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衛生局半年匯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年上半年,*市衛生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上級衛生部門的指導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黨的*精神,堅持以統籌城鄉衛生為核心,緊緊抓住試驗區建設的歷史機遇,加快醫療衛生資源整合,進一步強化公共衛生、農村衛生和社區衛生工作,突出抓好重大傳染病防治,著力加強衛生行業監管,促進了我市衛生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升了全市人民的健康水平,做到了時間過半完成任務過半。
“5.12”*大地發生震后,*市衛生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立即啟動我市《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應急救援預案》,全力開展醫療救援、疾病防控、愛國衛生、健康教育、心理干預等工作,取得了醫療救治顯著成果。截止目前,全市實現了災后“零疫情”的目標。
一、上半年工作情況
(一)醫療救援衛生防疫工作成效顯著
“5.12”*大地震發生后,*市衛生局緊急動員,積極應對,迅速開展應急醫療救援和災后衛生防疫工作。截至6月30日,全市各級醫療機構累計收治傷病員507866人,住院人數28937人,轉運傷員2151人。
一是各級領導高度重視,指揮調度快速有力。地震發生后,春城書記、紅林市長及有關領導多次批示,親臨現場指導抗震救災衛生防疫工作。建立工作聯系碰頭會制度,確保信息通暢、措施到位、協調有力、物資保障充分。啟動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成立了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楊偉局長擔任總指揮,下設11個工作組,明確職責,協調配合,具體組織實施全市醫療救援各項任務。
二是合理調配衛生資源,醫療救援緊張有序。調度全市醫療衛生資源,全面展開醫療救援工作。一是有效保證120生命線的暢通。二是發揮專家組作用和優勢,確保搶救質量。三是啟動應急獻血,全力保障臨床用血需求。截止到6月底,向各級醫療單位提供紅細胞5304單位,血漿36620.5單位,紅細胞懸液8818單位。四是順利完成傷員轉運工作。五是及時啟動災后心理干預。與市教育局聯合啟動了地震災后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六是積極協調外來衛生防疫資源,組建醫療隊、防疫隊、心理危機干預隊,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
三是切實抓好重點工作,衛生防疫初見成效。組建疾病防控應急和衛生執法監督分隊趕赴重災區展開工作,統籌安排轄區內所有衛生防疫力量,快速恢復災區三級預防網絡體系。簽訂《抗震救災衛生防病工作目標責任書》、推行網格化防疫工作體系、實行社區化管理等多種形式,全面落實疫病防控措施,確保大災后無大疫。截止到6月底,全市累計出動衛生防疫人員22.51萬人次,車輛5.46萬臺次,消殺面積達4.04億平方米,處理糞坑160.88萬處次、蚊蠅孳生地143.85萬處次,處理遺體2307具,動物尸體11712具,監測安置點1.80萬次;監督檢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13.67萬戶次、供水單位1.70萬戶次;制作、發放愛國衛生宣傳資料936.84萬余份。
四是牢固樹立全局觀念,積極支援其他災區。根據上級安排,承擔全省衛生醫療緊急救援任務。調集全市醫療資源,組建11支醫療隊伍赴地震重災區*。我市派出16支共224名醫務人員組成的醫療救援隊,3支共25名衛生防疫人員組成的衛生防疫隊伍,組織調集醫用物質219件(含藥品128件),調配3420單位血漿、1494單位紅細胞懸液增援**、*、*等地。
五是加強信息收集報送,及時宣傳先進典型。及時準確收集我市傷員救治、救災物資保障、災后疾病預防及環境消殺滅、愛國衛生、心理干預、接受援助、醫療衛生支援隊服務全川等抗震救災衛生防疫信息數據,作好分析、預測和報告,共編制《衛生快報》300余期,每日及時報送抗震救災醫療救治信息、疾病防疫和衛生監督統計報表,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主動引導輿論,加大宣傳衛生系統抗震救災工作和典型人物事跡。協調中央電視臺、
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對我市衛生系統抗震救災工作報道,近2000篇次,新華網、人民網等網絡媒體,*衛生戰線抗震救災信息11萬余條。
六是物資資金分配透明,做到保障工作有力。多種渠道了解災區需求,積極加強對衛生救災物質的征集與使用,下撥救治專項款7000萬元。積極組織調撥藥品、醫療器械、帳篷等物資。購買價值2878.514萬元藥品、耗材及醫療器械,共接收企業及其它捐贈價值10187.05萬元藥品。按照“災情需要、合理調配、不重不漏”分配原則,積極與藥監、交管、監察部門協調安排,快速分發,保證了急需醫用物資12小時內準確送達都江堰、彭州、崇州等重災區及各傷員收治醫療機構。
(二)災后衛生恢復重建工作有序開展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衛生系統災后重建工作,堅持一手抓防病治病,一手抓災后重建,迅速組織力量,安排部署,加強協調,落實責任,確保了災后重建工作有力推進。
一是統一組織領導,科學規劃災后重建工作。成立災后衛生重建領導小組對災后重建項目進行調查摸底、損失評估、數據統計、規劃編制、監督實施。草擬《*市災區四縣市醫療衛生機構災后重建規劃方案》、《*市三圈層區(市)縣醫療衛生機構災后重建規劃方案》。
二是恢復醫療秩序,做好醫療救治后續工作。積極做好災區傷員救治和康復和災后心理干預工作,防控和減緩災難的心理社會影響,建立災后心理干預長效機制。恢復醫療機構常態管理,確保醫療質量和安全。
三是加強疾病防疫,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進一步完善各項衛生防疫工作方案、預案,提高科學性和預見性。扎實推進衛生防疫工作進村入組到戶到點,做到全覆蓋。
四是搞好督查指導,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組建6個督查工作組,對災區衛生防疫、預防接種、災后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建等工作進行全面督促檢查,針對隱患和問題,修改和完善措施,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三)其他各項醫療衛生工作全面推進
加快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積極爭取成為國家醫改試點城市;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強化衛生監督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婦幼保健網絡,健全市、縣突發衛生應急預案,全市公共衛生保障能力得到加強;全面推進鄉鎮衛生院規范化建設,大力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著力深化衛生行政審批改革,促進了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中醫“三名”(名院、名科、名醫)戰略進程加快,助推了城鄉中醫藥事業均衡發展;繼續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提高了醫療服務質量,“*通用病歷”實施順利;扎實加強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市共公衛生救治中心、市婦女兒童醫學中心、市傳統醫學中心、市二醫院擴建等項目建設進展良好。
二、下半年工作重點
下半年,全市衛生工作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做好災后重建工作的同時,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真抓實干,努力完成年初部署的各項衛生工作任務。
(一)進一步做好醫療救治工作。加強醫院規范化管理,維護正常的醫療秩序。充分發揮“三個專家組”作用,借助“三個網絡”,繼續做好340余名住院傷員的救治、1000余名傷殘人員醫療康復和10000余名震后心理救助對象的心理干預工作。
(二)進一步做好防病防疫工作。加大疾病預防控、衛生執法監督、愛國衛生工作力度,強化對都江堰、彭州、崇州3個重災區環境消殺、傳染病疫情監測和食品飲水衛生的監督管理,嚴防災后次生、衍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發生。突出抓好狂防和結防工作督查。
(三)進一步做好項目建設工作。加快推進市級衛生重點項目建設,年底前,市共公衛生救治中心完成主樓主體施工,市婦女兒童醫學中心、市傳統醫學中心完成基礎施工,市二醫院擴建完成征地拆遷、施工設計等施工前準備工作;啟動市老年病醫療中心項目、市三醫院擴建項目建設。
(四)進一步做好災后重建工作。著力開展災后受損公共衛生體系、鄉鎮衛生院恢復重建工作,力爭年底前,完成3個重災區臨時醫療衛生活動板房、50個受損鄉鎮公立衛生院、200個受損村衛生站的災后重建任務,啟動20個需遷址、新建和原址重建的鄉鎮公立衛生院。
(五)進一步做好對口支援工作。按照中央“一省幫一重災縣”的原則,研究醫療衛生工作對口支援方案。實行領導分片包干,專人聯系負責制度,形成市、縣分工合作、協同推進的對口支援工作格局,確保災區、尤其是災區農村的基本醫療和衛生防疫工作盡快恢復。
(六)進一步做好其他衛生工作。全力做好奧運火炬在我市傳遞的醫療衛生保障工作;繼續抓好推進統籌城鄉衛生改革,積極爭取列入國家醫改試點城市;不斷深化社區衛生和婦幼保健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強化重大疾病的防控措施;加強衛生執法監督體系建設;扎實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著力推進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努力完成全年各項衛生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