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恢復生產匯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年1月13日以來,*市遭受了嚴重的低溫陰雨冷凍天氣,全市農業生產遭受了嚴重的損失。
一、受災基本情況
據我市農業部門不完全統計,至3月20日止,種植業經濟損失11.12億元,受災縣(市、區)7個,受災鄉鎮106個,受災農業人口63.11萬人,其中:果樹受災經濟損失29137.10萬元,受災面積30.11萬畝,成災面積9.73萬畝,絕收面積4.16萬畝;香蕉經濟損失是17228.75萬元,受災面積6.11萬畝,成災面積5.33萬畝;果蔗經濟損失是16679.64萬元,受災面積5.4萬畝,成災面積4.72萬畝;糖蔗經濟損失是2286.22萬元,受災面積3.79萬畝,成災面積2.69萬畝。全市水稻制種18450畝,經濟損失985萬元。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災后恢復生產工作。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總書記在廣西檢查指導抗災救災工作時的重要講話和自治區黨委郭聲琨書記新春寄語的精神,充分認識進一步做好災后恢復生產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按照自治區統一部署,元月11日開始,*市712名縣處級領導干部和958個指導員派出單位的領導陸續到各縣(市、區)駐點村開展深入掛點村調研、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全力做好搞災救災工作,做好無自救能力災民的吃、穿、住、醫、行等生活救助,各級各部門及時采購捐贈救災物品送到基層。
切實加強災后恢復生產的組織領導工作。為了加快我市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市人民政府決定成立*市災后恢復重建知生產發展領導小組。各縣各有關部門成立災后恢復重建和生產發展領導小組,進一步摸清、核查受災具體情況,搞好災情評估,制定適合本地區的工作方案,細化、實化各項技術和工作措施。實行包片、包村、包戶的方式,充分發揮駐村新農村建設指導員的作用,強化責任,加強督促檢查。積極采取自建為主,援建和幫建相結合的方式,加快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工作。
加強技術服務,實施分類指導。切實轉變作風,深入生產一線做好農技培訓工作,指導農民開展春耕生產,推動春耕生產的全面開展。要求各級各有關部門派出下鄉服務工作組,組織有關專家深入生產一線,開辦不同層次、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技術培訓班,發放田間管理技術資料,提高農民生產自救水平。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品種、不同災情和農民的不同需求,進行分類指導,科學開展抗災和恢復生產工作。切實把各項恢復生產的措施逐項加以落實。
三、主要典型材料
(一)、*區全力抓好改種擴種,增加農民收入。
災情發生后,玉*區迅速組織農業局全體干部職工積極開展農業抗災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各項工作。具體做法:一是組織農業技術骨干根據玉州區受災情況,制定了科學的災后重建方案,并明確目標任務。二是組織干部職工分成八個工作隊進村入戶,指導災區農民加強作物災后管護,對成熟作物進行及時搶收。發動和指導幫助災區群眾做好補種改種工作,彌補受災損失。突出抓好發展速生高效蔬菜保增收計劃的實施,堅決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努力把受災損失奪回來;三是親自與干部職工一道深入田間地頭,查看農作物、果木受災情況,面對面指導農戶采取相應防凍技術措施,幫助農戶抗災自救,積極發動群眾補種改種擴種速生蔬菜等作物,全力彌補受災損失,增加農民收入。
截至目前,共組織派出下鄉工作隊132個次、600多人次,出動群眾16多萬人次;主持召開專題會議20次,舉辦專題技術培訓班24期,印發農作物低溫寒(凍)害防御措施等宣傳技術資料8萬多份。全玉州區共投入抗災減災資金800多萬元,組織調運種苗160萬株,種子、化肥、農藥、農膜等抗災救災物資600多噸;免費發放蔬菜等農作物種苗60多萬株,救災農藥、肥料、農膜等物資130噸;搶收受災農作物0.7萬畝,管護農作物6.7萬畝,補種改種作物1.6萬畝,新種擴種速生蔬菜等作物1.3萬畝。
(二)、*縣駐村指導員張*災后重建中顯黨員先進性。
在這次災后重建中,張*總是忙著幫村里找信息,跑項目。*縣*鎮*村的養魚業在這次陰冷天氣中受到了重創,死亡6萬公斤,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40萬元,張*為了幫助*村漁民恢復生產,親自為*村向上級扶貧部門起草了報告,爭取到資金5萬元,修建好在這次陰冷天氣中被損毀的村魚苗場,讓村委會育起魚苗,重新帶領村民搞起網箱養魚,致富奔小康;同時,引導村民種植糖蔗,改變過去單一產業結構,張*和鎮分管農業的領導一起多次到*村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并親自和縣有關部門聯系,縣糖辦領導到現場考察后,答應免費將蔗種送到*村,并給予很多優惠政策和補貼,經過努力,讓村民消除了顧慮,轉變了觀念,村民紛紛響應政府的號召,種上了幾百畝糖蔗,為今年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村里群眾都由衷地說:“張*是個好同志,總是想我們之所想起,急我們之所急,為我們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也干了不少實事!”
(三)、陸川縣駐村指導員引導農民以科技促春插。
陸川縣新農村建設指導員結合恢復災后生產,以科技促春插,帶動了廣大農民群眾全力投入春耕生產之中。目前,全縣掀起了春插的高潮,部分已經進入田間管理階段。截至3月26日,全縣已完成早稻移植面積20.4萬畝,占計劃任務的67,其中種植以超級水稻為代表的雜交水稻面積16.32萬畝,占已插植早稻面積的80。
為了克服今年早稻播種期間干旱缺水和氣溫不穩定的影響,該縣指導員在幫助農民落實高產耐寒的早稻優良種子的基礎上,大力推廣節水防寒育秧技術,全縣1.1萬畝秧田100采用塑料秧盤節水防寒育秧技術;同時,因地制宜引導農民推廣應用水稻拋秧和水稻免耕拋秧技術,全縣落實早稻拋秧計劃面積30.5萬畝,占早稻種植計劃面積的100,落實早稻免耕拋秧計劃面積20萬畝,占保水田面積的80,現已完成早稻拋秧面積20.4萬畝,其中完成早稻免耕拋秧面積16.4萬畝,占已插植早稻面積的80.4。
(四)、*市556名建設指導員深入各村開展災后重建工作。
一是妥善安排好受災群眾的生活,協助民政、土管、城建、糧食部門干部重點做好口糧接濟、住房修復以及重建、生活救助資金的發放工作。二是組織人員進村入戶了解農民受災情況,在核準災害損失的基礎上,做好災情上報和爭取國家補助工作,力爭盡早落實補助資金。三是聯系協助市各職能部門開展動物疫病免疫監測,指導種養殖戶進行無害化外理,保證大災之后無大疫。四是幫助困難群眾籌集春耕備耕的資金及農用物資。五是協助抓好畜禽養殖業恢復生產和疫病防控,組織人員幫助養殖戶盡快修復損毀欄舍和水電設施,添置有關設施設備。六是全面部署糧食生產。落實中央、自治區、*市、北流市有關支農政策,將上級補助資金下發到群眾手中。七是協助抓好農業生產資料調配和質量、價格監管,做好種子、種苗、農用薄膜、大棚架、化肥、農藥、疫苗、小型農業機械等生產資料的調配供應,確保農業生產資料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