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林業局目標完成情況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2015年工作目標完成情況
(一)生態工程建設成效明顯。
一是強力推進天保工程建設。有效管護6.45萬畝國有林,完成2015年度167萬畝集體公益林補償金兌現。爭取國家投資0.54億元,完成公益林人工造林0.8萬畝,年度公益林工程建設通過國家造林實績綜合核查。二是有效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強化83.86萬畝退耕還林成果鞏固,年度總投資1.93億元,兌現補助77.8萬畝。全年完成荒山造林0.4萬畝,退耕還林后續產業建設14.7萬畝。完成2014年度5.61萬畝新一輪退耕還林栽植任務,完成2015年度1.08萬畝任務的落地到戶和作業設計工作,預計明年3月完成栽植任務。三是積極開展植樹造林活動。3月11日,在市委主要領導的帶領下,400多名市、區機關干部和駐市部隊官兵一起,在市氣象公園參加春季義務植樹活動,以實際行動再添新綠。各縣(市、區)相繼開展了義務植樹活動,全市參與義務植樹達6.5萬人次,栽植各類苗木355萬株。全年完成低效林改造4.9萬畝,中幼林撫育13萬畝,人工造林13萬畝,育苗3430畝,出苗2225萬株。
(二)森林資源保護措施得力。
一是森林防火防控有力。嚴格實行森林防火“誰主管、誰負責”,層層簽訂責任書,并納入年度目標考核。派出檢查組,深入重點林區,指導開展“火災隱患排查專項行動”和森林火災預防和撲救工作,全年未發生大的森林火災,火災損失控制在0.1‰以內。二是林地征占用規范有序。對2006年以來的非法侵占林地的違法犯罪作為開展專項清理活動,推行林地征占用網上審批,全面規范我市的林地征占用審批,促進了林地使用的有序管理。三是林業有害生物監測監控切實有效。確定主要監測對象和監測范圍,簽訂“雙線”目標責任書,將松材線蟲病等森林病蟲害防治專項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完成飛防面積18萬畝,涉及四縣80個重點發生鄉鎮。病蟲害發生面積128萬畝,無公害防治率達98%。四是森林公安執法效果明顯。先后組織開展了“利劍行動”、“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專項行動”、“川東北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聯合行動”、“森林火災案件偵辦和查處”等專項行動。偵辦森林刑事案件40件,林業行政案件311件,打擊處理各類違法犯罪人員369人次,挽回經濟損失共計280萬元。
(三)現代林業產業亮點紛呈。
一是繼續推進速豐林二期建設。針對年木材消耗量與木材供應量的突出矛盾,繼續抓好工業原料林二期建設,新造速豐林10.2萬畝,補植補栽10萬畝,栽植各類苗木2000多萬株,成活率達到90%以上。二是快速推進珍稀樹木基地建設。完成珍稀樹木產業基地建設6.5萬畝,建千畝以上珍稀樹木基地近20個,基本做到了縣縣有示范、有亮點。三是特色基地規模加快擴張。今年市林業局著力在珍稀樹木、核桃、竹產業、中藥材、林下經濟開發基地建設上下功夫,通過“公司+農戶”、“公司+專合組織+農戶”的現代林業產業發展模式,全年新增林業專合組織120個,新建林業產業基地18萬畝。四是生態旅游及休閑服務業持續增長。
(四)林業科技支撐作用凸顯。
2015年市林科所、林業三站等部門加強林業科技研究和推廣力度,林業新技術的運用得到加強。一是加強核桃品種選育和推廣。開展核桃大樹改良及嫁接近3000畝,成活率達到98.6%;完成串福核桃省級優良品種的認定申報工作;二是強化珍稀樹種的選育及推廣。對楨楠、銀杏、香樟、桂花、紅椿等珍稀樹木進行了生長習性、適應性和抗性觀測。三是積極開展服務基層活動。利用科技下鄉和科技文化宣傳周活動,在9個縣市區等地開展培訓5期(次),接受群眾來訪科技咨詢1200余人次,電話咨詢服務500余次。四是積極開展林產品質量監測。
(五)“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扎實有效。
市林業局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認真查找“不嚴不實”問題,嚴格整改落實。一是“三嚴三實”活動開展切實有效。局黨組嚴格落實“三嚴三實”要求,領導干部帶頭講黨課,并撰寫講稿10篇;3次召開中心組專題學習會,5次組織黨員干部集中學習。二是認真執行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省政府“十項規定”和市委市政府“九項規定”。嚴格執行工作制度。組織市林科所、林業三站、辦公室等深入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投入幫扶項目資金40余萬元,班子成員帶隊深入聯系村慰問幫扶對應農戶,與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開展黨員“雙報道”活動,深入五一醫院開展“黨員義工”活動。三是深入開展作風建設。認真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嚴格落實“一崗雙責”責任制,反思賄選案帶來的深刻教訓,開展正風肅紀和庸懶散浮拖問題整治,樹立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林業行業形象得到大提升。
二、主要經驗
(一)領導重視。
各級領導嚴格落實“項目推動”戰略,積極引進大項目、大企業,親自研究、部署林業工程建設,強化督查督辦,切實解決林業發展中的具體問題,領導的關心重視為全市林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發展氛圍。
(二)工程帶動。
幾年來,牢牢把握國家“兩大”工程建設契機的同時,通過充分論證、認真規劃,及時組織實施了百萬畝工業原料速生豐產林基地一期、二期建設,江兩岸生態綠化造林工程、綠色通道工程、西河綠化整治等一批市屬林業重點工程項目,以工程建設投入撬動民間資本共同投入,提升了全市林種結構優化升級。
(三)密切配合。
林業局作為牽頭單位,認真做好發改、財政、糧食、農業、監察、社保、勞動等職能部門的統籌協調工作,使各部門密切配合,各盡其責,協同作戰,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造林綠化事業。
(四)資金投入。
“十二五”期間國家總投入18.72億元,年均3.74億元。強大的資金投入使各項林業工作得以順利實施,并吸引帶動了大量的社會資金、個體資本、金融資金向林業建設的投入,實現了林業的飛速跨越發展。
三、存在的困難
近幾年來,全市林業建設與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回避的問題:一是發展不平衡。體現在造林綠化和森林覆蓋的不平衡,綠化水平差異較大,部分地方荒山、荒坡、荒坎和荒灘仍然較多。二是投入不足。在提高綠化質量、推進林業工程建設、促進產業上檔升級等方面,資金投入捉襟見肘,工作推進較慢。三是林業產業發展滯后。林業產業基地規模不小,但暴露出特色產業不明顯、龍頭帶動不強、產業支撐力弱、產業鏈條不完整等問題。四是配套改革不完善。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任務完成后,林權交易平臺建設、評估機構建設、融資擔保體系建設、林權流轉機制建立等配套改革就越顯迫切;森林分類經營、人工商品材采伐試點、資產化管理等工作也還要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五是服務體系不健全。鄉鎮機構改革后,基層林業發展建設面臨無陣地,無人員、無技術服務、無責任主體,工作難以落到實處。六是人才缺乏。受編制限制,林業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不夠,高層次人才缺乏,人才結構不合理。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基本思路
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針,按照全省林業發展“162”總體工作思路,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以生態建設為基礎,以富民增收為重點,努力打造生態重點區。
(二)工作目標
2016年,全市有林地面積穩定在745萬畝,森林蓄積達到30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40%,林業產值達到130億元,農民人均收入1200元,為全面完成“十三五”各項目標任務開好局。到2020年,全市林地保有量控制在750萬畝以上,森林覆蓋率穩定在40%,森林蓄積達到3500萬立方米以上,濕地保有量控制在130萬畝,95%的國家、省重點保護物種得到有效保護。
(三)工作重點和舉措
1.切實抓好林業工程項目。
通過國家和市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完善薄弱地區生態修復工程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生態產品生產體系。一是繼續抓好天然林保護工程。有效管護6.45萬畝國有林,完成292.5萬畝集體公益林補償金兌現,完成公益林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建設任務。二是有效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強化83.86萬畝退耕還林成果鞏固,抓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完成荒山造林、退耕還林后續產業建設任務。三是鞏固提升速豐林基地建設。持續推進速豐林二期建設工程。四是持續推進珍稀樹木發展。爭取國、省將列為珍貴樹種培育示范市。五是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林產業。大力發展核桃、花椒和油牡丹等木本油料,著力推進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化打造,引導業主大戶進入專業市場和開展網上交易,培育區域特色產品。六是做強做精林下經濟。堅持綜合開發、循環利用,采取“林藥、林菌、林菜、林苗、林畜、林禽”等立體生態循環模式,大力發展林下種養殖業。著力發展森林旅游業,以森林公園、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為載體,深入挖掘森林生態文化內涵,打造森林、濕地和鄉村等生態旅游業。
2.切實加大“三亂”治理力度。
一是抓好林地征占用清理整頓和審核申報工作,健全林地征占用臺帳制度。二是聯合林政執法和森林公安機關共同開展以打擊“三亂”(即亂砍濫伐林木、亂捕濫獵野生動物、亂征濫占林地)為主要內容的“利劍行動”、“亮劍行動”等專項行動,集中查處一批大案要案。三是有效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按總體規劃,濕地公園(試點)建設,確保通過國家驗收。積極開展全國愛鳥周、濕地日等活動,激發廣大群眾保護野生動植物的熱情。
3.完善森林病蟲害防控措施。
適時適地開展檢疫對象調查監測,落實目標責任,大力開展飛機防治、無公害防治,重點防止松材線蟲病發生,完成林業有害生物普查驗收目標任務。
4.切實有效開展森林防火工作。
積極采取措施,在落實防火責任、防火預案制定、防火設備準備、防火隱患督查、火警火災撲救上下功夫,有效保護全市森林資源安全。確保無人員傷亡事故,完成森林火災控制在0.1‰內的任務。
5.繼續深化林權制度改。
積極完善林權交易配套政策及服務,籌建有資質的林業資產評估機構,探索建立森林收儲機制。通過建立信息、市場交易、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林權抵押貸款、中介服務、法律政策咨詢等一系列鏈條后,盤活林權資源,使林農真正得到實惠。
6.切實加強林業隊伍建設。
一是繼續加強隊伍建設,特別抓好基層林業管理者的聘用考核、培訓教育和調整充實工作。二是進一步完善機構。力爭單獨設立片區林業站,保證基層林業員有編制、有崗位、有經費,提高服務的能力。三是不斷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廣力度和業務培訓力度,努力打造一支務實、高效、廉潔、精干的林業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