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表達愛意的詩句

      表達愛意的詩句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表達愛意的詩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表達愛意的詩句

      表達愛意的詩句范文第1篇

      2.傻瓜才談戀愛,好想當傻瓜啊。

      3. 快把我偷走吧,浪漫的收藏家。

      4.這世界上有兩種最耀眼的光,一種是太陽 一種是你努力的模樣

      5.我在麥當勞存了第二個冰激凌,送給你吃。

      6.或許前路永夜 即便如此我也要前進,因為星光即使微弱也會為我照亮前路

      7.冬天再沒人給我暖手的話我就要像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凍死了。

      8.鐵樹什么時候開花就看你了。

      9.寒冷的冬季就需要愛河的溫暖。

      10.你就像陽光刺破云層, 緩慢而溫柔,無法被阻擋 最終整片天地充滿了光明與希望。

      11.去向著光吧 我向著你

      12.就算是星星碎掉 溢出來的光也很好看

      13.在追逐月亮的途中 我也被月光照亮過

      14.若心有所向 平凡的日子也會泛著光

      15.看見光 追隨光 成為光 發散光

      16.你把拼多多那心思用到我身上,你得到的何止100塊。

      17. 我應該不是想戀愛,可能只是想找個我喜歡的身體抱著睡覺,一起吃飯,有個精神寄托,僅此而已。

      18.到底要買什么型號的手機才能收到男孩子的消息啊!煩死啦煩死啦。

      19.你應該要出現了,我也已經開始期待和你的生活了。

      20.若無法得到救贖 就成為自己的光。

      21.你在黑暗中忍耐 窺視希望的光,只是為了在遇見光的那一刻 鋒芒畢露

      22.臺上的光恰好打在他身上的那一瞬間,你分不清這是舞臺的光 還是他發出的光

      23. 我恨不得腳踏八條船來表達想談戀愛的決心。

      24.什么時候第二杯半價能不是自己喝啊。

      25.要不了多久,圣誕、煙火、新年,這些美好與溫柔都會如約而至,你要是有空,也一起來吧。

      26.昨天晚上夢見一個老頭用繩子綁我,我就打了他一頓,他說再也不敢了,我這才停手問他叫什么,他說他叫月老。

      27.青春本來就是馬不停蹄的錯過和相遇,愿我們各自發光 頂峰相見

      28. 想喝南瓜杏仁粥不要瓜,不要杏,不要粥,要南仁。

      29.我不想聽網易云了,我想聽你的,對不起打錯了,是我想聽你聲音。

      30.你慢慢考慮,錯過了我這個村兒,還有我開的店,還有我開的連鎖店,還有我擺的地攤。

      31.大家好,我在創業,能不能讓你身邊的帥哥,掃一下我的二維碼,支持一下我的愛情事業。

      表達愛意的詩句范文第2篇

      有一座高山叫“書山”,有一條捷徑叫“勤奮”,愿你走著捷徑勇攀山頂。有一片大海叫“學海”,有一條輪船叫“刻苦”,愿你坐著輪船遨游大海。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癡心石的閱讀題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癡心石許多年前,當我還是一個十三歲的少年時,看見街上有人因為要蓋房子而挖樹,很心疼那棵樹的死亡,就站在路邊呆呆的看。樹太大了,不好整棵的運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鋸子,把樹分解。我鼓足勇氣,很不好意思的問,可不可以把那個剩下的樹根送給我。那個主人笑看了我一眼,說:“只要你拿得動,就拿去好了。”我說我拿不動,可是拖得動。

      父母看見當時發育不良的我,拖回來那么一個大樹根,不但沒有嘲笑和責備,反而幫忙清洗、曬干,然后將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以后的很多年,我撿過許多奇奇怪怪的東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煩,反而特別看重那批不值錢但是對我有意義的東西。我和父母,其很少一同欣賞同樣的事情,他們有他們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國書籍里。我以為,父母是不了解我的。

      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賞我的怪癖,可是他們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夠了解我對于美這種主觀事物的看法,只要他們不干涉,我就心安。

      有一次,答應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邊。結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書,看到天亮才睡去。

      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著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點,母親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會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喪失睡眠,總之,她很艱難。半醒了,只揮一下手,說:“不去。”醒來發覺,父親留了條子,叮嚀我一個人也得吃飯。

      中午起床,奔回不遠處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掃落花殘葉,弄到下午五點多鐘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媽媽迎了上來,責我怎么不吃中飯,我問爸爸在哪里,媽媽說:“噯,在陽臺水池里替你洗東西呢。”我拉開紗門跑出去喊爸爸,他應了一聲,也不回頭,用一個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過了一會兒,爸爸又在廚房里找毛巾,說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廳等著。

      一會兒,爸爸出來了,媽媽出來了,兩老手中捧著兩塊石頭。

      爸爸說:“你看,我給你揀的這一塊,上面不但有紋路,石頭頂上還有一抹淡紅,你覺得怎么樣?”媽媽說:“我挑挑揀棟,才得了一個石球,你看它有多圓!”說完把石頭遞給了我。我注視著這兩塊石頭,眼前立即看見年邁的父母彎著腰、佝著背,在海邊的大風里辛苦翻石頭的畫面。“你不是以前喜歡畫石頭嗎?我們知道你沒有時間去撿,就代你去了,你看看可不可以畫?”媽媽說。

      看著比我還要瘦小的父母,看著這兩塊沒有任何顏色可以配上的、世間最樸素的石頭,一時里,我想罵他們太癡心,可是開不了口,只怕一講話聲音馬上哽住。父母的愛——一生一世的愛,都藏在這兩塊不說話的石頭里給了我。

      我將那兩塊石頭放在客廳里,跟在媽媽身后進了廚房,然后,三個人一起用飯,飯后爸爸看的“電視新聞”開始了,媽媽在打電話。我回到父母家也是屬于我的小房間里去,赫然發現,父親已將這兩塊石頭,移放在我的一部書籍上,那套書,正是庚辰本《脂硯齊重評石頭記》。

      1.根據文意,回答下面兩道題。

      (5分)

      (1)小時候,為什么“我以為,父母是不了解我的”?

      (2)“我”希望父母了解嗎?為什么?

      2.從“我”沒有與家人一起去海灘的這件事中,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人?請概括出三個特點。

      (6分)

      3.請從下面三個細節中選擇一個,具體分析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5分)

      ①父母看見當時發育不良的我,拖回來那么一個大樹根,不但沒有嘲笑和責備,反而幫忙清洗、曬干,然后將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②爸爸說:“你看,我給你揀的這一塊,上面不但有紋路,石頭頂上還有一抹淡紅,你覺得怎么樣?”

      ③我注視著這兩塊石頭,眼前立即看見年邁的父母彎著腰、佝著背,在海邊的大風里辛苦翻石頭的畫面。

      4.作者為什么用“癡心石”作為文章的題目?請聯系全文,談談你的理解。

      (4分)

      5.閱讀拓展(4分)

      (1)下面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些名言,請你選出與本文主題一致的一項。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B.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C.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D.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2)有讀者在評論三毛《癡心石》的時候,引用了這樣的詩句:“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請參看文末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說出以上詩句出自中國哪部古典文學名著?

      答案:

      1.(1)因為父母很少和“我”一同欣賞同樣的事情(或“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賞我的那些怪癖”)。

      (2)不希望;因為“我”不想父母干涉。

      2.①只按自己意愿行事(任性);

      ②不顧家人的感受(自私);③不守諾言;④喜愛閱讀;⑤受父母寵愛。

      3.①作者通過對父母一連串的動作描寫(“清洗”、“曬干”、“搬”),表達了父母對“我”的包容和理解。

      ②作者通過描述父親的語言(向“我”推薦石頭及輕聲的問話)淋漓盡致地表達了父親為“我”挑選石頭的良苦用心和濃濃愛意。③作者通過對“我”心理活動的描寫(想象父母“彎著腰、佝著背”翻石頭的艱辛),細膩地表達了“我”對父母“癡心之愛”的醒悟、感動、愧疚與自責。

      4.因為“石頭”是文中傳遞情感、表達愛意的一件物品,用“癡心”修飾“石頭”,表達了父母對“我”的愛達到沉迷的程度,這種愛是無聲而永恒不變的。

      5.(1)C

      表達愛意的詩句范文第3篇

      關鍵詞: 文化可譯 相對性 翻譯策略

      一、可譯性與不可譯性

      在翻譯界,可譯性和不可譯性一向就是爭論的焦點。最早提出不可譯性的是意大利詩人但丁(Dante),他在《饗宴》(Convivio)一書中盛贊俗語的優點,得出文學作品不可譯性的結論。而意大利的翻譯理論家阿雷蒂諾(Leonardo Bruni Aretino)翻譯亞里士多德的作品,認為有效的翻譯在任何語言之間都是可能的。

      我們認為,承認不同語言與文化之間具有可譯性,是翻譯的理論基礎。因為不同語言間的共同點遠遠超出不同點,語言間的共同點使源語向目的語的轉換成為可能。此外,語言、文化的可譯性還與文化具有跨民族、超地域的趨同性和可融性的特點相關,各民族之間總是存在著文化認同,而這種認同的文化地位僅次于最具普遍性的人類認同維度,即作為人的認同維度。但我們又必須承認語言間的差別不僅體現在不同的語言符號上,也體現在對客觀世界本身的不同看法之上,因為語言對人類的思維、世界觀的形成起著某種支配、主導作用,所以不同的語言和文化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由于這種特殊性的存在,不同語言和文化之間在互譯過程中會出現種種障礙。例如,在實際的翻譯過程中,有時很難將源語的各種意義,如文化意義、風格意義等都翻譯至目標語,只能翻譯其中的一種或兩種意義,有時甚至連一種意義也無法準確傳遞,這時無論采用直譯、音譯或釋意都會造成意義在一定程度上的損失。這就使得一些翻譯理論家認為不同的語言文化間存在著“不可譯性”。英國翻譯理論家卡特福德(J.C.Catford)還認為,不可譯有兩類:一是語言不可譯,二是文化不可譯。而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則進一步認為,語言不可譯是直接的,而文化不可譯卻要復雜、困難得多,且文化的不可譯往往是反映在語言層面上的不可譯。

      二、文化可譯的相對性

      我們認為,語言文化間的可譯與不可譯是同時存在的一對矛盾,持有絕對可譯性和絕對不可譯性的觀點都是不科學的,它否認了任何事物都在不斷發展這一真理,而認為語際之間的翻譯具有相對不可譯性和相對可譯性,從兩個不同的角度承認可譯性是有局限性的,是以承認可認識論為出發點的,是一種積極的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承認語際之間的翻譯是可能的和可行的,符合唯物辯證法的認識論;承認可譯性限度,即承認翻譯困難和翻譯的局限性,這也是符合客觀實際的。所以,所謂的可譯與不可譯實際上是個“度”的問題,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這就是可譯的相對性。

      可譯的相對性有兩層含義:其一,譯者本身是個文化人,必定帶有自己的文化烙印,加之自身經歷和知識結構有限,并不總是能夠準確無誤地理解并譯出原語所蘊涵的全部文化信息。其二,譯語讀者也會囿于已有的文化框架,并受認知度和對文化敏感度的局限,不太可能獲得與原語讀者相同的文化信息,并產生相似的心理反映。

      三、文化可譯相對性的體現

      1.詞匯層面

      每種語言的詞匯是最易于反映出該語言文化的豐富性的。而這種反映民族文化事物特征的詞匯本身的翻譯常常就是相對的。文化差異導致的詞匯層面的相對可譯性體現在幾個方面:其一是文化詞空缺,即譯語中缺乏表達原語某些反映特有文化事物的詞語。以北京2008奧運會吉祥物“福娃”為例。“福娃”體現了中國文化特色,寓意“吉祥”“、喜慶”、“祝福”,同時也傳遞出中國人民熱情邀請世界各國人民共聚北京,共赴2008奧運盛典的心聲。但是負載濃厚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福娃”在英語中沒有相對應的詞語,經過譯界多方努力、商討,“福娃”最終譯名定為Fuwa。至于西方人究竟能理解多少,又有何感受,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西方人對Fuwa的理解和感受與中國人對“福娃”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但要英譯“福娃”,除了用漢語拼音之外,似乎找不到更佳的辦法。第二種情況是,詞匯的概念意義相同而內涵意義卻大相徑庭的詞語。一種語言文化對某物所賦予的聯想意義在另一種語言文化中不存在或是被賦予了不同的聯想意義。這時原詞語的翻譯便具有一定的相對性。如漢語中的“月亮”與英語中的moon。一提到“月亮”,中國人便會想起李白的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亮”可能引起的聯想往往是與“游子”、“故鄉”、“親人”、“團聚”、“中秋”有關。而對于西方人,尤其是美國人來說,月亮所引起的聯想與中國人當然大不相同。看見月亮,他們或許會想到火箭、登月、外層空間等。這類詞語雖然概念意義相同,但聯想意義卻不同,且各自已建立起固定的聯想意義。兩者互譯時,譯者會感到相當困難,往往顧此失彼。第三種情況是,某些詞語本來是記錄源語中的某種特殊文化事物的,但在使用過程中,該詞語又被賦予了一種新的意義,使原有的所指意義消失而發生轉義。這類詞語的翻譯也具有相對性。如英語中的Trojan horse,漢語雖可譯為“特洛伊木馬”,但不了解古希臘人與特洛伊人之間長達10年的特洛伊戰爭,讀者是無法從譯文得到源語的“顛覆陰謀/分子”的轉義的。這類文化詞語的可譯度會隨著兩種文化交融的不斷深入而逐漸提高。

      2.句子層面

      文化差異不僅體現在詞語層面上,也反映在句子和篇章的層面上。例如:John can be relied.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如果將其譯為:約翰是可靠的。他不吃魚,還玩游戲。僅僅傳達了原文的表層意思,根本未能觸及原文的內涵意義。這里涉及英國歷史上的宗教斗爭。原來,舊教規定齋日只許吃魚,而新教徒拒絕在齋日吃魚。“不吃魚”在這里表示“忠誠”,“玩游戲”則表示“遵守規則”。有了這樣兩種說法,此句似應譯為:約翰是可靠的。他既忠誠,又守規矩。但此譯文似乎離原文太遠。許淵沖先生主張譯為:約翰是可靠的。他忠實到齋日不吃魚,凡事都循規蹈矩。但這里添加的“忠實到齋日”和解釋性的“凡事都循規蹈矩”與原文出入是一目了然的,看來這句話的可譯性也只能是相對的。

      3.語篇層面

      語篇角度來說,詩歌往往是被認作是語言尤為凝練,情感尤為豐富的文體。中西語言、文化的實質差異給中西詩歌的互譯造成了重重困難和險阻。為論證文化可譯的相對性,我們不妨就李白的《靜夜思》與許淵沖的英譯比較。

      靜 夜 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Thoughts on a Silent Night

      Before my bed is a pool of light;

      Can it be frost upon the ground?

      Eyes raised,I see the moon so bright;

      Head bent,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首先,原詩標題“靜夜思”至少存在著以下三種可能的關系組合:靜夜(形)思(名)、靜夜(副)思(動)、靜(形)夜思(名),而英文標題實際上只譯出了一種,即第一種關系組合,但要在英文中重現原文的三種可能的關系組合無疑是不太可能的。

      其次《靜夜思》無人稱代詞“我”,這是符合古漢語的敘事模式的,而英譯文中非得補上人稱代詞,這也是為了符合英語的敘事模式。原詩人稱代詞的缺席的“我”似可以理解為作者或游子或讀者,而英譯文補上人稱代詞后似只能理解為作者了。

      最后,原詩中的“明月”暗喻合家團圓“地上霜”暗喻清冷孤寂,這一實一虛也很難在譯文中重現。

      總的來說,中詩以委婉簡雋勝,英詩以深刻直率勝。中詩以意境、微妙勝,英詩以鮮明、鋪陳勝。詩歌譯者要想兩全,必定是困難重重。

      四、文化可譯相對性下的翻譯策略

      異化、歸化,是就翻譯中所涉及的文化轉化而言,前者以源文化為歸宿(source language culture oriented),后者以目的語文化為歸宿(target language culture oriented)。即“異化”提倡譯文應當盡量去適應、照顧源語的文化及原作者的遣詞造句習慣。而“歸化”則恰恰相反,主張譯文適應、照顧目的語的文化習慣,為讀者著想,替讀者掃除語言文化障礙。

      文化翻譯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兩種文化的互相了解,進行跨文化交際活動。為了達到最大限度的文化傳遞,對于相對可譯的語言,我們主張“歸化為主,異化為輔”的翻譯手段。

      在處理這些文化可譯相對性的語言時,應盡量保留源語言的內容和總體風格,進行歸化處理,以求把源語信息用目的語的民族習慣性語言表達出來,讓目的語讀者容易理解與接受。例如: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一貧如洗

      like a hen on a hot girdle――如熱鍋上的螞蟻

      as stupid as a goose――蠢得像豬

      as stubborn as a mule――倔犟得像頭牛

      而同時我們也應指出,在進行歸化處理時,不能過分強調符合目的語的民族的語言習慣,有時,為了譯文準確性,不得不舍棄目的語中類似的對應詞,而采用異化處理。例如:英語諺語“love me,love my dog”似乎與漢語成語“愛屋及烏”是對等的,但實際上是不同的。根據中國諺語大詞典,漢語的“愛屋及烏”是指“愛一個人會愛及其屋頂上的烏鴉”,后來擴展至“愛一個人,也會愛所有與之相關的事物”。但英語諺語“love me,love my dog”通常用這樣的方式理解:

      (1)If you love me,you must love my accompaniments,you must put up with my defects.A rather selfish maxim.(Brewer’s Dictionary of Phrases and Fables)

      如果你愛我,你必須得愛我的一切,忍受我的缺點,一句自私的箴言。

      (2)Anyone who wishes to remain friendly will have to accept and tolerate all that belongs to me,all my personal habits and opinions,etc.(Longman Dictionary of English Idioms)

      任何一個想與我保持友好人必須接受,忍耐一切屬于我的東西,個人的觀點,習慣等。

      我們把兩者進行比較,可以看出英語重點在“我的”,它表達一種自私的,對他人的過分嚴厲的態度;而漢語中,強調的是表達愛意之人過于奉承的態度。盡管兩者都有共同點“愛”,但它們使用環境和意義不同。因此,把“love me,love my dog”譯為“愛屋及烏”不能確切地表達源發語的意義,譯為“愛我就愛我的狗”更為貼切。

      所以,不管采取歸化還是異化,譯意的準確,文化的傳遞才是最重要的。怎樣將相對可譯的文化譯得更為精準,怎樣將不可譯轉化成可譯,才是我們最應關注的。譯者還應在平時注重文化積累,拓寬自己的知識框架,擴大自己的文化范圍,這樣才能在翻譯中更為靈活地選擇采取“歸化”或者“異化”的翻譯處理,將文化翻譯的相對度提高到最大。

      五、結語

      人類文化總體上看具有廣泛的共性及滲透性,文化信息符號有相當一部分是可譯的,在雙語中有契合對應或平行對應。但同時由于歷史不斷發展,不同民族的思維、語言、文化之間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差異。不同文化之間的共性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文化差異使得不同語言為載體的文化在翻譯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甚至有的文化顯得不可譯。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應當努力將不可譯轉化到可譯,最大限度地提高文化可譯的相對性。同時譯者自身要擴展自己的文化范圍,最大程度地減少文化可譯的受限制因素,靈活運用合適的翻譯方法,使得文化翻譯得到更精準的表達,不同民族間的文化得到更好的交流。

      參考文獻:

      [1]陳光祥.可譯性與可譯度[J].外語研究,2003,(4).

      [2]劉傳珠.可譯性問題的語言功能觀[J].中國翻譯,2000,(4).

      [3]劉源甫.論翻譯中可及性理論運用新理念[J].中國外語,2008,(2).

      [4]盧貴英.論可譯性的文化視角[J].太原市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2).

      [5]許建平,張榮曦.跨文化翻譯中的異化與歸化問題[J].中國翻譯,2002,(5).

      [6]楊麗.文化翻譯的可譯性限度問題[J].中國科技信息,2005,(24).

      亚洲人成小说网站色| 亚洲成色在线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 67pao强力打造67194在线午夜亚洲|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国产gv天堂亚洲国产gv刚刚碰| 久久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人妻第一页| 精品国产亚洲男女在线线电影|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国产日韩成人亚洲丁香婷婷| 狠狠色婷婷狠狠狠亚洲综合|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 亚洲欧洲精品国产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 |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不卡下载| 亚洲第一成年男人的天堂|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体验|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软件|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亚洲中文无码mv| 国产青草亚洲香蕉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99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 77777午夜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大片| 大桥未久亚洲无av码在线 | 亚洲成人一级电影| 中文字幕亚洲码在线| 小说区亚洲自拍另类| 国产亚洲精aa成人网站|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电影bd|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