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縣旅游開發可行性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縣旅游開發可行性分析
(一)區位優越
**,位于**省北部,距歷史名城**70公里,距省城**200公里,326國道和204省道縱貫全境,是正在崛起的中國綠色生態茶鄉。
(二)自然人文資源豐富
**縣山青水秀,自然資源得天獨厚,人杰地靈,人文景觀十分豐富。在湄江河流域,326國道沿線,距縣城30千米以內,有琴洲--三道河、湄江山水畫廊、仙谷山、百面水、清江湖--茶海等五片自然景觀和縣城范圍內的人文景觀及茶文化景點等55個,范圍達180平方千米。從多景點集山水、湖泊、峽谷、溶洞、漂流、河道、野生動植物、文物古跡為一體,具有奇、雄、秀、險、幽等特點。
(三)鄉村生態建設顯著,生態旅游方興未艾
**是典型的內陸山區農業縣,地下資源匱乏,工業基礎薄弱。然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生態良好,農產品資源豐富、品質優良,為**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推動以農副產品深加工為主的綠色工業化,促進城鎮化和生態旅游業發展創造了先決條件。在“保住青山綠水也是政績”理念指引下,全縣切實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大力實施退耕還林、還茶,堅定不移地把生態作為立縣之本來抓。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已達56.5%。**良好的生態環境孕育了“國家級生態建設示范區”這塊“金字”招牌。
全縣依托良好的生態優勢,扎實推進以產業化建設為支撐,以“四在農家”為載體,以村莊整治為重點,以黔北民居為標志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綠化、凈化、美化和亮化村寨,改善人居環境,打造休閑度假中心,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和鄉村旅游。到目前,全縣共投入2億多元,建設改造公路近100條、1100公里,建成了以縣城為中心,以“兩橫、兩縱、兩連線”為大動脈的旅游大環線,以2000萬元的財政投入,就拉動群眾投工投勞投資3億元,規劃建設了田家溝、合同水、核桃壩、偏巖塘等黔北民居新村示范點45個,初步建成農業生態旅游示范點12個,其中“核桃壩—龍鳳風情茶莊”成功申報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成立了“**縣山水茶鄉旅游咨詢服務公司”,并加強旅游人才隊伍和“**旅游網站”建設,使“中國茶海、休閑**”旅游品牌更加響亮、更具魅力,生態旅游和鄉村旅游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近年來,隨著**縣交通等基礎設施的逐步改善、新農村建設的快速推進和茶產業發展壯大,加之旅游宣傳力度的加大,“中國茶海休閑**”的旅游宣傳口號逐漸被外界熟知,來湄觀光的游客逐漸增多,20**年,**縣共接待了游客30.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03億元,同比增長24%。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的鄉村旅游已成為**縣旅游的一張名片之一,走進**縣的新農村,一棟棟小青瓦、坡屋頂、紅柱子、穿斗枋、雕花窗、轉角樓、白灰墻的黔北民居拔地而起,到處干干凈凈、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成片的樹林和滿山遍野的油菜、大米、茶葉等農作物相互輝映,四通八達的鄉村公路把城市和農村緊緊的聯在一起,形成一幅美麗的自然山水畫,吸引了不少外來游客到**縣觀光、休閑、度假。
20**年12月31日,**縣委召開了十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出臺了《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決定》,對旅游業的發展提出了很多獎勵的硬性措施,**縣委、政府充分發揮旅游資源和區位優勢,把發展鄉村旅游與黔北民居為載體的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按照“政府主導、農民自主、市場運作、突出特色”的原則,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鼓勵農戶利用自家住宅從事鄉村旅游。
縣旅游局2009年著手進行**縣十佳鄉村旅舍、花級農家樂的評定工作,同時將聘請專家對鄉村旅游從業人員進行旅游知識、經濟知識、管理知識、待人接物、民俗文化和風土人情等方面的培訓。讓游客能夠放心地“吃農家飯、住農家屋、觀農家景、享農家樂”,盡情體驗**鄉村生活。
到目前為止,**縣已經形成了十里桃花江黔北民居觀光旅游村、核桃壩茶葉觀光旅游村、田家溝綠色生態旅游村、一道河特色風味美食旅游村等特色鄉村旅游村,加上分散的其它鄉村旅游接待點,鄉村旅游已經初具規模。
(四)三峽田園觀光特色突出
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積極促進了農村田園觀光旅游的發展,興建了大量黔北特色的民居,辦起了農家樂,形成了美麗的山水田園風景線;**市旅游局不失時機把該縣牛場、鵝公壩等項目區開辟為以生態、民俗風情、茶文化為主打品牌的東部精品旅游線路,鵝公壩的小橋流水、田家溝神奇的茶園風景等,構建了和諧、恬淡、優美、空曠的田園風光,深厚的歷史文化,給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配套功能齊全
幾年來,**縣深化“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內涵,夯實旅游發展基礎。發改、交通、國土等部門在交通項目、資金投入、用地安排上向重點景區(點)傾斜,加快旅游景區(點)連接公路、旅游車站、碼頭等設施建設,建立旅游接待服務中心,引導社會資金投向旅游景區賓館、飯店、購物中心、特色旅游商品及其他旅游配套服務設施,目前已建設縣級旅客服務中心1家,鄉村旅客服務中心15家,三星級賓館1家。同時完善旅游公路沿線電力、供水、車站、通訊(信)、銀行、醫務、餐飲、廁所、環保等設施,形成功能齊全、服務便捷、安全周到的旅游環境。
二、**縣旅游開發對推動**縣旅游業發展意義
**縣旅游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對**旅游業的發展可產生如下積極的影響和作用。
(一)可迎合現代旅游發展的潮流,促進**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從國內外旅游需求的發展趨勢和前景來看,隨著人們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閑暇時間的增多、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文化品位的提升,旅游者外出的旅游動機將逐步從純自然的觀光旅游向更富有知識性、文化性和娛樂性的生態旅游、特色旅游轉變。因此,**旅游的開發,將迎合這一潮流和趨勢,成為受歡迎的一種高層次的旅游活動。
(二)可豐富旅游產品的內涵、結構與類型
**風景優美,佳境勝地天然成趣,譽為"璀燦的高原明珠"。**文化厚重,有長征文化、浙大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儺文化以及漫畫藝術等。每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環境與社會條件下形成的,其文化都是有特色的文化。出自歷史文化名城的各種旅游產品,或多或少都帶有某一特定城市的文化氣息,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旅游賣點。因此,**旅游開發,可鑄造旅游產品特色,擴大旅游產品文化內涵,同時可完善旅游產品的結構、增添旅游產品的類型。
(三)可樹立**旅游形象,提升旅游業的地位
歷史文化名城是城市的一道光環,與其歷史文化相結合,城市的旅游形象會更加高大與輝煌;與此同時,歷史文化名城文化積淀豐厚,文化程度高。文明城市意味著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民風淳樸,無論投資、旅游、文化交流,人們都樂意前來,具有巨大的客源市場。而現代旅游又是以城市為中心向四周擴展,眾多歷史文化名城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已成為本地區或全國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成為旅游業發展的增長極,并給所在區域帶來一定的向心作用和擴散作用。可見隨著**旅游的進一步開發,必定能夠帶動**縣旅游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從而提升**旅游業在**市的地位并完全能夠成為本區域的核心和統帥。
(四)鄉村旅游與自然景觀旅游景區形成互補,可促進旅游業發展
鄉村旅游與自然景觀旅游區配套開發,自然景觀旅游區的開發為鄉村旅游增添了活動內容,同時農家樂旅游又為景區提供了住宿條件,這種互補性提高了鄉村旅游業的生命力與吸引力。
總之:旅游開發進而發展旅游產業,具有增加旅游目的地財富、帶動相關部門發展、擴大就業機會、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品位和旅游形象等作用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