP中制造業占50%以上,而這些是出口的重點,而發達國家服務業占到80%以上,服務業是不可貿易的,這樣一來中國的對外依存度不言而喻的會比西方發達國家高出很多。
2、要心中有數。一是要熟記相關數據,如結構、速度、對比等各方面的數據要在頭腦中形成個數據圖,做到一旦有新數據,便能添新數據而知趨勢。要改變自己算數不記數的習慣,統計數據是統計工作者自己的產品,我們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統計數據。二是要了解各方觀點,進行統計分析不能有什么數據做什么分析,僅是數據文字化,要對當前形勢進行分析判斷:如對當前我國經濟的運行,目前就有經濟過熱論、經濟泡沫論、經濟出現低燒高熱論、經濟的主流是好是的,只是有些偏熱四種觀點。三是要加強實際調研,要多到基層進行實地調研,不一定搞正規的調研,可以只是去聽聽感受,看看變化,這樣或許就可以堅定自己的某種觀點,糾正某種錯誤的觀念。
3、要有較為廣博的知識。一是要有相應的理論知識。寫出的統計分析報告不能和大的方針政策相違背,要站得高,站得遠。我們是政府部門,公布的數據、發出的分析并不代表個人,而是政府部門行為,所以在寫統計分析報告時,要站在政府的高度進行布局行文,觀點不能過于偏激。二是要有豐富的業務知識,即統計學的、經濟學的知識都必須豐厚。在積累知識方面要多看固定的、相關的刊物報紙,在看別人觀點的時候往往能引發自己的思想火花。三是要有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的意識。在寫統計分析報告時多向其他同志請教,多和他們交流,請他們提意見,多和有關同志協作,這樣寫出來的分析報告就能被更多的人理解、接受。
4、要有基本的寫作能力。一是要有綜合分析能力,統計數據是枯燥的,但經過加工后就會變成鮮活的、有說服力的重要依據。二是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要有自己的思想,獨特的視角,不能人云亦云。即不能堆砌別人的觀點,要源于別人的觀點而高于別人的觀點。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在“新”字上下功夫,分析要有“新鮮感”。對問題的研究要與時俱進,有新角度,要有獨到見解,不僅立題要"新",而且見解更要"新"。三是要有善于表達的能力,必須是文筆流暢,讓人愿意讀、讀得懂。
5、要有良好的統計職業道德。這點可以用32個字加以高度概括:忠誠統計、樂于奉獻;實事求是、不出假數;依法統計、嚴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務社會。
6、要有較為濃厚的寫作興趣。俗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好是成功的開端“之說,只有熱愛才能為其奉獻,才能忍受寫作的艱辛。
7、要有勇于吃苦的精神、敢于拼搏的干勁。統計分析工作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正如“沒有一夜徹骨寒,哪有梅花噴鼻香”,沒有吃苦的精神和拼搏的干勁,是決寫不出精品來的。
四、進度統計的分析與寫作
1、要把握好進度分析的幾個基本要素。一是及時,這是保證統計信息價值的重要條件。提供不適時就是失效的信息。進度統計分析報告越快越好,要爭分奪秒。所以要發揮優勢,快速反映,適時為領導送上“及時雨”。分析報告不僅要想領導之所想,還要急領導之所急。所謂“兵貴神速”,要充分利用豐富的統計信息和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的優勢,在盡量短的時間內完成分析報告的撰寫,迅速及時地向領導發送各種新鮮動態信息和經濟運行狀況的監測預警分析報告,以便領導及時掌握情況,指揮全局。二是簡潔,因為統計進度分析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而領導一般是很忙的,他們沒有時間通讀你的分析,所以進度分析必須在第一時間抓住其眼球。要用盡可能少的語言表達盡可能多的思想,做到這一點,就要求統計分析的語言簡潔。三是鮮明,進度分析必須突出當期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特點、新問題。
2、內容要善于提煉。分析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避免簡單羅列,避免數字文字化。增強分析的針對性,善于捕捉領導的“關注點”。分析報告的目的在于應用,對統計部門來說,就是要將研究成果轉換為領導決策。為了實現這種"轉換",應增強觀察和分析問題能力選擇領導最為關心的問題,善于捕捉領導的"關注點",針對當前經濟發展中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問題進行研究。
3、形式要靈活多樣。統計分析的形式要活,不要千篇一律。要注意寫法上的創新,用一根紅線把方方面面的內容串起來。概括起來有五種形式:一是各方面情況的綜述。二是圍繞經濟增長的四大經濟目標(物價、消費、就業、國際收支)進行分析。三是從速度、結構、效益分析入手。四是圍繞經濟增長,從供給和需求兩方面進行分析。五是以時間為主線,從動態變動過程進行分析,這種方式適合寫經濟波動大的分析報告。
4、分析方法要得當,要了解統計指標的經濟解釋力,注意把握好四個結合。要掌握指標的經濟特性,搞清楚指標是先行指標、同步指標、還是滯后指標,要活用主要指標。在分析研究時把握好四個結合,一是全面分析與重點分析相結合,社會經濟在不同時期會呈現不同的現象,有不同的重點。二是總量分析與結構分析相結合,要搞清增長結構是不是合理。三是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相結合。四是定性分析與一量分析相結合。
5、展望要突出大勢,有理有據。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展望,一是國際形勢。二是經濟現狀,是向好的方向發展還向不良的方向發展,要有個判斷。三是各種要素支撐情況。四是可能的政策取向,政策的效果會逐步顯現,從而影響整個經濟。五是不確定因素。
6、對策建議要增強針對性,提高可操作性。對策建議要具有可操作性,在建議上要“想實招”。做到統計分析報告不只是簡單的提出問題和局限在數字文字化的表述上,而是在深刻總結的基礎上,提出有一定量化依據和可操作的具體實施意見,針對當前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一是吃透政策,追蹤政策,反映政策效果;二是提出有針對性的工作思路;三是提出可操作性的工作對策,使調研成果迅速得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