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工作進度安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今天市政府召開全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會議,安排部署我市人口普查工作,施市長將作重要講話。財政部門將認真貫徹落實,積極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提高認識,確保全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順利進行
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是事
關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件大事。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的有關要求,查清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來,我市人口在數量、素質、結構、分布和人們居住情況等方面的變化情況,對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完善政策,制定規劃,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財政部門將統一思想認識,積極支持和參與人口普查工作,確保我市普查任務圓滿完成。
二、明確責任,切實做好人口普查的經費保障工作
省財政廳和省人口普查辦公室已聯合下發《關于貫徹省政府第六次人口普查領導小組會議精神、抓緊落實人口普查經費的通知》,就人口普查經費提出2項具體要求:1、市級普查經費按本行政區內人口人均原則上不低于1.5元測算預算;縣(市、區)級按人均不低于3元預算,其中年度經費應不低于總預算的70%。2、根據人口普查工作進度安排,招聘的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至少需要工作45天,工作期間每人每月的勞動報酬應不低于450元,各級財政部門予以安排和落實。財政部門將按照人均標準,按要求將普查工作經費和“兩員”報酬提出意見,分年列入地方財政預算,并按工作進度及要求按時足額撥付,確保及時到位。
為加強對土地增減掛項目實施全過程的管理,確保各項工程進度與質量,根據國務院《關于嚴格規范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切實做好農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國發號)和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印發<省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實施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土資發號)及《省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項目區驗收暫行辦法的通知》(國土資發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區第一批土地“增減掛”項目工作開展情況,特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和實施依據
(一)總體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促進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發展;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改善環境的原則,整治騰出的農村建設用地,首先復墾為耕地,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以切實維護農民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因地制宜、依法推動。
(二)項目實施依據
1.經批準的項目區實施規劃和復墾設計規劃實施;
2.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驗收規程;
為加強對土地增減掛項目實施全過程的管理,確保各項工程進度與質量,根據國務院《關于嚴格規范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切實做好農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國號)和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印發<省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實施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土資發號)及《省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項目區驗收暫行辦法的通知》(國土資發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區第一批土地“增減掛”項目工作開展情況,特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和實施依據
(一)總體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促進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發展;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改善環境的原則,整治騰出的農村建設用地,首先復墾為耕地,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以切實維護農民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因地制宜、依法推動。
(二)項目實施依據
1.經批準的項目區實施規劃和復墾設計規劃實施;
2.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驗收規程;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為全面掌握和摸清我市地下管線現狀,加強城市地下空間的規劃、建設和管理,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促進經濟建設和城市建設高效、有序、協調推進,經市政府研究,決定開展城市地下管線(包括架空管線和輸電線,下同)普查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標
通過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和地下管線信息系統建設,為城市地下管線規劃、建設、管理和城市建設提供有效依據,并建立起城市地下管線規劃、建設、管理和信息共享的長效機制。
二、普查范圍
普查范圍為*中心城市,包括越城區(老城區、*經濟開發區、袍江新區、鏡湖新區、生態園區、城南及城西等)和*縣(柯橋城區、濱海工業區等)部分區域,總面積約1500平方公里。
自全縣上下開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以來,*鎮按照縣委、縣政府有關工作要求,以“十百”工程為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的總抓手,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周密部署、上下聯動,狠抓投入、明確職責,工作得到有序推進,現將前期所做的工作和下一步打算作一簡要交流匯報:
一、前期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1、注重規劃編制,不斷發揮龍頭作用。針對撤鄉并鎮后鎮工業布局混亂的局面,我們結合城關鎮實際和縣城總體規劃、縣生產力布局規劃,新編制5.16平方公里的工業新區總體規劃。二是分步修編村莊建設規劃。鎮小曲村在98年修編了可容納100戶農戶的新農村建設規劃,現已初步建立了有41戶農戶的新農村示范點,*年度該規劃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君原村的新農村規劃在縣建設局的指導下,也已編制完結,即將組織實施。
2、注重經濟發展,不斷強化產業支撐。一是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全鎮糧經比例調整為34:66,農民人均純收入中來至農業的占了27%。二是加快工業經濟發展。全鎮上下形成合力興工,興工強鎮。建立了鎮三套班子成員聯系骨干企業制度,幫助解決企業碰到的困難。實施了提升傳統產業改造工程。20*年全鎮工業性投入超過2.5個億,工業產值達到41億元。三是加快招商引資推進。開展了“招商引資年”活動,營造全民招商的氛圍,提出了“班子成員圍繞引進項目轉、部門負責人圍繞提供線索轉、工作人員圍繞做好服務轉”的工作要求,推行了服務承諾制。20*年實際利用外資380萬美元,引進縣外資金6000萬元,。
3、注重投入力度,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加快。僅用三年時間投入3400多萬元,完成41公里鎮村道路的標準化建設,使全鎮的鎮村道路全部達到標準化,基本實現了村與村道路硬化,三分之二的村實現了通組道路硬化,三分之一的村實現了到組道路硬化。二是改善了農村居住環境。實施“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植樹造林生態綠化、環境整治清潔美化”三大工程,農村“雙整治”工作全面實施,已有3個村完成整治任務,2個村積極爭創省級小康示范村,其余村全部在開展農村凈化行動。三是完成河道整治13公里。
4、注重服務引導,不斷提高保障水平。采取多種措施:一是加強培訓提高農民素質。鎮成人教育學校積極探索辦學的新路子,加強農民基本就業技術和文化知識培訓,近年來,我們每年都要轉移農村勞動力1000多人。二是大力推廣農村合作醫療。全鎮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年年有提高,*年達到了95.2%。不斷擴大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參與率,幾年來約有5800多名農民職工參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