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臨床護理路徑的概念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摘要】本文淺談了臨床護理路徑的由來及概念,概述了臨床護理路徑的制定、內容結構,在國內外發展概況及成效。分析了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帶來的影響。最后對臨床護理路徑在我國的發展作出了展望。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內容;結構;影響
臨床護理路徑(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作為一種新的管理模式成為臨床護理路徑是在臨床護理管理中應用的主要工具。它能夠指導護士有預見性地、主動地工作;同時也使病人明確自己的護理目標,自覺參與到疾病護理過程中,以減少住院天數。自80年代以來,臨床護理路徑在美國和英國得以應用,并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隨后澳大利亞及新加坡等國家的大醫院也陸續采納應用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1-2]。
1 臨床護理路徑的概念
臨床護理路徑(CNP)是病人在住院期間的一種護理模式,它能夠指導護士有預見性地、主動地工作;同時也使病人明確自己的護理目標,自覺參與到疾病護理過程中,以減少住院天數。針對特定的群體,用時間為橫軸,把入院指導、接診時診斷、檢查、 護理、健康教育、出院計劃等理想科學的護理手段為縱軸,制做一個詳細可行的日程計劃表。對何時應做哪項檢查、 護理,病情達到何種程度,何時可出院等目標進行詳細的描述與記錄。因此護理工作不再是被動的執行醫囑或等醫生指示后才為病人實施治療護理,而是有計劃、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工作。病人明白自己的護理計劃目標,而主動參與護理過程,從而病人自我護理意識和能力,形成主動護理與主動參與相結合的護理工作模式,使護理效果達到最佳狀態。
2 臨床護理路徑的內容結構
我們可以可由表格式的護理路線圖來表示臨床護理路徑的主要內容,但其有嚴格的時間框架,不同的疾病也有不同的路徑設計形式。以腹部外科膽囊切除術為例:(1)病人一般信息包括,手術名稱、日期,管床醫生和管床護士等的姓名及電話等;(2)護理流程表,包括從入院到出院,每天所需做的主要護理措施。如每天、每班次要進行的全身評估、心理護理、檢查、護理重點、使用藥品、醫囑、營養情況、病人活動和安全情況。(3)護理計劃和目標,是指病人在一定的時間內要如何達到最佳身心護理效果。注意重要檢查或護理的特別記錄[3]。
3 臨床護理路徑在國內外的應用及成效
在臨床路徑管理中,臨床護理路徑是主要的應用工具。CNP本著 “以病人為中心,以護理成效為核心”的護理模式正在引起醫學界的關注。無論是急癥工作還是常規護理工作;是成人還是新生兒;是內科、外科、婦科、產科到兒科等均有相關報道。
3.1 在國外的應用:在美國1995年成立了西南外科協會(BWSC)領導的臨床路徑委員會。 實施的臨床路徑均為常見疾病,通過普通外科治療的臨床途徑。其中包括: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開腹式膽囊切除術、腹股溝病、腹壁病、結腸憩室炎切除術、結腸癌切除術、象限切除、根治切除術等的臨床路徑。
3.2 在國內的應用:我國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也日漸增多,大多數還處于試驗階段,但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3.3 臨床護理路徑的成效:縱觀國內外對臨床護理路徑研究和應用的結果,實施臨床路徑可以取得如下成效:(1)縮短患者的平均住院周期,界定標準的住院日;(2)降低患者住院期間的費用;(3)規范診療護理的手段并加強醫護之間的交流與合作;(4)通過變異分析促進醫療質量的改進;(5)病人和家屬了解護理目標,增加病人的參與意識,提高病人的滿意度。
4 臨床護理路徑的影響
4.1 對護理學發展的影響: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可以減少護士進行文書記錄的時間,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時規范護理活動,使之程序化和標準化,減少護理差錯,降低護理風險。臨床護理路徑大大提高了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護理人員不再機械地執行醫囑,而可以對疾病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臨床護理路徑作為一種先進有效的護理管理模式,可使護理工作者成為醫院改革實踐的先行者,為實現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醫院而努力。
4.3 對病人的影響:醫療費用是大部分患者關注的問題,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可縮短其住院天數,降低病人的醫療費用,為病人減負。同時我們在實施標準的治療程序過程中,要注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滿足患者對所患疾病的了解的渴望,增強其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主動參與治療的積極性,還能提升患者滿意率。
4.4 對醫院管理的影響:從中外醫院實施臨床路徑的經驗來看,這一做法并未造成醫療質量的下降。現在醫療資源緊缺,縮短患者住院周期可以提高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率;護理人員可以對疾病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一方面可培養護士工作的自主、自律性,增強成就感;另一方面增加了醫護之間以及醫患之間的互動,并可使醫院多學科合作。同時由于臨床護理路徑的監控機制,可以保障醫院護理管理的有效進行,增進各方之間的溝通,保證臨床護理工作質量持續性改善。
5 臨床護理路徑在我國實施的展望
目前,我國臨床路徑護理的研究剛剛起步,隨著我國加入WTO后,以及外資企業介入我國醫療衛生行業,醫療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到時誰有更先進的質量管理模式,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與發展。所以探索臨床路徑護理必將成為醫療機構提高護理水平的必然和重要選擇,應用臨床護理路徑也必將成為一種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4] 田麗.臨床路徑在護理領域中的應用.護理研究,2004,4,18(4):734-735
[2] 磨琨,黃茜.臨床護理路徑管理模式的應用及效果評價.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2,3,18(3):170-172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 頸椎病
臨床護理路徑(CNP)是一種單病種質量管理的新型臨床服務模式,是由各相關部門或科室的醫務人員針對特定的疾病或手術共同制定出的有順序、有時間性和最適當的醫療護理服務程序,以加快康復,節約資源,使服務對象獲得最佳的醫療服務質量。[1] 我科于2008年1月一2009年10月應用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對80例頸椎病患者進行護理,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我科收治頸椎病患者80例,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試驗組中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齡(68.5±3.5)歲;對照組中男14例,女26例,平均年齡(67.7 ±4.2)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構建臨床護理路徑組織管理體系:為了使臨床護理路徑得以順利實施,需要構建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組織管理體系,成立科室臨床護理路徑指導小組和實施小組,明確相關人員的職責分工。
1.2.2 人員培訓: 組織科室參與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人員學習護理路徑的概念、起源、特點及應用,了解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目的、作用及意義。學習有關頸椎病的專業護理知識。
1.2.3 制定頸椎病患者的臨床護理路徑表: 此路徑表作為患者在住院期間進行護理的路線圖,護理人員依據護理路徑表對患者從入院到出院進行連續、規范、有針對性的護理。它以時間為橫軸,以入院指導、檢查、用藥、治療、護理、飲食指導、活動、教育、出院計劃等理想護理手段為縱軸,制成一個日程計劃表。對何時該做哪項檢查、治療護理,病情達到何種程度,何時可出院等目標進行詳細的描述說明與記錄。
[2]
1.2.4 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 : 責任護士每日按照路徑表上的指示內容根據患者需求并結合患者一般情況如年齡、文化層次、經濟狀況等進行評估,詳細解釋臨床護理路徑的有關內容和作用,取得患者的合作,并在臨床護理路徑表上對已執行的內容打“√ ”,對沒有執行的內容打“×”并進行分析記錄。在實施過程中,科室臨床護理路徑實施小組根據路徑運行情況,定期組織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分析,查找路徑中不盡合理的內容,將修訂意見反饋給護理路徑指導小組,指導小組定期組織有關專家對反饋意見集中研究,對路徑文本進行必要的修訂,然后將修訂后臨床護理路徑文本下發,進入下一輪病人的臨床護理路徑實施 。
1.3 評價標準
1.3.1 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根據頸椎病的特點自行設計的量表,包括15個問題,每個問題分為3個等級:知道、部分知道、不知道,共100分,成績>80分視為健康教育達標。調查內容包括頸椎病的基本知識,各種檢查的注意事項、生活起居調養、所用藥物的名稱、用法及作用、出院后的自我保健知識、預防本病復發的相關因素等。
1.3.2 滿意度調查。參考某醫院病房通用的醫護人員滿意度調查表,其中個別項目略作調整,每個條目分為3個等級: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分別賦予3、2、1分值,然后利用模糊數學綜合評判法進行計算每個病人的滿意度,并把80%≥定為非常滿意,60%-80%為基本滿意,60%≤為不滿意。最后將非常滿意和基本滿意的總人數除以總調查人數即為滿意度。
1.3.3 住院天數。從住院第1天至出院日。
1.4 統計學處理:數據統計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 檢驗。
3 討 論
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實現了醫療護理活動的程序化和標準化。[3]這一程序化和標準化的工作方式,培養了護士工作的主動性與自覺性,護士不再是盲目執行醫囑,而是有計劃、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工作。護理人員能夠全面準確地觀察病情,盡早發現病情變化,盡快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減少病人并發癥,減少護理差錯,提高護理質量。
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滿足了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與患者缺乏溝通是常見引起醫療糾紛的原因之一,加強溝通也是常常被護理人員忽略的一個重要問題,而且由此可引發工作失誤。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要求護士主動與患者溝通,及時了解患者心理生理狀態,經常向患者講解與疾病有關的問題與內容,由過去的被動溝通變為主動溝通,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3],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縮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數,大大減輕了患者的負擔。臨床護理路徑制定了標準化的工作流程,并且要求醫護人員嚴格按照臨床護理路徑程序,表格上的時間順序,合理安排各項檢查、治療,同時通過健康教育,讓患者主動參與進我們的護理過程中來,加快了患者的康復,縮短了住院時間,降低了住院費用。
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提高醫院綜合質量。臨床護理路徑強調的是團隊精神,實施臨床護理路徑體現了醫院多專業、多學科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協調了醫務人員之間、醫務人員與病人之間的關系,促進了信息交流、傳遞,減少了中間環節,保證了病人在住院期間接受持續性的醫療護理服務,從而提高了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王紅.臨床路徑.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36.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4月至2010年3月于我院就診的腹股溝斜疝患兒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男42例,女18例,年齡2~10歲。患兒均擬行高位結扎術,兩組患兒性別、年齡、手術方式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組間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醫療護理方法并按常規醫囑進行護理。觀察組根據腹股溝斜疝的治療護理特點,結合我院實際情況,由主診醫師和責任護師共同為腹股溝斜疝患者設計并制定圍手術期護理健康教育路徑,并在實施中根據臨床路徑的結果分析、評估而不斷改進和完善。臨床護理路徑以時間為橫軸,以術前指導、檢查、用藥、治療、護理、飲食指導、功能鍛煉、健康教育、出院計劃等理想手段為縱軸。患者由住院至出院及持續服務均依據此模式接受護理服務。在實施臨床護理路徑過程中,臨床護士參照臨床路徑表反復進行圍手術期的健康教育和實施護理措施并簽名,根據個體差異做出評價和修改。評價指標:住院天數、住院費用、并發癥的發生率、患者滿意度、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軟件包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
2 結果
觀察組患兒平均住院天數和住院費用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及患者滿意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1。
表1 兩組住院時間、平均費用及滿意度等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跨學科、綜合的整體護理模式,是臨床護理工作標準化的方法。醫護人員按病種設計患者最佳的醫療和護理方案,并根據病情合理安排患者住院時間,不僅規范了常規進行的護理操作,減少了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護理行為,并且保證了醫療、護理等措施在既定時間內實現并達到預期的效果,使患者獲得最佳服務[2]。為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我院在兒科腹股溝斜疝患兒治療中行CNP管理,取得了明顯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作者觀察結果顯示,觀察組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后,患兒平均住院時間明顯縮短,住院費用減少,對醫護工作滿意率及家屬對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得到提高,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
作者單位:477150 河南省鄲城縣婦幼保健院兒科
意義,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臨床護理路徑作為護理管理的新模式,溶入了成效管理的概念,將“盡早康復”和“盡可能少的醫療費用”列為患者實施最佳護理的一個重要內容。通過科室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以及護士在日常工作中的干預和監控,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重復檢查和不合理用藥,減少了患者無效住院時間。
通過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提高了醫療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促進了醫患雙方的有效交流,減少了診療和護理過程中的差錯和醫療糾紛。在診療和護理過程中,CNP明確了護理人員的職責,可使護理人員由被動護理變為主動護理,不再機械地執行醫囑,而是有目的、有預見地進行護理。同時,CNP是整體護理的深入,可有效促進護理人員對護理程序的運用,以此來提高護理質量[3]。CNP的應用,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醫院服務宗旨,護理人員定時向患兒及家屬進行疾病預防等有關知識的健康教育,使家屬對疾病的治療和康復有了時間概念,提高了認知程度,同時落實患兒家屬的知情權,促使患兒及家屬主動配合治療,減少了術后感染、便秘等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應用CNP規范了護理行為,使護理行為更加規范化、標準化,減少醫療行為隨意性和醫療資源浪費,杜絕護理差錯的發生。此外,CNP要求醫護人員主動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診療、健康教育的內容,增加了護患交流的機會,提高了患者及家屬對醫護工作的滿意度。
通過兩年來的實踐,作者認為,在腹股溝斜疝患兒診療過程中,引入臨床護理路徑利于患兒術后恢復,可有效提高護理質量、患者滿意度及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袁劍云,英立平.臨床路徑實施手冊.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2002:5-8.
【關鍵詞】 護理康復路徑;結腸癌;康復效果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641-02
臨床護理路徑始于上個世紀80年代末的美國,現已經被確定為一種高效的醫療服務模式。臨床護理路徑強調患者在知情的情況下配合醫務人員進行疾病康復治療的重要性。結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所有的惡性腫瘤中,結腸癌占了10%到15%比例。對于結腸癌手術患者而言,科學有效的護理對手術的康復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1 概念介紹
1.1 結腸癌的概述 所謂結腸癌,指的是人體結腸粘膜的上皮在環境或者是遺傳因素等各種致癌因素的影響下導致結腸粘膜上皮發生惡性病變的一種疾病,結腸癌屬于惡性腫瘤的范疇。結腸癌的主要臨床表現與結腸癌的癥狀和時期有關,早期結腸癌的主要臨床癥狀有腹脹、腹部不適、消化不良等,早期的結腸癌癥狀從間歇性轉變為持續性。隨著病情的加重,結腸癌的臨床表現出現腹部包塊,腸梗阻等,同時由于結腸癌的腫瘤潰爛、失血以及毒素的吸收,會導致患者出現低熱、乏力、浮腫等各種中毒癥狀。結腸癌的主要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治療、生物治療、靶向治療以及化療和放療等輔助治療[1]。
1.2 臨床護理路徑的概述 所謂臨床護理路徑(CNP),指的是針對特定的患者群體,以時間為橫軸的一種患者在醫院住院期間的綜合性護理模式。這種護理模式最早出現與上個世紀80年代末的美國,并在實踐中被美國確定為是一種高效的醫療服務模式。這種臨床護理路徑的主要護理內容和任務包括對患者進行入院指導、接診時對患者的疾病類型和病情癥狀等進行診斷、檢查、配藥、治療、護理,對患者進行飲食的指導、活動指導等健康教育宣傳、出院計劃等。醫院根據這些工作和服務內容制定一個日程計劃表,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何時進行何項檢查、治療以及護理等進行詳細的說明和記錄[2]。
2 在結腸癌手術中實施護理康復路徑
2.1 臨床護理路徑的設計 文章結合在本院進行手術治療的結腸癌手術患者的康復護理實施的護理康復路徑對患者康復效果所產生的影響進行探討。
首先根據本院的具體情況結合結腸癌手術患者的情況對護理康復路徑進行設計,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在本院進行手術的結腸癌患者的具體情況按照主治醫生、責任護士等層次和小組成員成立專門的護理康復路徑研究小組。然后根據本院實施手術的結腸癌患者在圍手術期的手術診療和護理的特點以及其具體的情況等,對臨床護理康復路徑的具體實施情況和工作內容、工作步驟等進行設計。本次研究中,臨床護理康復路徑的主要內容包括了結腸癌手術患者的飲食、休息、活動、檢查、治療、用藥、康復護理效果等[3]。
2.2 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 為了探究臨床護理康復路徑的護理康復效果,本院選取一組對照組進行常規的術后常規康復護理作比較。實施臨床護理康復路徑的觀察組患者在住院時就由責任護士對其專用的臨床護理康復路徑內容進行詳細的介紹,讓患者對自身在住院期間的一個過程有一個總體上的了解,然后由護士指導患者進行手術后的康復鍛煉和基本日常生活自理功能的恢復鍛煉,通過鼓勵和引用其他案例等,鼓勵患者按照臨床護理康復路徑的計劃執行康復鍛煉。然后再由護士根據患者的完成情況進行記錄和評價。
在結腸癌手術患者實施臨床護理康復路徑的過程中,在護理內容方面,要注意對患者進行相關的護理干預,包括心理護理、護理、飲食護理、以及康復護理等。心理護理的主要作用是幫助患者樹立康復病情的信心,飲食護理和護理等是預防患者在手術后的康復過程中出現其他并發癥和不良反應。進行相關功能和自理能力鍛煉的康復護理是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在患者進行康復路徑的實施過程中,要避免患者出現手術并發癥以及不良的反應等。
2.3 護理康復路徑對結腸癌手術患者康復影響 本院本次研究結果發現,臨床護理康復路徑能夠有效提高結腸癌手術患者的康復效果。根據對照組進行的手術后常規護理效果進行了對比,發現采用臨床護理康復路徑有效的降低了結腸癌手術患者的并發癥和不良反應等情況的出現。本組患者對結腸癌疾病以及結腸癌手術后的護理知識等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促進了患者手術傷口的愈合和病情的康復,提高了患者對醫院醫務人員的滿意度。采用護理康復路徑對結腸癌手術患者進行全程服務,有效縮短了結腸癌手術患者在手術后康復期間的住院時間,同時也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費用,減輕了患者的費用負擔[4]。
3 臨床護理路徑的總結
總之,臨床護理康復路徑作為一種新型有效的護理服務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本院結腸癌手術患者的康復效果。它為醫院護理學科的不斷發展提供了發展的機遇和空間,促進了醫院護理工作的不斷完善。具體來說,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3.1 對患者而言 對于患者而言,從本院在結腸癌手術中的應用結果可以發現,一方面,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有效的降低了患者手術后并發癥和不良反應等的出現,縮短了患者住院的時間,促進了患者手術的愈合和病情的康復,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費用。另一方面,在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過程中,通過護士對臨床護理路徑的介紹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了解和相關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有效的提高了自我康復管理。
3.2 對醫院而言 對于醫院而言,首先從醫務人員出發,能夠有效拓寬護士的知識面,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作為一種新型高效的護理服務模式,要求護理人員要提高護理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的能力,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工作主動性和護理質量,有效降低了護患糾紛率。從醫院來看,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能夠轉變醫院的護理觀念,增強醫院的服務意識。通過全過程的高效的護理服務提高了患者對護理人員和醫院的滿意度。同時,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有效規范醫院的臨床護理工作,有效提高醫院的護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從而促進醫院護理工作的不斷完善[5]。
參考文獻
[1] 胡紅飛,卓亞娟,焦碧英,應瑛.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在結腸癌圍手術期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1,12(02):23-25.
[2] 楊九菊,郝蘭婕,張翠玲,王秀芬,趙捧欣,康艷鳳.胸科患者患側肢體加強康復操鍛煉的臨床效果觀察[J].河北醫藥.2009,19(09):12-13.
[3] 孟秀云.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A].全國醫院感染護理新進展研討會、全國傳染病護理新進展研討會、全國自然災害護理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12(15):29-31.
關鍵詞:臨床路徑;護理; 子宮肌瘤手術; 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R737.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5-0480-02
臨床路徑(clinical pathw ay ,CP)是指針對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標準化治療模式與治療程序 ,是一個有關臨床治療的綜合模式 ,以循證醫學證據和指南為指導來促進治療組織和疾病管理的方法 ,最終起到規范醫療行為 、降低成本 、提高質量的作用 。 臨床路徑作為確保醫療質量 、控制醫療成本 、優化醫療服務流程的管理工具 ,在許多國家醫院管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臨床路徑是相對于傳統路徑而實施的 ,傳統路徑即每位醫師的個人路徑 ,不同地區 、不同醫院 、不同的治療組或者不同醫師個人針對某一疾病可能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案 。 采用臨床路徑后 ,可以避免傳統路徑使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區 、不同醫院 、不同的治療組或者不同醫師個人間出現不同的治療方案 ,避免了其隨意性 , 費用高 、預后差等可評估性 。 臨床路徑是一種符合成本\效益規律的“管理式照顧”新模式, 一般以治療護理有一定模式可循 、容量大 、費用高 、變異少 、治療效果和住院天數較明確的疾病或手術為對象 。 應用臨床路徑可有效降低醫療費用 , 縮短住院日 , 提高服務品質。 為研究臨床路徑用于子宮肌瘤手術患者中的實施效果 ,本研究對我們醫院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婦科中常見的子宮肌瘤手術中,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單純性子宮肌瘤患者208例,年齡19-53歲,平均年齡42.3歲,其中的行子宮肌瘤挖除術86例,單純子宮切除術122例,將患者隨即分成兩組,實驗組104例,對照組104例,經統計學處理,兩組患者年齡、病情及手術方式等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沿用傳統的治療護理模式,在治療、護理、檢查項目、住院天數等方面不做統一規定,采取隨及健康教育方式。實驗組由護士長、責任護士、主治醫生成立臨床路徑小組,制定科學、合理、實用的臨床路徑表。入院后按制定的臨床路徑表,實施診療及護理。臨床護理路徑表見表1:
表1 子宮肌瘤手術臨床護理路徑表
時間 內容
住院第1天 責任護士介紹病房環境、設施、主管醫生及護士,作息時間、醫院的規章制度、 陪護制度、入院評估、診療程序和各項檢查化驗的目的。并給予飲食指導,做 好衛生處置,更換病員服。
住院第2天 做好術前準備,如備皮、皮試及佩戴腕帶。說明禁飲食的時間及目的,灌腸、 導尿的目的及注意事項,介紹手術過程及注意事項、手術后的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指導深呼吸及有效咳嗽。
住院第3天(手術日) 核對腕帶,去除發夾、假牙、眼鏡、口紅及首飾。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妥善固定各種管道,檢查刀口敷料及陰道流血情況,指導床上翻身及有效咳嗽,必要時叩背,觀察刀口疼痛情況。
住院第4天(術后1天) 觀察陰道流血情況和刀口敷料情況,觀察腹脹情況。停止持續導尿。指導流質飲食。協助下床活動,觀察排尿情況。
住院第5天(術后2天) 觀察陰道流血情況和刀口敷料情況,觀察腹脹情況。觀察排尿情況。指導半流質飲食。鼓勵下床活動。
住院第6天(術后3天) 觀察陰道流血情況和刀口敷料情況,觀察腹脹情況。指導普食。
住院第7天(術后4天) 觀察陰道流血情況和刀口敷料情況。注意大小便
住院第8天(術后5天) 觀察刀口愈合情況并做好出院宣教,辦理出院手續,告知復診時間、注意事項及回訪電話和主治醫生電話。
1.3 評估方法:評估由科室護士長擔任,具體內容為住院時間、平均住院費用、護理滿意度調查。
1.4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 1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 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行x2檢驗,P
2 結果
患者平均住院天數、平均住院費用,實驗組低于對照組,見表2
3 討論
3.1 臨床護理路徑的意義 隨著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推進和醫療保險制度的不斷完善,臨床路徑是一種為服務對象提供高品質、高效率、低成本的醫療健康服務模式[1]。既可以保證醫療質量,又能降低醫療成本[2],在我國具有較好的發展空間。臨床路徑尤其適用于發病率高、醫療費用高、診斷明確、治療或處置方式相對簡單、住院天數和住院費用差異小的手術病例。因為,這樣的病例在住院期間的醫療進程通常是可以預見的,容易形成標準化模式。本文選擇了子宮肌瘤手術病人作為臨床路徑的實施對象,因它是發病率高、診斷明確、外科治療手段優化、住院費用高的特點,符合臨床路徑的選擇標準。
3.2 臨床護理路徑的優點 臨床護理路徑實施后,按照一套完整全面的醫療護理計劃為其服務,規范了術前安排檢查、術前準備時間,術后處理、各項治療護理都主動及時,從某種程度上減少了由于治療不及時、宣教不到位、病人配合不夠等原因可能造成的延誤。通過制定出院標準減少了安排的隨意性,使病人可以及時出院。同時,規范了診療項目,避免了大范圍檢查,因此縮短了住院天數,降低了住院費用。不僅給患者帶來了實惠,也順應了目前醫療保障體制對醫療費用實施控制的需求。同時醫院也降低了成本,節約了醫療資源,增加了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
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病人從入院到出院一直有較明確的診療計劃,減少了醫護患之間因溝通不暢而產生的誤解,有利于提高醫療質量。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能通過明確的職責,減少治療護理環節,提醒護理人員什么時間應該做什么、如何做,減少了其行為的隨意性,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了醫療護理中的差錯。同時,患者還掌握了更多的疾病預防、保健、自我護理等知識。提高了患者自我保健的意識和水平。
臨床護理路徑保證了將健康教育貫穿到病人從入院到出院的各個環節。使病人在整個住院期間均受到護理人員熱情的服務、精心的治療和護理,增加了病人的信任感,融洽了護患關系,提高了病人的滿意度。
4 結論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作為一種先進的現代醫學管理模式應用于子宮肌瘤手術中,集中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能提高護理質量,并以優質、高效、低成本的模式來為患者服務。符合中國當前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總目標,即減少住院天數、降低醫療費用、提高患者滿意率。在臨床實踐中切實可行,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肖正安,梅艷芳,賈曉宇.臨床路徑在子宮肌瘤手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8):660
[2] 李明子,臨床路徑的基本概念及其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59
[3] 齊德廣,秦銀河,李書章,等.臨床路徑在醫療質量管理中的應用.中國醫院管理,2002,10(10):11
[4] 耿云瑞.健康教育在子宮切除手術患者的應用.中國民康醫學,2004,12:74.
[5] 張水立,時紅梅.壓瘡的護理進展.實用護理雜志,2002,18(11):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