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兒童護理知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農村兒童弱視治療效果的影響因素
1.1社會因素弱視類型、程度以及弱視治療的初始與年齡有密切關系[3],因此,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兒童弱視治療成功的關鍵[7]。
1.2家長因素很多家長對弱視知識都很缺乏,沒有充分認識弱視的危害性,從而不能進行積極配合治療和進行有效的監督。弱視的特點是發病年齡小、治療時間長,其中家長的信心、耐心和恒心不足嚴重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導致前功盡費。
1.3患兒因素由于患兒年幼,生理、心理發育不成熟,對弱視的危害一無所知,治療時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好動、不配合等治療行為;農村兒童好動,在弱視治療過程中,不同程度的限制了患兒的“自由”,所以,有的孩子不愿意接受治療,或不能耐心的接受治療;導致弱視治療周期延長,影響弱視療效,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1.4學校因素農村學校不能給患兒提供良好的配合治療環境。弱視患兒感到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出于自尊.不愿意讓別人知道自己眼睛不好.更不愿意聽有的孩子叫他“四眼”、“獨眼龍”。因此,不愿意接受戴眼鏡和遮眼罩治療。
2治療方法
2.1根據患兒情況選擇弱視治療儀治療。在矯治前由專人用國際標準遠視力表檢查視力(裸眼、矯正)并做好記錄。由專業人員教會家長及兒童儀器使用方法,在醫院訓練一次,病人回家后堅持治療,每天一次,10天為一療程,治療l-6個療程。
2.2遮蓋法采用每周必須遮蓋35h的方法。指遮蓋優視眼,強迫使用弱視眼.消除來自優視眼對弱視的抑制,努力恢復視功能,使雙眼視力接近均衡。驗光配合適眼鏡后,雙眼弱視者每眼各遮蓋3天,兩眼分別交替進行。單眼弱視者,3-5歲患兒遮蓋健眼4天,打開健眼一天,大于6歲者,遮蓋健眼6天,打開健眼一天。視力提高到1.0以后,仍需遮蓋鞏固至6個月以上,直至視力穩定無反復為止。
2.3精細目力訓練教會家長及弱視患兒每天做精細目力訓練。如繪畫、描圖、穿針、剪紙等視覺刺激。
3護理對策
3.1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3.1.1我院建立了完善的健康教育體系,在初診及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對患兒及家長實施針對性的醫學知識、護理知識講座。通過開展健康教育,使患兒和家長正確認識弱視的可逆性和治療的長期性,因此樹立患兒和家長對弱視治療的信心和恒心,保證弱視治療的效果。
3.2做好心理護理
3.2.1做好患兒心里護理農村患兒的心理特點表現在唯我獨尊,恐懼心理,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耐受性差,害怕陌生環境[4]。所有這些特點直接影響了治療的進行和效果。
3.2.2家長的心理指導治療一段時間后,兒童對治療的單調性產生厭倦,容易對治療不認真,注意力不集中等,所以,除醫護的指導外,更需要家長的關愛、鼓勵。調整兒童心理狀態方面家長的責任心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家長對弱視的認識程度及患兒的依從性是確保療效的最重要因素[5]。
3.3隨訪和指導對所有門診就診患者我院建立了門診檔案,內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別、年齡、初診時間、弱視類型、家庭電話、每次復診客觀檢查結果、每次隨訪的資料等,對各個患者做到心中有數,對家長或患兒提供技術指導,對治療、護理進行正確的干預。同時,把我院斜視弱視科電話告知每位病人,開通了24小時電話咨詢服務,及時解決患者疑難。
4體會
4.1弱視的治療貴在早期,3-6歲是弱視發育敏感期,也是弱視治療的最佳時間,若不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將終身視力低下[6]。然而農村醫療條件和認識水平的差距導致許多兒童錯過最佳治療時期,給患兒以后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諸多不便。這需要醫生、家長和社會對弱視正確全面的認識并引起社會的廣泛重視。社會大環境的支持是不可忽視的,特別是患兒家庭、學校的支持是弱視防治效果的有利保障。對此我院經常在邢臺市及各縣通過電視、廣播等宣傳媒介積極開展科普宣傳教育。同時每月一縣派醫療隊進行義診,做斜視弱視的檢查、治療、預防和指導工作。使農村廣大人民提高認識和知識水平,做到患者及時就診,力求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4.2家長的合作是弱視治療成敗的關鍵,弱視治療需較長時間,療程少則3-6個月,多則18-24個月,已治愈的弱視患兒還需延續治療2年,鞏固療效、防止復發。告知家長定期復查及隨訪的必要性,做到定期復查、定期隨訪,確保遠期療效。治療過程中我們感到難度最大的因素是患兒及家屬對弱視長時間治療缺乏信心,容易產生厭煩心理,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療,如不能持續或自行終止,結果造成已提高的視力很快下降,因此家長的積極配合關系到弱視治療的成?。蝗跻晝和柧氁缽男允侵富颊邔︶t囑、護囑的服從或遵守,充分依從應該是指患者完全服從醫囑或護囑進行治療和訓練等,并產生與治療相關的作用[7]。農村家長及兒童依從性較城市差,造成治療效果相對較差或時間較長。
【摘要】 目的:探討哮喘兒童的社區管理內容。方法:對980例哮喘兒童建立社區管理方法,包括建立和確定治療目標,進行哮喘知識教育、藥物介紹和其他方法的使用、患者規范化管理和個體化治療。結果:80.6%以上患兒半年內未發作,給予降級治療。結論:護士在兒童哮喘社區管理中起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 哮喘;社區管理;護士;兒童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mmunity management of childhood asthma. methods: set up community management of 980 cases with childhood asthma, including establishing and determining the treatment goal, implementing asthma education, introducing administration of drugs and other ways, standardizing management and employing personal therapy. results: more than 80.6% of 980 cases didn't recur, and were treated in degradation. conclusion: nurs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ommunity management of childhood asthma.
[key words] asthma; community management; nurses; children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也是危害兒童身心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哮喘病患者除了急性發作期到醫院短期治療外,更重要的是患者緩解期在家中進行主動的吸入治療而控制病情。因此,社區管理就顯示其重要性。為了對患者實行規范化管理,到達控制哮喘預期目的[1]。我們于1999年4月~2006年10月,遵照世界衛生組織關于“哮喘管理和預防的全球策略”及“兒童哮喘防治常規”對我院哮喘防治中心980例患兒實行規范化管理,取得良好效果?,F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980例哮喘患兒均來自我院哮喘防治中心,符合1998年全國兒童哮喘防治協作組制定的標準[2],其中男性732例,女性248例,病史最長者14年,最短者1個月。其中嬰幼兒哮喘300例,兒童及青少年哮喘680例。根據臨床癥狀、體征和肺功能、峰流速儀測定,將980例患兒分成輕度465例,中度420例,重度95例。
1.2 管理方法
1.2.1 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確定管理目標[3] 由于哮喘是一種嚴重困擾患兒及家長的疾病,影響患兒身體、心理的健康發育,也給家長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就診時作為門診專業護士,最先接觸患兒,因此,對患兒需要熱情,和藹的態度。首先讓他們了解哮喘治療的長期性和艱巨性,但通過規范的治療是能健康的生活、學習。并且讓他們知道他們所得到的治療方案是目前全球最新最好的方法。讓其自主選擇醫生,以解除恐懼和緊張心理,輕松與醫生交談病情,使醫生獲得詳細資料,定出符合個體病情的治療方案。分發哮喘疾病知識小冊及長期管理的階梯治療方案。建立患兒檔案(包括過敏試驗、肺功能檢查、峰流速儀測定)及定期隨訪計劃。鼓勵家長和患兒積極配合醫生實施治療計劃的重要性,從而提高了治療依從性。
在醫患伙伴關系建立后,我們的管理目標是:(1)增強患者的信心,使他們相信通過長期系統的治療,完全可以有效控制哮喘發作;(2)了解哮喘的誘發因素,并結合具體情況找出各自的誘發因素及避免方法;(3)了解哮喘的發作先兆,學會哮喘發作時的緊急處理方法;(4)學會在家中自我監測評估病情,掌握峰流速儀的使用方法及記錄哮喘日記;(5)掌握正確的藥物吸入技術,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1.2.2 哮喘知識教育 利用候診時間通過播放哮喘防治錄像對患兒及家長進行哮喘知識的教育,解答家長提出的有關哮喘的問題。使之對哮喘有了初步了解。在每個哮喘患者初診時由護士發送并講解《哮喘患者手冊》,使他們從多方面得到有關哮喘防治的基本知識。為了解除部分家長在哮喘治療中的種種顧慮,我們除了做好門診的宣教工作外,還配合醫生舉辦各種哮喘知識講座。內容包括:哮喘病因及誘因、臨床特點、藥物治療和如何使用峰流速儀在家中進行自我監測、了解哮喘發作先兆和緊急情況的處理等。為了使家長和患兒更有信心于依從醫生治療方案,我們先后邀請了數名我國著名哮喘治療專家位臨我科進行指導[1,4,5]。
我們還舉辦哮喘之家、哮喘夏令營等活動,在醫生、護士們的陪伴下進行游泳、登山、參觀動物園等活動,使患兒親自體驗治療后能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起到現身說法作用。
我們不但對門診患兒的知識教育管理,還深入社區,不定期到山區、沿海、農村、小區居民、公園進行宣傳知識義診活動,借助報刊、電臺、電視臺進行哮喘教育宣傳活動。通過各種活動,讓家長和患兒們之間進行相互交流,大家彼此分享成功的經驗,并分析失敗的原因。醫生、護士和他們一起分析每個患兒的不同致病、觸發因素,定出更符合于患兒的治療方案。形成醫患合作伙伴關系。
1.2.3 藥物的介紹和使用 不厭其煩地向患兒及家長講解緩解期及發作期的藥物分類、作用和不良反應,堅持長期吸入糖皮激素的必要性。以解除家長對“激素”的誤解和恐懼的心理。初診患兒在醫生開出處方后,我們就詳細向其介紹正確規范的吸藥技術及注意事項。無論何種類型裝置的哮喘藥,我們都要求家長和患兒一同培訓,指導正確吸藥方法直到掌握為止。并交代每次隨防都要把藥物和工具帶齊,檢查是否掌握正確的吸藥技術并交待注意事項:發作時要加用支氣管舒張劑,再吸入糖皮質激素。吸完藥后,要漱口、喝水,以免引起聲音嘶啞、咽痛等不良反應,有加用面罩式筒式吸舒的用藥后要洗臉,以減少面部不良反應。
1.2.4 患兒的規范管理 對于哮喘患兒來說離開了管理,治療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茖W的管理能更好的監測和規范治療。哮喘是一種慢性病,治療時間長,而且都是在家中用藥,這對于合理管理顯得更為重要。我們對所有的患兒建立隨訪檔案,詳細記錄地址和電話,制定定期隨訪方案。重度患者最長隨訪時間不超過1個星期,中度不超過1個月,輕度3~6個月。如有失訪采取打電話、平臺信息管理或寄信方式進行聯系,催促來復診。并設有熱線電話,接聽咨詢內容,詳細解答疑問。每個哮喘患兒都分發了醫生聯系卡,注明聯系主管醫生的名字和電話號碼,聯系卡填清患兒名字、疾病種類、病情程度、用藥名稱與方法,囑其隨身攜帶。
正確劃分紅、黃、綠三區。綠區表示一切正常,哮喘被控制,pef 80%~100%,變異率小于20%。如果患兒保持在綠區至少3個月,應該考慮降級治療。黃區是警告區,有哮喘癥狀(夜間癥狀活動減少、咳嗽、喘息活動或休息時間減少,胸悶)和/或pef占預計值或個人最佳值的60%~80%,變異率20%~30%。(1)可能表示有急性哮喘發作,需要短暫的增加藥物治療量,需馬上與醫生聯系就診。(2)瀕繁波動到黃區,提示哮喘沒有很好的控制,需與醫生一起重新制定治療方案。紅區是醫療警戒區,有發作征象,pef<60%,變異率大于30%。休息或活動時,既出現哮喘,進入紅區可能反應綠區的治療失敗,病情控制后,應該有相應的復查,并調整綠區計劃及患者的依從情況[6]。
根據患兒每次復診的哮喘日記,尋找其激發因素和誘發因素,具體指導其生活起居環境的改變,如房間簡單、通風。對有過敏體質采取忌、避、替、移措施,盡量減少接觸機會,以免反復發作使肺通氣功能預后差。
1.2.5 做好心理疏導,增強自身素質 哮喘雖是一種慢性病,但是并不可怕,也不必自卑和恐懼,要勇敢正確面對。只要積極主動配合醫生治療,就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
蘇梅玉等.兒童哮喘在社區管理治療中護士的作用 除藥物吸入治療外,同時應加強鍛煉,適當參加體育活動,減少感冒和誘發哮喘的發作,有利于哮喘的控制。
2 結果
隨訪980例患者中,失訪人數逐年減少,由1999年的56%至今下降至13%。980例中790例在半年內未再發作,復查肺功能均大于80%預計值,給予降級治療。140例在7~12個月予降級治療,60例因自行停藥而發作,經過耐心說服加上定期隨訪,均能再積極配合治療。
3 討論
通過7年實踐證明,在哮喘患兒防治中良好的護理管理是取得治療效果的保證。首先,通過護士的工作架起了醫患之間的橋梁,使患者與醫生建立融洽的“合作伙伴”關系,提高醫囑的依從性,也改變了傳統的醫學模式[7]。它保證了定期隨訪的成功率達到控制和預防疾病的發作、發展,減少急診次數或住院次數,降低患兒缺課現象。其次,讓患者及家長認識戰勝疾病的長期性和艱巨性,80%以上的家長能了解哮喘的誘發因素及避免方法。95%的患兒能夠在家中自我監測評估病請,正確掌握峰流速儀的使用方法及記錄哮喘日記,及時發現哮喘發作先兆并進行用藥或尋求醫生幫助。98%的患兒及家長能夠正確掌握哮喘發作時的緊急處理方法。同時,使護士的業務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而更重要的是使哮喘患者從中收益。隨著我國醫療制度的改革和醫學模式的轉變,哮喘患者的社區護理管理工作是社會的需求,時代的追求。
【參考文獻】
1 蔣田華,欒寶蓮. 護理干預對預防支氣管哮喘發作的臨床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護理版),2008 ,4(3 ):2829.
2 陳育智,俞善昌,董宗祈,等.兒童哮喘防治常規[j].中華兒科雜志,1998,36(12):747.
3 林菊清,黃春香.心理干預對哮喘兒童行為及家長心理狀況的影響[j].長治醫學院學報,2008,22(5):366368.
4 耿玉瑩,李鳳鳴,王靜.對兒童哮喘患者家長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j].實用醫藥雜志,2005,22 (6):534535.
5 李莉.機械通氣輔以霧化吸入治療1例急性重癥哮喘的護理[j].實用醫藥雜志,2004,8(2):4042.
(一)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穩定,達到二級以上標準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城鄉規劃建設局。
(二)縣域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95%以上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
()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每年達95%以上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水利局。
(四)全縣輻射環境質量保持環境正常水平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
二、污染防治目標
(一)2015年與年相比,全縣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如下:化學需氧量減少9.5%(其中工業加生活9.1%、農業10.9%),氨氮減少13.3%(其中工業加生活14.0%、農業10.9%),二氧化硫保持不變,氮氧化物減少7.5%。其中:2013年各項減排比例要達到2015年減排目標比例的60%以上。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經貿局、農業局、統計局。
(二)工業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每年全部規范處理;工業企業每年實現穩定達標排放;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75%。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衛生局、經貿局。
(三)完善城區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新增污水管網2公里;加強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確保城區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穩定在80%以上;加強垃圾處置管理,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5%以上,所有污泥按規范處理處置。
責任單位:縣城鄉規劃建設局、環保局。
(四)開展機動車尾氣專項整治和機動車環保標志管理,所有在路行駛的機動車每年均達標排放。
責任單位:縣公安局交管大隊、環保局。
(五)全面推進清潔生產,2015年前按規定完成省、市下達的清潔生產審核任務。
責任單位:縣經貿局、環保局。
、生態保護目標
(一)全面取締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開礦、采砂,和各類生產性、經營性排污口,以及一級保護區內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完成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定及基礎環境調查、評估和規劃工作,并對鄉鎮級水源地水質開展定期監測,每年一次以上;省、市政府確定的流域整治年度重點項目完成率超過95%。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
(二)2013年建成省級生態縣,2014年建成國家級生態縣;2014年建成國家級生態鄉鎮11個;2015年轄區內50%的社區達到綠色社區的要求。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發展和改革局。
(三)所有規?;笄蒺B殖場和養殖小區大力推廣四種環保養殖模式(豬—沼—果(草、林、菜)、達標排放、漏糞地面—免沖洗—減排放和生物發酵墊料床零排放),其中主要推廣豬—沼—果(草、林、菜)、漏糞地面—免沖洗—減排放模式;完成80%規?;笄蒺B殖場全過程深度治理;按照“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制訂畜禽污染治理長效管理辦法,建立健全監管網絡,加強日常監管工作,對縣域內禁建、禁養區進行定期不定期的巡查,對違反有關規定的畜禽養殖場堅決予以整治,以鞏固治理成效,防止回潮。
責任單位:縣農業局。
(四)按時完成省下達的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和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工作任務。2015年前,所有鄉鎮均成立承擔環保職責的機構或確定專(兼)職環保管理人員。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城鄉規劃建設局。
(五)科學劃定礦產資源禁采區、限采區和可采區,落實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和企業責任制,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方案實施情況納入礦山年檢指標。2015年前,所有開采礦山能嚴格實施礦山生態恢復治理方案,實現“邊開采,邊治理”。
責任單位:縣國土資源局。
(六)2012年,完成積善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建設并投入運行。
責任單位: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四、環境監管能力目標
(一)按要求完成依法行政工作,無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決策失誤造成重大環境事故或者干擾執法造成嚴重后果的情況;及時上報環境違法信息。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
(二)環保投入納入公共財政支出的重點,中央、省級項目的配套資金按承諾落實;每年縣政府的環保投入(按“211環境保護”支出科目核算)不低于上年水平。
責任單位:縣財政局。
(三)加強核與輻射監管能力建設,全面使用國家核技術利用輻射安全監管系統。2012年前,縣環保局應有輻射防護安全監督員。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
(四)按規定完成年度環境應急工作任務;2015年前,達到《全國環保部門環境應急能力建設標準》要求。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
(五)2012年前,本級環境監察機構標準化建設達到國家中部地區相應標準;2015年前,按照國家東部地區標準,全面完成縣級環境監察機構的標準化建設。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
(六)按全省年度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體系建設實施方案要求,完成減排監測體系建設工作任務;2015年前,縣環境監測站達到東部地區三級站標準,并通過省級環保部門驗收。
責任單位:縣環保局。
(七)加快推進城市供排水管理系統建設,建立專業化管理機構,完善監測設施設備,提高行業監管水平。
責任單位:縣城鄉規劃建設局。
五、縣域突出環境問題整治目標
[關鍵詞]兒童;食管狹窄;支架置入;護理
兒童常因誤服強堿、強酸等化學腐蝕劑造成食管化學性灼傷。輕度或中度灼傷者可通過早期應用激素、食管擴張術等治療獲得好轉或治愈。食管灼傷后未能獲得及時正確的處理或嚴重的食管灼傷往往導致晚期食管瘢痕狹窄。治療極其困難,2005年10月~2008年11月我科共收治9例食管腐蝕傷瘢痕狹窄患兒,放置支架后獲得較為滿意的臨床效果?,F將有關護理工作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男6例,女3例,年齡2~7歲。其中吞服強堿,強酸,過氧乙酸7例,腐蝕劑不明確1例,農藥1例。
1.2 支架置入法
先行常規胃鏡檢查,確定狹窄情況,再把活檢鉗從活檢孔道伸出,夾住導絲連同胃鏡一塊進入食管,然后將導絲通過狹窄處,保留導絲取出活檢鉗,根據狹窄程度,選擇不同直徑的氣囊擴張器探條進行擴張,擴張至0.8cm×1.0cm,推出擴張器,在導絲引導下將支架置入器送人預期位置,要求支架兩端均超過狹窄段2~3cm為宜,緩慢退出置入器外管,直至支架完全釋放,之后退出置入器和導絲。操作過程中用力適宜,動作柔和避免損傷食管致出血或穿孔。胃鏡觀察支架位置是否合適,但胃鏡不能通過支架內,以免支架移位。在支架上緣觀察,完全覆蓋病變即可,如位置不合適,可利用支架回收器進行調整或取出重放。
1.3 治療效果
本組9例患者中,9例一次性置入成功,未出現出血和穿孔,有效解決了患兒的吞咽困難問題改善患兒的進食狀況,保證了營養供給,提高生活質量。
2 護理
2.1 心理護理
因食管內支架置入術是近幾年開展的新技術,患兒家屬對此了解甚少,且此類患兒傷后不能進食,存在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體質極差,容易產生過度恐懼和期望值過高的心理。要多關心病人,向其家屬解釋手術的必要性,基本操作步驟,介紹支架的性能和優越性,消除其顧慮,取得病人及家屬的配合與理解。
2.2 術前護理
做好血常規、凝血功能、胸片、心電圖等檢查。術前禁食、水6h,術前半小時肌肉注射地西洋,以解除患兒緊張情緒,松弛食管平滑肌,減少消化道分泌液,取左側臥位置彎盤于口角,鼻導管持續低流量給氧。
2.3 術中護理
進行支架放置前,患兒宜采取全身麻醉,減少兒童對手術的恐懼與不配合。在置入支架過程中,護士可通過非語言溝通進行交流。比如:身體姿勢、表情、目光接觸以及對患兒觸摸等方式傳遞愛的信息,在情感上讓患兒得到支持與鼓勵,使其身心放松,主動配合,有利于手術的順利完成。
2.4 術后護理
2.4.1 病情觀察患兒返回病房后,嚴密觀察生命體征,每1h測一次,四次平穩后,改為每4h測一次,至術后24h。
2.4.2 飲食護理支架置入后禁食禁水2h,若無不適,12h后進食少量流質,以后逐漸過渡到半流質、軟食、普食。進食時應細嚼慢咽,少量多餐,禁食質硬、粗纖維、粘性食物,進食后囑患兒多飲溫開水。以沖洗食管,減少食物滯留管腔。忌過熱、酸冷食物,防止支架熱脹冷縮,造成支架變形,移位。定期隨訪,了解支架位置。
2.4.3 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①胸痛及異物感:支架置人后多數患兒有不同程度的胸痛及異物感,是由于氣囊擴張造成牯膜及肌層撕裂,置入支架膨脹所致,此時向患兒及家屬解釋,給予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勵,絕大部分患兒癥狀1周內消失,如果疼痛嚴重者,應報告醫師適當應用鎮痛藥物。②出血:一般為狹窄處癱痕撕裂引起,向患兒及家屬解釋原因,減少患兒家屬緊張,恐懼心理,常規應用止血及黏膜保護劑,一般于1周內緩解。③食管反流:食管支架置入后,胃內容物易反流,出現暖氣、反酸、上腹部燒灼感等癥狀,可囑患兒進餐時取坐位,飯后勿平臥,飲食不宜過飽。睡眠時取半臥位或高枕位,減少反流。反流特別嚴重的患者,可給以胃動力藥、抑酸護胃藥等。④支架移位和梗阻:有報道術后支架移位率為31%。支架置入后可因吞咽硬,粘性食物時推動支架或飲用冰冷食物引起支架變形移位。置入支架后由于食管內壁不光滑,大量進食后易發生梗阻,可囑患者少量多餐細嚼慢咽,飯前飯后均應喝些溫開水,以沖凈食管內的食物殘渣,應禁食粘性,粗纖維的食物。
2.5 出院指導
2.5.1 勿做劇烈活動,注意休息。
2.5.2 合理調整飲食,告誡患兒避免進食粗糙,質硬、過冷或過熱食物,進食時應細嚼慢咽。
2.5.3 定期復查,了解支架位置是否移位、脫落等情況,一旦出現不適應及時就診。支架置入后完全膨脹有個過程,若在這段時間進食。由于食管的節律性蠕動及食物的沖拉,處于未完全膨脹而穩定性差的支架與食管未完全嵌合,從而導致支架移位。
[關鍵詞] 靜脈留置針;兒童患者;心臟手術;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12-128-03
靜脈留置針是臨床上較為常用的一種輸液方法,其主要優點有:簡便、減少多次靜脈進針、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在兒童患者中建立有效的靜脈留置針十分必要,通過靜脈留置針途徑接受藥物治療和營養支持[1]。但留置時間一直是比較有爭議的焦點,留置時間過長容出現感染、皮膚紅腫等不良反應[2]。因此,靜脈留置針的護理成為護理人員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本研究通過對比分析在兒童心臟手術患者給藥不同類型的靜脈留置針的護理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月~2013年11月在我院行心臟手術的兒童患者200例,按住院順序給予編號,根據隨機數字表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其中觀察組男66例,女34例,平均(8.4±4.2)歲,房間隔缺損27例,室間隔缺損25例,大動脈轉位20例,法樂四聯癥12例,動脈導管未閉9例,主動脈縮窄7例;對照組男63例,女37例,平均(8.2±4.4)歲,房間隔缺損29例,室間隔缺損26例,大動脈轉位18例,法樂四聯癥12,動脈導管未閉9例,主動脈縮窄6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種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兒給予德國貝朗公司生產的安全型靜脈留置針,對照組給予美國BD公司生產的普通留置針。操作方法:(1)根據兩組患兒的年齡、血管粗細及病種選擇合適型號的留置針(20~22G)。(2)兩組患兒均選用頭皮靜脈進行穿刺。(3)以穿刺點為中心,直徑大于6cm周圍的皮膚進行常規消毒,選取比較粗直的靜脈穿刺,以15°~30°角度在靜脈上方直刺進針,控制進針速度,見到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與皮膚平行,推進留置針入血管2~5mm后,拇指和無名指后撤針芯2~3mm。移出鋼針前,輕壓套管頂端處的靜脈,以防血液溢出,直接將鋼針向后拉。將鋼針放入銳器回收器,連接輸液管,用無菌敷料覆蓋穿刺部位。每天檢查穿刺部位,無感染發生情況下,每天更換3M無菌敷料,最長應不超過3d。在進行輸液或者給予藥物的時候,應進行沖管,輸液完畢后進行封閉。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穿刺成功率、留置時間、護理時間、皮膚損傷率、不良反應率(靜脈炎、感染、膠布過敏)。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19.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穿刺成功率、皮膚損傷率的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較,穿刺成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皮膚損傷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兒留置時間、護理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留置時間(5.2±0.8)d明顯長于對照組(3.4±0.7)d,護理時間(0.6±0.2)h明顯短于對照組(1.1±0.3)h,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3 不良反應率發生情況
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較,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1.229,P=0.268>0.05)。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完善,靜脈留置針是在臨床護理上發展起來的一項新的操作技術,隨著該技術的不斷發展,它已經逐漸取代了傳統的鋼針。靜脈留置針的主要優點:(1)減輕患者由于反復穿刺而造成的痛苦[3];(2)減少穿刺次數,避免損傷血管,減少液體外滲,為輸液和輸血建立了方便的通道;(3)建立了一條開放的靜脈通路,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量,提高了護理效率;(4)適合長期輸液的患者、兒童患者、老年患者等,特別是危重患者,可隨時建立有效的用藥通路,提高搶救成功率[4]。由于靜脈留置針具有這些優點,因此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并取得良好的護理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使用安全型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率為97.0%,略高于對照組使用普通型靜脈留置針的95.0%,兩者在統計學上無明顯差異,提示我們對于普通型和安全型靜脈留置針在穿刺成功率無差別,可能穿刺成功率與留置針的類型無關,這點有待進一步研究。另外,研究結果也顯示,觀察組皮膚損傷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在統計學上有顯著差異,提示我們為了減少皮膚損傷率,應該使用安全型靜脈留置針。研究結果優于王潤鳳[4]報道的實驗組患者穿刺成功率94.5%,皮膚損傷率12.3%。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靜脈留置針留置平均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統計學差異顯著,提示我們安全型靜脈留置針在兒童心臟手術室應用時間較長,另外,觀察組的平均護理時間也明顯短于對照組,統計學差異顯著,提示我們安全型靜脈留置針方便護理,花費時間少。可能原因是:在使用設計上安全型比普通型更人性化,方便使用。安全型防刺傷,又防血液污染,因此在日常護理過程中花費時間比較少。卓桂芝[5]在新生兒護理中應用靜脈留置針的研究報道,實驗組靜脈針留置時間長為(6.4±0.7)d,其研究結果明顯高于本研究,可能原因是研究對象不一致造成。臨床上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一直存在爭議,不宜過長時間使用,一般認為不應該超過3~5d。
靜脈留置針常見的不良反應有皮下血腫、液體滲漏、導管堵塞、靜脈炎、靜脈血栓等[6-11]。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和觀察組患兒靜脈留置針的不良反應有靜脈炎、感染和膠布過敏等,兩組發生不良反應無明顯差別??赡茉颍簝山M均在進行靜脈留置針穿刺前對患兒進行評估和溝通,制定合理方案和操作護理人員進行操作均有嫻熟的穿刺技術和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選擇合適的靜脈穿刺點,正確的穿刺方法及有效固定留置針,并進行合理的封管;對患兒家屬進行健康教育,爭取家長的配合。研究結果與文獻報道相似[12-16]。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處,研究樣本相對比較少,結論的準確性有待進一步提高樣本量進行驗證。
綜上所述,在兒童心臟手術護理應用靜脈留置針能減輕患兒痛苦,選擇合適類型的靜脈留置針能有效減輕護理工作量,值得在兒童心臟手術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蔣林,周紅.靜脈留置針在兒內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6(2):438-439.
[2] 申潔,耿秀雙.特殊護理干預在兒科靜脈留置針使用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7(19):46-47.
[3] 謝艷,冼日鳳.改良靜脈留置針固定方法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0,24(4):1095-1096.
[4] 王潤鳳.靜脈留置針在兒科中的應用于護理[J].全科護理,2012,10(9):2544-2545.
[5] 卓桂芝.靜脈留置針在新生兒護理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8):562-563.
[6] 張素平.兒科應用靜脈留置針的護理干預[J].全科護理,2012,10(8):2251-2252.
[7] 鞠兆麗.靜脈留置針的臨床應用和護理[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3):99-102.
[8] 王桔,周望梅.小兒頭皮靜脈留置針應用問題分析與對策[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25):104-107.
[9] 何冰娟.醫用輸液貼與膠帶在靜脈留置針固定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7):75-76.
[10] 葉琴,宋月梅,張紅梅.新生兒不同部位靜脈留置針穿刺研究進展[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47-48.
[11] 張世玲,李桂芹.小兒靜脈留置針臨床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1):74-75.
[12] 黃冬梅,仇海榮.靜脈留置針的臨床應用及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1,3(20):56-57.
[13] 汪明芳.靜脈留置針穿刺失敗的相關因素及對策[J].中國醫藥科學,2012,2(14):186-187.
[14] 韋美勤.PCI術后靜脈留置針的臨床應用及護理[J].中國醫藥科學,2011,1(12):78-79.
[15] 徐麗華.新型靜脈留置針的臨床應用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8,27(8):859-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