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各地高考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高考滿分作文400字一:用心觀察與記錄
如今數碼相機已經十分先進,人們能以極低的成本獲得大量照片。然而,有人又重新拿起膠片相機,不顧一卷三十六幅的膠卷幾十元的高昂成本,與暗房里費心勞神的沖洗過程。這是為什么呢?正是由于這種種麻煩逼著攝影師在按下每一次快門之前,都能夠仔細深入地觀察被攝物體,用心思考,因而每一張逐漸顯影的照片背后都有一段值得慢慢回味的記憶。
這種回味在如今數碼照片泛濫的時代已是非常稀罕了。人們用鏡頭代替眼睛,用照片代替記憶,以為自己這樣便抓住了時光。
我也曾經這樣天真地認為。我初涉攝影之時曾去過一次西藏旅游,帶著自己的數碼相機。藍天,白云,碧水,雪山,面對這一切難以用人類語言形容的美景,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拍下來。于是,在西藏之旅的期間,我的眼睛幾乎未從取景器小窗口上移開過,存儲卡也被填得滿滿的,心想我已記錄下這一切美景。然而,回家再次瀏覽這些相片時,卻再找不回當時的那一份激動了。當時只顧著拍照,卻忘了用心體會旅途的愉快,面對美景的新奇與感動,以及景觀背后動人的故事傳說……我這才意識到,有些東西是難以用相片記錄下來的。
高考滿分作文400字二:數碼時代更能喚起珍貴的記憶
有人曾指出,科技發達的今天,人生過得越來越索然無味。人們紛紛懷念起黑白膠片的時代,以為它能收藏人生值得珍惜的瞬間。然而,愚以為,數碼時代的技術,更能喚起許多永不褪色的記憶。
誠如錢鐘書在其《圍城》中寫道:“圍墻里的人想出去,圍墻外的人想進來?!蔽覀兲幵诤诎啄z片時代時,總是抱著“膠片貴而少,照片拍不夠”的遺憾;然而,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數碼技術出現了,照片任意拍,卻又萌發“值得珍惜的點滴被稀釋”的感慨。但是,數碼技術的時代,人生的可貴記憶不會被稀釋,反而會加固、加深。
數碼時代更能夠喚起珍貴的記憶的原因,是數碼技術的發展,能夠滿足人們多樣的照相需求,記錄下生活中的每一個點點滴滴。柴靜在其《看見》中抒發過這樣的感慨:“生命不是用來比較而是用來完成的?!钡牵偃缬煤诎啄z片時代的技術來記錄下一個生命完成的歷程,未免太過單薄,缺乏厚實感。而數碼技術的出現,恰好彌補這個缺陷。讓人隨意地照相,不受時空之限制,唯需一臺數碼相機而已。人們記錄下一個個生命的成長,從出生的滿月酒到幼兒學步,從幼兒園取得“好孩子”稱號到中學獲得榮譽時的留影紀念,數碼時代下更能保留人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讓人生變得更加厚實,更加充滿韻味。
高考滿分作文400字三:讓記憶之花盛放在泛黃的紙片上
院子里的紫藤花開了,散發著清悠安寧的香氣。
奶奶跟往常一樣,搬著一張陪伴她多年的長躺椅,來到院中那顆古老蒼勁的大樹下,安靜地歇息著。陽光透過樹葉縫隙溫暖地照耀著奶奶,一切是那么的安詳與美好。
跟以往一樣,奶奶手里拿著一張泛黃的相片。歲月的沖刷與銷蝕早已催毀了那張黑白的膠片,照片上的人物已不很清晰。可是奶奶并不在意,她緊緊地捏住那張珍貴的照片,讓記憶之花在每一個寧靜的午后靜靜盛放在那泛黃的紙片上。
那是一張怎樣充滿溫情的照片啊!
奶奶說當年爺爺向她告白的時候,手里捧著一束紫藤花。紫藤花清悠的香氣讓她陶醉在與爺爺相識的點滴歲月里。相片中的奶奶,年輕貌美,手里捧著一束紫藤花,嬌羞地依偎在爺爺的懷抱里,笑容燦爛。爺爺也是一臉幸福的樣子。
這是一份永恒的回憶。爺爺已經不在,只剩下奶奶忠誠地守護著這份曾經美好的記憶。是這張泛黃了的紙張,給了奶奶情感的寄托與依靠,而不至于覺得空虛、寂寞甚至是害怕。一張小小的紙張,即使是泛黃,也可以給靈魂一個溫暖的安身之處。
桌上有半杯水--這是事實。
桌上只有半杯水--說得沒錯。
桌上還有半杯水--我看到了你的微笑。
由此可見,不易改變的是這個世界,可以改變的是你的心態。面對同一扇門,有人悲觀于門內的黑暗,有人卻樂觀于門內寧靜;有人悲觀于門外的風雨,有人卻樂觀于門外的自由。悲觀與樂觀,不同的心態,我要說:告別悲觀。
實驗失敗了,有人說:1000次的慘敗,你該收手了吧!愛迪生卻告別悲觀:1000次的失敗起碼告訴我1000種材料不能制作燈絲。終于在他的堅持下,燈泡發明成功了!他若沒有告別悲觀,那人類不知還要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年。
細胞衰竭老死了,有些人悲觀地躺在床上自怨自艾,等待別人的照料。霍金卻告別悲觀,獨自坐上輪椅,用僵硬的手敲打鼠標,探索著那未知的世界。他若沒有告別悲觀,又何來一位用意志創造奇跡的偉人呢?
受到別人嘲笑與羞辱了,有人獨自停留在角落默默哭泣,而李陽卻頂著驕陽大聲地喊"英語"。他告別悲觀,用這種近乎瘋狂的行為創造了"瘋狂英語"。
小草被狂風壓彎了腰,可它告別悲觀,風雨后重新振作,面向朝陽;魚兒被江流沖離了港灣,可它告別悲觀,逆流而上,最終在故鄉快樂的生活;云朵被風兒吹散,可它告別悲觀,重新聚攏,為大地降下甘霖----
面對同一扇門,你會再懦弱地無從選擇、猶豫不前嗎?你會再悲觀得恐懼、不安嗎?告別悲觀吧!也許你無法改變世界,但你可以擯棄悲觀的心態,直面挑戰與磨練。
桌上還有半杯水,我們微笑吧----
點評:本文的優點顯而易見:
且來看這些詩意文題:高考作文全國卷的題為“人生,詩意還是失意”,湖南卷題為“詩意的生活”,江蘇題為“懷想天空”,北京卷為“春夜細雨”,浙江則是“行走在消逝中”,山東更是迷離,叫“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
不可否認,諸如“春夜細雨”、“詩意的生活”這樣的文題,本身賦有寬泛的彈性,能為學生提供較大的想像空間,這較之昔日主題先行的陳述式命題是種進步。文隨題行,不難想像,今年的高考作文將滿紙詩情畫意,會不乏文采斐然、華靡綺麗之作,但也必多吟風弄月、顧影自憐之文,甚至可能大量充斥著無病地陶然于小我得失悲歡的情緒。
在詩意的構想中,在懷想的漫游中,在消逝的追憶中,表達的魅力將得到極大顯揚。但是,思想先行,語言次之,這是評判作文最基本的依據。既然高考作文是作為選拔人才的重要憑借,它就必須承載起反映學生作文水平的能力。即要求高考作文題,為考生提供一個獨立審慎的思考平臺。一片“詩意盎然”、“春風細雨”,只會讓那些貼進現實生活,反映主流社會的文章,失去依托。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其實,講求高考作文命題的開放性與自由度,是不應以犧牲高考作文題應有的思想價值與社會責任為代價。如果文章總是凌空虛蹈、風花雪月,還談什么文以載道?近幾年類似于“詩意”、“記憶”之類的高考作文題,導致“睜著眼睛說瞎話”、“閉著眼睛說夢話”,派生出大量的假、大、空的無病胡編亂造的文章。反觀今年高考作文題,離現實太過遙遠,于時政太過冷漠,我們又怎么能寄望于這樣的作文題下,寫就彰顯社會責任的錦繡文章呢?
中學課本里有副名聯,叫“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誠然,我們不應強求高考作文應盡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請命”的道義和使命,但是,如果高考作文都去大談風花雪月,感懷聽風品茗,勢必又陷于務虛與失重之中。這樣的高考作文,除了讓我們看到一些語言的奢華綺麗,又能有多少思想的重量,又能凸顯多少人文關懷。當文章被抽空了思想,也就自然失去了價值的依存。
更何況,表面寬泛的詩意想像,對高考作文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更為逼仄的命題。試想,當高考作文題本身就構成了測試學生思想深度與厚度的掣肘,必然產生大量雷同虛構的文字。界定這樣文章質量的標準也必然更為寬泛,換言之,閱卷老師打分的彈性空間將變得極大。對于閱卷把關與質量監督而言,也勢必會陷于更為復雜的境地。這很容易導致高考作文批改的質量上不去,最終損害到高考本身的公平性與公正性。
一、根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來鎖定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應該是高中作文教學的總綱,茲摘錄幾段加以探討。先看有關寫作的第一條:“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激發寫作欲望。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糾正為文造情的不良寫作傾向?!?/p>
“積極參與生活,體驗生活”,實際上明確地告訴考生,社會生活是作文寫作的大范圍。我們認為社會生活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社會生活是指社會上發生的一切事情,大而言之,包括世界風云變幻,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包括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等等方面。一言以蔽之,要求考生具有“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胸襟。其次,社會生活又有狹義之別。狹義的社會生活是指學生的狹小生活范圍,即學生的家庭生活,學生的學校生活,也就是所謂的學生“簡單的社會生活”,但我們認為學生的社會生活,主要是指后者,即學生的狹義生活,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體驗、感悟,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喜怒哀樂,以及對這些喜怒哀樂的感受。
這樣看來,學生成長的經歷,成長過程中的感悟體驗,顯然就是高考作文寫作的主要和重要話題。
“高考新課程標準”在原文的第二條中也有類似表述:“根據預定的寫作目的搜集素材,可采用走訪、考察、座談、問卷等方式進行社會調查;也可通過圖書、報紙、期刊、文件、網絡、影視、錄像、錄音、照片及口述記錄等途徑獲得有用信息?!钡谖鍡l中“口語交際教學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努力選擇高中學生關心的、貼近生活的交際話題……”,學生可走訪考察的范圍,也只能是狹隘的社會生活范圍,即我們剛才所說的學生的狹義生活,而第五條中“學生關心的、貼近生活的話題”更明確的指出學生成長的過程,成長過程中的感悟體驗是中學生寫作的范圍之一。
那么,那些大的時事熱點,是否是高考作文話題的重點呢?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第一條表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可推知,時事熱點,特別是有關能體現主流價值觀的事件,反應時代風尚的事件,折射時代弊端的事件等等,無疑也是高考作文的重要話題,也需要學生特別關注,因為這些事件,對于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但毋庸諱言的是,這些時事熱點話題,盡管有幾年直接出現在考題中,但更多的是通過一些生活小事和這些時事熱點話題暗中吻合,而不以直接的方式出現,因為即使從避免猜題押題的角度看,也不可能以直接的方式命題。
二、從2013年全國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題趨勢來鎖定
我們從全國各地的作文題目中篩選一些作文命題來分析高考作文的命題趨向。
先看全國新課標甲卷(題略)。全國新課標甲卷作文命題的主要角度,大家都概括為“同學間的人際關系”,全國新課標甲卷的作文題明顯仍舊延續了近年來“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的主題,作文范圍仍然為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符合“新課標”的“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的精神。也體現了當代基礎教育關注青少年思想情感導向的主旨,體現新課改讓學生有話說,讓學生充分表達與增強交流的能力。
全國新課標甲卷的作文命題,材料貼近社會與學生實際,同學們可以很快地聯想到前段時間人們極為關注的復旦大學投毒案、清華大學朱令中毒事件,同時很快就能確立主題,因為這些都是學生生活范圍的事情,關心關愛他人、包容他人、和諧共處等都可以寫。
全國新課標甲卷的作文命題,從形式上看寫的是學生狹義的社會生活,但實際上是和當年的社會熱點密不可分的,緊緊暗扣當年的社會熱點。
這篇作文從高中生的同學關系入手,切合了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有話可說。引導學生由社會新聞反思自身。在導向上,強調和諧美好的同學關系,奠定了作文寫作的健康導向。
其他如上海卷“更重要的事”,用王安憶的話概況“不要盡想著有用,而更多地想些無用的價值……”作文題目思辨性較強,明顯要求考生能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問題,而辯證的觀點是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思維方式。
江蘇卷“探險者與蝴蝶”,提倡考生關注自然,關注客體,關注生態,體現了貫穿不變的人文情懷。當然也可從“大小之辯”,重視微小的力量等話題落筆。
湖南卷的第一則材料體現的是“為了理想而執著不懈的夢想追求”的主題,第二則材料“強調守望親情,守護寧靜生活方式”的旨意。青春的本質在于追求夢想,在夢想的選擇與追尋過程中,生命的意義也由此彰顯;堅守寧靜的生活方式,守望真摯的親情,感受生活中的點滴溫情,也能彰顯生命的本質和真諦。這兩則材料所涵蓋的是基本的主流價值觀,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必須樹立的,必不可少的價值觀。
遼寧卷的“沙子和珍珠”,很顯然地把沙子和珍珠進行了對比,可寫的角度很多,比如要有個性、獨創性,要甘于平庸,要立志成為國家的有用人才,珍貴和平凡都是相對的,等等。
重慶卷要求根據大豆變成了豆腐徹底改變了命運來寫文章,話題仍然是基本的常見話題:創造、創新;變革、變通;機遇、機緣;融入、和諧、認同、升華;事物的豐富性、多元性等等。這則有關大豆、豆腐、佳肴的材料,看似平實,實則內蘊豐厚,涵蓋深廣,特別是結尾“所有這些,讓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華”,學生可以聯系社會生活,從方法論、價值觀等角度鎖定話題,充分拓展了學生思維的空間。
其他如全國大綱卷、北京卷、四川卷等等,都分別不同程度地從學生生活的大范圍和小圈子來命題立意。
通過對2013年全國各地高考作文命題趨向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對日常生活中種種事件的體驗和感悟無疑是高考作文的寫作重心。即使那些時事熱點也是通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反應出來,而不是以直接的方式命題。
【中圖分類號】G623.24
2012年高考已塵埃落定,高考作文,是高考中分值最高也是關注度最高的一個大題,它在高考語文試卷乃至整個高考中,都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分析高考作文,對今后復習備考的同學來說,當然更有諸多現實意義。綜觀今年全國各地高考作文,筆者認為呈現出以下特點:
1、命題格局:材料作文包打天下
前幾年,話題作文、材料作文、命題作文等類型的多種命題格局并存;近兩三年話題作文逐漸淡出,材料作文與命題作文半分天下;今年材料作文幾乎成為高考全國統一命題和各省自主命題的不二選擇。在一統天下的材料作文中,除了江蘇是“材料+命題”這種格局外,其他幾乎都是自擬題目。這里應給今后考生一個提醒,擬題能力是必須提高的。題目對于作者來說,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對于讀者來說,是文章的中心,所以說,它是很重要的。
既然是材料作文,讀懂材料當然是應有之義。對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的方法,考生必須熟練掌握。在17則材料中,有14則為單則材料,所以對單則材料的審讀能力培養好了,對多則材料的審讀自然也不在話下。材料作文,將會成為高考作文的主要題型。
2、命題思想:注重理性思辨
以人為本,體現人文精神,以感悟為手段,發掘情感體驗是作文命題的基本思路;以理性為目的,培養創新思辨能力是高考作文質量的一個標準。今年的作文材料幾乎都是形象的、具體的,命題的目的是要求考生讀懂材料,揭示材料中包含的道理、意義。這顯然沒有理性思維能力是不行的。尤其考“關系”的題,像“憂與愛”,“人與音樂”,“生命的長度與高度”,“擁有與沒有”,“傳統文化與科技進步”,“中國改革發展與責任、信心、困難、成功”,“希望與失去”,“救人與被救”等等。都是需要理性思辨,因此,要求今后的考生,特別要加強理論學習,懂得一些哲學知識、辯證常識、邏輯知識。材料是形象的,隱含的意義是抽象理性的,要把作文寫的"深刻",必須理性思考,特別是要有批判性思維能力。一般說,只有討論"關系"的作文,才可能是一流的作文。
3、作文材料:直擊現實生活,體現核心價值觀
2012高考作文題中,直接選取當下現實生活中的材料居多,在17個題中,有8個題是這樣的。新課標倡導“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今年高考作文題中,大多數作文題在主題內容上體現了新課標要求。調研近三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常考的角度如下:如冷熱、遠近、曲直等;人生觀、價值觀,如生命、奉獻、幸福等;人與自然,如環保、自然對人的啟發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等;學會認識,如認識自己、自然、人生、社會等;理性分析,如感性和理性、人性、理智、自我等;傳統美德,如禮貌、孝順、謙遜等;現實生活,如貧富、生存、奮斗、堅持等;道德法律,如功德、反腐倡廉、平等等等;集體觀念,如團結、合作等;心理健康,如自卑、孤獨、承受力等;人文關懷,如老人、殘疾人、乞丐、農民工等;為人處事,如寬容、幫助、表現自我等;讀書做人,如成熟、情操、品位等。這些主題都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高尚品行。
表現核心價值觀,倡導高尚品行,正成為主旋律。無論是敘事性材料,還是言論性材料、文藝性材料,無不直指人生三觀,只不過或明或暗罷了。
面對這樣的形勢,就要求考生,兩耳要聞窗外事,家事國事,事事關心,實現選材的現實性。以往那種靠投機取巧式的背誦幾個經典的例子、名人名言,套用一下,已經沒有"市場"了。
關心生活,關心時事,寫出具有強烈時代感的文章,已成為高考作文的鮮明要求。這也是課標的要求。
4、命題立意角度:立意開放多角度,大多取消提示語
材料作文大多可以多角度作文。立意的開放性,有利于考查考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和邏輯能力,對分析綜合評價等能力有更高的要求,特別是探究思辨能力,這種能力差一些的考生,立意就一般化;種能力強一些的考生,立意就深刻些。立意高下不同,得分就不同。
如,北京題,可從“敬禮”與“回聲”的角度立意。課標題,可從漆工和船主綜合角度立意。浙江題,可從“丙“的角度立意。遼寧題,從“人與音樂的關系”立意。還可以從“有人不以為然,有人感到了缺憾”的角度立意。
除了材料作文本身可以多角度解讀外,有些作文命題還含有比喻象征意義,這里比喻象征的事物、事理是什么,也是考生可以有不同角度立意的突破點。今年考題有8家包括大綱題、天津題、上海題、遼寧題、福建題、安徽題、浙江題、四川題等等命題中都有這種比喻象征意義。這就要求考生既要在整體上讀懂材料,又要準確理解把握“喻體”的意義。
如上海題,“微光”象征什么?一切關乎人類真善美的事物都可以視為"微光"。"微光"有什么特點?細小微弱而不易察覺,稍縱即逝而難以把握。把這些弄清楚了弄明白了,才立意,才作文。
作文命題的提示語,歷來是受爭議的產物,一方面它對思維能力、寫作水平一般的考生來說,是一個導引和提示,沿著一條類似的軌跡展開,讓作文不至于“跑偏”,但它也使得考生思維與表達受到嚴重束縛,考生求穩避險的心理只敢在提示語規定的圈圈內寫僵化作文,創新性思維、個性化表達難于實現?;蛟S是基于以上考慮,今年作文幾乎都沒有"寫作提示語"。包括新課標題、大綱題、上海題、江蘇題、安徽題、福建題、湖南題、山東題、重慶題、四川題等等都沒有提示語。而2011年,課標題、北京題、江蘇題、湖南題、天津題等等都有明顯的寫作提示。
二、備考策略
1、加強習得訓練
揣摩作家時文和學生佳作,寫出真情實感和真知灼見主要通過研習作家優秀千字文去提高作文水平,而不是簡單套用往年滿分作文,此所謂“取法乎上”。但要注意模仿與創新的結合。
2、讀寫結合,觀察、感悟與寫作結合
拓寬閱讀和作文的文化視野,體現社會人的視野和學識,杜絕“低齡化”或“幼稚話”思想或言論。關注生活,閱讀和思考生活,體驗和思考人生;將閱讀訓練與寫作素材積累和寫作技巧結合起來,適當讀一些中外名著,也很有必要回歸教材。在進行現代文學作品分類閱讀時,可以適時進行寫作角度思考和分類寫作訓練。
3、強化能力訓練
進行嚴密而簡明的序列化能力分項訓練,如審題訓練、構思立意訓練、文體訓練、書寫和寫作速度訓練及行文思路訓練等。特別要注意辯證思維能力的鍛煉。辯證思維能力在高考作文中普遍運用到的無外乎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一分為二的觀點。
4、強化整篇訓練
加強發展等級能力訓練,力求豐富、深刻、有文采、有創新。加強作文講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