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貿局工業園建設匯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省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大力推進產業轉移工業園建設,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有關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承接*產業轉移各項工作得到有力推進
省政府下發了粵府〔20*〕22號文以來,市、縣兩級政府領導非常重視,部門積極主動,使我市與珠江三角洲聯手推進產業轉移的一系列工作得到了有力的推進。
一是市政府成立了*市推進珠江三角洲產業轉移領導小組,組長由市政府*副市長擔任,成員單位由市發展改革局、經貿局、財政局、勞動保障局、國土資源局、國稅局、地稅局、環保局、工商局和廣電集團*分公司等25個單位組成,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解決產業轉移園區建設中的有關問題。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經貿局),負責處理日常工作。
二是市政府領導親自帶隊到*開展經貿活動。去年以來,*市長、*副市長多次帶隊,組織各縣(市、區)和市直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赴*、*、*、*、*等*地區開展推介*投資環境和經貿交流合作活動。
三是由市經貿局牽頭,組織*、*、*、*四縣到*、*、*、*等地了解產業轉移的有關信息,開展雙方共建產業轉移園區的洽談活動。
四是市政府制訂了推進產業轉移工業園建設的聯席會議制度,明確了任務和職責,多次召開市直25個成員單位聯席會議,研究解決我市與珠江三角洲聯手推進產業轉移的一系列問題,加快了我市產業轉移工業園的建設進度。
五是山區縣政府積極主動開展產業轉移工業園建設。根據市委、市政府的要求,4個山區縣政府相繼成立了專門工作機構,主要領導親自抓,相關單位和人員積極、主動與*地區洽談共建產業轉移工業園,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
二、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建設工作取得新突破
到目前止,被省政府批準認定的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共有2個,他們分別是20*年10月認定的*龍江(*)產業轉移工業園和20*年1月認定的*大涌(*)產業轉移工業園,基本情況如下:
1.*龍江(*)產業轉移工業園總體規劃用地面積433公頃(6500畝),園區劃分為兩大區域:一類工業區布局火機制造和制衣行業;二類工業區布局家具行業,其中打火機企業800畝、制衣企業2800畝、家具企業2000畝、生活區900畝,廠房建筑面積200萬平方米。到20*年底止,已投入園區開發資金1.1億元,首期開發建設800畝現已基本開發完畢,園區實現了“五通一平”,園區內的道路、供水、排水、供電、電信以及污水治理等基礎設施已完成,外部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投入4600萬元。市(省)安排的扶持資金為1334萬元,其中用于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為560萬元,用于配套設施完善的資金為774萬元,主要是配套建設園區的員工宿舍大樓、飯堂以及圖書室、文娛體育設施等。
目前已簽訂入園協議的企業達到25家,投資總額4.04億元,其中已簽訂正式協議與在建的項目有17個,占地面積712畝,投資額2.575億元。已建成項目12個,投資額2.175億元,就業人數2460人,其中本地就業人數799人。入園企業主要是打火機、塑料制品、不銹鋼系列、建材化工等來自*產業轉移企業。具體情況如下:
(一)火機行業。現有火機廠2家,生產工人900多人;
(二)不銹鋼產品行業有康納公司、雅昌公司,已投入機械設備等固定資產約800多萬元,目前正在裝機調試;
(三)塑料制品行業有昊杰廠、德天廠、海量廠和德塑廠4間塑料廠,生產均正常。
此外,還有上品化工廠、奧森農藥等企業都正在生產或試產。
園區招商發展勢頭良好,正在洽談的企業有10家,目前園區廠房或工業用地供不應求。
2.*大涌(*)產業轉移工業園園區總體規劃面積為12329畝,其中近期規劃開發2781畝,首期開發800畝。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逐漸推進”的開發建設步驟,實行高標準抓好園區的開發建設,致力將園區建設為布局合理、功能齊全、資源共享、規模化經營的現代化園區。園區以市場為導向,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和可持續發展為原則,以創新能力強、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好的大型投資項目為主攻目標,重點發展以板材家具、金屬加工、服裝鞋業、汽車配件、電子裝配、農副產品加工等為主體的產業項目。
該園區全部建成后可引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家左右,規劃企業職工人數14.3萬人,預計可接納達60億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可實現銷售收入120億元,增值稅7.2億元,利潤18億元,所得稅4.14億元。
目前,園區共有750畝土地已平整,可為入園項目提供建設用地。市下放的省級產業轉移補助資金1333萬元已到位。其中,投資150萬元直徑400mm的自來水管已鋪設到園區入口,并鋪設了700多米的臨時水泥通道;投資300萬元園區企業用電的開關站已建成,投資3000萬元具有省內先進水平的110千伏水口變電站也建成投入使用。
目前簽訂入園項目14個,總投資8.6億元。其中,投資300萬元的汽車貿易城已于20*年8月底開業;總投資額為4400萬元的5個服裝加工項目正在籌建當中。
此外,與客商簽訂合同的項目還有:①*鑫源公司金屬加工項目,投資額3000萬元人民幣(下同);②*茂豐實業發展公司10萬立方板材加工項目,投資額9000萬元,并在20*年6月底舉行了奠基儀式;③香港興利家具集團有限公司20萬立方中纖板及家具生產項目,投資額9000萬元;④香港潤田控股有限公司年產400萬件高檔玩具、手袋加工項目,投資額5000萬元;⑤*金典家具有限公司竹木和燈飾加工項目,投資額6000萬元;⑥香港飛景科技有限公司三元催化轉化器項目,投資額6000萬元。以上項目總用地面積為2230畝。
三、推進*與*申報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情況
目前,我市還有兩個山區縣*和*正在申報廣東省產業轉移工業園。其中,*縣與*大瀝鎮簽訂了建立*大瀝(*)產業轉移工業園協議。工業園首期開發用地已落實50.84公頃(762.6畝),*有20多家企業意向入園;*縣則與*黃埔區簽訂建立*黃埔(*)產業轉移工業園協議,總體規劃用地面積為433公頃(6500畝),首期開發用地50公頃(750畝)。
20*年9月,兩個擬申報的產業轉移工業園均完成了產業轉移工業園的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工業園規劃設計,環評報告和可行性研究報告均已完成并通過了專家論證評審。
20*年9月底,*縣的產業轉移工業園的“環評”已獲省環保局辦公會議通過,*與*兩地的產業轉移工業園聯席會議制度與轉移工業園的認定申請書已獲*市政府和*市政府批準。*縣的產業轉移工業園全園“環評”工作正在進行。
目前,由于省政府對前期認定的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進行督查,修改與出臺新的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認定辦法,對現在產業轉移工業園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新的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認定工作從去年底開始暫停。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建設用地指標缺乏,申請手續繁瑣,批復時間長,建設用地遠遠未能滿足產業轉移需要。
二是開發資金缺乏。因征地費用高,園區地處丘陵地帶,地形起伏大,開發成本較高。山區縣經濟基礎薄弱,影響了開發建設。
三是園區離經濟發達地區遠,道路欠發達,給入園企業帶來運輸成本大,原料供給難以及招工難等問題。
四是電力缺乏不穩定,特別冬夏兩季,經常停電,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生產。
五是建設用地報批費用大,給開發建設帶來難度。
五、加快推進產業轉移工業園建設的建議
一是建議對產業轉移工業園建設用地報批收費給予優惠,如:簡化手續,報批優先,收費優惠。
二是建議加大園區建設資金的扶持力度。
三是建議多推薦符合轉移條件且山區縣可接納的,又能給山區縣帶來較大經濟效益的企業落戶園區。
四是建議在用電、工商、稅務等方面給產業轉移企業給予優惠。
六、下一步工作設想
進一步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山區及東西兩翼與珠江三角洲聯手推進產業轉移的意見(試行)》和《廣東省經貿委關于印發廣東省產業轉移工業園認定辦法的通知》精神,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力度協調、指導和幫助山區縣加快推進產業轉移工業園建設和申報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的認定,努力把我市建設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工作推上新臺階。
一是認真研究解決當前我市在推進產業轉移工業園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要充分發揮“*市承接珠江三角洲產業轉移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各成員單位按各自職能相互配合,共同研究、協調、解決我市產業轉移工業園建設中的各種問題。
二是加快已認定的產業轉移工業園的建設進度。對*龍江(*)產業轉移工業園、*大涌(*)產業轉移工業園,雙方要落實好聯席會議制度,認真研究落實合作協議的各項內容,籌集資金,做好規劃,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制定園區發展政策和管理制度,建立項目庫;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把*合作方更多的產業、項目轉移到產業轉移工業園,形成產業聚集。
三是正確選擇和承接*轉移產業。根據我市目前的產業基礎、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結合產業結構的布局和調整新規,今后我市承接*產業轉移,要符合《廣東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方案(修訂版)》鼓勵發展類產業和改造提高類產業的要求,重點選擇創稅型、科技型、生態型產業。對列入限制、淘汰類的產業不予承接,以免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
四是密切留意省政府對新認定園區的政策調整以及重新開啟認定的時間,加快*產業轉移工業園全園“環評”的工作進度,爭取我市所有山區縣都有獲得省政府支持的產業轉移工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