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地理在線課堂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三板教學模塊
地理課堂教學的板圖、板畫和板書統稱地理三板教學。三板教學模塊設置有板圖、板畫和板書3大板塊,每一板塊下設置繪制方法、繪制技巧、模擬繪制、反思水平檢測、資源與案例庫5個專題。在該模塊中,教師可觀看板圖的繪制過程,可互相交流探討三板的困惑,也可自己動手進行電腦模擬繪制,還可自我檢測三板教學方面的反思水平。所有提出的問題如果得到解答都會匯入案例庫供大家參考借鑒。
二、教具制作模塊
地理教具是校內地理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切能夠為地理教學提供地理知識和學習情境的器材都是地理教具的組成部分。教具制作模塊依據地理教學專有教具分類設置平面教具、立體教具和可操作儀器3大板塊。其中平面教具包括教學掛圖和紙質地理圖片等。立體教具包括地球儀、等高線地形模型等。可操作儀器如氣象觀測儀器、手持GPS等。在該模塊中,每一板塊下設置教具名稱、教具演示、設計用途、制作材料、制作過程、制作方法、使用方法、模擬教具制作、反思水平檢測、資源與案例庫共10個專題,教師可選擇輸入關鍵字進行搜索找到相關的其它資源,如輸入“時間變化演示模型”時,會出現與該模型相關的教具演示、設計用途、制作材料、制作過程、制作方法、使用方法;也可自己選擇制作材料、制作方法等進行在線模擬教具制作,還可以自我檢測在教具制作方面的反思水平。
三、熱點追蹤模塊
地理學的研究區域是人類居住和生息繁衍的地方,這樣的研究不可能脫離社會發展。熱點追蹤模塊下設考點追蹤、時事追蹤、知識更新追蹤3個板塊。考點追蹤指最新的高考地理大綱涉及的考點,時事追蹤指與地理學及社會經濟發展相關的熱點問題,知識更新追蹤指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或社會的發展,部分知識點的認識出現了新的觀點或內涵,也存在推翻原有教科書的某些知識重新建立新認知的可能。每一板塊下設置知識點介紹、知識點分析、試題庫、模擬命題、反思水平檢測、資源與案例庫6個專題。在該模塊中,教師既可學習交流知識點,檢測在熱點追蹤方面的反思水平,舉一反三,也可以自己嘗試模擬命題。其中模擬命題下設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和綜合4個部分。
摘要:空間認知教學,是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新課程背景下,探究一種直觀性更強的教學方法,是提升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從理論角度深入探究了GIS軟件輔助地理空間認知教學的方案,并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節《地球的運動》為案例,闡述了具體的教學實踐流程,最后,總結了GIS軟件輔助地理空間認知教學的優化策略,希望能夠為高中地理空間認知教學實效性的提升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GIS軟件;高中地理;空間認知教學
1GIS軟件輔助地理空間認知教學的方案
1.1教學情境構建
GIS應用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需要在前期構建輔助性教學情境,具體來說需要完成以下工作:(1)教師團隊的組建。應組建分工合理的教師團隊,團隊中應有信息技術專業教師,負責各類GIS軟件的教授;還應有地理課程專業教師,負責基于GIS軟件下地理空間認知教學方案的設計和實踐。(2)課堂情境的創設。在授課班級課堂內,教師應創設必要的教學情境,例如:對學生進行必要的GIS軟件應用培訓,讓他們建立起基本的GIS學習認知。(3)評價指標的編訂。針對學情、教情,編訂可操作的量化評價指標體系,用于對課程教學的效果進行過程性評價。
1.2教學設計組織
摘要:地理國情監測是我國本世紀初提出的一項國家戰略需求。武漢大學是全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開設地理國情監測專業的高校。多學科交叉、寬口徑教學、技術不斷更新的專業特性決定了地理國情監測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積極探討和推廣主動交互式教學模式是地理國情監測專業建設的必要途徑和必然趨勢。文章通過對國內外相關研究的整理總結,以地理監測原理與方法課程為例對地理國情監測專業的主動交互式教學模式進行設計和探討,表明主動交互式教學模式在地理國情監測專業相關課程中的可操作性和適用性。
關鍵詞:地理國情監測;主動交互式教學;實現形式;案例設計
自20世紀90年代起,主動交互式教學方法開始在歐洲提出,隨后迅速發展成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變革的重要手段[1]。主動交互式教學以“能力教育”為核心,提倡通過學生與教師之間互動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交流來創造性地提出問題、辯證性地思考、探索性地學習,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并鍛煉學生自主解決實際問題、適應社會生活的各項綜合能力[1]。相比國外而言,我國高等教育的主動交互式教學模式普及率低,學生課外主動搜集資料、調研、課堂討論、辯證思考不足,其后果是仍以教師講授的被動教學模式為主,極大地限制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和綜合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培養創新型復合人才。地理國情監測是本世紀初我國提出的一項國家戰略需求。為了滿足這一國家戰略中技術人才培養的需求,我國高等教育首個地理國情監測專業于2012年落戶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武漢大學也是目前我國唯一開設該專業的高校[2]。地理國情監測專業以系統培養具有開放思維的創新性人才為主要目標,迫切需要探索全新的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3]。針對地理國情監測多學科交叉、寬口徑教學、技術不斷更新的專業特性[4],其相關課程的開設必須要杜絕沿襲傳統被動教學模式,避免造成課程結束后學生只會“紙上談兵”和生搬硬套理論的不良局面。因此,積極探討和推廣主動交互式教學模式是地理國情監測專業課程建設的必要途徑和必然趨勢。本文通過對國內外大量教學成果的整理研究,結合交互式教學案例總結分析來對地理國情監測專業的主動交互式教學模式進行設計和探討,從而實現主動交互式教學模式在地理國情監測專業相關課程中的推廣實踐。
一、主動交互式教學的實現形式
主動交互式教學活動主要分為課堂和課外兩種情境,其模式涵蓋了認知學徒制(cognitivelearning)、基于問題式教學(problem-basedinstruction)、同伴合作式學習(peercollaboration)三種基本實現形式[5]。其中課堂主動交互式教學具體包括問題導向式學習、小組學習、信息反饋機制(muddycards-模糊點卡片)、知識消化機制(two-minutememo-兩分鐘知識點記憶)、課堂討論、課堂即興演講等;課外主動交互式教學具體包括課前資料預習交互討論(學生間)、課后知識點消化討論(學生間)、答疑環節師生交互討論[6]。課堂主動交互式教學以多媒體技術為支撐;課外交互式教學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包括基于網絡的實時交流形式(如在線語音、視頻會議等)和非實時交流形式(如郵件、論壇、博客等)[7-9]。
二、地理國情監測專業教學模式設計案例
一、國際貿易地理課程教學現狀分析及存在的相關問題
(一)教材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
1、教材內容缺乏系統性。國際貿易地理的課程主要內容有:①分析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自然資源、經濟結構和技術水平、主要工農業部門的生產和分布特點,研究國際貿易商品流通的區域結構和區域間差異;②研究如谷物、石油、大宗散貨等商品的生產、運輸和貿易格局。研究商船、港口、世界航線、鐵路干線、航空運輸路線等地理要素。該門課程的內容多而雜,教材多是知識點的羅列,重點不突出,相關知識之間沒有系統性和聯系性。無法體現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本位,不符合高職教育特色和教學需要。
2、教材內容陳舊。國際貿易地理相關的內容例如各國經濟發展現狀與貿易現狀以及世界大宗貨物的貿易現狀等與國際發展形勢緊密相連,但是現狀的教材內容陳舊,不能體現時代性、發展性,不能充分反映國際貿易實踐最新動態和發展方向,無法滿足教學的需求。
(二)學生上課缺乏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果不佳
1、課堂是學習的主場所,課堂教學是大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課堂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最根本原因,但是現在大學生在課堂的表現讓人堪憂,有的學生學習的動力不足,對未來迷茫,他們不知應該學什么,在課堂上抱著消極的態度在聽課;有的學生覺得課程內容枯燥無聊,對老師所講授的內容不敢興趣,在課堂上昏昏欲睡;有的學生禁不住電子產品和網絡的誘惑,在上課的時候玩手機,玩游戲。
【內容摘要】本文針對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模式及教學過程設計的特點進行分析,提出后疫情時代,線上教學及線下教學有機融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將成為未來教學改革的方向。
【關鍵詞】保險學;線上教學;教學模式;混合教學
2020年春季,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各高校積極響應教育部的號召,啟動了停課不停學的計劃。為了確保春季學期延期開學期間教學任務保質保量完成,保障理論課程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同質等效,針對金融專業開設的保險學課程,我們借助了中國大學慕課的教學資源以及長江雨課堂,騰訊會議作為教學平臺,迅速啟動線上教學,經過一個學期的課程實踐,探索積累了混合教學的寶貴經驗。
一、教學模式的選擇
春季保險學課程選擇了慕課+長江雨課堂+騰訊會議直播答疑+微信群的授課模式。該種方式以學生利用平臺現有資源自主學習為主,以教師輔導答疑為輔。這種方式可以充分利用中國大學慕課的現有的優秀資源,依托慕課,積極開展線上教學工作,分享已有的精品教學成果。同時,通過同步的在線直播類教學工具答疑解惑,直播授課過程中,可以通過點名提問、在線投票、隨機測試等活動與學生建立互動關系,對學生的學習的成果進行考核。
二、教學資源及教學平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