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知識歸納

      知識歸納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知識歸納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知識歸納

      知識歸納范文第1篇

      1.1層數和使用功能

      二 電梯臺數及排列

      三 電梯候梯廳

      四 安全疏散

      1. 安全出口

      1.1首層安全出口

      1.3汽車庫的安全出口

      1.4人防地下室的安全出口

      1.5疏散門

      知識歸納范文第2篇

      關鍵詞:總結規律;進行三聯;歸納能力

      一、教給學生點金術

      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內在的規律性,化學也不例外,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總結歸納規律,幫助學生自學。例如,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時,教師應幫助學生總結規律。氧化還原反應存在著四個規律:

      1.強弱規律

      任何氧化還原反應都可用通式表示為:氧化劑+還原劑=還原產物+氧化產物,而氧化性(得電子能力)的強弱是:氧化劑>氧化產物;還原性(失電子能力)的強弱是:還原劑>還原產物。根據這條規律就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2.歸中規律

      含不同價態同種元素的物質在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時,該元素價態的變化一定遵循“高價+低價一中間價”,不會出現交錯現象。例:SO2與濃H2SO4不可能發生反應;■與濃H2SO4只能反應生成SO2

      3.先后規律

      一種氧化劑與幾種還原劑反應時,總是還原性最強的還原劑先被氧化,再依次進行;一種還原劑與幾種氧化劑反應亦然。

      例如:向NaBr和NaI溶液中通入Cl2,首先發生的是:Cl2+2NaI=2NaCl+I2,再發生:Cl2+2NaBr=2NaCl+Br2

      4.守恒規律

      在任何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得電子(或共用電子對偏向)總數與還原劑失電子(或共用電子對偏離)總數一定相等。

      通過歸納這些規律就可以幫助學生獨立解決有關問題。還可以幫助學生挖掘規律的內涵,掌握一些解題技巧,提高解題效率。

      在高一我們學習過的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這部分內容是整個高中階段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就可以用上述的第四個規律:守恒規律。

      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歸納出幾種常用的技巧。

      (1)全變左邊配

      氧化劑、還原劑中某元素化合價全變的反應,一般從反應物著手配平。

      Pt+HNO3+HCl――H2PtCl6+NO+H2O

      確定了Pt+HNO3的系數分別為3和4之后,再用觀察法配平其余物質的系數,得到:

      3Pt+4HNO3+18HCl=3H2PtCl6+4NO+8H2O

      (2)自變右邊配

      自身氧化還原反應(包括同一種物質中同種元素變價和不同種元素變價兩種情況),一般從生成物著手較好。

      (NH4)PtCl6■Pt+NH4Cl+HCl+N2

      確定了Pt和N2系數分別為3和2之后,再用觀察法配平其他物質的系數可得:

      3(NH4)2Pt■3Pt+2NH4Cl+16HCl+2N2

      (3)部分變兩邊配

      Zn+HNO3-Zn(NO3)2+NH4NO3+H2O,先確定Zn和NH4NO3的系數分別為4和1之后,再用觀察法配平Zn(NO3)2、HNO3、H2O的系數,依次為4、10、3。

      (4)多變要整體配

      Cu2S+HNO3-Cu(NO3)2+NO+H2SO4+H2O

      Cu2S中的Cu和S同時失去電子,應從反應物中把Cu2S當作一個整體來處理。

      確定了Cu2S和NO的系數分別為3、10之后,再用觀察法確定H2SO4、Cu(NO3)2、HNO3、H2O的系數依次為3、6、22、8。

      掌握了以上技巧,就基本上掌握了我們中學階段所學的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二、總結規律,進行三聯

      所謂總結規律,是指學習元素化合物部分應力求結合元素周期表,從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中掌握它們的規律性。例如,要了解硅酸的性質,可以從第三周期各元素最高價氧化物水化物性質遞變的規律去判斷。其規律是從左到右,堿性漸弱、酸性漸強,根據氫氧化鋁是兩性氫氧化物,磷酸是中強酸,那么按照規律,可推知硅酸必定是弱酸,根據同主族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其酸性自上而下依次減弱的規律,可進一步推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更弱。

      對非金屬的原子結構,聚集狀態、熔點、沸點、主要化學性質、氣態氧化物、含氧酸的酸性、氧化―還原性、穩定性、金屬的性質和金屬活動性順序表,離子能否大量共存,以及重要的有機化學反應類型等等的知識,都可以總結出規律。

      所謂“三聯”是指聯系基本要領和基礎理論聯系化學實驗,聯系化學計算。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理論知識,又可以檢驗學生的運算能力,更好地落實“雙基”。

      知識歸納范文第3篇

      蕩秋千的運動從表面上看好像沒有經過旋轉(360°旋轉),不像其它的電風扇的轉動、鐘表上分針、時針的轉動都在轉動,因此就很多人認為這屬于平移現象。以下是分享相關的小學下學期知識點歸納資料,歡迎你的閱讀及關注。

      小學下學期知識點歸納一

      1、平均分

      把一些物品分成幾份,每份分得同樣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來解決平均分問題的。

      2、平均分的類型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數平均分;

      (2)把一些物品按每幾個一份平均分。

      3、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稱:被除數÷除數=商。

      4、除法算式的讀法:從左到右的順序讀,“÷”讀作以,“=”讀作等于,其他數字不變。

      5、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用乘法口訣求商,想:除數×商=被除數。

      小學下學期知識點歸納二

      1、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

      在平均分一些物體時,有時會有剩余。

      2、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在有余數的除法中,余數必須比除數小。最大的余數小于除數1,最小的余數是1。

      3、有余數除法的各部分

      a÷b=c……d

      被除數÷除數=商……余數

      4、有余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小學下學期知識點歸納三

      1、軸對稱圖形

      一個圖形,沿一條直線對折,對折后能夠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折痕所在的直線叫對稱軸。

      2、平移

      當物體或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運動,并且物體的方向不發生改變,這種運動是平移。

      形狀、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圖形通過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轉

      物體繞著某一點或軸進行圓周運動的現象就是旋轉。

      小學下學期知識點歸納四

      1、混合運算的順序

      (1)同級運算(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或只有乘、除法,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計算。

      (2)非同級運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

      (3)帶小括號運算的算式

      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

      小學下學期知識點歸納五

      1、計數單位

      “一、十、百、千、萬”是我們學過的五個計數單位,分別在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上表示。

      數位順序表里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萬位。

      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

      2、數的組成

      一個數的千位、百位、十位、個位上的數字各是幾,數這個數就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近似數

      與準確數很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數稱為近似數。

      “大約”“可能”“大概”出現就是近似數。

      兩位數的看個位上的數估算,三位數及三位數以上的看十位上的數估算。(四舍五入)

      小學下學期知識點歸納六

      1、質量單位

      克(g)和千克(kg)

      稱較輕的物品的質量時,用“克”作單位;

      稱較重的物品的質量時,用“千克”作單位。

      2、1千克=1000克

      1kg=1000g

      3、質量大小的比較

      如果單位不同,就需要把單位統一。一般統一成單位“克”。

      易錯題練習

      一、填空。

      1、一個數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四位是(千位)。

      【分析:數位與計數單位兩個不同概念容易被學生混淆。數位是指計數單位所處的位置,常用從右邊起第幾位表示。】

      2、190里面有(19)個十。

      【分析:審題時要嚴謹,190里面有1個百和9個十,而1個百里面又有10個十,所以190里面有19個十。】

      3、( )里該填幾?

      一臺電腦的價錢是4980元,約(5000)元。

      29寸彩電的價錢是1986元,約( 2000)元。

      【分析:弄清楚準確數與近似數的區別,掌握“四舍五入”的方法:看十位和個位上的數字,大于或等于50就估作一個百,小于50就舍去;或者看后三位,大于或等于500就估作一個千,小于500就舍去。】

      4、900克(<)9千克

      【分析:要牢記1千克=1000克,所以9千克=9000克。而9000克大雨900克,所以900克<9千克。】

      二、判斷。

      1、蕩秋千是平移。(×)

      【分析:蕩秋千的運動從表面上看好像沒有經過旋轉(360°旋轉),不像其它的電風扇的轉動、鐘表上分針、時針的轉動都在轉動,因此就很多人認為這屬于平移現象。其實蕩秋千時,是繞著秋千架上的軸旋轉,秋千的運動是旋轉。坐在秋千上蕩秋千時,如果人與秋千的狀態保持不變,那么人與秋千一起是旋轉。】

      三、解答下面問題。

      1、下面的3只小猴一起搬桃子,一共有12個桃子,他們需要搬幾次?

      3×2=6(個)

      12÷6=2(次)

      【分析:認真審題,將圖形與文字有效結合。圖中每只猴子抱著2個桃子,也就是說,每只猴子每次可以運算2個桃子。3只猴子每次共可以運3×2=6(個)桃子,而12個桃子需要運12÷6=2(次)。】

      2、(1)8的2倍是多少?

      8×2=16

      (2)9是3的多少倍?

      9÷3=3

      【分析:對于“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這兩種類型問題的理解是本題的難點。“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就是“求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幾”用除法計算,“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就是“幾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可以畫出線段圖,結合線段圖來理解題意。】

      3、一輛吉普車限載4人,運送298名運動員,至少需要多少輛車?

      298÷4=74(輛)……2(人)

      74+1=75(輛)

      答:至少需要75輛車。

      【分析:要結合具體生活情境理解本題,明白“至少”的含義是要把全部運動員運送完。而不能簡單地認為商即是答案,而忽略了余下的2人。】

      4、9+18÷3

      =9+6

      =15

      知識歸納范文第4篇

      孔子曾經曰過的:“懂得學習的人比不上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比不上以此為樂的人;下面好范文小編為你帶來一些關于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識點總結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識點總結1美好生活的向導

      1、哲學智慧的產生與起源:

      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2、哲學的本義:愛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學的任務: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與發展,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學: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1)世界觀、方法論的含義和關系: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和根本方法。

      關系: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

      (2)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

      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不存在脫離世界觀的方法論,也不存在脫離方法論的世界觀。

      (3)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

      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4)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識點總結2百舸爭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它包括哪些內容?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①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②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

      2、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①哲學的基本問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②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

      3、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

      唯物主義:物質是本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唯心主義:意識是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意識決定物質。

      4、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即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理解:①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合理性——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局限性——這些觀點知識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它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著就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合理性——在總結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局限性:它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因而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正確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它是現時代的思想智慧,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主觀唯心、客觀唯心

      6、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斗爭從屬于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斗爭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識點總結3時代精神的精華

      1、哲學與經濟政治的關系:哲學是經濟、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為什么真正的哲學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①正確地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時代的脈搏③正確地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時間經驗和認識成果。

      3、哲學對社會變革的作用:

      ①通過對社會的弊端、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②預見和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提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指引人們追求美好的未來,動員和掌握群眾,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

      4、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直接理論來源:

      階級基礎: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

      自然科學基礎:從“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學”發展為“本質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學”

      直接理論來源:德國古典哲學[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批判地吸取)]

      5、哲學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唯物辨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辨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一。

      ②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6、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①--思想及其精髓與活的靈魂

      ②--理論及其主題

      --重要思想及其本質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識點總結4探究世界的本質

      1、理解物質的概念:

      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這是與意識相比而言);根本屬性是運動(這是與物質的其他屬性相比而言)。

      2、運動與物質的辨證關系:

      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離開物質談運動,離開運動談物質都是錯誤的。

      3、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辨證關系:

      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4、理解規律的客觀性及認識規律對生活和實踐的意義:

      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

      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

      把握思維的奧妙

      1、理解物質與意識的辨證關系,在此基礎上,掌握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方法論。

      辯證關系:物質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識而存在的,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

      方法論:掌握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并不是否定發揮主觀能動性。它要求我們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求索真理的歷程

      1、實踐的概念與特點

      概念: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特點: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

      2、從認識的來源、認識發展的動力、認識正確與否的檢驗標準,認識的目的和歸宿等角度理解“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3、理解真理的客觀性及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真理是客觀的:客觀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屬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知識歸納范文第5篇

      課后復習,不僅可以鞏固學習成果,而且還可以加深理解,觸類旁通,培養自己的遷移能力。因此,同學們一定不要貪圖省事兒,要是上課聽聽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到頭來,自己什么也得不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生文言文知識歸納借鑒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學生文言文知識歸納借鑒一

      1、多讀:不僅要讀課本,而且要讀讀本,可能的話,盡可能閱讀一些文言作品,擴大自己的視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師要求背誦的課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誦下來。倘若你可以堅持到底,那么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語習慣和遣詞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來。

      3、多練: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捷徑之一,不僅要認真完成課后訓練,而且要多做相關的字詞句的分類訓練,以拓展視野,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語文必修一文言文學習技巧

      學習文言文不僅要學會聽課,而且要重視預習和復習。

      1、課前預習,除了結合腳注疏通文意之外,還應當進行詳細的圈點勾畫,結合語境,反復揣摩,找出自己暫時還無法理解的東西,對那些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當然,有條件的話,還應當搜集相關的資料,以備不時之需。在預習的時候,千萬別忘記了反復誦讀課文,如果有時間,還可以將不懂的地方制作成問題卡片,以便上課時及時與老師交流或互動,切忌不懂裝懂。

      2、課后復習,不僅可以鞏固學習成果,而且還可以加深理解,觸類旁通,培養自己的遷移能力。因此,同學們一定不要貪圖省事兒,要是上課聽聽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到頭來,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學生文言文知識歸納借鑒二

      一.一詞多義

      “之”

      ①公從之(代佚之狐的建議)

      ②許之(人稱代詞,鄭文公)

      ③將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詞)

      ④子犯請擊之(秦國,代詞)

      ⑤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⑥鄰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⑦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過也(連詞,表承接)

      ②敢以煩執事(介詞,拿)

      ③越國以鄙遠(連詞,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連詞,表轉折)

      ⑤以亂易整,不武(介詞,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何)

      ③朝濟而夕設版焉(兼詞,“于之”,在那里)

      ④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里)

      “其”

      ①以其無禮于晉(代詞,鄭國)

      ②君知其難也(代詞,這件事)

      ③吾其還也(表商量或希望語氣)

      注:思考練習三中“若、說、辭、鄙、微”自己整理到積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通“供”,供給)

      ③秦伯說(同“悅”)

      ④失其所與,不知(同“智”,明智)

      三.詞類活用

      ①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名詞用作動詞,駐扎)

      ②既東封鄭(封,疆界。這里用作動詞,使……成為疆界)

      ③若不闕秦(使動用法,使……削減)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詞作動詞,損害)

      ⑤越國以鄙遠(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作邊邑)

      ⑥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動用法,使……滅亡)

      ⑦燭之武退秦師(使動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異義

      ①夫人(古義為“那個人”,今義為“妻子”的尊稱)

      ②行李(古義為“出使的人”,今義為“出門時所帶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狀語后置(介詞結構后置)

      A.以其無禮于晉B.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鄭伯

      (2)省略句

      A.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汜南(省略介詞“于”)

      B.(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省略主語)

      C.敢以(之)煩執事(省略介詞賓語,以之)

      (3)賓語前置

      夫晉,何厭之有(“之”作賓語前置的標志)

             學生文言文知識歸納借鑒三

      三、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說,通“悅”,yuè,高興。

      2.日以盡矣以,通“已”,已經。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5.荊軻奉樊於期頭函奉,通“捧”,捧著。

      6.圖窮而匕首見見,通“現”,出現。

      7.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繞。

      8.卒起不意卒惶急無以擊軻卒,通“猝”,倉促,突然。

      四、古今異義

      1.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古義:走投無路,陷于困境。今義:生活貧困,經濟困難。

      2.仰天太息流涕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今義:年長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古義:可以用它來……。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

      5.持千金之幣物古義:禮物今義:錢幣。

      6.秦王方還柱走古義:跑今義:步行。

      7.諸郎中執兵古義:宮廷侍衛今義:指中醫。

      8.左右既前,斬荊軻古義:周圍侍從。今義:表方向或大約。

      五、詞類活用現象:

      名詞作狀語

      1.進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3.函封之

      4.發盡上指冠

      六、名詞作動詞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為歌曰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左右既前,斬荊軻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設九賓

      使動用法

      1.使使以聞大王

      2.使畢使于前

      3.自引而起,絕袖

      意動用法

      1.太子遲之

      2.群臣怪之

      七、文言句式:

      判斷句

      1.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購之(以)金千斤

      2.欲與(之)俱

      3.見燕使者(于)咸陽宮

      4.而(群臣)卒惶急無以擊軻

      被動句

      1.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2.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介賓短語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賓短語后置)

      2、嘉為先言于秦王(介賓短語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賓短語后置)

      4、使畢使于前(介賓短語后置)

      定語后置

      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亚洲A∨无码无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一区|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激情小说亚洲色图| 性色av极品无码专区亚洲| 亚洲精品无AMM毛片|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无码|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日产|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华| 亚洲乱色伦图片区小说|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蜜芽| 亚洲AV香蕉一区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一卡2卡3卡4卡新区| 亚洲大码熟女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2020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pp|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综合一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下载 |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a∨无码中文777|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不卡|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最新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 亚洲精品成人无码中文毛片不卡|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狼|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大片免费观看| 亚洲小说图区综合在线| 在线观看亚洲网站|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被多人伦好爽|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影视| 色播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久网站蜜桃| 亚洲经典千人经典日产|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V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