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街道經濟創新發展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20*年經濟工作簡要回顧
(一)堅持建設和管理并重,城市環境呈現新面貌
過去一年,街道加大投入,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城市建設,努力營造文明、舒適、和諧的人居環境,積極構建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
重點工程順利推進。積極配合市區重點工程建設,*閣工程已于5月初啟動建設,環*山改造云西路區塊工程正在推進之中。巖嶼路拓寬工程順利完成,塘岸、巖嶼和涇邊等村的綜合樓建設基本完成。華府
新天地商業區建設進展順利,海正老廠區開始拆建。
多城同創深入開展。以迎接“省級衛生城市復審”為契機,著力開展了城中村、馬路市場、背街小巷和五小行業等專項整治,積極開展“百日衛生大行動”,全面推進“多城同創”工作。投入500多萬元
,在紅旗、巖嶼兩個“城中村”開展了電網改造。
社區建設不斷提升。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嚴格社區隊伍管理,不斷提高社區工作水平。云健社區遷入新辦公大樓,*社區建立社區活動中心。廣場社區和街道社區服務中心正在積極籌建之中。不斷推
進社區創建工作,*社區和小井社區創建成為省級和諧示范社區、市級文明示范社區;花園和橫河社區創建為市級和諧社區;云健和翠華社區通過省級衛生達標單位復審,小井社區被評為*市衛生先進單
位,并通過省級衛生達標單位考核驗收;翠華社區被評為省級充分就業社區、區四星級民主法治社區。
新農村建設扎實開展。順利推進新世紀商城、三臺門、星星、麻車、殿后陶等小區建設。涇邊、高園、下馬等村積極探索小區封閉式管理。加快村留地開發,涇邊村28畝土地以600多萬每畝的高價洽談成
功。界牌頭村自建營業房和老廠房出租,增加集體經濟收入150多萬。下馬村在市中心醫院對面建成150多間營業房,年增集體經濟230萬元。高園村開發位于市府廣場南路的18.6畝村留地,建成有效期長
達十年的臨時房,年租金達310萬元。其他各村的村留地開發項目也正在有序推進中。
(二)積極應對挑戰,經濟發展總體平穩
過去一年,我街道的經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但我們積極應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嚴峻考驗,著力保增長、調結構,努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推進經濟平穩協調發展。
工業經濟亮點凸顯。按照“工業立區”的要求,認真落實區政府推進創業創新的優惠政策,強化服務,促進發展,努力排解要素制約,不斷拓展發展空間,全力推進經濟健康穩步發展。雖然受宏觀經濟
影響,出口型企業發展受阻,企業利潤空間壓縮,工業經濟有所回落,工業性投資明顯減弱,但綜觀全年,工業經濟呈現了不少的亮點:(1)成長型企業快速發展。興華真空、高登旅游、中海服裝、華
通水產、旺隆軌道等企業,都得到較快發展,增速都在20%以上。另外,街道新增規模上企業3家。(2)品牌意識進一步增強。鼓勵企業爭創品牌、名牌,提升競爭力。*市銀河制衣的臺繡絲綢服飾榮獲
省級名牌稱號。(3)重視技術創新。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推進產品升級轉型,鼓勵企業設立技術研發中心,搭建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平臺,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重點推進了愛華新型材料
、強鷹板式太陽能熱水器、多功能康復床、*休閑用品、新恒正家用燈具、萬勝電子的縫紉機控制器等項目的研發。萬隆橡膠密封件有限公司成立省級高新技術研究中心,啟明星環保工程有限公司通過一
項省級新產品驗收。(4)零地技改有效推進,*電器老廠區翻建和恒豐汽車廠房改造已完成。
三產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按照優先發展都市型服務業的要求,實施“兩翼拓展、多業并舉”戰略,著力打造“都市商圈”。去年新增5家限額上三產企業。從產業情況看:(1)房地產穩定發展。新大眾
“西錦御苑”一期、“城市港灣”三期和國強的《金岸公寓》先后開盤,銷售形勢良好;*房產的“國際商務廣場”基本銷售完畢;愛華房產的“*山一號”進展順利。時間房產在江西贛州的樓盤開發項
目進展順利。(2)餐飲、賓館業穩中有升,增幅為7%,雖然健民酒家搬遷,時間廣場于去年10月出租,但餐飲所受的沖擊相對較少,方遠國際、時間商務等保持在2位數的增長。(3)超市、百貨等行業
穩定增長。雖然新時代、歐尚等大型商場、超市開業,城區商貿競爭加劇,但錦江百貨、世紀聯華的增幅都在20%以上。三江購物以老城區居民為消費群體,業務拓展節節攀升。(4)汽車銷售服務,新
引進了奇瑞汽車,雖然消費景氣指數下降,但企業營銷總體平穩。另外,為提升城區的商業氛圍,我們舉辦了第二屆“現代生活·休閑購物周”,效果很好,錦江百貨在國慶期間銷售額比去年增50%以上
。城市三產消費能力正在逐步得到挖掘。
一產經濟得到增長。重視糧食生產,全年落實糧食播種面積2058畝,比上年增1.9%;完成糧食產量868噸,比上年增長12.6%。穩定水稻播種面積1115畝,平均畝產499公斤。全年發放糧食補助金8.05萬元
。認真做好糧食和其他經濟作物的田間管理及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特別是晚稻的矮腳病的防治。推進農民信箱工程,促進農業經濟依托技術指導得到發展,至今信箱注冊用戶共721人,用戶參培率95%。
(三)著力改善民生,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新成效
過去一年,街道高度關注民生工程,把改善民生和發展經濟有機結合起來,著力解決事關群眾的熱點、難點問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第四屆鄰居節圓滿舉行。5月16—7月25日,成功舉辦了第四屆“鄰居節”活動。以“奧運走近你我他,文明新風進萬家”為主題,圍繞“運動健身迎奧運”、“文明新風迎奧運”、“人文歡樂迎奧運”
、“潔凈美化迎奧運”、“平安穩定迎奧運”等五大板塊,開展了近50項豐富多彩的活動,近3萬居民和新*人熱情參與了本屆鄰居節,進一步構造了“友愛、互助、溫馨”的鄰里關系,有效地促進了和
諧社會建設。
社會事業得到全面發展。教育得到優先發展。中山小學綜合樓于去年6月份竣工,9月份投入使用。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本費。生均經費從260元,提高到300元。計生工作扎實推進。大力開展了計劃
生育綜合整治大行動,計劃生育率94.27%,出生人口性別比104:100;三查完成率99.36%。完成了各村計生協會換屆選舉。衛生工作得到加強。加強了社區醫療站建設,不斷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水平。認
真部署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進一步推進了農民健康工程的深入實施。社會保障覆蓋面得到進一步擴大。全面推進“五費合征”工作,街道三無對象、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100%。有力推進“低收入農
戶奔小康工程”的實施工作。
社會穩定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積極開展四級聯動“就業援助社區行”活動,多次組織企業參加全區就業推介會,著力促進充分就業工作。以“實效大防范”為抓手,大力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
社會穩定。認真開展了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年、百日安全督查和安全生產月專項行動,市級消防督辦單位紅旗木材市場和錦都大酒店投入近80萬已整治完畢,通過消防大隊驗收。積極開展食品藥品安
全監管,順利創建為市級食品安全示范街道、市級質量先進街道。同時,認真扎實地做好森林消防、防汛防臺、應急管理、信訪、依法行政等平安穩定工作,過去一年街道轄區內沒有發生重大安全事故
、消防事故和食品藥品事故。
同志們,過去一年我街道在經濟社會事業建設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績,是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街道上下全體干部群眾同心同德、開拓創新、務實進取、扎實工作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
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向致力于*經濟發展的企業家、生產經營者、管理者、建設者,向所有關心支持*建設的領導和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受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我街道經濟面臨嚴峻挑戰,出現了一些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困難與問題。(1)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回落,經濟下行的壓力加大。去年我
街道的主要經濟指標相對落后,工業性投資少,發展后勁和潛力不足。(2)土地空間、資金、人才等要素制約仍然存在,轄區內工業土地容量基本為零,引進企業難度大,缺乏發展的集聚平臺;三產空
間的拓展和提升難度較大,街道的城市核心區優勢還未得到充分發揮和利用。(3)工業基礎薄弱,主導產業不明顯,規模上企業數量少,高新技術產業比重偏低,經濟增長方式還比較粗放。(4)企業
應對風險的能力有待加強,生產經營拓展存在困難。(5)重點項目落地難、重點工程政策處理難,與區里對接難等問題依然存在。以上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
以克服和解決。
二、今年形勢分析和指導思想
(一)經濟形勢和發展環境分析
今年是建國60周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要之年,是我街道團結拼搏、化解危機的重要一年,也是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的經濟工作至關重要,對此,
我們要對當前的經濟形勢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一方面,要充分認識經濟形勢的嚴峻性和復雜性,切實增強危機感、緊迫感和使命感。今年世界經濟環境中存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和突發性風險前所未有。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不僅本身
尚未見底,而且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正在進一步加深,我街道發展的外部環境將更加嚴峻。據分析預測,主要發達國家經濟可能面臨衰退,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世界經濟
增速將明顯放緩,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市場萎縮、全球性需求減少和流動性不足會導致生產能力過剩,國際通貨緊縮壓力將繼續加大。我們要充分認識這場歷史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性、
破壞性和影響的廣泛性,充分認識今年國際宏觀經濟環境的復雜性和嚴峻性,正確把握經濟的最新動向和發展趨勢,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應對措施考慮得更周密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實一些。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有利條件和發展機遇,牢困樹立發展信心和創新勇氣,化危為機,搶抓機遇。一是從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的大勢,可以看到黨中央保增長的堅強決心、強有力的政策舉措和加快發
展的積極因素。去年9月以來,黨中央審時度勢,果斷決策,實施靈活審慎的宏觀調控政策,在財稅、金融、外貿和投資等方面相繼出臺一系列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的政策舉措,如中央決定投資4萬
億,省委省政府也決定拿出1500億,這些都必將對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我們應對危機提供最大支撐和保障,為我們做好今年經濟工作指明前進的方向,創造良好的條件。二是
要看到經濟基本面的穩定形勢。不管是全國、全省,還是*,盡管經濟發展面臨著困難和挑戰,但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都保持了總體平穩發展的態勢,我們遇到的困難和挑戰是前進中的問題。
三是我街道的良好基礎。我街道作為*市的核心區,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城市化程度高,基礎設施完備,居民素質相對較高,經濟發展環境優越、氣氛濃厚,具有明顯的先發優勢。我們還擁有一支市場競
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勇于創業創新的企業家隊伍。經過多年的發展,我街道的大多企業積累了應對挑戰的經驗,提高了抵抗風險的能力,形成了強大的精神力量。從去年開始,多數企業已經積極開
始了調整,這些都為今年的經濟發展作好了充分的準備。
總之,街道經濟發展既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潛在機遇,因此,在新的一年里,我們要在街道黨工委的領導下,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切實按照
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積極探索與主城區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經濟發展道路,著力提升*經濟發展水平。
(二)今年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
指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省市區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市三屆六次黨代會、區七屆三次黨代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委“兩創”總戰略、
市委“三個*”和區委“五區”戰略部署,緊緊圍繞“保穩促調、轉型升級”這一主線,積極應對經濟形勢變化,堅定信心,克難奮進,依托科技創新,促進轉型升級,整合轄區資源,優化發展環境,完
善城市功能,提升綜合競爭力,加強民生保障,促進社會和諧,努力保持經濟平穩發展。
總體思路:突出城市經濟,克難攻堅,創業創新,內提外拓,轉型升級,努力打造都市四個中心(都市商貿中心、休閑娛樂中心、生態宜居中心與和諧穩定中心)。
主要預期目標:實現規模上工業總產值10.1億元,同比增8%;三產增加值50億,同比增10%;財政總收入3.*億,同比增8%,其中地方財政1.75億,同比增8%;農民人均純收入10593元,同比增6%;社會各
項事業持續協調發展。
為實現上述目標,今年經濟工作必須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堅持標本兼治,保穩促調。要把保持經濟平穩發展作為首要任務,著力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統籌抓好擴大需求、推動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二是堅持民生為本,企業為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中的基礎性作用。把幫扶企業與保增長、保民生、保
穩定有機結合起來,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大力推動全民創業創新。
三是堅持解放思想,克難攻堅。把解放思想、改革創新作為根本動力,大力弘揚創業創新精神,用改革的辦法破解難題,以創新的舉措迎接挑戰,切實在關鍵環節和重點項目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努力
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強勁動力和旺盛活力。
四是堅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把統籌兼顧作為科學發展的根本方法,要統籌考慮城鄉、區域,經濟社會、人與自然、國際國內發展,妥善處理長遠與當前、全面與重點、需要與可能的關系,合理配置
公共資源,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努力增強發展的協調性,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三、今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
(一)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服務企業,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今年,市委將“兩年”確定為企業服務年和項目推進年,我們要把幫扶企業作為“兩年”工作的首要環節來抓,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服務功能,圍繞“解困、扶持、服務”,進一步深化“送溫暖、送政
策、送服務”活動,全力幫助企業渡過“寒冬”,全力維護經濟的平穩運行。加強聯系企業制度。牢固樹立關心企業、為企業服務就是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工作意識,堅持走訪企業制度、街道領導班子聯
系企業制度、重點項目分工負責制度等,加強情況了解,加強感情溝通,切實關心企業生產情況。積極開展政策、科技、信息、項目、資金、人才等方面服務,幫助企業突破發展瓶頸,增強發展后勁。
全力幫助企業減負。經濟發展辦、工商、稅務等相關職能部門要全面落實國家實行的增值稅轉型、出口退稅調整、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等各項優惠政策,以及市區出臺的相關優惠減負政策,切實減
輕企業負擔。穩定和發展房地產市場。認真落實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有關政策,幫助房地產業渡過難關,開創新的局面。推進新大眾“西錦御苑”一期、“城市港灣”三期、愛華房產的“*山
一號”和國強集團在建、新建項目的進展。強化企業發展要素保障。要盡最大可能地通過“借地發展、借力發展”,大力實施制造業“飛地發展”戰略,積極幫助企業破解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土地征用、
拆遷、項目建設等有關問題。資金是當前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要著力解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還要進一步加強企業用電、用水等保障。提升企業家素質水平。街道將努力創造機會,為創
業家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促進企業家的成長,著力培育懂經營、懂業務、懂管理、懂激勵、重人才、重科技的現代企業管理人才。增強誠信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形成不畏艱難、團結協作、創業創
新的團隊精神,提升企業應對危機的能力,促使企業盡快做大做強。
(二)創新發展思路,實施五大戰略,力促工業經濟轉型升級
堅持“標本兼治、保穩促調”的原則,以創業創新為動力,科技進步為支撐,結構調整為主線,發展培育主導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實現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實施科技推動戰略。支持企業研發新產
品,提升產品檔次和競爭力,走科技創新之路。進一步加快技術改造,做好產業升級文章,著力開發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重點支持愛華新型材料、強鷹集團板式太陽能熱水器、多功能康復床
、*休閑用品、新恒正水晶家用燈具和萬勝電子縫紉機控制器等產品開發與生產。實施多元市場戰略。積極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擴大內需、激活農村市場的方針,引導出口型企業主動調整定位,積極調整銷
售策略,從純出口轉型為出口和內銷并舉,及時啟動國內市場,拓展農村市場,完善銷售網絡。重點支持新恒正莫克水晶、*小家電、弗勞思服飾、銀河制衣等企業拓展國內連鎖銷售渠道。推進規模培育
戰略。完善各類扶持政策,全力做大做強*電器、強鷹集團、新恒正禮品等一批龍頭骨干企業,努力實現5億元企業1家、上億元企業3家。扶持小企業快速成長,新增規模上企業2家。爭創區“明星”企業
、“功勛”企業。鼓勵企業加大投入,落實好萬勝電子和銀河制衣等企業的新廠區建設。實施品牌提升戰略。在全街道形成以名牌興企、名牌興工業、名牌興街道的共識,充分發揮省、市名牌企業的“
引頭雁”作用,引導企業樹立品牌意識、質量意識,打響主導產品,爭創省市級名牌。實施“飛地發展”戰略。鼓勵企業跳出*、發展*,拓展發展空間。積極落實區里關于促進創業創新的有關政策,大
力支持*電器、銀河制衣、萬勝電子和釘霸工具等企業在*東部功能區塊的發展。
(三)建設特色街區,打造商貿中心,繁榮現代服務業
按照優先發展都市型服務業的要求,實施“兩翼拓展、多業并舉”戰略,著力建設特色街區,精心打造城市商貿中心。*山以北區塊:以建設現代服務集聚區為載體,盤整資源,集聚產品,形成“一縱(
解放路)兩橫(*路和工人西路)”的商貿格局。在解放路沿線大力發展商貿業,建設商貿特色街區,打造以錦江百貨、世紀聯華(*店)、玉宏*新天地、黃氏華府天地為龍頭的解放路現代商貿業新名片
。提升*路商業旺鋪的檔次,打造*路精品街。探索啟動美食街區塊改造,培育形成新的商務圈。推進工人西路海正老廠區改造,并借改造之機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通過主題招商、特色招商等
措施,重點引進、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較強輻射力的大公司、大集團總部、研發中心。以特色街區建設為載體,結合城市文化建設,打造休閑特色街,著重抓好江濱路等休閑特色街、工人路等娛樂特色
街、中山支路五小行業示范街、輪渡路餐飲特色街建設。*山以南區塊:依托*商業街、東商務區及新*大廈、時間廣場、*國際商務廣場等商務樓宇,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集聚,做旺新城區
。繼續建設開發大道汽貿一條街、市府大道金融一條街。支持新世界百貨發展,打造*現代商貿業新航母。
(四)推進城市建設,強化社會管理,構建優良的經濟發展環境
充分發揮中心城區的區位優勢,以完善城市功能為核心,提升輻射、集聚能力,全面提升城市建設品位和管理水平,為經濟發展構建優良的環境。推進城市建設。積極配合市、區做好*閣建設、環*山區
塊改造、華府新天地和開發大道西延工程等重點工程項目建設,改觀城市整體面貌,再樹城市嶄新形象,為招商引資創造良好條件。強化城市管理。鞏固省衛生城市“創衛”成果,著力推進“數字城管
”,大力開展城中村、五小行業、背街小巷、馬路市場、環境衛生等專項整治,建立健全長效管理制度,塑造良好的市容市貌。加快新農村建設。重視糧食生產,促進村民持續增收。深化聯誼實業公司
改制工作,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促進農村城市化、村民居民化。加快住宅小區建設,主要是加快星星村舊村改造工程建設,大力推進新世紀商城及麻車村、三臺門村等小區建設。深入實施“十村示范
、百村整治”工程,發揮省、市級示范村、文明村的作用,改善和優化人居環境,努力營造文明、舒適的人居環境。采取自主開發、合作開發等多種策略,加快村留地開發,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給廣
大村民更多實惠。
(五)發展社會事業,切實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的和諧共進
深入實施“全面改善民生65條”,堅持把全面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牢牢把握社會建設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規律,實現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的和諧共進。加強社區
建設。啟動集市民教育、休閑、服務于一體的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完善社區服務功能,積極探索提升社區服務效能,將社會有償服務與居民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推進“居家養老”試點工作,開展一
系列便民服務活動,建設“社區服務超市”。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大力發展科技、教育、體育、醫療衛生、計劃生育、文化下鄉等各項事業,精心組織好戲曲協會、排舞協會、體育協會等群體文體組織
,拓展“鄰居節”的內涵,繁榮群眾性文化,提升街道文化軟實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五費合征”工作,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推進*敬老院擴建工程,關愛老人晚年生活。落實好農民進社保政
策,積極解決被征地農民的社保問題。推進“平安*”建設。進一步加強社會綜合治理、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質量技術監督、森林消防、防汛防臺、應急管理、信訪、依法行政、政府信息公開等各
項維穩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