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大學實驗室管理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通過分析實驗室設備管理現狀,將實驗室設備管理工作分為實驗設備的實物管理與實驗室隊伍建設管理兩部分,其中實驗設備的實物管理要提高思想認識、緊抓制度建設、夯實基礎工作,實驗室隊伍建設要注重提高人員素質。同時,深化智慧化管理改革,將信息化管理手段充分運用到實驗室設備管理中,使其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從而實現實驗室設備的精準管理。
關鍵詞:實驗室設備;精準管理;智慧化管理
高校實驗室是學校培養學生,開展實踐教學的主要場所;是科學研究,進行科學實驗的前沿陣地;是成果轉化,服務于社會的試驗基地[1]。高校教學、科研、實驗室管理等各項工作的開展,均離不開實驗室設備的支持與保障。實驗室設備作為開展各類實驗的硬件支撐,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工作的好壞。簡而言之,實驗室設備管理在高校發展與建設中意義重大、非常關鍵。近年來,隨著高校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化,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逐漸明確,實驗室建設工作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實驗室設備管理也被管理者重視起來。同時,高校對實驗室設備的經費投入不斷增加。如何充分利用實驗室設備,做到實驗室設備的精準管理,提高高校實驗教學及科研水平,是一個值得思考和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文通過分析實驗室設備管理現狀與存在的問題,以實現實驗室設備精準管理為目標,提出相關舉措及解決辦法,提高實驗室設備的管理水平。
1實驗室設備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
實驗室設備為高校教學及科研工作提供了基本的物質保障,是教學工作、科學實驗的重要基礎條件。但是根據高校實驗室設備管理現狀分析,不難看出存在一些共性的、有待解決的問題。實現實驗室設備的精準管理,需要認清阻礙發展的主要問題,并分析原因和找到解決辦法,有的放矢地建設一套新型的、有效的管理體系。
1.1管理觀念落后思想認識有待提高
1學生參與實驗室管理的主要內容
1.1美術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建設情況
近年來,隨著我校對美術基礎實驗教學經費的投入不斷加大,實驗教學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美術實驗室由2005年之前的一個普通電腦教學實驗室,發展到擁有分專業的動漫工作站教學實驗室、手繪動檢實驗室、動畫后期制作室、工藝電腦制作室、環藝工作站教學實驗室、精品國畫臨摹室、精品油畫臨摹室、現當代書畫精品室、漆藝教學實踐室、編織實踐室、攝影教學實踐室、版畫實踐室、金工教學實驗室等十多個門類齊全、設備先進的綜合實驗室。實驗室用房面積、硬件條件、生均儀器臺件數均達到較高水平。美術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現有儀器設備及藏品320余臺件,價值總額超過560萬元。這對美術院校來說,特別是師范類美術院校來說是躍進式的發展]。在實驗室硬件建設到位之后,如何科學有效的管理美術基礎教學實驗室,使其在專業人才培養中發揮良好作用成為實驗室目前的重要任務。實驗中心只有1名專業實驗技術人員和4名兼職教師,按照傳統的實驗室管理模式,很難滿足實驗教學和實驗室管理的需要,本中心引入學生參與實驗室管理,進行管理新模式的探索。
1.2學生管理實驗室工作內容
我院90%的實驗室,日常管理全部由學生管理員協助管理。為了提高學生獨立負責的意識和交接班要求,每個實驗室安排不同年級的學生,調整課余時間輪流倒班。主要工作內容是:
①按規定的開放時間,按時開門、關門;
高校實驗室是給在校大學生提供學習基本實驗技能,完成實驗教學的基地,更是孕育培養創新型、學術型、研究型人才的搖籃。美國教育家赫欽斯認為:“大學所能做的最大服務,國家所仰賴大學的最重要的服務,社會所不能做,只有大學才能勝任的服務,即學術領域的領袖地位。”而高校實驗室在大學擔當整個文明社會學術領袖乃至將知識化為生產力的過程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吸收科學和教學的新成果,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高校實驗室最重要和基本的任務。
1建設開放性專業實驗室的背景和必要性
在發達國家,評價一個大學學術水平地位和綜合能力的高低,很大一部分是看這個大學的實驗室的設備條件,管理制度,能否承擔起高水平的研究項目。歐美的大學十分重視實驗教學,實驗室普遍對外采用申請、有預約的方式有序開放,強調學生要盡早進入實驗室,老師的科學研究與教學結合緊密,注重將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實驗教學內容。并且注重跟社會企事業單位、科研單位結合,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在我國,長久以來,不論是基礎課實驗室,還是專業課實驗室,走的都是以課程為主線,教師為主體,各門課程的實驗內容只圍繞本課程的知識進行設計的路子;實驗內容主要針對一個或幾個知識點,演示性,驗證性實驗多,幾乎沒有綜合性,設計性的實驗。專業實驗只注重了對某個知識點的驗證,忽視了學生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學生做完實驗以后,由于缺乏對知識點的融會貫通,加上教師對實驗考核成績基本上沒有要求,由此造成學生對專業實驗不感興趣,黑板上怎樣寫,就跟著怎樣做,抱著早做完實驗早下課的心態。就算實驗過程中出現問題,數據產生錯誤,很多同學也不會去深究其中的原因,而是偷偷篡改數據再交給老師交差。這樣不能達到大學實驗教學的最終目的。近些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寬口徑、厚基礎、重能力、大平臺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基本形成,那種一談專業實驗室,就是以專業為單位,為某門課或為某幾門課服務的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的模式顯然已經不適應當今教育形勢的發展了。改變傳統的專業實驗室的運行機制和管理體系,使專業實驗室增效益,實驗教學上水平,建設開放性的專業實驗室,培養動手能力強,能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的創新型人才,勢在必行。
2傳統環境監測專業實驗室的特點
我院的環境監測實驗室涵蓋了分析化學、環境監測兩門主干專業課程,兩個專業的實驗教學。在舊版的實驗教學大綱中,設置的演示性、驗證性實驗較多,占實驗總數的90%以上,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較少,且實驗方法單一。一般是學生按照黑板上寫好的步驟,將數據測一遍,填入指定的表格,實驗就算完成了。實驗成績只按5%~10%計入課程總成績中。學生多為應付、消極的對待實驗教學。實驗室分布較分散,實驗老師少,管理起來存在諸多不便。藥品和實驗儀器、玻璃器皿等搬運困難。儀器臺套數少,重復次數多,不僅教師辛苦,學生有時候也得不到動手鍛煉的機會。
3環境監測開放性實驗室建設的內容
摘要:在深入推進“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該文從高校天文實驗室建設的趨勢和國內現狀出發,分析了當前國內高校天文實驗室建設中的不足。在實驗室的軟硬件建設、教學內容、創新人才培養、實驗技術隊伍等方面提出建議和對策,以期為我國高校建設一流天文實驗室提供新的方式和思路,促進天文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
關鍵詞:雙一流;天文學;高校實驗室;建設
2022年1月26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關于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文件,標志著新一輪“雙一流”建設正式啟動,從2015年“統籌推進階段”開始邁入了“深入推進”的新階段[1]。新一輪建設以“十四五”期間國家戰略急需領域作為指引,加大基礎學科的學科布局,著力解決“雙一流”建設中創新人才不足問題[1]。實驗室作為面向科學前沿、推動學科建設發展的重要載體,是一流學科的重要支撐,也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2]。天文學是一門基于觀測的基礎學科,先進的天文探測技術、天文儀器技術以及天文學的研究成果,廣泛應用于導航、定位、航天、深空探測等領域,對我國經濟建設和國家安全都有重要的意義[3]。隨著一批地面和空間天文重大科學裝置的建設并陸續投入使用,天文學人才的需求變得旺盛,對高校天文學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強高校天文實驗室的建設,對培養科學創新人才,推進一流學科建設至關重要。
1高校天文實驗室建設的趨勢及國內現狀
天文學作為一門十分古老的學科,它研究宇宙空間中的各種天體。一直以來,人們通過觀測的方法測量天體的位置,研究探索其結構及運動和演化的規律。中國是世界上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曾經在天文觀測和研究中取得不少世界領先的成就,但在近代陷于停滯,落后于西方[4],20世紀50年代南京大學天文系成立后,我國高校天文學科才開始逐步迎來發展。早期高校天文實驗室大多基于機房和數據的運行模式,側重于天文理論的研究,天文技術方法作為支撐天文學發展的技術基礎在高校中較少涉及,天文儀器設備十分匱乏。進入21世紀后,隨著信息技術、工業技術等快速發展,天文技術研究方法包括光學紅外技術、射電天文技術、空間天文技術等,作為實驗室建設的技術支撐,發展得十分迅速,大量的關鍵技術取得了突破,天文觀測工具和手段不斷擴展豐富。觀測手段的迅速發展和全波段研究的開拓成了當代天文學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3]。國內高校天文實驗室開始建設并擁有了一些大型的天文觀測設備,隨著這些天文儀器設備的完善,使得學生有了更多的實踐動手操作機會,逐漸涉及了大量前沿科學技術內容。高校天文實驗室的建設由此逐步朝著綜合型實驗室的方向發展。然而,目前國內建設有天文實驗室尤其擁有天文臺的高校還是屈指可數的。南京大學在校內南雍山建有左滌江天文臺,擁有一臺口徑65cm反射望遠鏡,主要用于本科教學、天文實驗教學以及早期的科研訓練,同時作為江蘇省天文學會科普宣傳基地;在校外建有位于南京紫金山的塔式太陽望遠鏡和位于云南澄江撫仙湖的太陽觀測基地。山東大學威海校區瑪珈山頂上建有山東大學威海天文臺,擁有一臺科研用口徑1m的赤道式望遠鏡,它是目前國內高校中建成的口徑最大、技術水平先進的光學天文望遠鏡;除此之外,還有多臺用于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實驗教學的天文儀器設備。北京師范大學建設有天文教學綜合實驗室,擁有較為完善的校內天文實驗設備,并與中國科學院天文研究單位共建了多個校外天文教學科研基地[5]。西華師范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天文研究單位在校外青海德令哈觀測站共同建設了天文臺,是中國西部高校第一個實測天文臺。天文學作為《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重點發展的六大基礎學科之一,當前已發展為集觀測、理論研究、實驗室模擬和數值模擬“四位一體”的學科,和其他學科有廣泛的交叉性[6]。歐美發達國家高校十分重視天文學發展,美國主要的大學幾乎都有天文系或天文專業[6],而我國目前成立天文系(院)的高校僅有20余所,開設天文相關課程的高校比例遠遠低于歐美大學。但隨著國家不斷加大基礎研究投入以及深入推進“一流”學科的建設,天文學成為國內高校提高學生綜合科學素養,培養創新人才關注的重點,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天文學課程,成立天文系,建立天文實驗室。近5年就有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廣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等多所高校陸續成立了天文學系(院),天文實驗室的建設也將成為這些高校建設的重點。實驗室是高校教學科研的重要場所,加強高校實驗室的建設是助力深入推進“雙一流”建設的重要方式。然而,實驗室的建設是一項極為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涉及學科專業發展、設備硬件建設,還涉及到制度、隊伍建設等軟件建設[7]。國內高校天文學實驗室在長期的建設過程中由于天文學科的小、人員規模的少、儀器設備的缺乏,存在著許多的問題與不足。
2高校天文學實驗室建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摘要】實驗室是高等學校發展和進步的基石,是當前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著力點,對專業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課題以武漢紡織大學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實驗室為例,分析了省屬特色高校實驗室工作存在的不足,結合工作實際,從實驗室建設規劃、隊伍建設和管理機制3個方面,交流探討解決以上共性問題的做法和想法。
【關鍵詞】實驗室工作;省屬高校;特色高校;特色專業
0引言
實驗室是高等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實驗教學、科學研究和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服務于教學、科研和社會,實驗室的水平是反映高等學校教學水平、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評估、學科評估和國際工程教育認證的重要指標之一[1-3]。如何做好實驗室管理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增強科研及服務社會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室及儀器設備的效益,是實驗室工作者一直思考、探討的問題[4-5]。課題以武漢紡織大學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實驗室工作為例,結合工作實際,就省屬特色高校實驗室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做法,與紡織行業同行、實驗室工作同仁交流探討。武漢紡織大學是全國唯一一所以“紡織”命名的高校,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是紡織類專業之一,2020年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之列,2021年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獲得受理。目前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實驗室下設有非織造成型加工實驗室Ⅰ、Ⅱ,非織造材料后整理實驗室,非織造材料檢測實驗室。實驗室有針刺、紡粘、熔噴、氣流成網、靜電紡絲及超聲波粘合等成型加工設備十一臺套,土工布耐磨性能、口罩防血液濺射和孔徑儀等非織造布專用檢測設備二十臺套,強力儀、靜水壓儀和接觸角儀等紡織通用檢測設備三十臺套。紡織類專業是偏應用和實用技術的專業,實踐教學培養環節要求高,實驗室是學生學以致用、獲取實踐技能的重要學習場所[6]。經過12年的摸索和建設,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實驗室積累經驗和教訓,反思總結工作的不足,不斷探索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具有一定實踐能力、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路徑。
1高校實驗室工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實驗室儀器設備利用率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