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職業素養培養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高校通過體育教育培養職業素養的內容
1.培養崗位敬業精神。對于高校學生來說,應對自己所學專業表現出熱愛之情,只有這樣才會有拼搏的動力,才會有愛崗敬業的精神。只有具備科學理想與信念,喜歡探索和不畏艱難的人,才會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事業心。所以,體育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培養學生的科學理想及其為職業盡心盡力的奉獻精神。
2.培養合作能力與團隊精神。要想順利完成事業目標,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很難做到的,和他人積極交流與協作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素養之一。高校教育必須注重對學生溝通與合作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科學定位,有拼搏競爭精神,積極與人交往。高校體育教學中,有不少體育項目都是要在人和人的共同配合下完成,所以,教育者應加大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并不斷增強學生對集體的熱愛和關心度,培養學生學會相處之道,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只有生活在良好的合作集體中,才能有效提高成績水平。
3.樹立為人民服務的責任意識。在人的素質中,較強的責任感是不可或缺的。這不僅是人必須有的品質,而且是職業道德中最為關鍵的一部分。每個人的成就與成長均與責任感有密切的關系。所以,高校體育教育者教學時應加強對學生責任感的培養。
4.培養吃苦耐勞的品質。所有獲得成功的事業背后均有勞動與艱辛。現在的大學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生活一帆風順,從未受過苦難,更有甚者在家里連基本的家務都不做,生活與學習中常常存在怕臟、怕累、怕吃苦的心態。所以,體育教育者實際教學時,應教育學生養成堅持不懈的做事風格,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意志力,面對挫折有足夠的承受力,樹立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
二、通過體育教育培養職業素養的途徑
一、培養和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意義
第一,教師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大多數體育教師由于受長期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仍然將對學生的體育教育和訓練放在工作的第一位,而對于可以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層面的內容進行淡化,甚至置之不理,使得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工作流于形式,管理和監督力度不足,難以起到應有的作用。第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各行各業對專業技能較高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而高職畢業生缺乏足夠的專業技能導致在工作中屢屢碰壁,給教師帶來了更大的壓力。不少教師為了轉變就業難這一局面,紛紛將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和培養提上日程,降低了對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目標和要求。第三,體育教師在職業素養教育問題上存在著一定的認知誤區,他們總認為育人的工作應該是由學生的輔導員或者政治老師進行教育,不再自己的教育和培養范疇,再加上由于自身工作較忙,心有余而力不足,難以顧全,使得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工作難以真正落實到位。這些錯誤的認知和教學都會在不同程度上給學生職業素養的提高帶來負面影響,阻礙其形成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導致其日后的工作難以順利開展。由此可見,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值得引起相關體育教師的高度重視。
二、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有效策略
(一)轉變體育教師的教育觀念
在教育改革浪潮的不斷推進以及經濟發展對高職業素養人才迫切需求的雙重影響下,高職院校不斷調整自身的教學模式和結構,加強了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對體育教師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只有具有較高職業素質的體育教師才能更加有效科學的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認知水平來安排體育教學活動,在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的同時,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職業素養培養環境。因此,教師必須提高對職業素養培養的認識和了解,不斷豐富自身的職業經驗和素養,以便在學生進行訓練和比賽時,可以更好地結合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職業素養指導,向學生傳授較多的職業技能和經驗,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合理的分析和裁判,將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進行有效的融合,使學生能夠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職業基礎。另外,體育教師不同于別的科目的教師,由于體育教學的特殊性,體育教師會經常和學生待在一起,具有較高職業素養和人格魅力的體育教師更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指導學生,對間接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和職業修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由此可見,高素質的體育教師在培養學生職業素養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高職體育教育要想加強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就必須以建立一支具有較高職業素養的體育教師隊伍為前提。
(二)采取靈活的教學手段
在特殊教育領域,由于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和差異性,因此對特殊學校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要高于普通學校教師。當前,我國特殊教育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還存在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進一步加強特殊教育教師職業道德建設迫在眉睫。本文立足于基層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現狀,分析其特點,提出培養途徑,對特殊教育專業學生培養和特殊教育教師崗位培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特殊教育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的涵義及構成
職業道德是指從事職業活動的勞動者在實踐中所應遵循的職業規范和道德規范的總和,職業道德素養是指個人在職業道德上的自我鍛煉以及由此達到的較高的職業道德水平和境界。本文中,特殊教育教師職業道德素養是指特殊教育教師在職業道德上經過自我鍛煉達到較高的道德水平和境界,其核心為良好的師德,并要求特殊教育教師形成比較穩定的師德觀念、道德品質以及行為示范等。一般來說,特殊教育教師職業道德素養主要包括職業信念、職業理想和職業行為等。
二、新時期特殊教育教師亟需加強的職業道德素養
通過對特殊教育教師所發放問卷的分析總結以及個別訪談,我們發現新時期特殊教育教師主要在以下五個方面亟需加強職業道德素養。一是要有愛心。特殊孩子由于生理或心理等方面的缺陷,無法像正常孩子一樣生活和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付出更多無私的關愛,用心、用情去了解特殊學生,關心愛護學生,關注學生的需求,公平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特殊孩子感受到關愛、尊重和理解。二是要有責任心。特殊教育教師不僅僅要授業解惑,更要維護殘疾兒童的平等權利,為其成長、發展和融入社會提供幫助。特殊教育教師應時刻銘記作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身上所承擔的那份責任與期待,具備強烈的責任感和堅實的職業信仰,愛護和尊重每一位學生。三是要有耐心。特殊孩子的學習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差一些,同樣的學習內容需要重復教授多次才能掌握,生活自理能力也需要反復示范才會有所增強,這就需要特殊教師付出極大的耐心。有人比喻教育特殊孩子猶如牽著蝸牛散步,不要輕言放棄,殘缺的花兒也會散發出同樣的芬芳。四是要細心。特殊教育工作者需要細心觀察特殊孩子的一言一行,當看到他們的進步時,應及時幫助他們更新知識,當孩子習得一些不良行為習慣時,也應及時發現苗頭并進行強有力的干預。教師們要隨時留意特殊孩子的情緒狀態,及時溝通,特別注意對特殊兒童的相關資料做好保密措施,尊重特殊兒童及其家庭的隱私,不隨意對外泄露。五是要有恒心。部分教師無法忍受特教行業的職業倦怠而選擇離職,部分堅守在教學管理一線的教師在調查中也表示自己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無法持之以恒地對待特殊學生,在長時間看不到學生進步的情況下,容易灰心喪氣甚至對學生有打罵等行為。教師應該具有雷鋒的釘子精神,堅定地在特殊教育這個領域扎根下去,持之以恒,不輕言放棄。
三、培養特殊教育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的途徑
摘要:目前基于工匠精神開展高職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明確工匠精神是我國精神文明傳承過程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工匠精神是民之所望,更是所有人努力前行的方向,對高職院校而言更應該如此。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之前,應該讓學生擁有一顆工匠之心,以此作為培養工匠的最基本目標,培養更多優質的畢業生,能夠平衡社會的發展質量,讓社會中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感受到工匠精神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職業素養;高職;電子商務人才;工匠精神
1背景
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近幾年我國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速度同樣越來越快,其所呈現的是一個蓬勃發展的趨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變革的當前,互聯網技術的出現,促使我國原本的經濟形勢出現了改變,電子商務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有很多高職院校都設立了專門的電商專業,但是縱觀現階段高職院校電商專業的學生,其自身的專業素養以及能力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無法完全滿足當前行業發展的相關需求。工匠精神的提出,其目的是為了解決當前高職院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中存在的矛盾,通過對該內容的分析,找到問題出現的原因,并且提出解決的方案[1]。
2工匠精神的內涵
所謂工匠精神是指在面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中做到善始善終、堅韌不拔,對待行業的每一個細小問題都應該仔細認真的解決。工匠精神所追求的是卓越與完美,更是中國數千年文化所流傳下的精神,當前工匠精神所蘊含的傳奇故事有非常多,甚至達到了膾炙人口的狀態,常見的有魯班學藝、庖丁解牛的這些故事可以說是婦孺皆知。由此可見,工匠精神代代相傳,工匠精神也成為當前我國在培養人才中的重點。隨著時代在發展,一些負面的思想——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出現在社會中,導致部分工作人員沒有對細節追求完美和極致,忽略了自身的職業素養,認為賺錢才是第一要義。
本文作者:譚永平傅輝明作者單位: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根據行業生產和崗位工作特點,現代電力工業對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要求,除需要有相應的職業技能和愛崗敬業、嚴于律己、積極進取、勇于奉獻、行動敏捷、做事果斷、樂觀堅定、持續學習能力、良好的表達和溝通能力、良好的職業形象等共需的職業素養外,還應有其獨特的職業素養要求,如要忠誠企業,要特別強調安全意識和規范意識,要有很強的執行力,要想盡辦法解決問題等;對不同專業又有不同的具體要求,如對線路施工與維護專業學生要求能吃苦耐勞、有耐力、有平衡力、有爆發力、有高空作業力、有團隊意識等;對運行管理專業學生要注意廣泛專注持久、敏捷、膽大心細、精力好、耐得寂寞等;對用電管理和服務專業學生要求細心、耐心、熱情、誠信、平衡性好等;對電力設備維護專業學生要求能吃苦耐勞、認真負責、嚴謹、細致、有耐力、服務意識強等。
電力技術專業群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策略
(一)開展“五個教育”,提高學生職業素養意識
認知理論認為,認識決定行為,有怎樣的認識就有怎樣的行為,只有知之深,才能需之切。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就必須首先增強學生職業素養意識。經過近幾年的探索和實踐,學院電力技術專業群形成了通過“五個教育”提高學生職業素養意識的模式。
1.開展入學專業教育,了解專業職業的作用和意義學院電力技術專業教學團隊在近幾年的新生入學教育中,除了進行軍訓和校紀校規教育外,還重點加強對專業認知的教育,比如通過制作形象化的視頻和PPT向新生介紹專業產業的發展前景和在經濟社會中的作用及意義。使學生從進入高職校門的那一天起,就明白自己所學的專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有什么作用,從而增強對專業職業的認同感和從事該職業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