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息縣農村實用人才情況分析報告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息縣農村實用人才情況分析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息縣農村實用人才情況分析報告

      按照市委知工辦文件精神,息縣知工辦會同農業局、科技局、財政局、人事局等相關單位,對全縣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和農村實用人才資源開發進行了調研。具體調查情況如下:

      息縣共有人口91萬,其中農業人口850800人,轄21個鄉鎮,341個行政村,5199個村民組,耕地面積148萬畝,248852戶。全縣各行各業具有初級職稱的7081名,占農業人口的0.83%左右;具有中級職稱的2671名,占農業人口的0.31%左右;具有高級職稱的167名,占農業人口的0.02%左右。為使調查數據更加準確,我們按照不同方位共抽查了7個鄉鎮,這7個鄉鎮共有112個行政村,1344個村民組,64512戶,258048人,516096畝耕地。實用人才2064人,占農業人口的0.8%。照此計算全縣農業人口總數為850800人,實用人才所占比例不足萬人,僅為0.6806萬人。

      通過以上調查數據、走訪及組織相關人員討論分析得出以下幾點共識,僅供參考:

      一、我縣農村實用人才現狀。

      1、總量不足。按比例測算,全縣現有實用人才,占農業人口的0.8%左右,其中優秀人才、科技致富領頭人才數量少,遠遠適應不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形式的需要。2、文化層次低。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農村實用人才總數的28%,多數是自然成長,沒有經過專業的技能培訓,視野較窄,很難適應集約型、外向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3、結構不合理。年齡偏大,年輕人少、行業、產業發展不均衡、多數集中在種植、養殖、經營方面,經紀人、合作經濟組織帶頭人、加工業所占比例偏少,文體藝術人才幾乎沒有。4、分布不平衡。優秀農村實用人才多集中在經濟較強、交通便利的鄉鎮或縣城周邊。

      綜上所述覺得我縣農村實用人才發展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的原因是:1、人才培育力度不大。目前,實用人才大多是自然成長,靠的是實踐積累掌握的一定專業技術,具有技術發展不平衡、散、亂的特點,即使培訓也只是集中在種植、養殖常規等方面,經紀人、加工業、經濟發展帶頭人等方面培育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2、人才管理服務過于宏觀。由于人才工作對于各級基層黨委、政府來講還屬于一個新生事物,怎樣管理、如何管好是一個新課題,各項規章制度還不健全。加之實用人才中普通農民多,分布面廣,一家一戶分散型作業,給人才管理帶來了較大困難。雖然在管理上我們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大多只是停留在宏觀上的引導,提要求多,服務相對少,難以形成具體的、操作性較強的管理模式。3、人才作用發揮有待進一步加強。部分實用人才思想上存在“小富即安”的想法,目光短淺,不能帶領周邊群眾共同致富。即便是幫扶也只是局限于“親幫親”上,以致人才發揮作用不夠普遍。另外,全縣整體經濟發展落后、信息不靈,資金積累不足、缺少政策鼓勵措施,也是制約農村實用人才發展的重要原因。

      二、主要做法

      1、領導重視,構建機制。強化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在管理。為此,中共息縣縣委、息縣人民政府出臺了《關于落實黨管人才方針實施人才強縣戰略的意見》,要求各級黨組織要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落實黨管人才的要求,加大人才工作力度,整合人才力量,理順人才管理體制,構建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新格局,為切實加強人才工作提供領導和組織保證。同時,為了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知識分子工作,促進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風氣的形成,充分發揮實用人才在我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領導干部聯系實用人才制度;定期召開座談會,聽取聯系對象的工作、學習、生活等情況的匯報;重大節日期間,采取深入聯系對象家中看望、送賀卡、打電話、組織召開茶話會等形式,認真扎實做好看望慰問工作,鼓勵其為全縣社會經濟的發展做貢獻。

      2、注重培養,提高素質。培養實用人才的工作重點要放在以提高實用人才整體素質為主的服務上,將實用人才的培育納入農村黨員干部整體培訓規劃之中,以提高工作的針對性。一是面向廣大農民開展“綠色證書培訓工程”、“新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新型農民創業培植工程”、“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工程”和“農村遠程培訓工程”,重點對農村青年開展以技能為主的綜合性培訓,選拔扶持能開展規模化生產和具有創業能力的優秀學員,全面提高農民進城務工就業素質和技能,加快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速度,培養了一大批農村致富帶頭人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中堅力量。在此基礎上,按照一看能力、二看貢獻的條件,采取群眾評議、民主推薦,組織考察審定的方式,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致富能力強、示范作用好的人吸收到村兩委班子。通過這些舉措,為農村實用人才提供了發展空間和展示才華的舞臺,極大地促進了農村實用人才放手工作,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致富本領帶頭致富和帶領廣大農民增收致富的積極性。據統計,2005年新培養技術型骨干農民2000多人,發放“綠色證書”600多人次,發放“藍色證書”3000多人次,沼氣技術工人證書100多人次,組織培訓了農村富余勞動力5000多人次,成功安排就業2750人次。二是以“科技大集”、“建設新農村再做新貢獻”等活動載體,大力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激發農民“科教興村”的熱情。據統計,2005年舉辦專家現場技術指導、技術咨詢、專題講座、技術培訓近60余場次,為農民進行技術指導近萬多人次,贈送科技圖書資料2萬多份,幫助農民發展項目90多個。三是開展國際勞務輸出培訓,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對農村剩余勞動力進行技術培訓。截止目前,已培訓2000余人,成功輸出33人,實現我縣國際勞務輸出零突破。

      3、政策傾斜,資金支持。一是政策上支持。對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生產項目實施者,采取傾斜政策,重點扶持,為實用人才的發展解決后顧之憂。二是技術上支持。充分發揮農業專家、科技人才的技術優勢,通過開展專家與實用人才結對活動,既及時幫助實用人才解決在生產、經營中的技術難題,又為專家、科技人才提供實踐場所,實現優勢互補。三是資金上支持。逐步建立了以政府投入為主導,社會和企業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完善了培訓條件,補貼農民轉崗就業培訓工作。全萬。四是實施基地建設工程。由縣社會保障局牽頭實施了城鄉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工程,重點建設有培訓教室32間,室外訓練場7000多平方米技術設備先進、專業種類齊全,適應技能型人才培養需要的實訓基地一個。重點建設農業鄉鎮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中心、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2個。

      4、表彰激勵,落實待遇。建立對優秀農村實用人才的表彰獎勵制度,依據考核情況、目標完成情況、貢獻大小情況等給予金額不等的獎勵。一是評選優秀鄉土人才。借鑒外地經驗,把農村鄉土人才納入科技人才隊伍中,打破以往單純以學歷、資歷評價人才的局限性,重實踐、重業績、重成果,充分調動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積極性。并與上級職能部門配合,做好優秀農村人才的選拔、表彰工作,迄今已表彰縣級優秀鄉土人才40余人,省市級及其以上優秀鄉土人才10余人,為農村人才的成長、進步創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通過開展“農村優秀實用人才”“農村致富帶頭人”等創評活動,大力宣傳實用人才的先進事跡和成功經驗,加大對優秀實用人才的獎勵、表彰力度,擴大實用人才的影響力,增強榮譽感。二是建立了人才專項資金,納入縣財政年度預算,每年向縣拔尖人才和優秀鄉土人才發放津貼,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1999年以來,縣財政累計拿出88800多元,對為息縣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各類人才進行獎勵。2003年底,在縣財政不寬余的情況下,縣委常委會議又決定提高縣級拔尖人才和優秀鄉土人才津貼標準,從每人每月40元和30元分別增加到60元和40元。三是搞好挖掘和使用。對那些年紀輕、技術素質較高的實用人才,重點培養,符合條件的及時吸收加入黨組織,并優先選拔、充實到村組干部隊伍之中,加強鍛煉,使其由個人帶頭致富向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轉變。同時,鼓勵黨員帶頭學技術、學本領,逐步成長為農村實用人才,真正成為建設新農村的主力軍。

      三、在農業和農村經濟中的作用

      農村實用人才在農業和農村經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農村人力資源中的先進分子,是農村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在發展農村經濟,推動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一是發揮輻射作用。在全縣鄉鎮樹立種植、養殖、加工等經營有方的先進典型,帶動周圍群眾增產增收。東岳鎮大劉莊鄒登文建蔬菜大棚6個,不斷鉆研、示范、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在其帶動下,全村種植蔬菜的農民60多戶,面積達500多畝,同時推廣優良雜交棉1000多畝,輻射全鎮及鄰近鄉鎮。城郊鄉關莊顧磊是位養殖能手,年產值350萬元,凈利潤50萬元,年上繳利稅20萬元。該同志致富思源,不忘鄉鄰,投資近20萬元修建鄉村道路,資助失學兒童,帶動近80戶群眾養豬致富,增加群眾收入近百萬元。二是發揮示范作用。鼓勵和支持農業科技人員、農村實用人才領銜創業或開展科技承包,發展高效項目。李堂鄉七里崗金大亮是位果木種植能手,示范園10余畝,引進美國、日本等優良果木品種,抗病蟲能力強,高產美味,效益顯著,充分發揮當地優勢,推廣優良晚熟棗,在當地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三是發揮指導作用。項店鄉街村文學亮創辦農業技術服務部門,為農民提供優良品種以及技術服務。近年來,為全鎮授科技課20多場次,技術咨詢4200多次,現場技術指導6000多次。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人才。因此,大力開發農村實用人才資源是加強我縣農村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的延伸,是我縣實現農業產業化、現代化、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和集約化水平,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需要,是實現縣城經濟突破、推動我縣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

      四、建議

      鑒于我縣農村實用人才嚴重不足,整體素質不高,發展極不平衡的實際狀況和取得的初步經驗,希望能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建設。

      1、進一步加強領導,建立健全具體的、操作性較強的管理模式。健全縣、鄉、村三級管理網絡,鄉(鎮)黨委、村黨支部具體抓落實,形成工作合力。同時,堅持和加強走訪聯系、交心座談、領導掛點等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走上制度化軌道。

      2、拓寬渠道,進一步加強人才教育培訓。立足實際,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實用人才走出家門與外界加強技術交流與合作,到發達地區和先進企業參觀學習,啟迪思維,開闊視野。同時根據農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實用人才專業技術發展的需要,適時傳播新技術、新知識。

      3、激活載體,加大引導農村實用人才發揮作用的力度。鼓勵各類農村實用人才領辦、創辦民營科技實體和農村合作經濟組織。

      4、改革創新,健全人才評價和使用、激勵和保障機制。爭取建立職稱制度,將實用人才的選拔工作納入全縣人才選拔工作之中,把實用人才的選拔同其職稱評定相結合,使有一定技術專長并發揮作用的農村實用人才享受相應的待遇,增強責任感。

      黑人精品videos亚洲人|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亚洲综合丁香婷婷六月香| 亚洲日韩图片专区第1页| 亚洲熟妇无码乱子AV电影| 在线观看国产区亚洲一区成人 | 亚洲国产成人影院播放|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亚洲精品偷拍无码不卡av| 亚洲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漫画| 亚洲一级二级三级不卡| 亚洲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国产亚洲欧洲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亚洲国产成人私人影院|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色欲啪啪久久WWW综合网|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手机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香蕉 |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尤物|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日本亚洲一区|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 |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蜜月|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app| 亚洲综合精品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综合| 亚洲色偷拍区另类无码专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