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幼兒教育指導策略工作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對指導策略研究的目的
在理論上豐富幼兒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全面深入地認識幼兒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在幼兒園運用的理論基礎和基本原理,在實踐中為幼兒教師開展幼兒小組合作學習提供參照和借鑒,縮小理論與實踐的差距,改變行動的盲目性。并幫助幼兒教師對幼兒的學習做出理性的思考和把握,進一步對幼兒教育內涵進行深層次理解。
1.營造和諧的合作氛圍
合作學習不僅僅是一種提高幼兒學習的教學技巧,它還是一種在班級里創造愉快的前社會環境的方法,而這種輕松友好的合作環境可以促進幼兒智力和美感的發展,對幼兒形成一系列有效的情感和人際交往結果是非常重要的和有益的。這也是尊重處于該環境中幼兒的不同興趣、能力、需要的一種表現。因此,幼兒園應加強環境設計、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首先,幼兒園的環境作為展示幼兒合作成果的一個舞臺,可以將幼兒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完成的作品貼在墻壁上,成為幼兒園的第二層肌膚,也可以在教室里擺放幼兒小組制作的各種圖畫或其他裝飾品,還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讓幼兒照顧動植物的生長等等。其次,幼兒園整個環境的設計應洋溢著對美和和諧的關注,對社會互動的關注,因為社會性發展是幼兒認知發展的重要方面。處于自我中心的幼兒,社會化剛剛起步,只有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學習理解他人和認識自我。為此,應將幼兒園的環境設計為一個可以支持社會交往的因素,讓空間的安排、材料的選擇,以及每一事物都能傳達溝通的意圖,協助幼兒的交流和互動,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圍
2.保持平等的合作關系
幼兒小組合作學習需要創設一種和諧的、民主的氣氛。這就要求教師首先應該愛每一個幼兒,讓每一個幼兒感到在幼兒園里有一種安全感,對教師有一種信任感和親切感。還要求教師能包容幼兒的不同觀點,這樣才能在合作學習中與幼兒平等交流,促進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這些都可以通過組織一些活動來實現,比如在幼兒園的主題晚會中,多組織一些教師和幼兒合作的節目,拉進兩者的距離。幼兒之間也要建立一種平等關系。在活動中,由于幼兒在學習能力、興趣等方面的差異,往往會在事實上形成一種不平等的關系,有些能力強的幼兒往往喜歡“控制”能力弱的幼兒,這是影響幼兒合作效果的一個因素。在小組活動中,有的小組成員被拒收,往往就與這種清況有關。因此,教師要注意在幼兒中創設一種民主平等的交往關系,轉變這種幼兒之間在事實上的不平等關系,營造一種輕松活潑的氣氛,為幼兒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提供心理上的準備。
3.創造更多的合作機會
教師應想辦法為幼兒創造、提供與同伴合作學習的機會,使幼兒在實踐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增進感情,維持積極的同伴關系。例如,教師可以投放有利于幼兒合作的半成品材料,為其合作提供機會,這樣幼兒之間才會共同研究、協商意見、合作行動,使幼兒在以物代物的過程中享受更多的協商與合作機會。活動材料也可適當的減少一些,促使幼兒合看一本書、合作一個紙工、共玩一個球等等,使他們感受到必須互相配合、分工合作,活動才能順利進行。同時,教師還可采用多種合作游戲的形式,使幼兒經常在小組中共同游戲,把合作當成生活中的一部分。教師可以經常開展需要合作的建筑游戲、角色游戲以及有規則游戲,也可以將原來竟爭性的游戲改編成合作游戲,為游戲增加一些合作因素,使幼少在潛移默化中明白合作是一種值得提倡的社會準則,也是一種生活態度,每個小朋友都應該學會與同伴友好合作。
三、指導策略執行時的教師作用
如果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者——教師,缺乏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本質理解,會造成小組合作學習表面化、形式化問題。因此,教師要全面理解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正確把握其精神實質,還必須要對原本固有的角色進行重新認識、重新定位,以多重角色的身份出現在教學活動中。
1.加強對小組合作活動的組織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始,教師的精心組織是極為重要的。一個小組有共同的目標,明確的任務,這是小組成員互相合作學習的前提。首先,教師要很清楚,直觀地讓幼兒明白他們合作要做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而不是籠統地說我們現在開始合作學習,大家互相說一說。其次,在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根據具體內容選擇相應有效的學習方式,如果沒有必要合作,那么也就根本用不著勉強去做。加果所選問題太簡單,缺乏挑戰性,幼兒就會對合作失去興趣。所選問題太難,幾乎沒有人能解決,將會使合作陷于被動,達不到在學習中培養合作能力的目的。在小組的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構建適宜的合作學習環境,并參與其中,將幼兒很好地組織、協調和調動起來,進行高效率和高質量的學習活動。
2.加強對小組合作環節的參與
當各小組開始合作學習時,教師不應放手不管,等待幼兒的“成果”,而是深入到合作小組,觀察各組的討論情況。如果合作順利進行時,盡可能地不進行于預,以免打亂他們的討論思路。而出現問題時,教師應以一個合作者的身份參與進去,幫助制定計劃,提出建議,讓這一組的合作學習得以順利進行,并指出他們合作中存在的問題,以便使他們在以后的合作學習中加以注意。對于那些爭執較大的小組,教師應認真傾聽幼兒‘的想法,進行引導,應盡可能避免不問緣由,直接給出自己的想法或結論,這樣在保護幼兒合作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又促進了他們有效的互動。
3.加強對小組合作過程的指導
及時表揚、及時評價對幼兒小組合作學習起著導向與促進作用。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無論是否實現合作的目標,只要表現出合作性行為時,教師都應適時適地給予表揚和鼓勵,使這種行為得到保持。因為通過表揚小組,使幼兒體會到與同伴的合作是快樂的,與同伴合作才能產生一種成功,從而為保證良好的同伴關系做好心理上的準備。教師還應根據不同的年齡進行不同的指導和評價,才能體現個性化和多元性的原則,從而使各年齡段幼兒在各自的基礎上有進一步地提高。如部分幼兒由于年齡較小,合作技能比較差,不能自始至終圍繞既定的合作目標而行動,因此,許多合作行為并沒有達成合作意圖。所以,教師對其的評價應強調幼兒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表現以及他們是如何解決問題的,評價的對象不再僅限于最終的作品或結論。而無論最終成果如何,都應及時肯定幼兒的活動價值,使他們充分體驗合作的樂趣,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
四、指導策略的重要性綜述
1.幫助幼兒認識到合作技能的重要性。由于幼兒之間存在較大的個性差異,有些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組織能力本身就很強,而有些幼兒可能性格內向,不善于同別人打交道。對于他們,教師都應給予正確引導,使他們意識到只有大家都能順利地交往,才能從對方身上學到自己沒有的東西。而且只有具備了好的合作技能后,每個組員才能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形成一個團結協作的集體,為本組完成學習任務,成功解決問題創造條件。教師在教給幼兒具體技巧的時候,不能局限于口頭講解,而是應該通過開展有意義的活動,從具體的活動中傳遞經驗,讓幼兒進行有計劃的小組合作練習,例如怎樣與其他幼兒打招呼,怎樣使用禮貌用語;如果游戲中出現問題,怎樣提出建議;如果雙方不同意游戲的規則,怎樣提出解決辦法;怎樣與其他幼兒進行友好的談話;讓他人參與等等,而這些細節上的問題也可以使幼兒在學習、生活中體會到合作技能的重要性。
2.指導幼兒與同伴交往的方法。通過教給兒童必要的技能,改變他們的某些行為,就可以改善他們的同伴關系并最終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和適應。幼兒小組合作學習的建立,使得合作學習策略的實施有了物質的依托。但幼兒小組合作學習要順利施行還必須對幼兒進行交往技能、合作性行為的訓練和培養。交往技能、合作性行為的培養與發展是幼兒小組合作教學的重要的前提條件和基本組成部分。對于幼兒來講,他們的交往經驗、社交技能尤其是合作的技能都比較少,如果不加指導,只是把他們安排在一個小組中讓他們合作,其合作的效果肯定不會理想,所以教師必須教給幼兒一定的合作技巧,使他們在小組中學會與同伴合作的方法。例如,在教育活動中,讓沒有圖書的幼兒與旁邊的小朋友一起看,并一起找到老師要求翻到的那一頁,此時教師就可以告訴幼兒,這就是合作,這樣做是老師和小朋友都喜歡看到的。
3.鼓勵幼兒練習使用合作技能。交往是一種社會機制,是人際關系的反映。在同伴交往中,幼兒是平等、互惠的,這種新型的人際關系也是兒童社會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由于幼兒的情況較為特殊,同伴交往的發展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如何在教學、游戲中創設合作環境,并加以提練實施則是一項較為艱巨的任務,對教師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當幼兒表現出良好的交往技能和合作性行為時,教師應通過暗示、提示、教育材料、活動等,主動地去刺激幼兒作出相應的反應,適時適地地給予強化,使幼兒的良好行為得到保持。這一強化應屬于正強化,教師可運用撫摸、擁抱、獎勵等形式,對幼兒進行關注和表揚。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幼兒在現實生活與人的交往活動之中,不斷發展合作的技能。如鼓勵幼兒在家、在社區中嘗試練習這些合作技能,從而進一步體會到合作給自己帶來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