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次貸危機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文章從美國經濟的消費習慣入手分析了次貸危機的成因,認為由松變緊的政策調控環境是次貸危機發生的直接原因;銀行等貸款提供商降低貸款信用門檻是危機的根本原因;部分金融機構利用房貸過度證券化轉移風險是導致危機的表象原因。然后根據我國的經濟圖景,提出了保證經濟金融平穩運行的啟示和對策。
關鍵詞:次貸危機;經濟圖景;貸款信用
一、美國次貸危機的形成與原因
我們知道,美國經濟的70%依靠私人消費,而且相當比例是負債消費。在那里,從房子到汽車,從信用卡到電話賬單等,貸款現象幾乎無處不在。在過去幾年,為刺激房貸,貸款公司提供了優惠利率、零首付(歷史上標準的房貸首付額度是20%)、甚至頭年不付利息等優惠措施,使一向自信的美國市民包括那些低收入人群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貸款買房。貸款公司取得了驚人的業績。為分散風險,他們找到知名投行,推出了CDO(債務抵押債券),讓購買債券的持有人來分擔房屋貸款的風險。在有利可圖的低利率環境下,低風險的高級CDO很快賣了個滿堂彩。對沖基金在全球利率最低的銀行借錢后大舉買入風險較高的普通CDO(普通CDO利率可能達到12%),僅利差就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對沖基金還把手里的CDO債券抵押給銀行,換得數倍的貸款,追著買投行的普通CDO。投行再把CDO投保創造出CDS(信用違約交換)以降低風險。CDS也賣火了。投行在CDS基礎上又創造一個CDS基金(“三毛”基金),把先前賺到的一筆作為基金,放大數倍(例如10倍)地首發。這時,人們認為,買入1元基金,虧到0.90元都不會虧自己的錢,賺了卻每分錢都是自己的!“三毛”賣瘋了。于是,各種養老基金、教育基金、理財產品甚至許多其他國家的銀行也紛紛買入。由于這批產品在OTC市場交易,法律上也未規定需要向監管者報告,無人知曉它們究竟賣了多大規模,這樣就形成了2001年末以來,從貸款買房者到貸款公司、各大投行、各個銀行、對沖基金,人人都賺的情形。美國房地產一路飆升,根本沒有出現還不起房款的事情。
與之相伴的是,美國的利率不斷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同時,次級抵押貸款的還款利率大幅上升,這使那些收入根本不高的購房者還貸負擔大為加重。房價下跌也使得他們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于是又出現了2006年底普通民眾無法償還貸款,貸款公司倒閉,對沖基金大幅虧損,繼而保險公司和銀行相繼巨額虧損報告,各大投行也紛紛虧損;然后股市大跌,民眾普遍虧錢,無法償還房貸的民眾繼續增多,全球主要金融市場隱約出現流動性不足,經濟增長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美國次貸危機爆發。
縱觀次貸危機的產生過程,我們可以看出,由松變緊的政策調控環境是次貸危機發生的直接原因。從2001年初美國聯邦基金利率下調50個基點開始,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經歷13次降低利率之后,2003年6月,聯邦基金利率僅1%,達到過去4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同期,30年固定按揭房貸利率從2000年底的8.1%降到2003年的5.8%,一年可調息按揭貸款利率從2001年底的7.0%下降到2003年的3.8%,這使得浮動利率貸款和只支付利息貸款這類創新產品滋生并占總按揭貸款的比例迅速上升。市場的火暴使富人們更加放肆地揮霍,窮人們看到自己的房子每天都在升值也開始購買平時舍不得買的東西。從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兩年時間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連續17次提息,將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而且,自2007年第二季度以來,美國住房市場開始大幅降溫。隨著住房價格下跌,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者通過抵押獲得融資。受此影響,很多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借款人無法按期償還借款,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開始顯現并呈愈演愈烈之勢。
論文關鍵詞:次貸危機;金融市場;監管
論文提要:2007年以來,美國次貸愈演愈烈,并演變成為金融危機,嚴重沖擊著國際金融市場體系,全球金融機構陷入困境,迫使人們重新認識金融產品和金融創新,特別是結構化金融產品。在這樣特殊的歷史時期,對次貸危機進行總結和反思,并探索它對于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指導意義,不僅有利于完善我國金融市場體系,更能夠充分發揮金融對經濟的促進作用,為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和幫助。
一、次貸危機發生的原因、特征及影響
猶如2000年美國股市網絡公司泡沫的破滅一樣,一開始人們普遍認為次貸危機對宏觀經濟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但是次貸泡沫的破裂,觸發了美國信貸及資本市場上危機的空前蔓延,使得貝爾斯登、雷曼兄弟與美林等金融巨頭紛紛倒下。從股票到房產再到信貸,泡沫在規模和風險程度上不斷擴大,充滿泡沫的美國經濟系統性風險不斷加劇,并對美國及世界經濟帶來影響。而今,留給我們的只有反思和嘆息。
(一)次貸危機發生的原因。危機發生的原因錯綜復雜,主要從以下方面分析:
1、經營模式方面。在逐利動機和市場導向的激發下,基于信貸市場的細分和信用中介的發展,高回報成為大家共同矚目的焦點,而其對應的高風險則被所有的參與者無意忽略或有意隱去。按揭貸款公司的肆意放款;投資銀行機構將買進的按揭貸款打造為證券化產品和其他衍生產品,以獲得高額利潤;評級機構迎合銀行機構的要求,對其產品給予超乎事實的評級;保險公司、商業銀行、共同基金、養老金等投資者過度相信銀行機構進行盲目投資等,都是利益驅動的結果。而高杠桿率,過度證券化和無節制的創新、依賴交易類業務而淡化傳統投資銀行業務、采取復雜的交易結構、缺乏必要的監管和信息披露、不合理的薪酬制度等也早為危機的產生埋下伏筆。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各種金融非金融風險包括外匯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國家或主權風險、成本因素和經營風險等進行講述,包括了在金融危機的大潮下,危機也會迫使行業企業調整思路、開拓創新、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性,壟斷性等資本主義特性都不會因為一個金融危機的影響而有所改變等,具體資料請見:
論文關鍵詞:金融危機;經濟;措施
論文摘要:金融危機的影響愈演愈烈,形成一種“蝴蝶”效應,引發了國際金融風波。已波及到許多國家的金融機構和銀行,其損失和危害正在逐步顯露。其最主要特點是,給世界經濟帶來重大和持續的破壞性影響。
2008年,美國陷入嚴重的次貸危機,次貸危機及其引致的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國出口加工業面臨嚴峻形勢,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企業紛紛大量裁員。
于是,2008年11月美國紐約時報網站報道,內憂外患的美國銀行業巨頭花旗集團亦在金融危機導致華爾街又一輪的裁員風暴愈演愈烈的情況下繼續裁員,其宣布將再次裁掉24000名員工,這使花旗將在短短幾個月里的裁員總數達到52000名。IT界亦然逃不脫金融風暴的席卷,美國著名職業咨詢公司Challenger,Gray&Christmas的研究數據顯示,受金融海嘯的影響,到2008年年底,全球IT產業將有18萬人失業,這些被裁員工來自雅虎、惠普、北電摩托羅拉等多家知名IT企業。這也是自2003年以來IT產業裁員人數最多的一年。微軟今年1月的截至2008年12月31日的2009財年第二財季財報顯示,凈營收166.3億美元,同比增長僅2%;凈利潤為41.7億美元,同比下滑達11%,所以,微軟全球CEO鮑爾默給全體員工發了一封郵件,宣布將啟動最多3600人的第二輪裁員計劃。
接下來,一系列裁員效應開始,直到今天,2009年八月的香港大公報亦然登出即使全美裁員現象相對好轉,但系仍然持續,金融危機尚未結束,“美國七月新增裁員人數32.8萬人超預期”,“金融危機使美國人存多花少”并且,眾多金融界,經濟領域,甚至金融分支的股票行業專家分析:美救市短期內無法止跌股市。
編者按:本論文分析了次貸危機對金融的影響,引起世界經濟的衰退,超前消費的理念推波助瀾了次貸危機,次貸作為資產證券化產品中的一個創新產品.影響與次貸有關的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導致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和流動性危機.
[論文摘要]源于美國的次貸危機已經引起全球性金融海嘯,還有可能引起世界經濟的衰退。本文從經濟倫理學的角度對次貸危機的原因在“次貸暴富者”背離美德常識、次貸金融衍生品的設計者和經營參與者缺乏社會責任精神、功利主義思想使金融機構誤導消費者和投資者、美國人超前消費的理念推波助瀾了次貸危機四個方面進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討。
[論文關鍵詞]經濟倫理學角度;次貸危機;超前消費;社會責任精神
次貸危機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蕩引起的風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隱約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至今已演變為世界性的金融海嘯,并已經引發全球性的經濟衰退。所到之處觸目驚心,這場危機將持續成為一股“腐蝕性”力量,嚴重沖擊世界經濟。按照官方說法,次級房貸占美國整體房貸市場比重的7%~8%。為什么這么小的比重卻給美國乃至整個世界金融體系帶來這么大的沖擊?“次貸危機”是怎么發生的呢?
因為經濟不景氣而鼓勵銀行機構和風險投資機構向次級信譽的消費者大量抵押貸款以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利率被一壓再壓,最低降到了1%。隨著美國經濟復蘇并穩步發展,銀行利率逐步由過去的1%提高到5%以上。在這種情況下,銀行次級按揭貸款利率飛速上漲,最終使得次級按揭者還不起銀行的貸款而將自己的財產抵押給銀行。這些被收回的抵押房屋,由于美國房市的不景氣,銀行得到大量次級按揭抵押財產,但賣不出去卻成為自己的包袱和負擔。這樣通過次貸證券化的手段,銷售給全球金融市場和投資者,以分散風險。這是美國次級貸款突然大規模爆發的內在機理。
次貸作為資產證券化產品中的一個創新產品,從產生到危機爆發不過十幾年,卻產生了這樣大的破壞力和侵蝕度,這無疑需要我們從更深的層次和角度——經濟倫理學的角度——重新審視它。次貸危機的發生,有很多機緣與巧合,但一系列道德上的疏忽或者叫墮落卻是不能回避的。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美國金融危機的性質探討;歷次重大銀行危機的比較研究,對金融危機救助措施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將金融危機定義為“全部或部分金融指標——短期利率、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的和超周期的惡化。、)危機發生的原因比較分析、危機發生之前,這些國家的經濟都處于一段黃金時期,房地產蓬勃發展,需求增長迅速,也由此使市場產生過度樂觀的情緒,具體材料請詳見:
論文關鍵詞:金融危機救助措施房價
論文摘要:文章選取美國儲貸危機、北歐危機及日本金融危機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比較分析,指出政府的救助措施將對美國金融危機的治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美國政府救助方案的實施提供理論上的支持。
一、美國金融危機的性質探討
《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將金融危機定義為“全部或部分金融指標——短期利率、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的和超周期的惡化。”
根據IMF在《世界經濟展望1998》中的分類,金融危機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大類:(1)貨幣危機。當某種貨幣的匯率受到投機性襲擊時,該貨幣出現持續性貶值,或迫使當局擴大外匯儲備,大幅度地提高利率。(2)銀行業危機。銀行不能如期償付債務,或迫使政府出面,提供大規模援助,以避免違約現象的發生,一家銀行的危機發展到一定程度,可能波及其他銀行,從而引起整個銀行系統的危機。(3)外債危機。一國內的支付系統嚴重混亂,不能按期償付所欠外債,不管是主權債還是私人債等。(4)系統性金融危機??梢苑Q為“全面金融危機”,是指主要的金融領域都出現嚴重混亂,如貨幣危機、銀行業危機、外債危機的同時或相繼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