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護理學生實習小結

      護理學生實習小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護理學生實習小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護理學生實習小結

      護理學生實習小結范文第1篇

      論文摘要:長期以來,高校作為高度自治組織,一直處于“超然”的地位,擁有相對獨立的處理學生學業事務的教育管理權。但隨著近幾年來高校與大學生之間法律劉紛的增多,也對高校教育管理權的權限產生了質疑。如何協調高校教育管理權與大學生權利保護的關系是解決高校與大學生利益沖突的關健問題。文章從分析高校與大學生關系的轉變入手,探討高校教育管理權與大學生權利保護沖突的原因,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

      一、問題的提出

      高校教育管理是維護學校秩序、保障學校生活良性運行,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條件。從法律地位的角度來看,高校是公法人,是依公法所設立、享有公法所規定的行政權力,履行行政義務,承擔行政責任的主體。受傳統公法人理論的影響,高校與大學生之間構建起一種隸屬關系。即大學生處于被管理者的地位,高校則是處于管理者的強勢地位進行教育管理。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和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提高,高校管理權的絕對權威與超然的地位已經不再被認同,高校的管理權面臨新的挑戰。

      高校管理權即高校對學生的管理的權利,這是基于高校與大學生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而言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種關系是不對等的,高校擁有對學生進行管理的權利,大學生對高校的管理與決定必須遵守和服從,且我國相關法律規定高校對其校內事務管理有自由裁量的權利,而法律法規對高校的自由裁量權沒有明確的界定,這將導致高校對學生權利的忽視,進而侵害大學生的權利。因此,對高校管理的自由裁量權要有明確的法律界定。如果不對高校自由裁量權予以必要的法律規制,則高校在管理過程中很容易逾越權限,造成對大學生權利的侵害。

      現今更多學者及家長和學生將高校與大學生的關系視為一種合同關系,然而囿于傳統觀念的慣性,大部分高校很少從法律角度認真思考兩者關系。自1998年“田永案”以來,大學生與高?!皩Σ竟谩钡氖录覍野l生,這一現象充分反映了高校在管理學生的觀念、體制和實踐方面存在問題與弊端。司法審查介人高校管理,也明確了高校管理屬于行政管理范圍,應當受司法監督,更要求高校與大學生明確自己的權利義務。高校與大學生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履行各自的義務,才能保障高校教育教學秩序和高校的良性發展。因此,解決高校教育管理權與大學生權利保護之間的沖突問題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高校管理權與大學生權利保護的沖突的原因分析

      在現實中大學生“狀告母?!笔录慕舆B發生,說明高校管理機制存在問題,高校在對大學生的管理中忽視對學生權利的保護,這樣的管理已經不能得到大學生的認同。同時高校又缺乏有效的自我調節機制,因此發生大學生與高校之間的糾紛往往在內部無法解決或者不能有效解決,只能訴之司法途徑。另外,在我國高校一般實行單中心管理機構,學生處于被管理的地位,權力意志層層傳遞的方式自上而下的直達每個學生個體,后者缺乏強有力的自治組織和利益代表機制參與學校管理,不利于大學生的意志表達,這種管理模式也不利于學生權利的保護。因而,高校管理權與大學生權利保護的沖突也就不可避免的。

      1.高校管理者的法律意識淡薄

      受傳統觀念影響,高校管理一直處于絕對權威的地位,高校管理者對學生學業事務無所不管,而大學生的權利長期處于被忽視的狀態,甚至是被抹殺的。一些高校管理者的法律意識模糊,囿于傳統的教育理念,對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理解存在誤區,理解不夠深刻,對法律不夠重視,并且認為法律在教育管理中可用可不用,這必然會導致對大學生權利的侵害,從而導致兩者之間利益的沖突。

      2.高校管理秩序的失范

      在1998年“田永訴北京科技大學”一案中,北京科技大學敗訴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校對原告做出的退學處理決定并未得到實際執行。原告被學校認定考試作弊并依據學校規定按退學處理后,除了學校編印和簽發的“期末考試工作簡報”,“學生學籍變動通知單”外并未給其辦理實際退學手續,在此之后的兩年中原告仍以一名正常學生的身份繼續參加學校安排的各種活動,使用學校的各種設施,學校依然為其正常注冊、發放津貼、安排培養環節直至最后修滿學分,完成畢業設計并通過論文答辯等事實,均表明退學處理的決定在法律上從來未發生過應有的效力。然而臨近畢業時,學校有關部門通知原告所在系,因對原告已做退學處理,故不能頒發畢業證,學位證,不能辦理正常的畢業派遣手續。這些事實,反映了高校內部管理秩序一定程度的棍亂狀態,反映出高校在管理秩序上的失范。

      管理過程中正當的程序是相對人權利保障的基本要求,沒有正當的程序受教育者在高校中的“機會均等”就難以實現,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就難以得到保障和維護,高校在管理過程中缺乏正當程序或者程序存在瑕疵是高校行使自主管理權時較為普遍存在的問題。正是由于高校在管理程序上存在瑕疵,就極易造成對大學生權利的侵害,也成為大學生狀告高校的理由和依據。

      3.相關法律法規與高校校規之間的矛盾與沖突

      在大學生訴高校糾紛案中由于質疑高校規則合法性引發的法律糾紛層出不窮,這使得原本被視為高校內部規定而游離于法治原則之外的高校規則開始引起法律的關注乃至審查?,F在的校紀校規多是高校單方面的、一廂情愿的、強制執行的規定,從法制來說并不盡合理。一些大學生之所以敢于狀告高校而且勝訴,就是因為目前高校校紀的部分規定缺少法律依據,或者直接和法律發生沖突。如:北京科技職業學校航空學院大二學生陳平(化名)日前因“男女生交往過密”等6條“罪狀”被校方勸退。所謂的“男女生交往過密”,不過是陳平與女朋友在公眾場合有擁抱等親密行為。院方稱,本學院采用軍事化管理,陳平已符合退學條件。陳父表示因類似“小事”被退學難以接受,如果孩子真被退學,他將有可能起訴學校?!缎戮﹫蟆?0月15日)校方自有其不可退讓的理由即其學校的校規中的規定,然而該校的校規與(普通高等學校管理規定》中的相關內容是不相符的。(普通高等學校管理規定》中關于學生退學條件是:(一)學業成績未達到學校要求或者在學校規定年限內(含休學)未完成學業的;(二)休學期滿,在學校規定期限內未提出復學申請或者申請復學經復查不合格的;(三)經學校指定醫院診斷,患有疾病或者意外傷殘無法繼續在校學習的;(四)未請假離校連續兩周未參加學校規定的教學活動的;(五)超過學校規定期限未注冊而又無正當事由的。

      由此可見,本案中學校對陳平所做的退學處分是違反國家對大學生受教育權的法律保護的。還有一些教育管理法規規章中的一些規定不符合法治精神,如有關校規規定:由各種惡性腫瘤、血液病的高考生不能被普通高校錄取,類似這種規定勢必侵害這類學生的平等受教育的權利。 三、解決高校管理權與大學生權利之間沖突的舉措

      (一)正確地把握高校與大學生的關系

      為有效避免高校管理權與大學生權利保護的沖突,應當正確的把握兩者的關系,這樣高校在管理的過程中才能正確的行使管理權,大學生才能明確自己的權利義務。目前,關于高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大致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高校與學生之間是一種平等的民事法律關系。另一種觀點認為高校與學生之間是一種行政法律關系。筆者贊同第二種觀點,因為高校的職能是提供教育這一公共產品,高校與大學生之間的許多糾紛是不能用民事法律關系來解決的。所以,高校與大學生之間應是行政法律關系。然而,行政法律關系特征是主客體地位不平等,行政主體對行政相對人的管理是具有強制性的。因此,為預防高校行使管理權過程中侵犯學生權利,必須建立起充分有效的監督機制,使行政管理權能在合法的狀態下行使,保證大學生的權利不受侵犯,充分體現“無救濟就無處分”的法治思想,盡可能的避免兩者利益的沖突。

      (二)深化高校管理制度

      1.提高高校管理者的法律意識

      高校管理者良好的法律意識是其嚴格依法辦事的重要前提,可以促使管理者在行使管理職權過程中,尊重和保護大學生法定的權利,避免對大學生的侵權。要通過各種途徑提高管理者的法律意識,高校管理者應自覺用法律規范自己的言行,在管理工作中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權利。

      2.完善高校的校規校紀

      明確了高校自主管理權的行使必須遵循法治原則,而法制的理念要求教育法規和學校規章制度必須本身是制定良好的。下位法規的制定必須有上位法規的依據,不得與之矛盾,所有法律法規不得與憲法相抵觸。隨著新(普通高等學校管理規定》的出臺,對高校校規校紀的合法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從而保證教育管理權的依法行使。

      3.建立正當的管理程序

      正當的程序是法治的基本原則,也是法治的基本要求。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要求高校建立正當的管理程序,因為沒有正當的管理程序,不僅難以在管理工作中實現公開和公正,而且“事后救濟”也得不到保障,從而也就談不上對人的公正。因此學校在做出涉及學生權益的管理行為時,必須遵守權限、條件、時限以及告知、送達等程序義務,使高校管理權的行使符合程序正當原則。

      4.改革高校內部管理機制

      解決好高校內部管理機制問題是解決兩者沖突的重要環節,避免各部門的越權,解決各職能部門、職能部門與校長等方面的關系,避免管理運行的無序性、偶然性和隨意性,保證管理行為的合法性,從而保障學生權利不受侵犯。

      (三)拓寬大學生權利保護的救濟途徑

      1.司法救濟途徑

      司法救濟途徑作為協調兩者沖突的最后渠道,是保障大學生權利的重要方式。但是學校能否作為被告,曾是一個爭論的問題。今天不論是根據有關的法律法規還是從司法實踐來看,學校都可以作為行政行為的主體成為行政訴訟適格的被告主體。1999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2條規定,“與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該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彼砻鳎咝Ec其成員或利用者之間的爭議已不被排斥在行政訴訟之外。學校內部管理沖突中的個體權利有了通過司法程序獲得救濟的途徑。因此更要求通過司法救濟途徑來保護大學生的合法權利。

      護理學生實習小結范文第2篇

      【關鍵詞】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效果分析

      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醫療水平也得到突破性的發展,與之相對應的疾病也逐漸呈現出復雜性和變異性。為此,這也對護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我國教育制度和教育方式的變革,護理學逐漸由理論教學轉移到臨床實踐上。然而,盡管實踐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但是理論學習同樣不可忽視。根據相關的調查顯示,在護理學臨床實踐階段中,護理學專業的學生所掌握基礎知識往往存在著不牢固的情況。由此可見,基礎階段的教學更應該引起重視,因此應該采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將原本基礎教學階段的教學目標由原本的“掌握”修改為“在基礎學習中進行部分操作”。

      1實踐方法與過程

      1.1實踐對象

      為了得到更準確的數據和并分析出結果,從學校中抽取護理學專業大一的學生共63名和大三的學生65名作為實踐對象。可以肯定的是,這兩批學生都是通過我國高等教育錄取考試來到我校學習。這也就是說,排除了兩批學生在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上的差異。同時,兩批學生由同一批老師教學,這也就排除了教師水平和授課方式對學生的影響。

      1.2實踐方法與結果

      首先,采用階段性學習的方法。按照學校的教授進度和教學方案,將護理學中的基礎課程課程分為3個時間段來學習。第一個學習階段,也就是學生剛剛入學的第一學年,該學年學生處于適應期,學生學的都是護理學最基本的課程,在此課程中,學生的學習目標是掌握護理學的基礎知識,大三的學生在該學年按照教學大綱進行學習;而大一的學生則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按照老師的指導進行基本的臨床實習。第二個學習階段,也就是大二學年,該階段的護理學專業學生,因為有了相應的基礎知識積累,所以學習更深入的知識,大三學年的學生也是按照此方案來進行。第三個學習階段,也就是大三學年,在階段學生要進行相應的臨床實習。在臨床實習的過程中發現,大三的學生在臨床實踐的過程中,存在著較為明顯的不適應,很多理論知識掌握的較為死板,無法實際的運用,并且有時會犯下低級錯誤;而大一的學生雖然掌握的護理知識尚不完整,但是對于臨床實踐較為熟悉,懂得靈活運用知識與實際相結合。

      2結論和討論

      通過上述的實驗,我們能夠得到3個結論和啟示。首先,階段性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基礎知識。在上述的試驗中,我們對大三的學生采用的教學方法完全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來進行的。結果很明顯,在第一學年和第二學年完全的學習理論知識,然后進入第三學年開始臨床實踐,使得學生感到實踐陌生,在加上之前學習的知識已經遺忘,所以學生的臨床實踐過程中頻頻出錯,再加上就業等壓力無時無刻侵擾著學生,使得學生對自己能力產生了懷疑。而對大一的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加入少量的臨床實踐,使得學生在“實踐中成長”,同時將基礎知識記得更加牢固,這樣為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轉變原有的教學方法十分有效。以往的教學中,總是喜歡先將全部的基礎知識授予學生,然后在讓其實踐,但效果不佳,反而從一開始就對學生進行臨床實踐的培訓,使得學生不再將知識學死,不再將掌握基礎知識作為學習的目標。而是更加重視臨床實踐中的應用。階段性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基礎知識,同時加強學生的應用能力。其次,階段性學習能夠實現基礎課程和臨床實踐之間的完美銜接。通過上述的實驗可以得出,以往的教學方法中,學生在學習完基礎課程之后,進入到臨床實踐中,有著明顯的不適應感。這種不適應感表現在經驗不足,錯誤頻出上。同時由于此前沒有接觸過相關的練習,所以學生很容易將基礎知識忘記或者生搬硬套,不知道靈活變通。而通過階段性的學習,學生從一開始就接受臨床實踐,使得學生對實踐不會感到陌生,在變學習基礎知識邊實踐中,懂得如何應用所學,懂得根據實際情況而變通。這樣就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環境和較長的時間來適應臨床實踐,從而實現兩者的有效銜接。最后,階段性學習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職業的情感。通過實踐可以得知,沒有經過階段性學習的學生進入大三之后開始臨床實踐,由于缺少經驗,使得錯誤頻出,嚴重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對職業產生了懷疑,對職業的情感也有所下降。而經過了階段性學習的學生,在進入臨床實踐時,由于有了類似的經歷,所以更顯得從容不迫,在是將中找到存在感和歸屬感,從而提升職業情感。

      3小結

      總而言之,護理學基礎課程階段性學習將實踐和理論有效結合,對于學生有著積極的作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基礎知識,提升實踐能力,增加職業情感,是提升教育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

      參考文獻

      [1]張欣,康曉風,李箐等.臨床階段性學習對學生基礎護理知識和職業情感的影響[J].中華護理教育,2011.8(4):147-149.

      [2]張欣,張穎,劉微等.對不同學習階段護理本科生護理學基礎課程學習需求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11.45(5):498-500.

      [3]李麗萍,丁禾,劉玲.實習護生職業情感與職業成熟度的關系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16):1939-1940.

      護理學生實習小結范文第3篇

      急診室在護士實習計劃里是涉及到最多的科室,也是實習的必經環節,在醫院里屬于跨科室的、綜合性較強的臨床科室。經過一段時間的急診實習,既能讓學生體驗理論知識,也能感悟到實踐帶來的教育價值。

      1急診室帶教面臨的問題

      1.1興趣不強護理臨床實習本是一項十分有趣的活動,實習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顯現出活躍的一面。而現實臨床實習情況確是整個急診室氣氛十分沉悶,學生與教師之間缺少互動,整個實習環節都是教師在“主導”,這與護士帶教教學要求明顯不符。護理教育中的這些障礙直接造成了教學工作無法正常開展,不利于護理人才的培養。

      1.2主動不夠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這些優越的條件助長了學生“崇尚自我”的心理,導致了奉獻精神和合作精神缺失。對于護理學專業知識的學習常常抱著無所謂的心態,在學習中沒有養成足夠的責任心,其社會競爭意識薄弱,學習缺少必須的主動性。很多學生對臨床護理工作都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學生僅能理解表面意思,而不知其所以然。

      1.3溝通不多大部分帶教者在教育學生時,沒有對學生掌握護理學專業知識的能力給予重視,使得臨床實習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阻礙。特別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沒有太多的互動,整個臨床實習基本上都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從教學調查結果看,部分學生表示老師在言語溝通能力上的缺失造成了學生與教師溝通的減少,實習指導工作沒有得到學生的認可?!把詡魃斫獭敝兄皇巧斫淌遣恍械模哉剟t能在言語上引導學生去認識知識。新時期的教學理念中強調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增加,維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彼此之間互相促進學習,為今后的教學、實習創造條件。

      2正確處理帶教問題的措施

      2.1帶動實習熱情面對學生參與實習積極性不強這一現象,教師則需要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反思,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來帶動學生的熱情。急癥室護理帶教時,教師可結合示范演示、啟發討論、知識問答等不同的方式開展教學,為學生獲取知識創造不同的渠道。也可以結合多媒體設施開展教學工作,這樣則能對學生的學習興致產生刺激,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完成自己的臨床實踐工作。對于急救方面的實習,教師需利用情景模擬教學,如心肺復蘇術等,安排學生根據現場模擬情況來參與實習演練,增強自己的實戰經驗。在情景演練中護士實習生能夠體會到救護的難點與重點,自己總結積累各個方面的知識內容。

      2.2增強風險教導風險意識的增強能夠讓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對自己的每一部操作都能高度重視,且可以約束學生的操作行為。吸氧、吸痰、心電監護等操作常會使用在情況危急的患者中,護士的各項操作都會給患者的病情產生影響,一旦操作失誤則后果不堪設想。如:對昏迷嚴重的患者吸痰時,其會引起呼吸停止;對中毒患者進行洗胃操作會導致口鼻黏膜損傷;危重病人在轉運時的不同管道,如輸氧管、輸液管、引流管等會出現扭曲、堵塞,對于這些高技術要求的操作環節,教師必須重點說明,引導學生掌握處理技術,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實習操作的技術水平。

      2.3添加示范環節急診室帶教老師不僅要把精力放在“帶”上,也要對“教”給予足夠的重視。這就需要教師能多添加示范環節,在理論知識的講述過程中進行動作示范。并且隨時對學生提問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考察其知識掌握能力,以及時調整實習教學工作。另一方面,帶教老師還要為護生提供更多的表現機會,讓學生也能親自參與到實踐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每一項操作過程給予指導,引導護生在操作前做好不同的準備,學會和病人之間開展廣泛的交流,以把握好準確的操作信息,對操作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改進調整。

      2.4開展溝通互動交流互動環節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教師的教學工作變得更加順利。急診實習計劃設計時需要把討論作為一個重要環節對待,只有為學生創造廣闊的討論空間,才能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參與臨床實踐的積極性。急診室帶教老師要精心選擇實習討論題目,讓學生在討論中不知不覺地解決問題。經過討論之后,學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讓大家共同交流,促進每個學生的提高。

      護理學生實習小結范文第4篇

      【論文摘要】目的 總結急診室帶教工作經驗,為護士的臨床實習工作創造條件,打下堅實的崗位基礎。方法 綜合分析目前急診室帶教及護士臨床實習體現出來的各種問題,通過深入討論后制定科學措施處理。結果 經過對所面臨的帶教問題制定處理方法后,使得急診帶教及護生的實習能力明顯加強,對護理學工作認識更加深刻。結論 護士、護士實習生均得到了很多的收獲,對于今后的工作很有幫助。

      從醫院的實際工作情況看,臨床護理教學是護理專業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過程,臨床帶教質量好壞對于護士人員的培養有著決定性作用,并影響了我國護理教育水平的提高。急診室在護士實習計劃里是涉及到最多的科室,也是實習的必經環節,在醫院里屬于跨科室的、綜合性較強的臨床科室。經過一段時間的急診實習,既能讓學生體驗理論知識,也能感悟到實踐帶來的教育價值。

      1急診室帶教面臨的問題

      1.1興趣不強護理臨床實習本是一項十分有趣的活動,實習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顯現出活躍的一面。而現實臨床實習情況確是整個急診室氣氛十分沉悶,學生與教師之間缺少互動,整個實習環節都是教師在“主導”,這與護士帶教教學要求明顯不符。護理教育中的這些障礙直接造成了教學工作無法正常開展,不利于護理人才的培養。

      1.2主動不夠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這些優越的條件助長了學生“崇尚自我”的心理,導致了奉獻精神和合作精神缺失。對于護理學專業知識的學習常常抱著無所謂的心態,在學習中沒有養成足夠的責任心,其社會競爭意識薄弱,學習缺少必須的主動性。很多學生對臨床護理工作都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學生僅能理解表面意思,而不知其所以然。

      1.3溝通不多大部分帶教者在教育學生時,沒有對學生掌握護理學專業知識的能力給予重視,使得臨床實習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阻礙。特別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沒有太多的互動,整個臨床實習基本上都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從教學調查結果看,部分學生表示老師在言語溝通能力上的缺失造成了學生與教師溝通的減少,實習指導工作沒有得到學生的認可。“言傳身教”中只是身教是不行的,言談則能在言語上引導學生去認識知識。新時期的教學理念中強調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增加,維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彼此之間互相促進學習,為今后的教學、實習創造條件。

      2正確處理帶教問題的措施

      2.1帶動實習熱情面對學生參與實習積極性不強這一現象,教師則需要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反思,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來帶動學生的熱情。急癥室護理帶教時,教師可結合示范演示、啟發討論、知識問答等不同的方式開展教學,為學生獲取知識創造不同的渠道。也可以結合多媒體設施開展教學工作,這樣則能對學生的學習興致產生刺激,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完成自己的臨床實踐工作。對于急救方面的實習,教師需利用情景模擬教學,如心肺復蘇術等,安排學生根據現場模擬情況來參與實習演練,增強自己的實戰經驗。在情景演練中護士實習生能夠體會到救護的難點與重點,自己總結積累各個方面的知識內容。

      2.2增強風險教導風險意識的增強能夠讓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對自己的每一部操作都能高度重視,且可以約束學生的操作行為。吸氧、吸痰、心電監護等操作常會使用在情況危急的患者中,護士的各項操作都會給患者的病情產生影響,一旦操作失誤則后果不堪設想。如:對昏迷嚴重的患者吸痰時,其會引起呼吸停止;對中毒患者進行洗胃操作會導致口鼻黏膜損傷;危重病人在轉運時的不同管道,如輸氧管、輸液管、引流管等會出現扭曲、堵塞,對于這些高技術要求的操作環節,教師必須重點說明,引導學生掌握處理技術,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實習操作的技術水平。

      2.3添加示范環節急診室帶教老師不僅要把精力放在“帶” 上,也要對“教”給予足夠的重視。這就需要教師能多添加示范環節,在理論知識的講述過程中進行動作示范。并且隨時對學生提問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考察其知識掌握能力,以及時調整實習教學工作。另一方面,帶教老師還要為護生提供更多的表現機會,讓學生也能親自參與到實踐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每一項操作過程給予指導,引導護生在操作前做好不同的準備,學會和病人之間開展廣泛的交流,以把握好準確的操作信息,對操作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改進調整。

      2.4開展溝通互動交流互動環節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教師的教學工作變得更加順利。急診實習計劃設計時需要把討論作為一個重要環節對待,只有為學生創造廣闊的討論空間,才能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參與臨床實踐的積極性。急診室帶教老師要精心選擇實習討論題目,讓學生在討論中不知不覺地解決問題。經過討論之后,學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讓大家共同交流,促進每個學生的提高。

      3 小結

      綜上所言,急診護理帶教方式改進后,急診臨床護理教學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改善。帶教老師的積極性與責任心明顯增強,不僅使得護理人員積極參與到帶教工作中,也使得帶教人員的水平更上一個層次。在臨床帶教中可以充分調動護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打造了理想的護理學學習平臺,讓實習護生樹立了正確的職業素質,為以后走上工作崗位做好了準備工作。

      參考文獻

      護理學生實習小結范文第5篇

      探索“三明治”教學法在中醫外科護理見習帶教中的效果。方法將見習的90位護理本科實習生隨機分組,試驗組45名,對照組45名。試驗組在護理見習過程中采用“三明治”教學法,對照組則采用傳統方法。比較兩組學生的課后理論考試成績及對講課效果的評價。結果理論成績采取兩樣本t檢驗進行統計分析,試驗組理論成績(64.98±11.798),高于對照組(52.31±14.079),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626,P<0.05);對講課效果的評價中,試驗的各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三明治”教學法應用于中醫外科護理見習帶教中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三明治教學法;中醫外科;護理學;實習帶教

      臨床護理見習是護生認識醫療環境、培養專業素養及情操,提升職業認同感的重要階段[1],對于護生來說,臨床實習是一個夯實理論知識、提升實踐能力、培養臨床思維,以及將理論聯系實踐必不可少的環節,能讓護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工作緊密聯系起來,臨床實習教學對于護生顯得非常重要。“三明治”教學法是英國在十九世紀初率先提出的,即“實踐-學習-實踐”的教學方法[2]。三明治教學將小組討論、交叉學習、學習匯報等教學形式有節奏、有計劃、有組織地穿插于課堂教學中,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不斷交流、溝通,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其自主學習、思考以及探索新知識的能[3]。我科將“三明治”教學法運用到護生的臨床見習帶教中,取得一些成效?,F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廣州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2014級護理本科見習生90名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試驗45名和對照組45名。

      1.2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以教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法。試驗組則采用三明治教學法即通過引入案例(1例腸癰)、小組討論、交叉學習討論、各小組小結匯報、“金魚缸式討論”、總結等6個階段完成見習。三明治教學方法的實施:(1)教師帶學生到患者病床前收集資料,并查閱患者相關病史、檢查、檢驗等資料,列舉本次見習的學習目標及討論問題,組織學生分組(進入教室時隨機抽取分組編號就坐)。(2)小組討論和交叉學習。學生分組討論和交叉學習的時間各10min。教師隨機發給每組一個問題,學生開始查閱資料,包括查閱書籍、上網查閱等形式,開始第一輪討論,時間為10min。10min后,重新分組進行交叉討論。每位同學分別向小組的其他同學介紹剛才討論的結果,再次進行所有問題的討論,時間為10min。(3)小組小結匯報。通過小組討論,每組推選2名同學,一名同學將自己小組負責的討論內容進行語言匯報,另一名同學將關鍵詞用卡片的形式粘貼于黑板。每位同學匯報的時間為3min。之后,老師用20min進行總結,糾正不正確或者模糊的知識,補充不完整的部分,拓展不深刻的內容。(4)“金魚缸式討論”。(5)教師點評:由教師提出另外一例案例(腸結),抽取除匯報以外的另外一位同學參與“金魚缸式討論”,其余同學可為參與者籌謀劃策,時間為10min。(6)總結:教師用10min對本次見習做出總結。根據學生的見習理論考試進行評分,將成績計入見習成績,并發放問卷調查。由教師提出新的案例,讓學生提出護理問題并書寫。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兩組理論成績及均數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兩組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同學見習成績見表1。

      2.22組同學對不同教學方式反饋結果見表2。

      3討論

      3.1激發學習興趣

      護理見習是護理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階段,“三明治”教學法在臨床小講課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填鴨式教育模式,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結合了多種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結合臨床問題不斷深化課本知識,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工作緊密聯系起來。三明治教學模式要求學生自主討論,交叉討論,并通過不同形式進行匯報,幾輪討論讓每位學生都需要參與進來,可以使各小組成員暢所欲言,各種思想、方法得以碰撞,交流;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使得理論講授不再枯燥,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愉快[4],同時同學可以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激發大家學習興趣。“三明治”教學法以提高教學質量、學生素質為核心,以達到教學做三合一為目標,以理論學習—實踐訓練—再理論學習為培養模式,使學生在經過理論學習后的實踐中真正領會書本知識,做到理論密切聯系實際,學生能在實踐操作中明確學習目標,把被動的學習知識轉成主動的有意識的自我培養,使學習效率大幅度提高[5]。

      3.2提高自學能力

      三明治教學需要學生自己收集病史,尋找老師所提問題的答案,甚至需要學生提前復習所學知識,才能更好的融入到討論中。

      3.3提高臨床思維能力

      三明治教學法中學生主動去思考,主動去尋求問題的答案。在病例討論環節,教師將一個真實的案例呈現給大家,引導學生去思考該怎么做,如何學生分析臨床問題,解決臨床問題,在這種反復的情景設置中,逐步培養了學生的臨床思維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

      3.4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大家一開始進入教室就被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人在規定的時間內各司其職,需要討論、記錄、匯報等,大家要互相協作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三明治教學法將學生從單獨的學習個體轉變成為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團隊,打破了以往的封閉模式,促使學生必須依賴團隊,相互合作[6]。3.5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護理見習就是讓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護理程序來運用到臨床工作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只能讓學生循規蹈矩,而三明治”教學模式中病例討論課設計及仿真模擬教學充分體現知識的重復給予,由淺入深地傳授知識[6],必須分析問題的實質,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臨床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小結

      “三明治”教學法是一種“實踐-學習-實踐”的教學方法,將“三明治”教學法運用到護理見習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任何的教學方法都有一定的弊端,“三明治”教學法需要學生提前預習或復習所學的理論知識,需要老師能夠很好的駕馭課堂[7],為此,我們今后會將各種教學方法取長補短運用到臨床見習中,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韓玲芝,葉天惠,熊曉菊,等.三明治教學法與案例教學法在本科護生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比較[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9):707-710.

      [2]彭巧君,辛麗萍,陳瑛瑛.“三明治”教學法在護理本科內科護理學中的應用效果[J].繼續醫學教育,2015,29(1):25-26.

      [3]楊莉,柳秋實.三明治教學模式在基礎護理學理論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5,12(8):572-576.

      [4]張艷玲,李凌,胡莉萍.三明治教學法在老年病房護士安全知識培訓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4,29(19):63-65.

      [5]范佩玲.三明治”教學法在急診科臨床護理見習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3,6(11):1627-1628.

      [6]王熠釗,黃曉琳,許濤,等.“三明治”教學法在康復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4,29(6):568-570.

      亚洲一区二区观看播放|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高清|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 亚洲小说区图片区|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本道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久久99 |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 v小说|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综合| 亚洲AV无码AV吞精久久|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国产亚洲情侣久久精品| 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久妻妇|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野外|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蜜月|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电影|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喷水| 亚洲黄色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亚洲熟妇无码AV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av永久在线观看| 一区国严二区亚洲三区| 久久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亚洲香蕉成人AV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亚洲国产香蕉碰碰人人| 亚洲理论在线观看| 亚洲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麻豆aⅴ无码电影| 国产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 久久亚洲精品11p|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在线观看国产区亚洲一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