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高中地理教案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調查分析
調查問卷的設計
我們主要采取封閉式的問題方式,對問卷的內容進行設計,并在小范圍進行信度(Reliability)和效度(Validity)測試,以反映我們調查內容的實際情況.
調查結果的分析
我們在東部沿海省區隨機抽出了500家高級中學,抽取的學校包括曲阜師范大學附中、日照一中、溫州中學、杭州外國語中學等,發放500份調查問卷,回收480份,有效調查問卷310份.在這310份調查問卷中,省級規范化學校150家,市級規范化學校100家,其他等級的學校60家.從圖1中看出,省級規范化學校有150所,占調查總數的49%;市級規范化學校有100所,占調查總數的32%;其他類型的學校有60所,占調查總數的19%;符合調查的預期.從表1中得出,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中的授課比例比重在20%以上的占到64.5%,授課比重在19%以下占到總數的35.5%,說明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占的比例是很高的,大大超過半數.短短十幾年的發展,高中地理學科教學工具開始有質的飛躍,從剛開始的信息技術應用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狼來了”式的恐懼,到接受高中地理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結合的狀況,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在快速提高,高中地理學科教學模式與形式豐富多彩,高中地理教師在準備教案的過程中不再捉襟見肘,而是在充足的信息資源保障下進行兼收并蓄型的整合與創新.從圖2的數據中可以得出,認為信息技術應用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提高課堂效率的占到總數的65%,但是占到總數29%的是沒有效果的.從表2中可以看出,信息技術應用與高中地理教學的生均經費投入比懸殊,平均值是59.85元,投入最大的766.67元,最小的是0元,差距是比較大的.地理教師在信息技術應用于中學地理教學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從表3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地理教師平均要帶175個學生,最高值是一個地理教師帶432個學生,最低值是一個地理教師帶24個學生.從圖3中得出,高中教師信息技術素養進修課程需求的前三位的為《電教技術前沿》、《信息檢索》、《課程制作》(排名不分先后),所占的比例均為20%,對《信息系統》的需求為11%,《電子白板應用》的需求為10%,呈現出多樣化.從表3中可以看出,生均信息技術投入與課堂效率Pearson相關系數為0.215,為中等程度相關,生均信息技術的投入和課堂效率呈現出來的正相關,引導我們加大在高中地理教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投入.
調查結果的思考
【摘要】新課標實施以來,給高中地理教學提出了新要求,也給高中地理備課提出新要求。本文簡單的介紹一下備課要求。和大家分享教學備課新方法和技巧,以期為新課標實施提供幫助,為同行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集體備課;信息化
備課就是為上課做準備,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圍繞教學內容,從學生角度出發,收集、處理資料以及設計方案的過程。我國基礎教育課程中,歷來重視備課,有“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工”的說法。本世紀初,我國推出第八次基礎教改,隨著這幾年的教育改革和試驗,新課標已經真真切切地走進校園,走進師生的生活。這為我國素質教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以前教師備課,地理教學大綱明確了學生的必學內容和詳細的知識點,規定了教學內容的最高要求(即不超綱),它對一線教師教學實踐具有直接指導作用。而現行教材為教師備課、教學留下了更大的空間,新課程教學淡化了應試教育,全面強調素質教育,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尤其在學生的信息來源廣泛的情況下,高中地理教學備案就需要順應新的形式,新的要求。本文提出幾個新的備課方式和技巧。
一、備課要求
1.備知識:
新標教材里面知識點少了,文字表述少了,可是,提問多了。老師備課時需要把自己備成一個湖,備成一個泉。新教材僅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框架。至于每節課上,你怎樣組織材料和實現教學目標,就交給教師自己去施展,這就要求老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點通過備課創造性成為課堂教學組織者、引導者,還是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者。[1]
高中地理課程內容豐富,時代跨度較大,范圍較為寬廣,且包含自然科學和社會經濟、人文學科兩大方面的知識,綜合性較強,相互之間的聯系多而復雜,采用傳統的插圖、掛圖教學方法,不能很快地使學生在大腦里形成知識慨念,很快地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很多學生認為學習起來具有一定的理解難度、記憶難度。然而,高中地理課程教學改革,主要更改了教育模式,變動了教學的方式,很多教師充分認識到課程改革新標準的重要性,愿意按照改革后的教學大綱要求進行教學準備,愿意按照高中地理課程標準進行教學。
一、現代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現狀
隨著時代的變遷,國家基本建設的逐步發展,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使得社會經濟日益騰飛,我國人口數量猛增,從解放初期的5.4億(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數據)發展到今天的十幾億人口,國家生活資源、生存環境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高中地理課程教學實行改革以來,各校教師都注重改革教學新教材,都認為新教材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思想理念,明確了教學目標,大多教師都表示支持新課改,在高中地理課程教學中,也能夠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優勢,把地理學科與現代信息科學技術緊緊地結合在一起,運用計算機軟件、硬件,將現代科技融入課程教學中,激起高中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使學生愿意積極主動地學習,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正確認識生態環境的變化對人的生存影響的因素。現代信息技術把一些比較抽象理性的教學內容和比較難記住的圖像,轉化為學生很好理解和易于接受的知識,并且不斷革新高中地理課程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不斷更新優化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流程,不斷減輕高中學生學習地理課程的精神負擔,不斷提高對地理課程的認識,不斷提高高中學生的知識素養,不斷提升認知地理學科,認識社會生活環境,不斷得到科學精神的熏陶,讓高中學生掌握一定的地理課程基礎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思維方式,具有初步探究自然奧秘的能力,提高運用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的能力,使高中學生在當今時代具有很強的生存能力。
二、現代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忽略了教學的基本目的
現代科學技術教學的形式已經在各個學校廣泛應用,大多高中學校均已建有多媒體教室,均已購置計算機、投影機等教學硬件和軟件,多媒體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地圖、掛圖、動畫無法連貫展示的難點,有了優美動聽的文字表述,具有良好的視聽效果。現代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豐富的地產、物產,讓城市學生了解地大物博的山川田野,認識地里的莊稼、蔬菜、果樹,一些教師選擇了優美的風景圖片,麥田長長麥苗被風吹起了波浪,大片的油菜地開著黃燦燦的油菜花,蘋果樹掛滿了紅笑臉的蘋果,這些絢麗的圖片播放出來,激起了學生的興趣,但教師卻忽略了學生上課時注意力的重點,導致學生的眼球只看見漂亮的圖片,腦海里留下的是美麗的畫面,教學內容記不清,本節課基礎知識概念模糊,完全忽略了教學的基本目的。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教育問題也越發受人們的重視,過去老舊的一成不變的教案也越來越不被大眾所接受,創新、新奇、更高效的教育方案將成為現在的教育貢獻者的當務之急。高考作為學生時期的轉折點,具有檢驗學生中學時期的學習成果的效果,在時代的不斷發展下,高考的主要考察內容不再只是知識檢測,則更注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情況。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強有弱,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也不盡相同,將學生們分層次進行不同深度的教育,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也可以更節省時間與精力,從而更高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課堂學習效率。本文將從為什么進行生活化教育來進行高中地理知識的教學進行論述。
關鍵詞: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生活化教學
地理學作為基礎學科之一,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地理教學已與生活脫節。灌輸教育是教師直接實施,學生被動接受的教育。所以實施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生命教育源于生命,高于生命,對高中生地理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利用生命材料,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探索地理的欲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一、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內涵
新課程改革理念中出現了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那就是生活化教學模式。會更強調與師生之間可以進行更多更好的互動,促進學生和老師和諧發展共同進步。一方面,學校是為了幫助學生學校建立的。所以學校和老師應該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事物的出發點應該是從學生的角度開始。將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以及生活應用能力放在第一位。然后立足于社會實踐活動上。幫助學生進行學科基礎知識的鞏固,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生涯中的領路人。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和學生走在同一道路上。幫助學生進行最大的進步。另一方面,學生學習知識就是為了在生活實踐中進行使用。教師的存在,也是必不可少的,幫助學生學習足夠多的基礎知識。才能在生活實踐中積極的應用。在實踐的過程中豐富學生所學的地理知識,開闊學生的眼界。將基礎知識運用到實踐活動中融會貫通。達到學與做,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的目的。從而培養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自主探索欲。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教學和學習實踐能夠共同發展,形成最大的合力,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存在的主要問題
摘要:高中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我們通常會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形容一個人博學多識。同時這也表明地理這門課程不僅知識覆蓋面廣而且部分知識空間跨度和計算強度也大;在地理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一些概念及其內容對于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也極高。從天南海北到山川地殼,都需要學生運用大量的知識體系,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去學習探索。在新時期新背景下這就需要我們將現代信息技術的本領運用到高中地理的學習中,本文就如何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高中地理;教學運用
在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的現在,學生從小便開始接觸各種各樣的現代信息技術軟件,而教學也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切實地聯系生活,將信息技術教學帶到課堂中去。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時代的快速更迭下,已經逐步老化,舊式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急需用新型的方式去更換替代。
一、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意義
現代信息技術教學這一范圍概念比較廣泛,是把現代教育與教學手段運用信息技術的方式融合起來,包括教學媒體,傳媒教學方式,教學技巧等。現代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階段的教學中的目的,第一,為了跟進時代步伐,適應時代需求;第二,為了更好更直接的為學生傳遞知識,提高便利,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第三,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及時跟進教學設備棄舊納新。在教學過程中,適時的運用新媒體教學能夠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恰當使用新媒體教學也可將教學成果翻倍,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二、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時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