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節水增收入戶開展情況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加強宣傳,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為了讓群眾充分理解這一工程的重要意義,并參與到這活動中來,真正把節水增收產業的選擇、方案的制定,既符合《規劃》治理的要求,又符合老百姓的意愿,讓他們自主選擇節水增收產業和發展模式。我鄉通過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鄉村社三級干部、村民小組會議等各種會議23場次,印發《流域重點治理規劃》、“節水增收入戶工程”的相關學習資料5000份,在全鄉上下廣泛學習宣傳,讓全鄉干部群眾明白開展這樣一場大規模活動的意義所在,以及自己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能夠從思想上理解,行動上支持,為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奠定群眾基礎。
(二)精心組織,做到調查摸底有的放矢
按照鄉上制定的安排意見,我鄉設計了與縣上節水增收模式相對應,并具有針對性的《節水增收入戶工程農民自主選擇調查表》5000份,按照戶均一份,統一表式,統一印發,統一培訓,逐戶填寫,并確定各村書記為該村“節水增收入戶工程”第一責任人,村委一班人全力配合,鄉包片領導、包村干部全程指導監督。據統計本次調查摸底,全鄉共發出入戶調查表4030份,收回3878份,從統計分析得到以下結果:
1、全鄉約有95%以上農戶選擇種植節水作物棉花和葵花,面積25466畝,占全鄉耕地面積的58%;
2、選擇采用膜下滴灌的七個村,共計3337畝;選擇一膜兩用的六個村,共計1332畝;全鄉各村普遍選擇壟溝灌溉,共計8522畝;
3、日光溫室自主選擇的共有47戶;選擇大拱棚的有四村共有59戶扣建59座;小拱棚建設集中在四個村,共計1893畝;
4、全鄉勞務輸轉合計1310人,其中長期687人,短期623人;
5、全鄉選擇養殖業的農戶達1358戶,暖棚面積達58.2萬平方米;
6、林果業以紅棗為主,主要集中在三個村,面積2679畝;
7、沙產業普遍選擇甘草種植,集中在沿邊沿沙村社,面積4595畝。
(三)制定方案,做到村村有計劃、戶戶有打算
在各村完成調查摸底的基礎上,以村為單位,提出本村經濟發展的節水增收計劃13份,并幫助農戶擬定發展計劃3800多份,真正做到了村有實施計劃,戶有具體打算,從而為進一步做好“節水增收入戶工程”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二、認真制定全鄉節水增收入戶工程實施方案
按照縣委提出“三堅持一拓展”的發展思路,結合我鄉實際和群眾自主選擇調查匯總結果,我鄉制定了節水增收入戶工程實施方案。
(一)堅持抓好日光溫室建設
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我們將堅持以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益經營的原則,在全面做好日光溫室示范點的同時,抓好新棚的搭建,以及舊棚建設,同時做好種苗繁育、市場銷售、技術服務和農民培訓等工作,做到力度不減,要求不變。確保所有日光溫室按時定制,并在春節前產生較好效益。同時制定了全鄉長期發展規劃,進一步加大日光溫室建設力度,力爭每年發展日光溫室500座以上,五年累計完成3000座以上。
(二)大力推進養殖業發展
大力發展以圈舍飼養為主的暖棚養殖,全力推進養殖小區建設,使全鄉草畜業步入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軌道。重點在村建設以規模養羊為主的養殖小區,在村建設以規模養豬為主的養殖小區,村重點發展規模養牛小區,其它各村整社推進以養羊、養豬為重點的規模養殖,力爭每年新增養殖小區2個,整社推進規模養殖示范村3個、示范戶80戶。當年完成養殖小區5個,入駐60戶,完成整社推進3個。
(三)在拱棚建設上求突破
通過觀摩學習、算賬對比,城近等村的許多群眾自愿選擇搭建拱棚,根據這一情況,鄉黨委政府決定,充分利用村大量種植小拱棚的優勢,大力發展大拱棚,使我鄉在拱棚種植方面實現新的突破,力爭當年新建大拱棚100座。
(四)加快推進勞務輸出步伐
按照“輸出一人,脫貧一戶”的要求,加大勞務培訓力度,不斷拓展輸轉渠道,擴大輸轉規模,推進勞務輸出向技能型、長期穩定型輸出轉變,通過減少農民來富裕農民,使我鄉的農民工能“走得出去,站得住腳,拿得回錢”。同時依托勞務輸出基地,打響大壩勞務品牌,力爭年內完成農民培訓6000人(次),生態移民90人,勞動力有組織輸轉1320人(次),實現勞務收入1580萬元。
(五)抓好甘草等特色沙產業種植
根據我鄉實際,按照縣上提出“三壓三擴”和“三個三分之一”產業布局的思路,突出“節水、高效、特色”原則,利用我鄉甘草種植的優勢,大力發展以甘草為主的沙生藥材種植。力爭用5年時間,發展以甘草為主的藥草產業10000畝,梭梭接種肉蓯蓉2000畝。
(六)全面推進種植業節水合成技術的運用
圍繞水資源配置方案,大力調整種植結構,壓縮洋蔥、辣椒、無殼葫蘆等高耗水作物面積,發展日光溫室瓜菜、棉花、食葵等低耗水作物面積,全面推廣農藝節水技術,以日光溫室、棉花為重點推廣應用膜下滴灌技術,以地膜棉花、玉米、葵花為重點推廣一膜兩用免耕栽培技術,以玉米、葵花、辣椒為重點普及壟溝灌溉技術,以小麥、棉花、葵花、甘草為重點普及小畦灌節水灌溉技術。穩糧擴經增效,糧食播種面積1.1萬畝左右、占總配水面積的27.2%;棉花、食葵等節水作物共2.8萬畝,占配水面積的52.2%;拱棚西瓜、辣椒、洋蔥等其他作物0.7萬畝,只占配水面積的18.6%;其他作物占配水面積2%。通過優化結構布局,加大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推廣應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種植業效益。
(七)大力推進政策扶持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堅持國家投資、招商引資、銀行融資和啟動民資“四輪驅動”,積極爭取實施退耕還林、中低產田改造、節水工程建設、通村油路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快實施“六小工程”建設等新農村建設項目。
1、加強水利和基本農田建設。每年襯砌各類渠道18公里,新增大田滴灌0.5萬畝。
2、加快鄉村道路建設。每年完成通村道路鋪油5公里。
3、切實抓好農村小康建設。堅持新建和改建并舉,在經濟基礎較好和群眾參與程度高的村加快小康住宅建設力度。大力推行“四化五改”為主的戶用沼氣工程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改善農民群眾的生活條件。
4、加強農業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加快產地批發市場升級改造,促進外銷農產品質量等級化、包裝規格化。力爭五年內建成2個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3個生產資料連鎖店和1個勞動力市場。
(八)積極建立專業組織為主的市場營銷體系
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積極組建各類專業合作組織,通過廣大群眾的自我參與式管理,巧妙地市場對接,生產出適銷的產品,確保銷得出,效益高。年我們成立養馬湖日光溫室瓜菜專業合作社,今后,我們將成立棉花種植業專業合作社,養殖專業合作社,拱棚西瓜專業合作社,逐步形成村村有專業合作組織或營銷大戶,逐步完善營銷網絡體系,繼續強化“蜜瓜”、“哥哥呀”日光溫室瓜菜和城進西瓜等品牌的宣傳力度,用足用活外貿出口政策,進一步拓展中亞市場。促進農副產品的流通,切實解決農民賣難的問題,確保農民減地不減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