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工業美學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畢業設計(論文)的目的1.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課、技術基礎和專業課,分析和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獨立工作能力。2.鞏固、深化和擴大學生所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3.使學生受到綜合產品設計的能力的綜合訓練。例如,產品設計的一般程序和方法、產品系統設計以及產品的開發設計等產品設計的全過程,并以此為核心,對產品設計過程中所涉及的設計理論以及美學和工學基礎、設計表達和計算機輔助設計的相關知識和內容作全面系統的訓練,同時不斷總結提高撰寫論文和設計說明書的能力等等。4.參與社會生產和學校科研工作、實驗室建設,為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5.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樹立良好的學術思想和工作作風。
二、畢業設計(論文)時間安排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目前安排在第四學年進行。根據題目的需要,可在其中安排2周的調研實習。結合學生提前下實驗室參與科學研究活動的進一步開展,畢業設計安排從2000-2001級教學計劃開始,在第四學年全年進行。
三、畢業設計(論文)內容和工作量工業設計專業畢業設計(產品設計類論文)的具體要求:做此類題目的學生一般至少要根據具體設計的產品,獨立完成制定項目計劃、市場調查(完成調查報告),在指導教師指導下,對產品的設計要素進行解析,經過設計構思、設計展開、深入設計,并以此為基礎進行計算機輔助設計和模型制作,最后編制完整的設計報告;完成設計效果圖、模型制作和一萬字以上的設計報告;設計報告正文一般包括項目的提出、方案論證或文獻綜述、方案制定、調查報告,具體設計過程、技術經濟分析,結束語等內容。
四、畢業設計(論文)撰寫規范與裝訂
畢業設計(論文)的撰寫,參照《**工業大學本科生論文撰寫規范》(2000年1月第五次修訂版)執行。畢業論文裝訂要整齊,順序統一,即封面、內封、畢業論文評語(可后加入)、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錄、論文正文、致謝、參考文獻、附錄(含外文復印件及外文譯文)等。五、畢業設計(論文)的答辯學生畢業設計(論文)完成后,由指導教師審核簽字,并于答辯前48小時將全部材料交答辯委員會。答辯時間為30分鐘左右。答辯小組根據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情況和答辯情況給學生評定成績,并向系學位委員會提出是否授予“學士”學位的建議。各答辯小組必須將本組內答辯成績較差的學生(至少一名)畢業設計(論文)提交教研室答辯委員會復議后給定成績。對個別特殊情況,可提交系教務委員會處理。六、畢業設計(論文)的評分
畢業設計(論文)的評分為: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個等級,優秀人數不超過本專業學生人數的25%,中等、及格、不及格不低于25%。畢業設計(論文)的成績應由導師、評閱人、答辯委員會三部分的評分組成,下列權重供參考。
摘要:在后工業“生態文明”新時代,生態學思想廣泛滲透到藝術教育研究的各個領域,藝術教育的生態化、多元化發展成為國內外藝術教育研究者共同關注的話題。本研究收集原始樣本文獻161篇,經生態藝術教育相關性篩選得到正式樣本53篇,依據Tesch的八步分析模型,對樣本文獻進行系統回顧。通過挖掘生態學、美學及哲學理論背景,文章運用中西比照的研究方式,對全球生態藝術教育研究的學理基礎、價值及生態化指征進行系統闡發,為其理念更替及意義增殖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全球視野;生態藝術教育;生態美學;系統綜述
自1972年JosephW.Meeker的論文《生態美學注解(NotesTowardanEcologicalAesthetic)》發表以來,生態美學的時代悄然而至。學者們期望通過發展由生態意識支配的審美活動,建立全社會范圍內的“生態自覺”,從而實現大眾審美的生態觀念更替。[1]20世紀末,“生態藝術教育(EcologicalArtEducation)”被界定為一種生態意識主導人類藝術活動與體驗的教育,受到國內外教育界的廣泛關注。21世紀初,以滕守堯為代表的中國學者將生態關系融入藝術教育,試圖超越并取代學科獨立、技術導向的傳統藝術教育。2020年,曾繁仁先生提出:“在后工業‘生態文明’新時代,美育的生態轉型乃時代發展之必然趨勢”。[2]2017年1月,美國教育部支持印發的“藝術引領學生走向成功之路:2020年推進藝術教育行動綱領”提出要注重藝術教學環境的營造,推進優質均衡的生態藝術教育發展。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及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計劃于2035年建立全覆蓋、多樣化,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生態學校美育體系。在全球生態藝術教育共同發展的背景下,本研究采用系統綜述法(systematicreview)探究生態藝術教育理論,以期構建全方面、多層次的生態藝術教育框架。
一、樣本文獻篩選
本研究所有樣本文獻來源于科學網核心,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及北大核心,以科學網及中國知網為主要搜索引擎。研究選取“生態+藝術教育”“ecologicalarteducationORecoarteducation”①等作為高級檢索主題(SU/TS),并通過限制文獻類型和研究方向,甄別該領域代表性研究文獻;本研究沒有指定時間范圍(數據庫包含1994年至2021年的文章),檢索操作截止時間為2022年1月9日。首次檢索獲得文獻記錄161篇。在通讀樣本文獻的標題及摘要后,進行初步相關性篩選,并從中獲得生態藝術教育相關文獻106篇,作為初始研究樣本。通過初始樣本文獻分析,研究制定了一組文獻篩選標準(見表1),以判斷樣本是否符合研究內容與目的。經過進一步篩選,最終獲得53篇文獻記錄作為正式研究樣本。依據特希(Tesch)的八步分析模型②,研究提煉每篇文章的觀點和結論,并對文章進行編碼和分類統計[3]。最終從學理基礎、價值探討、生態化指征三個方面,對全球生態藝術教育進行系統回顧。
二、生態藝術教育學理基礎
[論文關鍵詞]:設計人美
[論文摘要]:美是博大精深,見仁見智的。不同的人對美有不同的認識,即使是完全不同風格的事物可能都會給人帶來美的享受。沒有任何一件東西可以被稱為絕對美,美也不是相對的,因為美沒有定義,也沒有比較級。沒有絕對的美,也沒有絕對的丑,美也不是丑的對立面,人們賦予事物的定義其實只是個人喜好,欣賞或討厭。喜歡的便稱之為好的美的,美與設計關聯時,通常所謂的設計師要賦予產品“美”,實際上是為了獲取消費者欣賞。
一.美學與設計
美沒有定義,幾千年來,美學家們一直在尋找什么是美,于是就有了美學,美學是以對美的本質及其意義的研究為主題的學科。美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支,研究的主要對象是藝術,但不研究藝術中的具體表現問題,而是研究藝術中的哲學問題,因此被稱為“美的藝術的哲學”。美學的基本問題有美的本質、審美意識同審美對象的關系等。
美學一詞來源于希臘語“Aesthesis”,最初的意義是“對感觀的感受”。由德國哲學家亞歷山大·戈特利布·鮑姆加登首次使用的。他的《美學(Aesthetica)》一書的出版標志了美學做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產生。
現代哲學將美學定義為認識藝術,科學,設計和哲學中認知感覺的理論和哲學。一個客體的美學價值并不是簡單的被定義為“美”和“丑”,而是去認識客體的類型和本質。美學的研究對象就是美本身以及人的審美經驗和審美心理。用心理學的觀點和方法來解釋和研究一切審美現象,把審美心理和審美經驗置于美學研究的中心。
摘要:簡述了街道與道路的區別,對城市街道中能產生意象性的主要元素進行了介紹,并從街道空間、垂直界面、裝飾元素、色彩美學等方面,研究了城市的街道意象美學,從而提升城市街道的可意象性,營造出具有文化內涵的街道景觀。
關鍵詞:城市,街道,意象性,空間美學,色彩
1概述
1.1城市與街道
街道伴隨城市而生,是城市建筑與建筑之間的線性空間。這一點,它是有區別于道路的。雖然兩者都是行人習慣或潛在的移動通道,均為到達目的地而生,但街道一般指“兩側有房屋的,比較寬闊的道路,通常指開設商店的區段”,也就是說,街道與人、建筑和環境空間要素共同構成了城市的走廊。在現代生活中,街道的商業功能和社會功能日益突出,逐漸成為人們的活動場所,在展現城市文化的同時,也記憶著城市的發展。
1.2城市街道的可意象性
[論文關鍵詞]美學室內設計審美環境藝術當代
[論文摘要]當代室內設計美學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審美思維的變化,它在現代哲學與科學思想的雙重影響和推動下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因而完全擺脫了總體性的、線型的和理性的思維慣性,邁向了一種更富有當代性的新思維之路。當代室內設計不僅需要滿足人們的生理、心理等要求,從環境整體的高度綜合地處理人與環境、人際交往、文化內涵、實用功能等多項關系,而且需要注重表達審美情感、體現審美意義和價值。因此,美學理論為當代室內設計提供了指導性的作用。
室內設計是建筑設計的繼續和深化,是完善空間、傳播文化、創造美的藝術,是運用現代工藝、技術將美學理念、文化內涵和功能因素融入人性化室內空間環境的藝術。完美的室內設計產生于高度的現代文明,成功的室內設計同時創造著先進的文化。作為美學分支的藝術與技術美學是指導室內設計的重要學科之一,它是研究設計領域審美問題的一門新興學科。
今天,人們已日益明晰地認識到被裝修空間的布局、質感、色彩;家具的布置;設備的安裝;通信等網絡的建設不再是簡單的組合、時尚的反映,而應提升到人性化和個性化的層面去實現文化、科技、環保和效率的有機結合。現代室內設計需要滿足人們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綜合地處理人與環境、人際交往等多項關系,需要在為人服務的前提下,綜合解決使用功能、經濟效益、舒適美觀、環境氛圍等種種要求。現代美學理論在當代室內設計中發揮著指導性的作用。本文就此加以論述。
一、從形態學視角看室內設計中的美學要素
就本質而言,室內設計是將多種視覺的物質元素組合構成具有三維空間形態特征的造物活動,屬造型藝術的范疇,然而與其它純粹欣賞藝術形式不同的是,室內設計同時具有著實用的動能屬性。從形態學的角度看,室內設計中的美學要素及內容任務主要分為一下幾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