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速公路股票投資價值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探究企業
商業模式受政府青睞
環保是政府主導的行業,政府日益重視,資金投入也大幅增加。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顯示,十二五期間全社會環保投資需求約3.4萬億元,較十一五期間增加121%。因此,十二五乃至更長的時期內,我國環保產業面臨良好的發展前景,這為包括桑德環境在內的環保類公司提供了巨大發展機遇。
涉足環保行業伊始,桑德環境就敏銳地發現了政府主導下的市政污水處理市場所隱藏的巨大商機。據此,做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由市場來做環保事業。
就如同高速公路一樣,將污水處理做成有投資、有收益的市場化項目。桑德環境在取得政府特許經營權之后,由企業承建并運營20到30年,再將項目完好交換給政府,企業在此期間靠收取由政府轉移并支付的排污費獲取收益。這個模式稱為BOT模式(建設-運營-移交)并獲得了成功,得到政府的認可與推廣。桑德環境用這個模式成功地打開了市場。
桑德環境的業務目前主要集中于華中地區也就是湖北片,不過已經開始布局全國。公司目前業務主要分兩個方面:一是固廢處理業務,包括固廢處置項目總承包即EPC(總承包)項目和固廢處置項目投資運營即BOT項目;二是水務業務,包括污水處理業務和自來水供水業務。
目前競爭對手國外的有法國的威立雅、美國的金州環境。國內的有上海環境、中國環境、深圳環保,以及偉明集團和光大國際等。在強手如林的環保行業,桑德環境作為后起之秀,在業內人士看來,已經進入前十。
備足“彈藥”跑馬圈地
垃圾發電正成為現階段最火熱的投資之一。桑德環境在4月份召開的年度股東大會,吸引了30余家機構的現場參與。由于公司去年年底剛通過配股融資18.5億元,年初又提出短融和中票各15億元的籌資計劃,巨額融資背后的高速擴張計劃引起機構的廣泛關注。
隨著國家鼓勵政策的明朗以及行業的技術進步,垃圾焚燒行業的投資現在非常熱。據計算,按照現在0.65元每度的上網電價,以及每噸垃圾發電280度以上的門檻,處理每噸垃圾的發電收益將達到180元以上,這樣國家實際補貼了垃圾處理的“大頭”,只需要拿“小頭”的地方政府因此就有了投資的積極性。而加上地方政府每噸60元至80元的補貼,垃圾發電本身也有了較為可觀的投資收益。
這直接導致了垃圾焚燒行業的“一哄而上”。公開信息顯示,過去兩年許多地方政府都在籌劃上馬垃圾發電項目,不少投資型企業、鍋爐企業也都開始介入垃圾發電領域。由于行業相對的壟斷屬性,整個行業的短期戰略無疑都是快速跑馬圈地。有業內人士介紹,垃圾發電在過去三五年快速起步,預計未來三五年仍會高速發展,但現在隨著參與市場主體的增多,一兩年內的情況可能會比較亂。
桑德環境的應對戰略是什么?
桑德環境做固廢處理已有10年,目前實力和能力基本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對于剛剛完成配股融資即再度啟動巨額融資計劃,桑德環境的領導層表示,一是為降低資金成本,二是為項目收購做資金儲備,通過項目收購是未來快速擴張的一個重要方向。
布局帶來現金流考驗
公司正加緊與地方政府的談判。在過去一年內,桑德環境先后簽下了河北巨鹿、山東沂水、重慶開縣等多個垃圾發電項目。還獲得安徽淮南餐廚垃圾特許經營項目,公司固廢處理覆蓋領域進一步拓展。除此以外,桑德環境還通過收購等形式,繼續危廢處理等領域的擴張,如2013年計劃收購集團蒙東及三峽水務項目。
但值得注意的是,桑德環境獲得的合同多處于三、四線城市,而且布局相對分散。據介紹,公司計劃在一些區域集中發力,目前一、二線城市的垃圾處理業務主要由當地國資企業運作,民營企業很難介入,但目前隨著地方政府資金的緊張,以及城市對垃圾處理的需求日增,民營企業也開始有了參與機會。
但是硬幣有兩面,地方政府資金的緊張在為公司帶來業務增長空間的同時,也將不可避免地拉長資金回流的賬期并帶來一定的壞賬風險。2012年年報顯示,公司當期經營現金流為負的1.1億元,應收賬款激增25%至16億元,而公司當期總營收僅21億元。“相對來說,三、四線城市的支付能力要弱一些,這將給公司現金流帶來考驗。”一位到會的券商研究員認為。
券商評價
中金公司認為,維持公司2013、2014年分別1.06元、1.54元的EPS預期,當前股價對應市盈率約為29倍、20倍。公司在手訂單充足,大項目保障短期業績,固廢產業鏈一體化及強大的資金實力是公司中長期增長的基石,業績有望進一步提速,重申推薦,建議投資者積極關注。
廣發證券認為,預計2013-2014年攤薄后EPS分別為1.00和1.50元,對應PE為28和19倍。公司作為行業龍頭,自身成長性確定,看好其長期投資價值,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桑德環境的主要風險有:1.政策風險,取決于各地環保局多大程度上把環保業務交給市場化企業,而不是自設事業單位自己消化,如果這樣的話基本就是建設之后移交,主要業務是施工建設。運維這方面業務要少很多;2.經營風險,公司的毛利有逐年下降的趨勢。毛利降低的原因主要是人力和原材料漲價,這說明公司的定價能力還是很強,另外也許還有公司的工程周期較長,出現營收和費用不匹配的情況干擾了毛利;3.財務風險,公司資金需求大,營收賬款多,對資金計劃和資金來源以及資金成本要求很高,如何及時回款,提高資金周轉和使用以及降低融資成本和現金流的管理,這方面值得注意;4.市場風險,主要是技術風險,目前垃圾處理工藝路線還存在爭議,今后公司的方法能否成為主流存在風險,此外就是環境污染的風險。
高管訪談
記者在2013年桑德環境股東大會的間隙采訪了文一波董事長。
記者:桑德環境以BOT模式為主,盡管剛剛配股成功,但是隨著公司BOT模式的不斷推廣,會面臨資金的瓶頸嗎?隨著業務的發展,桑德環境的資金需求越來越大,如何解決?
文一波:按照投資進度,相關項目所需資金要在2-3年后才釋放出來。其中BOT項目都是項目融資,公司只要匹配30%-35%的資本金即可,因此只需十幾億的資金量。目前公司每年利潤保持在5-6億元,預計今后還將持續較快增長,再加上兩年后,公司大量在建項目將產生現金流,因此未來3-5年,桑德環境保證100億元左右的投資規模是沒有問題的。
一直以來,我們很重視現金流跟產業市場、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匹配。從融資渠道講,基于公司自身實力和融資成本,現階段首選仍是銀行;此次配股成功,我們今后將更多考慮公司債、票據、配股等直接融資方式。隨著公司規模繼續擴大,相信直接融資比例將越來越高。
記者:對于固廢領域而言,現在是否是并購的絕佳時間窗口?
文一波:預計再過3年時間,垃圾焚燒發電的投資高峰期就會過去,那時垃圾焚燒發電市場將會基本成型。但現在還不是并購的最佳時機,首先由于部分國有企業出價過高,現在固廢領域并購溢價太高;二是近兩年資本市場對環保行業形成了過高預期,導致行業整個估值過高。不過現在估值已在逐步降低,這是在往好的方向發展。總體說來,現在有好的項目可以出手,但我相信并購高峰出現還要再等幾年。
記者:桑德環境2012年簽訂了5個焚燒項目,盡管公司接連收獲垃圾焚燒發電大單,但截至目前尚未有垃圾焚燒發電運營經驗,如何保證項目順利運營?
文一波:桑德環境做垃圾處理已經有四五年,從設備制造、工藝設計到項目運營,我們的團隊已經搭建了很久,對垃圾產業政策和特許經營模式也很熟,垃圾焚燒只是垃圾處理中的一個技術路線,而且無論是循環流化床還是爐排路,都是很成熟的技術,不像餐廚處理在技術上還存有爭議。由我們自己設計建造的山東德州600噸項目已在試爐,這將成為桑德環境首個垃圾發電項目。
記者:在集團架構上,桑德環境以固廢為主,桑德國際以水務為主。但實際上,水務和固廢在市場、客戶、運營、管理等各方面,很多是重疊的。像威立雅、中法水務等業內公司,往往都是一體化運營,避免重復工作,提高效率,是否有整合集團內部架構的打算?
文一波:這個話題比較敏感。桑德集團水務和固廢業務分屬兩個上市公司是歷史原因造成的,當時考慮到了同業競爭問題,兩個完整獨立的體系可以減少關聯交易,對兩個上市公司股東而言,是最公平的結構。如果每個公司都做到足夠大,就可以攤銷相關成本,但如果體量有限,確實也會有些重復成本。當然,在項目信息和政府資源上,我們也有協同效應。優化集團內部結構,一直是我們的目標,但是實施起來,將是一個復雜而且長遠的問題,暫時沒有可執行的方案。
記者:很多大型制造型企業,現在也都在自己實施污水處理,那么這樣發展下去的話,未來有沒有可能企業都自己進行污水處理,而像桑德集團這樣的企業市場空間就會受到擠壓?
文一波:不會的。未來這塊仍然是要市場化,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他們做污水處理是怎么都做不過我的。即使他技術方面可能不錯,但是他沒有規模,他一年只能做一個廠、兩個廠,而我可以做上百個企業。在采購方面,我會大批量地采購閥門等材料,他的采購價格不會比我有競爭力。此外,整條污水處理鏈條我都有專業的人。現在我們接觸的工廠,他們很難有很高水平的專業人才。還有就是規模,管理的企業越多,成本就會壓得越低。工廠自己處理污水成本可能要2塊錢,但是交給專業的公司處理,成本卻只要1塊錢,而且承擔的環境責任要小。
另一方面從監管角度講,國家也愿意交給專業的公司去做。因為這樣的話相關部門只要監管這些幾十家或者幾百家專業公司做得如何就可以了。做得不好就給你紅牌警告,再有問題就取消資格。而不是需要對所有的企業進行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