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工程師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卓越班畢業論文(設計)改革的必要性
1.提升教學質量的要求。教學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在卓越工程師教育計劃實施背景下,教學質量必須隨國家教育政策的調整及高等教育理念的更新不斷提升,教學計劃及教學方式也應該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
2.企業的實際需要。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企業不太需要理論性太強的畢業課題,而是對結合企業實際生產、管理的課題有濃厚的興趣。這造成了校企對學生畢業標準評判之間的差異。畢業論文(設計)如何適應市場和企業的需要,按照市場規律辦事,是解決校企間不同要求標準差異的關鍵。
3.學生畢業的設計需要。在企業實踐的學生沒有校內學生便利的理論研究條件,但具備校內沒有的實際生產條件。按照校內學生的畢業標準對卓越班的學生進行要求,這對卓越班學生來說是不太適合的,也是不太現實的。卓越班學生的畢業設計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企業、學校制定的標準即可畢業。
二、卓越工程師畢業論文(設計)考核標準的建立
1.卓越工程師人才的總體要求
一、卓越工程師計劃對師資隊伍建設的要求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苯處煹难詡魃斫虒τ谌瞬排囵B至關重要。為了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卓越工程師,首先應該加強師資隊伍的道德建設。良好的道德水平是成為一個卓越工程師的前提條件,而作為培養卓越工程師的大學教師,更應該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必須有理想、有抱負、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堅持立德樹人,從而能夠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其次,教師需要有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合理的知識結構、扎實的基本功是從事教學實踐的基礎,了解學科、專業的最新發展,掌握新成果、新技術、新方法、新觀點,對于培養卓越工程師都是必要的。第三,教師要注意與培養對象加強協調溝通,同時加強與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的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和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在教學實踐中優化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第四,教師應該具備豐富的工程教育經驗。工程教育要求學生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掌握先進的技術,解決現實中面臨的工程問題。這就需要在培養時著重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因此對教師的工程實踐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五,教師需要有較強的專業外語水平。目前的工程建設需要在國際范圍內展開合作和交流,參與國際競爭,這就要求卓越工程師具備很高的專業英語水平。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開展雙語教學,吸收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成果,將教學實踐與國際接軌,充分適應國際化的要求。
二、農林院校園林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我國園林專業最初成立于農林院校,改革開放后,一些綜合類院校和建筑院校也相繼開設園林專業或類似專業,如景觀專業。在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農林院校園林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教師隊伍結構有了明顯變化,教學和科研工作成效顯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批園林專業人才。但是,與國際著名高校的園林專業相比,師資隊伍還存在不小的差距,面臨不少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師德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教師的教學態度決定了教學效果的好壞。從平時一點一滴的生活習慣,到專業教學的全過程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另外,個別教師把精力主要放在了科研工作上,對教學工作不夠重視,缺乏責任感。
2.缺乏工程實踐經驗高校教師大部分都是從高校或科研院所畢業直接進入學校工作,盡管學歷較高,但是實踐經驗相對缺乏,沒有相關企業的工作經驗。他們的知識結構很大程度是來自書本,是間接的。筆者的調查發現,許多青年教師認為在教學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實踐經驗少,教學語言不夠準確,實踐操作能力不強。3.工程教育研究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近年來,由于受到教師考核評價和職稱評聘條件的影響,專業教師隊伍普遍存在著重科研、輕教學,重、輕實踐活動的問題。教師基本坐在辦公室里,在電腦前寫論文,忽視了教學實踐及教學研究,導致教學質量沒有提高,甚至下滑。
一培養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的思考
我校金屬材料專業是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試點專業。對于金屬材料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我們進行了初步思考。實施金屬材料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在校內培養方面,對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各類大學都不是問題。需要研究的是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優化完善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模式,完善實踐型教學體系,提升教師工程素質,建立長期穩定的校企聯合培養機制。
1明確培養目標提升教育品質
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是我國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旨在造就一批綜合能力過硬的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它提出了一種新的教育品質概念,即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應當遵從社會發展需求和適應經濟發展要求的雙重標準,這不僅包含了對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創新,還明確了人才培養應以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全面拓展為核心。這就意味著高等學府對人才的培養應具備適應與時俱進的時代需求和高品質的工程技術發展要求的培養理念和課程體系。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不僅要求對工程技術有全方位深層次的掌握,還需通過正確的價值理性的引導,人文社會科學及企業管理精神的長期熏陶,懂得工程技術在社會和國家發展中的價值和意義。然而,目前的教育體系缺乏對學生進行從事工程工作意義的教育,很多工科學生并不明確工程工作的意義及其相應的社會責任,同時由于社會對工程和工學的認知度的欠缺與偏差,導致出現了一種現象——目前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僅就學生生源方面,工學碩士明顯優于專業學位碩士,甚至出現了工學碩士落榜的考生可以轉向專業學位學習的第二選擇。在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大學生的理想職業是“不當工程師也要當技術員”。而且很多院校過去也常常以被命名為“工程師的搖籃”而自豪,但是在21世紀飛速發展的今天,這樣的提法已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目前的統計數據顯示,現在大學生的理想職業一般為公務員、管理者、金融會計師等一些不具有工程意義的職業。對此我們不禁要發問: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下的本科畢業生,會按照原本的設想,一部分繼續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學習,另一部分轉而攻讀工學碩士嗎?是不是學術研究型大學“卓越計劃”的本科畢業生主要進入工學碩士階段,從事科學研究;而一般本科院校的畢業生則進入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學習?當然,不管答案如何,都要求我們要實踐好金屬材料專業的三階段(本科、碩士、博士)培養,這需要社會、學校、教師和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及時有效地轉變思想觀念,更新教育理念,才能真正提高教育品質。
2創新工程教育培養模式
工程教育培養模式,常規的是變革課程體系、教材內容、教學方式,強化實踐環節等。而工程教育的創新模式,例如“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學分互認”也在積極推動高等工程教育培養模式的全面改革發展。針對本科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常見的按學年分為“2+2”“3+1”“5+1.5”等。高校應打破學校封閉辦學的傳統模式,積極促進通過校企合作創設工程教育的環境與條件。我校金屬材料專業本科卓越工程師計劃采用“3+1”培養模式,即3年的校內學習,1年的企業學習,校內學習和企業學習相互交叉。在3年的校內學習時間內,穿插各類實驗教學、實踐教學以及認識實習,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學生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輔修管理學、經濟學、自動化等第二學位專業。在1年的企業學習中,部分學生采用頂崗實習的方式,另一部分學生直接參與企業的項目研究。
職稱是專業技術人才學術技術水平和專業能力的主要標志[1]。職稱制度是我國多元化的人才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和個人的薪酬和晉升密切相關。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簡稱珠江委)是水利部派出的流域管理機構,在珠江流域、韓江流域、瀾滄江以東國際河流(不含瀾滄江)、粵桂沿海諸河和海南省區域內依法行使水行政管理職責,為具有行政職能的正局級事業單位[3]。珠江委設置有規劃計劃處等14個內設處室;有珠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副局級)等單列機構;有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副局級)等6個事業單位;有中水珠江規劃勘測設計有限公司(副局級)等4個企業。水利部珠江委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高評委)負責上述處室、單位人員的水利工程系列高級工程師(以下簡稱高工)的職稱評審。高評委一般從上述各處室、單位正高級工程師中隨機抽取,并接受珠江委紀檢部門的全程監督。中國走進新時代,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要求合理設置職稱評審中的論文和科研成果條件,對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做統一要求[4]。水利高工評審響應國家的要求,2017年起相應取消了職稱英語、計算機理論、專業理論等考試必備條件。符合條件參評高工的人多了許多,如2018年珠江委參評人員達到102人,競爭激烈。2017年11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在部分職稱系列設置正高級職稱有關問題的通知》,工程系列增設正高級工程師,各省、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負責組建正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審相應系列正高級職稱[5]。2020年12月,水利部下發《水利部關于印發工程、經濟、會計系列職稱評審條件的通知》,對水利工程正高級工程師評審條件作了新規定;具有高級工程師、工程師任職資格評審權限的部屬單位,可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單位高級工程師任職資格評審條件[6]。2021年6月,珠江委下發《珠江委關于印發高級工程師、工程師職稱評審條件的通知》[7],對珠江委水利工程高級工程師評審作出規定。針對新的評審條件,參評人員在高工評審中,有哪些容易忽視的問題,有哪些技能技巧值得借鑒,有些什么好的建議,下面作個探討。
1評審原則及流程
高工評審堅持避嫌原則,即本單位評委專家不能評審本單位人員。評委專家采用隨機抽簽形式確定。在專家到達評審地后,先召開評審預備會,人事部門在會上介紹評審條件細則,接下來交給專家評審。具體評審采用2名專家獨立評審方式進行。2名專家評審分數差距過大,如10分以上,則在高評委主任主持的會上討論決定。2位評審專家在會上負責解釋說明,最后決定該參評人員分數。討論完畢,取平均分確定每位參評人員分數,再對60分以上人員進行投票,選出符合高工的人選,走相應審批程序后公布。如圖1所示。
2評審類別、條件及賦分
新的水利工程高工評審項目不再細分為科學研究、規劃設計、工程建設、運行管理等4個類別,而是作為全口徑項目合并在一起評審,包括科學研究、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運行管理、水利機械、水利監管、水文水資源、信息化等[7],只要符合其中一項,就可依據條件賦分。評審條件分為A經歷能力、B業績成果、C論文著作等三大項選拔條件。下面站在規劃設計人員角度對高級工程師選拔評審條件進行說明。見表1。A經歷能力大項有6項小條件,可分別簡略標注說明為A1[基礎經歷能力]、A2[項目組織能力]、A3[技術創新能力]、A4[應急處置能力]、A5[咨詢評價能力]、A6[指導培養能力]。每項折項系數在0~1.5之間??傉垌椣禂翟?以上,得滿分30分。B業績成果有7項小條件,分別標注為B1[基礎性成果]、B2[專項性成果]、B3[創新性成果]、B4[突破性成果]、B5[代表性成果]、B6[規范性成果]、B7[獎勵性成果]。每項折項系數分在0~1.4之間??傉垌椣禂翟?以上,得滿分50分。C論文著作有3項小條件,分別為C1[工作報告]、C2[發表論文]、C3[專著譯著]。每項折項系數分在0~3.0之間??傉垌椣禂翟?以上,得滿分20分。經歷能力、業績成果及論文著作分別為30、50、20分,合計100分。
3幾個容易忽視的問題
摘要:針對高速公路測量工作的重要性,從施工準備、施工、交工驗收階段,深入探討了高速公路的測量監理工作,以加強高速公路的測量管理,從而確保高速公路的質量和通行能力。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是經濟建本論文由整理提供設不可缺少的基礎設施,高速公路的發展滿足了城市間的交通運輸需求,對當地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以過硬的質量為基礎,高速公路在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控制施工質量。而測量工作貫穿于高速公路施工的整個過程,直接影響工程進度與質量。本文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就高速公路的不同施工階段的測量監理工作重點做一些探討。
1施工準備階段的測量監理工作要點
1)首要工作是編制詳細的測量監理實施細則,實施細則中的內容應當包括:所有施工部位的測量工作的具體限差要求,測量自檢和抽檢工作的手段方法,測量工作中應注意的事項及改進措施。細則編制完上報業主,由業主審核并修改。然后召開測量技術會議,會議主要目的是貫徹測量監理實施細則的各項條款并指出測量施工時的注意事項。2)組織交接樁,與設計、施工單位一起將合同段內的所有控制測量點、輔助點、中線樁等進行現場校驗,并立即組織承包人進行復本論文由整理提供測。在復測過程中,發現點位與實際有偏移或者埋設不穩定等情況,應立即上報業主和設計單位,協調處理。3)審查承包人的測量技術人員資質。承包人的測量技術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業務能力和施工經驗。作為測量監理工程師,應當對他們尤其是測量工程師的業務能力進行考察,如發現有不滿足要求的,要求承包人進行更換。4)檢查承包人的儀器設備。要求承包人上報所使用的測量儀器和設備的名稱、數量、型號及正規標定機構出具的標定證書,然后對其上報的儀器設備進行逐一檢查,如有不符合要求的,要求承包人更換或增加。按照我的經驗,最好還應該對幾個同類別儀器進行相本論文由整理提供互比較,避免儀器之間存在讀數等方面的誤差,而對以后的施工質量造成影響。5)復核圖紙。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拿到設計單位提供的設計圖紙后,測量監理工程師應該馬上對圖紙進行復核,尤其對橋梁樁位坐標,路基縱橫斷面設計標高,橋梁、構造物各部位設計標高,隧道、橋梁和路基銜接處標高進行復核,如果發現問題,及時與設計代表聯系。在連云港港東疏港高速公路項目中,我們就在復核過程中發現設計圖紙上新光路主線橋0號臺的坐標與實際計算出的坐標不符,及時與設計代表聯系溝通后,糾正過來,避免了責任事故的發生。
2施工階段測量監理的要點
2.1施工放樣方案的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