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精神病的日常護理

      精神病的日常護理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精神病的日常護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精神病的日常護理

      精神病的日常護理范文第1篇

      精神分裂癥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由于患者精神活動脫離現實,知覺障礙,對自身疾病認知殘缺。平常生活飲食,服藥,沒有規律性,并且精神分裂癥伴發糖尿病的幾率較高,對已并發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癥的患者,應加強對他們的治療及護理,提高其生活質量,盡早回歸社會。

      1 心理治療及護理

      根據精神疾病癥狀的輕重,給予不同的護理措施

      1.1 在精神疾病發作期 醫護人員應加強其工作責任心,尊重,關愛患者,從日常生活開始,照顧飲食、起居、注重安全方面的防護,并且按時監測血糖變化,對酮癥患者應小劑量胰島素靜滴,按時監測尿酮,血糖變化,保證血糖控制在11 mmol/L,對情緒激動,狂躁的患者可酌情使用鎮靜藥物。

      1.2 精神疾病穩定期 加強護患關系,多與患者溝通,耐心傾聽對方傾訴,無論對方所講何事,都要給予肯定,不能指責,批評,譏諷,注重醫護自身形象,讓患者覺得你是一個可以信賴的傾訴朋友,在交談的過程中適當將治療護理活動融入其中。

      2 藥物治療與護理

      2.1 口服降糖藥 考慮精神病患者伴糖尿病后的治療依從性差,如果精神疾病控制好,無糖尿病嚴重并發癥,胰島功能存在的患者,可以首選口服降糖藥,對于肥胖和伴高胰島素血癥者可以選用二甲雙胍,此藥在餐前30 min服用,也可以餐后服用。二甲雙胍可與新型的短效降糖藥諾和龍合用,諾和龍主要刺激胰腺釋放胰島素使血糖水平快速地降低,二者合用時對控制血糖比各自單獨使用時效果更好。諾和龍應在餐前服用。還有格列美脲也適合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空腹或進食時服用。這些降糖藥沒有嚴格時間限制就能進食,對精神病患者比較適宜。

      2.2 胰島素 對于胰島功能不好,口服降糖藥效果不明顯,有腎臟并發癥的精神病患者應使用胰島素治療。如果血糖控制較好,首先推薦使用長效胰島素,如甘精胰島素,減少注射次數,如果血糖控制欠佳,可選用速效胰島素,如諾和銳,它不受時間限制,餐前餐后都能注射。

      2.3 預防低血糖 無論使用口服降糖藥還是胰島素,醫護人員及家屬都要在服藥前后或注射胰島素前后督促患者進食,預防低血糖。

      3 飲食治療及護理

      3.1 控制總熱量 精神病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性,大多數身體較肥胖。每日熱卡控制在25~30 kcal/kg,如果能從事一些日常工作,每日熱卡控制在30~35 kcal/kg,營養不良的患者熱量酌情增加,肥胖者酌情減少,使患者體重保持在標準體重±5%左右。

      3.2 控制脂肪的總攝入量 每日0.6~1.0 g,占總熱量的20%~25%,注意少食含飽和脂肪酸高,易導致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的動物油,目前較理想的使用方法,即將動物油、花生油、菜籽油按1∶1∶1之比例混合后食用。

      3.3 給予適量碳水化合物 多食含維生素豐富以及含粗纖維高的蔬菜,注意補充水分、電解質、微量元素。

      4 低血糖昏迷與抗精神病藥物中毒的鑒別及處理

      4.1 低血糖的發生 常見于口服降糖藥過量,進食推遲或進食不夠,胰島素劑量過大,運動量較平常大。臨床表現開始有出汗,眩暈,乏力,面色蒼白,視物模糊,心跳加速,嚴重時表現為失去定向力,意識喪失,昏迷。

      4.2 低血糖處理 如果可以測血糖就能立即判斷是否發生了低血糖,低血糖時應立即給予含糖食物,經過處理20 min未緩解應及時送入附近醫院。

      4.3 鎮靜類藥物導致昏迷 因為精神病患者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這類藥物都有鎮靜作用,如果患者服用劑量過大,誤服,都能引起藥物中毒,導致昏迷。在排除低血糖以后,應查對抗精神病藥品數量,確認后立即送醫院洗胃,催醒,觀察神志及生命體征。搶救清醒后給予適當心理護理。

      5 總結

      近年來,精神病合并軀體疾病的患者越來越多,由于精神病癥狀的影響,患者自知力受損,求醫,在并發癥出現時才被重視,這就要求家屬,平常注意精神病患者的細微變化。醫護人員在給予體格檢查時,一定要細心謹慎。

      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由于病程長,對自身疾病認知不足,對以后的康復帶來不良效果。一旦發現并發糖尿病時,要及時、正規、合理使用降糖藥或者胰島素治療,定期監測血糖。院外治療的患者,醫護人員定期做好隨訪,對家屬也要做好健康指導,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協助患者,促進康復,動員全社會的人員來關心他們,早日回歸社會。

      參考文獻

      精神病的日常護理范文第2篇

      關鍵詞:精神病用藥依從性用藥護理方法策略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1-0377-01

      選取本院210名精神病患者,男105名,女105名,各年齡段均勻分布,分為住院治療和出院治療兩種,并作出全程的用藥記錄情況。結果顯示,在210名患者中,住院治療的患者全部在醫護人員的護理下按時用藥,而出院治療的患者按時用藥僅僅有85例,為40.5%,不按時用藥的患者高達59.5%。不難發現,精神病患者按照醫師的要求按時服藥的情況差強人意。理論上把這種現象稱為“用藥依從性差”。

      醫學上的依從性,是指患者按照醫師要求實施某些行為時的反應程度或客觀傾向。患者依從性的優劣,直接影響到醫療方案的實施和疾病康復的周期。上述調查顯示的用藥依從性差,是指患者不能按照醫師的要求用藥。[1]結合前期醫院的治療效果,患者用藥依從性變差,導致再次服用藥物時發生較大的副作用,可能使患者的病情更加復雜,影響醫生的正常治療,最終精神疾病復發的概率增加,治療效果不佳。

      1精神病患者用藥依從性差現象產生的原因分析

      1.1治療精神疾病的藥品價格貴。目前,我國市場上流通藥物中,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價格相對較貴,尤其是一些進口藥品和最新研發的藥品,使得一般經濟水平的家庭很難承受這些價格。而精神病作為一種特殊的疾病類型,用藥治療的周期較長,一般可到2-3年,導致很多病人最后因無法承受的經濟壓力而放棄用藥治療。

      1.2患者及家屬缺少用藥教育。大部分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其自身的副作用較大,如肥胖,導致患者家屬心理恐懼,在沒有咨詢醫護人員的情況下,自行停止服用藥物。還有,患者出院時精神狀態良好,患者或家屬無視醫生或護士的囑咐,認為其已經完全痊愈,不需要再次堅持服藥。甚至有人認為長期服這些藥物,因副作用的積累而引發其他疾病的發生。由于精神病自身作為一種易復發的疾病,根據調查顯示,精神疾病的再次復發概率與沒有堅持長期服藥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而實踐中,患者及其家屬沒有認識到再次堅持服用藥物的重要性,缺少精神疾病用藥的教育,輕視醫護人員的用藥囑咐,擅自決定是否停止用藥。

      1.3患者缺乏認知能力,家屬監督意識薄弱。經過醫院的集中治療,有些患者在出院時表現的平穩安靜,家屬可能認為患者基本可以恢復到原來狀況,把后期的藥物交給患者,自己按照醫生的要求按時服用。事實上,剛剛恢復的患者,其認知能力和水平根本達不到原來智力的60%,反應仍有些遲鈍,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肢體。[2]家屬在這種情況下,容易忽視患者是否用藥,不能起到良好的監督效果。

      2精神病患者用藥護理策略和方法

      2.1加強出院時的用藥囑咐。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屬在辦理出院時,醫護人員要盡職盡責地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精神病的特點,后期繼續堅持服用藥物的種類、數量、服用方式方法及其重要性,結合自己的經驗提醒家屬一些注意事項,解釋說明患者所使用的藥物是否有副作用的發生,以及為何種癥狀,并告訴家屬何時到醫院進行復查。同時,提醒患者及患者家屬認準藥物的名稱,防止混同。

      2.2強化家屬的用藥意識。精神病患者由于自身的認知能力較差,對用藥可能存在抵觸心理,因此,要強化患者親屬的用藥意識。結合實踐中發生的案例,指出后期用藥物治療的重要性,說明藥物之間的堅持與再次復發的關系。同時,還要向家屬說明,日常生活中要幫助患者穩定情緒,防止復發,如何辨別患者是否發生藥物的副作用。切記不可自行決定藥物用量的增加或減少,私自調換藥品,甚至停藥,否則后果不堪設想。[3]另外,家屬需要注意患者在服藥期間,不可以飲酒,防止發生其他反應。注意休息,保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有利于早日康復。患者如果發生其他異常現象,可以咨詢醫師,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改變用藥,使患者早日康復。日常生活中,讓患者多喝水,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一定程度上可以減緩藥物的副作用。

      2.3跟蹤回訪,為患者及家屬答疑。患者就診的醫護人員,可以定期對已經出院正在實施家庭治療的精神病患者進行回訪,通過電話、傳真、郵件等方式,加強醫患之間的溝通,傾聽患者家屬的反應,結合患者的實際狀況,分析判斷是否應繼續用藥以及是否需要調整藥物的種類和數量。如果發現患者有復發的征兆或跡象,應提醒家屬注意或提醒家屬需要住院接受治療。對于患者家屬的疑難問題,應細心解釋,幫助家屬更深入的了解患者的病情,使患者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對于精神病患者的后期家庭護理工作而言,患者及其家屬要積極聽取醫護人員的意見,按時用藥,主動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更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李燕.淺談精神病患者的用藥護理.中國民康醫學(J).2007(12)

      精神病的日常護理范文第3篇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50例均為康復期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男、女各25例;年齡52-73歲,平均60±2.5歲;文化程度:小學10例,中學5例,文盲35例;職業:工人8例,農民36例,干部6例;婚姻:已婚37例,喪偶10例,離婚3例。臨床診斷:(按CCMD-3-R標準)精神分裂癥18例,抑郁癥11例,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9例,雙相情感障礙7例,與文化相關的精神障礙5例。

      1.2 方法 按照自擬心理狀況調查提綱,先向患者講名調查的目的與意義,以求得患者的合作,然后分別進行調查登記,最后將資料進行分析處理。

      2.結果與分析

      2.1 調查結果表明,處于康復期的老年精神病患者主要的心理障礙為憂慮,憂慮的因素各不相同,有的為疾病的康復擔心,有的為經濟問題發愁,這些因素可歸納為5類,如下表。

      2.2 分析

      2.2.1 調查結果表明,疾病預后問題為首要因素,其中65歲以上39例,占86.7%,自理能力強者較多,擔心疾病復發影響今后生活質量。

      2.2.2 男、女性別比較,女性對家庭問題更為關注占55.8%。這與我國傳統女性在家操持家務有關,擔心因病不能自理,給兒女增加負擔。

      2.2.3 對經濟問題的擔心,農村病人占85.7%,這可能與其收入較低,未參加醫保,住院費用相對較高有關。

      2.2.4 對于遵醫服藥及社會問題憂慮因素相對比例較低,與文化程度有關,其中文盲占70%,知識性老年人占30%。

      3.討論

      老年精神病患者經治療進入康復期后,正常的符合理性的思維和情感活動活躍起來,開始考慮出院后的有關問題。通過臨床觀察,如果不能及時發現這些問題,并加以解決,很可能導致病情反復或老年人因憂慮過多或情緒不穩引起軀體疾病的誘發等,導致嚴重后果。因此,對處于康復期的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心理狀況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針對康復期老年精神病患者憂慮的因素,開展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強心理護理,以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礙,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3.1 加強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指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教育過程,促使人們自覺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為,以改善、維持和促進人體的健康[2]。康復期的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對自身疾病常識缺乏了解,常過分擔心疾病的預后、是否復發及抗精神病藥物的毒副作用對身體的影響。針對此問題,采取集體授課(每周1次)形式和個別心理指導進行健康教育。一般內容:疾病的名稱、主要臨床表現、治療方法、藥物治療的種類、作用、注意事項、堅持服藥的意義、抗精神病藥物常見副反應及應對方法、出院指導等。另外針對老年人常見軀體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等以知識講座形式或播放光盤形式向病人講授保健常識。

      3.2 注重心理護理、增強患者的信心。

      康復期的老年精神病患者,精神活動恢復正常,擔心社會對其歧視等,不同程度的表現為焦慮,影響睡眠甚至病情波動。所以,護理人員要以誠懇的態度、極大的關心、分析病人的內心活動、對老年人要用通俗易懂語言,生活上幫助,取得他們的信任,使其認識到精神疾病雖然不能根除,但只要掌握疾病的規律,堅持服藥,日常生活上加以注意,定期復診,疾病就能得到控制,并能恢復正常社會功能,使患者獲得精神上的支持,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3.3調動家屬社會支持力量。

      精神病是一種慢性病,由于社會功能喪失,應當動員家屬節假日來探望,有利于情緒穩定;對于因家庭經濟困難,導致疾病多次反復、多次住院的患者,我們根據家庭經濟情況,在選用藥物和治療項目方面給以照顧,同時爭取社會的支持,包括單位、居委、家屬諸方面。要求他們能同情精神病患者,關心精神病人的境遇,在心理上給予安撫,從物質上和經濟上給予支持。

      3.4開展豐富多彩康復活動。

      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生理機能衰退,生活能力下降,加上精神疾病的捆擾,多數表現為生活懶散、被動,臥床較多,不愿活動。我們針對此特點組織各種適合老年人的文體活動,如:下棋、打麻將、看電視(戲曲節目)、外出散步等。另外,定期召開座談會,共同探討有利于疾病康復的一些措施。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大大調動了患者的積極性,使其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治療,促進疾病的康復。

      參考文獻

      精神病的日常護理范文第4篇

      【關鍵字】精神分裂;腸梗阻;護理

      精神科住院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長梗阻,在臨床案例中并不少見。由于患者患病后自身的精神情況無法控制,進而無法主動表達自己的不適感,而且精神科的住院環境往往比較封閉,同時我院大多數是以流浪救助為主的患者,沒有家屬的陪護,尤其是精神分裂癥的患者更加容易發生腸梗阻。針對本院2009年~2013年期間,34例精神科住院患者患腸梗阻的臨床資料,分析其患病的原因,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2月~2013年6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救治的34例精神病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1],經過我院放射科的影像學診斷后,確診為腸梗阻。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5例;年齡在22~81歲之間,平均年齡(49.5±6.4)歲;其中精神分裂13例、精神發育遲滯3例、老年癡呆2例、麻痹性癡呆1例、精神障礙1例、其他14例。

      1.2方法

      1.2.1分析方法

      對34例患者進行檢查和觀察患者的日常行為,并詳細的記錄檢查結果,同時記錄患者的一般資料、影像學的檢查結果及發病原因。

      1.2.2護理方法

      ①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工作:對患者采取禁食,并進行胃腸減壓,在治療期間不可以使用止痛劑和鎮靜劑、防止無法準確的診斷病情進展,與患者進行溝通,講述治療的重要性,防止患者拔出胃管。定期檢查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及有無氣體引出,定時的對腸胃減壓裝置進行關閉和開放;②加強對患者的飲食管理:患者的飲食一定要保證患者的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的情況下注意飲食營養的均衡性,補充患者的鈣、鐵、鋅、硒等微量元素,如患者有異常狀態,及時通知醫生;③定期檢測:護理人員要加強對患者的身體狀態的檢測,定期檢測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并加以記錄。尤其要觀察患者的腹痛性質、范圍、持續時間、排便等情況,如有嘔吐、腹脹等情況出現,一定要及時通知醫生;④對口腔的護理:由于患者患有腸梗阻的后,會出現嘔吐現象,此時,護理人員一定要及時的給予溫開水漱口,保證口腔的清潔。如同觀察和幾率患者的嘔吐時間及嘔吐的頻率等,在禁食結束后,可給予患者流食,觀察恢復狀態轉而食用蔬菜、水果等;⑤對皮膚的護理:患者由于長期的臥床,而且普遍年齡較大,而且患者常常需要約束性保護,致使患者易出現壓瘡,一定要加強對患者皮膚的護理,定期為患者擦拭皮膚,保持皮膚干凈、清爽,保持病床平整、清潔;⑥用藥的護理:對于患者的用藥,一定要根據患者的病情,使用合理的藥物,而且要注意觀察患者用藥后的身體反應情況,尤其是對于身體比較虛弱的患者更應該加強觀察。如患者有代謝功能障礙,盡量不適用氯氮平類藥物。⑦心理護理:根據患者的性格、興趣愛好等,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及恐懼感,并且盡量指導患者正確的生活習慣,對于達到要求的患者可以適當給予獎勵,使患者自身樂于改變不良習慣,增強患者配合治療的心理狀態。

      2 結果

      34例精神科住院患者患腸梗阻的原因有:①運動減少:有些患者由于精神狀態不穩定,嚴重的躁動,所以需要長期的采取保護性約束,大多數患者不愿意做鍛煉,喜坐少動,致使患者長期的保持同一姿勢,久之使患者的腸胃蠕動減慢,引發腸梗阻;②藥物因素:大多數患者均長期服用抗精神病類藥物(例如氯氮平、舒必利、喹硫平等[2]),此類藥物的作用之一是會使膽堿作用增強,進而造成腸胃蠕動減慢,造成便秘,久之極易引發腸梗阻;③飲食因素:腦器質性精神病的患者,因為中樞神經系統調節障礙,使患者對飲食不敏感,經常暴飲暴食,或者長時間不食,而且飲水較少,易患低鉀、低鈉等,長此以往對患者的消化系統損傷嚴重;④衰退期影響:大部分患者的年齡偏高,由于老年人的身體機能大幅度衰退,而且胃腸蠕動減慢,結腸的張力也有所下降,致使患腸梗阻的幾率增高。

      3 討論

      精神病患者的用藥常采用抗精神病的藥物,該類藥物具有治療中樞神經及外周抗堿能的作用,而外周抗堿的作用使患者的腸胃蠕動減慢,進而引發腸梗阻。所以對于精神病患者用藥一定要根據患者自身的病情,盡量減少合并用藥[3]。如果患者已經檢測出患有腸梗阻疾病,一定要做好護理工作,因為患者的精神狀態不受支配,無法很好的配合治療,只有做好護理工作,引導患者自愿接受治療,才能更好的治愈腸梗阻。護理人員要加強對患者的精神狀態觀察,由于大多數患者無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如發生身體不適,很難及早的發現。在患者服藥一段時間后,要觀察患者是否出現便秘的現象,如果發現癥狀,一定要及時的停藥或者減藥,同時觀察患者的精神癥狀的變化,防止出現自殘、傷人等安全事件發生[4]。對患者要進行健康知識的講解和指導,發放一些健康教育的資料,內容一定要簡單易懂。由于本次研究的大多數為我院救助的患有精神疾病的老人,身邊沒有家屬和親人的關懷,所以護理人員一定要加強對患者的人文關懷,加強護患之間的關系,也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綜上所述,對于精神科住院患者采取定期的檢測和相應的護理,對于預防腸梗阻的發生十分有效,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中也需要多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問題,做好預防工作,降低腸梗阻的發生率。

      參考資料:

      [1] 周秀娟,賴根祥.精神科住院女患者腸梗阻的調查與對策[J].海峽藥學,2009,22(6):191~192.

      [2] 梁學軍,劉立志,謝國軍,等.精神藥物副反應及其處理[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12,12(5):316~317.

      精神病的日常護理范文第5篇

      【關鍵詞】 優質;護理;轉變理念;管理模式;人文氣氛

      1 前 言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人們對醫療護理需求的不斷增加,護理服務的內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尤其是面對精神病或者這類特殊的人群,該如何進行優質護理呢?

      2 優質護理服務在精神病院實施的難點

      難點之一:面對的是一群特殊的患者。

      什么是精神病人?精神病一種常見病因復雜的疾病。生活壓力大、外界刺激等等都是發病的誘因。由于生活節奏的加快,來自工作和社會的壓力大增,精神病的發病率也與日俱增,據有關部門調查,在我國精神病的平均發病率為1%,某些地區為2%。而且由于這類病人思維和精神有障礙,常常表現出行為異常,部分患者還具有攻擊行為,輕者毀壞物體、自殘,重者危害家人及周邊人的身心健康。精神病不但威脅著人身安全,對社會治安也造成很大影響,這也上升為一個社會問題。正常的人我們可以理性地和他溝通,可以用法律來約束他們的行為。而面對精神病患者,這些方法都是徒勞的,無效的,有時真是束手無策。所以,面對這樣一群特殊的患者,對我們廣大醫護工作者來說,確實是一項挑戰,也使得優質服務困難重重。

      難點之二:部分醫護人員專業知識缺乏,責任心不強,觀念落后。

      精神病疾病發病原因復雜,至今還是世界醫學領域的疑難雜癥。目前治療精神病的方法基本相似,那就是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同時進行。精神病患者的康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醫生、患者、家屬三方面緊密配合。但就我國目前精神病院的現狀來看,部分醫護人員專業知識缺乏,責任心不強,缺乏工作積極性,他們認為只要每天完成治療任務,沒有醫療事故,不與病人發生摩擦就足夠了。這些消極思想,極大阻礙了這一領域的良性發展,為優質服務埋下了陰影。由于精神病人的特殊性,提高廣大醫護人員的專業素養和責任意識,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3 對策分析

      如何在精神病院實施優質服務,筆者認為要針對精神科專科醫院特點,對全體護理人員開展集中學習,轉變觀念,實行專題培訓,提高業務水平,還要實行責任包干制護理,營造溫馨的人文氣氛,創設有益的康復環境,建立績效考核機制,定期調查病人及家屬的滿意度,下面我們就逐一展開敘述。

      3.1 專題培訓,提高業務水平 醫院要制定一整套嚴格的培訓制度,要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調動醫護人員的潛在動力,努力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每次培訓都要有計劃,有總結,有體會,要留有記錄,納入考核,建立獎懲制度,獎優罰劣,讓每個人都以先進為榮,以后進為恥。尤其要加強年輕醫護人員的培訓,讓他們多學習老前輩的實踐經驗,不要固步自封,要勇于創新,大膽實踐,走出自己的新路子!

      3.2 實行責任包干制護理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而明確各自的責任,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實行責任包干制護理,有利于醫護人員明確自己的職責,更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實行責任包干制護理方法是:改變傳統的護理模式,實行“護士長—責任組長—責任護士”三級責任包干制。實踐證明,這種三級責任包干制,把護士長從日常瑣事中解脫出來,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研究管理藝術。讓責任組長更大限度地發揮作用,給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大好舞臺。而帶給責任護士的,則是難得的學習和實踐機會,業務水平會不斷攀升,這種責任包干制護理,真正實現醫院、護士、患者三滿意。

      3.3 營造溫馨的人文氣氛,創設有益的康復環境 愛,是一個亙古不變永恒的主題。我們大家都知道,精神病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易情緒失控,易躁易怒。營造溫馨的人文氣氛,有利于穩定病人的情緒。另外,安靜、溫馨、自由的有益身心健康的人文氣氛,還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復。我們還要克服重重困難,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滿足特殊患者的不同要求。精神病護理是一個特殊的崗位,更是一個無上光榮的崗位,只有把精湛的醫術和愛心有機結合,我們才能真正樹立起優質護理的新理念。

      3.4 建立績效考核機制,起到激勵作用 長期以來,很多單位存在考核不明確,獎金一刀切,這種狀況不利于單位的良性運轉。建立績效考核機制,就是打破以往的“大鍋飯”,實現“多勞多得”這種方法能有效地調動醫護人員的積極性,推動優質護理更好地開展下去。

      3.5 定期調查病人及家屬的滿意度 因為精神病人的特殊性,病人家屬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醫院和醫護人員身上。醫院的服務質量好不好,他們是最有切身體會的,也是最有發言權的。所以醫院應該制定有效的護理措施,可以根據本院情況制定《住院病人滿意度調查表》,醫院則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反饋,查漏補缺,表揚先進,鞭撻后進,以重新調整下一階段的工作重心。

      2011年,全國護理工作會議在南京召開,優質護理示范工程也正式啟動了。在全國各地轟轟烈烈開展優質護理的大形勢下,我們精神病院的全體醫護人員更感到身上責任的重大。面對了病人家屬企盼的眼神,我們又怎能無動于衷呢?轉變護理服務理念,改變護理管理模式,已成為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想方設法,提高自身業務水平,還要努力營造獨特的人文氣氛,創設有益的康復環境,用我們的愛心,溫暖患者的心田。“醫院給我一份愛,我給患者十分情”,我相信,只要有這份執著的信念,優質護理的春天就不遠了。

      參考文獻

      亚洲AV成人无码网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一区在线| 亚洲色大网站WWW永久网站| 亚洲国色天香视频| 亚洲日本国产精华液| 亚洲福利电影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伊人|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久久|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色偷偷女男人的天堂亚洲网|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麻豆| 亚洲乱亚洲乱妇无码| 日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亚洲av无码不卡私人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国产区亚洲一区成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乱码| 亚洲熟妇无码AV| 亚洲精品色在线网站|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 夜色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JIZZJIZZ中国少妇中文| 亚洲一级片内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亚洲av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 亚洲日韩在线视频| 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内射无码专区久久亚洲| 国产专区一va亚洲v天堂|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噜噜噜亚洲色成人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激情| 老子影院午夜伦不卡亚洲|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a| 无码专区—VA亚洲V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