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保健安全總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為切實落實保健食品經營企業食品安全“首負”責任,把好經營環節保健食品安全監管關口,保障群眾保健食品消費安全,依據《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保健食品管理辦法》、《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等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我縣實際,制定縣保健食品經營企業分類分級分等監管(以下稱“三分”監管)工作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合理配置監管資源,推行科學監管,提高經營環節保健食品安全監管效能和水平。結合對保健食品經營企業的經營產品分類、日常監督等綜合評價分級情況,確定保健食品經營企業的監管等級并實行差別化監管。通過“三分”監管,提高經營環節保健食品安全總體保障水平。
二、主要內容
按照產品分類、企業分級、監管分等的原則實施。產品類別按風險程度分為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三類;經營企業按安全保障能力分為A、B、C三級;根據企業經營的產品分類和安全保障能力分級情況,監管分為紅色(Ⅰ)、黃色(Ⅱ)、綠色(Ⅲ)三等。對于一個企業經營多種產品的,按照從嚴原則確定其監管等級。
(一)產品分類
[摘要]安全投入統計指標體系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筆者認為,建立安全投入統計指標體之前,應對安全投入進行重新定義,并按照投入功能的不同將其分為安全工程項目投入、勞動防護與保健投入、應急救援投入、安全宣傳教育投入、日常安全管理投入、保險投入和事故投入7大部分。根據安全投入的分類對安全投入統計指標體系結構和具體內容進行了重新設計,新的安全投入統計指標體系與安全投入內容相對應,分成7個方面,由34個指標構成,不僅對每一個指標進行了清晰定義,而且給出了計量單位和具體的計算方法。 [關鍵詞]安全;安全生產;安全投入;統計指標
ProbeintoStatisticalIndexSystemofSafetyInvestment
CHENWan-jin,Prof.LIUSu-xia
(SchoolofBiological&Environment,JiangsuUniversity)
YANGTao
(Jiangsuprovincialadministrationofworksafety)
一、強化整規,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著力將食品藥品“六千五百放心工程”納入市政府十件為民辦實事項目,配套出臺《*市食品安全整頓工作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全市食品安全示范鄉鎮達到11個,示范創建覆蓋面68.8%;227家食品批發主體一票通執行率100%,食品安全示范商店實施食品索票和進貨臺帳制度100%;全市餐飲業食品衛生量化分級A級企業31家、B級178家、C級1490家,量化分級覆蓋面100%;全市大中型餐飲業實施廢棄食用油脂定點回收205家,達標率97%以上。全市全年定性定量檢測食品13萬余批次,總體合格率98.75%以上;*市重點食品抽檢合格率繼續保持第一。全年食品安全總體態勢平穩,未發生等級以上責任事故。
二、加強領導,積極參與“平安*”建設
進一步建立健全平安創建工作的組織機制,明確鄭福友局長為平安創建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及時調整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出臺實施方案,定期研究、部署平安工作;積極參與“平安*”建設,做到自覺把監管工作與創建“平安*”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創建工作與機關業務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同總結、同獎懲,積極營造創建工作的良好氛圍。
三、創新機制,規范藥品市場流通秩序
藥品監管突出全程監管、秩序規范,重點落實創新信息監控、強化稽查手段、推進專項整治、完善風險預警等措施,從而確保了群眾用藥安全有效。全年完成涉藥單位日常監管1273家次,監管覆蓋面100%;全年上報藥品不良反應報告892例,醫療器械不良事件39例。強勢開展藥械市場打假治劣工作,結合飛行檢查、靶向抽驗、網上核對、廠家核實、同行交流、蹲點審計等方式,收集打假信息,協查嫌疑現象,加強廣告監測。全年查處違法違規案件62起,罰沒款50多萬元,其中查處某醫院非法渠道購進藥品案件涉案金額近30萬元,有效凈化了藥械市場秩序。第一時間啟動甲型H1N1流感防控24小時值班制度,開展防控甲型H1N1流感藥械專項監管,檢查涉藥單位623多家次,督促藥品批發企業每周一報防控藥械庫存情況,確保防控藥械規范生產、有序供應、安全使用。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國發〔2004〕23號)、《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蘇政發〔*〕10號)精神,認真分解落實《江蘇省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規劃》提出的各項目標,明確責任、細化任務、落實措施,切實做好當前食品安全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強化環節治理,提升食品安全控制能力
切實加強對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的治理,確保食品安全。
(一)深化種植養殖環節治理。在全省范圍內啟動實施安全農業工程,加強安全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建立無公害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2006年新建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200萬畝(100個),其中綠色食品基地50萬畝,有機農產品基地5萬畝;建設無公害畜禽標準化示范基地20個。加快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認證步伐,新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300萬畝,畜禽產地200個,水產品產地30萬畝;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300個、無公害水產品30個、綠色食品150個、有機農產品60個。實行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對蔬菜農藥殘留和畜產品中“瘦肉精”殘留、水產品藥殘等開展定量定點的例行監測工作,建立月檢月報制度,合格率均較上年有所提升;實施出口食品“公司+基地”模式,提高出口動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種植、養殖基地檢驗檢疫備案數量,力爭比上年增加20%。建立全省農業生態環境和認定產地、認證產品GIS實時監管體系,為建立無公害農產品質量安全預警體系提供依據。
(二)嚴格生產加工規范。認真實施加工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組織實施糖果制品、茶葉、葡萄酒及果酒、啤酒、黃酒、醬腌菜、蜜餞、炒貨食品、蛋制品、可可制品、焙炒咖啡、水產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等13類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工作;繼續開展肉制品、乳制品等10類食品無生產許可證的查處;做好對食品添加劑、食品容器、包裝材料、食品用工具、設備、洗滌劑、消毒劑等相關產品實施市場準入的準備工作。完成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普查任務,加強數據分析匯總,分析企業存在的共性問題,研究改進辦法和措施。建立全省食品生產企業數據庫以及分布圖,實施電子監管;組織實施集中整頓,對普查企業進行A、B、C、D分類監管,扶持A類,幫促B類,整頓C類,關停并轉或依法取締D類。
2009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全局,強化落實監管責任,加大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力度,進一步健全食品安全保障體系,提升食品安全控制水平,提高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實現全市食品安全狀況的持續好轉。
一、大力整頓食品生產經營秩序
根據全國、全省的統一部署,研究制定我市食品安全整頓工作實施方案,在全市范圍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整治活動要以乳制品、群眾日常生活必需品、季節性、節日性食品為重點品種,以廣大農村、城鄉結合部和城市社區為重點區域,以食品小作坊、小食雜店、飲食小攤點為重點對象。針對食品生產經營中的行業潛在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整治力度。認真抓好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工作,全面整治和規范食品添加劑生產、流通和使用,依法嚴厲打擊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開展打擊私屠濫宰和病死豬病害豬肉非法交易專項整治行動,針對豬肉質量安全中的薄弱環節,加大巡查、執法力度,嚴格查處私屠濫宰、收購和屠宰病死豬等違法行為。開展農業投入品專項整治,堅決制止違法使用農藥、獸(漁)藥行為。
二、切實加強食品安全重點環節監管
1、強化農產品種養植環節監管。組織實施產業提升行動,大力推進傳統產業優化改造。加快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推動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等率先實行標準化生產。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培育一批品牌產品,不斷提高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建設,落實監管責任,加強例行抽檢和監督抽查,提高監管水平。建立以產地質量追溯為核心的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督導“三品”基地、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種養基地,建立生產記錄,開展質量自檢,上市銷售時按規定出具產地證明、質量證明。健全農產品包裝標識、市場準入、監測信息等工作制度,建立監管信息系統,推進各地信息互通,提高監管工作效率。
2、強化生豬定點屠宰和酒類市場管理。抓好新頒布的《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宣貫工作,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屠宰場的整合提高。進一步落實無害化處理的管理制度和監管措施,健全和落實生豬宰前瘦肉精檢測制度、肉品品質檢驗制度、可追溯制度,加快建立屠宰企業監管檔案和信用記錄。認真開展酒類經營企業備案登記,加快實施《酒類流通隨附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