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綜合實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我們這個小組的綜合實踐課課題是觀察昆蟲,星期天我們小組約好到樓下花園觀察昆蟲,下面就讓我們接觸大自然與昆蟲吧!
聽,那是什么聲音在叫:“瞿瞿!”其他人都轉過頭來,好像沒聽清,請讓我們好好地聽聽…“哦!”原來是蟋蟀。我悄悄地走過去,輕輕地拔開草叢,看到了一只龐大的蟋蟀,只見它長著兩只水汪汪的大眼睛,像一顆閃閃發亮的黑珍珠一樣;它的頭硬梆梆的;兩只觸角又細又長,像柳枝一樣垂下來;兩條后腿又肥又胖,一蹬一蹬的,像個運動健將;它的翅膀非常奇怪,上面的斑紋像雕刻上去的美麗花朵,漂亮極了。
通過觀察我了解了許多關于昆蟲的知識,其實在生活中,只要留意,處處都可以學到知識,我熱切地盼望著下一次綜合實踐課的到來。
一、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
經常聽到這樣的話:“這里多媒體教室、圖書室資料還很缺乏,也沒什么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等校外的課程資源。”我認為日常生活中和學校以及社區的現實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素材,這是綜合實踐活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課程資源。學生的學習內容主要來源于生活實踐經驗,以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選取學習課題,建立與生活目的的聯系,使學生產生情趣,這是維系學習的原動力。因此,就應當使課程和學生的生活相關聯,縮小與學生的距離,選取能讓學生“心動”的主題。這個主題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越好,范圍越小越好,這樣才會使課堂活動之外的真正探究因這份心動而更加豐富多彩,為學生的知行合一搭起一座橋梁。
“冬天你別跑,和我一起放鞭炮”的童謠還在耳邊回響,春節又一次如約而至。二月點亮的不僅是街道兩旁紅紅的燈籠,還有小孩的眼睛,因為春節注定會讓孩子們的錢包鼓起來。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孩子們的壓歲錢也越來越多。可該如何合理使用壓歲錢呢?大部分孩子都會用這筆錢買一些玩具,零食,但實際上錢花的沒有意義。為了引導孩子們正確、合理地使用壓歲錢,初步培養學生的理財觀念和節約習慣,我們開展了“壓歲錢哪兒去了”綜合實踐活動。孩子們圍繞壓歲錢提出了自己想要調查的問題,并按各自想調查的問題分好組,設計好相應的調查表,又在老師的指導下對學校部分同學進行采訪,還收集了一些有關亂花零用錢帶來危害的事實材料。最后,孩子們在交流中紛紛闡明本組對壓歲錢的看法,展示出壓歲錢的使用方案。大家一致認為,壓歲錢是長輩們對自己的期望和祝福,要用它來做有意義的事,有的說要用壓歲錢買上幾本好書,有的說要成立一個“上學基金”,以后上學的學雜費、書本費等一律從這里開支,這樣既減輕了父母的經濟負擔,又做到了自立自強,還顯現出了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心。還有的說把錢存放在媽媽那里,想買什么就寫一份所需用品清單,再估算出大概需要的金額。如果不用,就一直存放在她那兒。只要有心,生活中處處有主題。
二、關注選題的實踐價值。
兒童的興趣是豐富多彩、包羅萬象的,但同時我們要知道它們之中有許多是怪誕離奇甚至是荒誕可笑的。因此,綜合實踐活動的選題還不能完全考慮學生的興趣,教師還必須拿把篩子,即對這些活動的主題加以分析、判斷和引導,使其具有一定的目標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選擇的主題要有一定的科學性。例如,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我們發現,部分男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對一些虛幻的不切實際的世界充滿了好奇,想要深入研究;有個別學生長期和老人單獨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思想中帶有很明顯的迷信色彩,想去研究“如何算命”;有的則出于好奇,想去研究“我與星座”。這些主題不適合學生研究實踐,相反還會給學生帶來一些消極影響,教師就必須加以制止和引導。
2、分析主題所具有的價值。我們可以從認知,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樣三個維度對預期的學習結果進行考察。思考一下某個主題能夠讓學習者理解哪些方面的概念,這些概念是否對學習者當前或將來的生活有用,能夠讓學習者綜合運用哪些技能來解決實際的問題,能夠讓學習者獲得什么樣的情感體驗或改變哪些態度,是否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等等。
三、關注學校、地域特色的體現。
學校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管理的主體。每所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都有自己的認識和理解,都會考慮學校的條件資源優勢,考慮本校指導教師的實際狀況,考究本地的文化傳統、民俗民風、地理環境、人文歷史、經濟發展,考察本地的社會實踐與鍛煉場所和項目,進行綜合考量,從基于學校實際、融合地方資源的角度出發,選擇和確定相關的實施主題,體現出學校的辦學特色、發展取向和地域風貌。
四、關注“可解決問題”的探究。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要“善于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探究的課題或問題”。選取的課題或問題不能過空、過泛、過虛、過大,這樣將會導致課程實施的虛化、浮化、低層化,不利于學生在實踐探究中獲取體驗與認識。在學生的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問題,教師可以把這些問題作為幫助學生展開實踐、深入實踐的起點,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技能分析和解決這些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探究和解決,學生的信心將大為增強,會更加關注身邊可解決的問題或現象。
五、關注學科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融合。
了這次訓練呢,想到這里,我們都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啊。
我們拎著大包、小包。浩浩蕩蕩地走向實小幼兒園,為什么呢?因為接我們的車就停在這里,我們上車后,歡聲笑語。不久便到了少陽中學。剛進門,我們很失望,因為它比我們想象中的少陽要差許多,但我們還是被它的規模震撼到了。
進了宿舍,我們一聲又一聲地抱怨:“真不是人住的地方!”不過,三天住這里湊合著了,丁鑫雅倒爽,骨折可以回家睡,還可以回家吃零食,羨慕啊!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教室,聽著主任講那繁瑣的事情,說完以后,我們像蜜蜂一樣涌出教室,讓耳朵也“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不然就會磨出繭子來。在一位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逛了一個又一個的法律教室,又看了很無趣的知識動漫,整節課總算過去了,我們無奈的出了教室的門,在瑟瑟風中,幾枚梨花落下,唯美得如童話一般。
中午,我們吃了肥嫩的雞腿,但是洗碗的人不負責任,害的我還要去打掃殘渣,唉,天生苦命啊!
下午,我們去繡十字繡,十字繡可好玩了,左邊一針,右邊一針,扎扎扎!何優超繡得超級漂亮,繡了兩個I,博得老師一律好評呢!
而我算最杯具的了,糟糕,洗完澡以后,箱子開不過來了,同學們都在為我想辦法,無奈之下,我只好打電話給了我爸爸,叫他過來撬鎖了。
晚上我們看了《狼襲草原》,里面的人可英勇了,打敗了小日本鬼子,為咱中國出了一口氣啊!
這是新的一天,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家政課,我們搶著做番茄炒雞蛋,最后,還是我來做啦,只不過加水太多,煮成湯了,不過搶救及時,我們的湯還算蠻好喝的,畢竟是我們的勞動成果啊。在炒雞蛋的途中,我放的油太少,雞蛋不夠嫩、香,番茄倒是還好,因為加水的原因,湯酸酸甜甜的,可好喝拉!在洗鍋時,何憂超滿臉的不開心,誰讓他搶著和我做呢,這就是得罪我的——下場!
晚上,我們舉行了一場篝火晚會,說實話,少陽的老師還真有創意呢,真的拿柴火來燒。我們八班表演了歌曲《鄉間的小路》,而七班表演了流行歌曲《快樂你懂的》,同學們熱情高漲,歡樂得度過了一個美妙的夜晚,
最后一天了,給男生們印象深刻的,莫非是射擊了,個個昂首挺胸,像一個個小軍人,在射擊后,得意洋洋得向女生吹噓,切,我好歹也90啊,他們大部分都比我差,抖什么啊,不就是射個7、80嗎,有必要怎么張揚么,想到這里,我們女生,就想把他們群毆、海扁,我們讓他們瞧不起女生!這就是得罪女生的——下場!
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要讓學生聯系社會生活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讓學生親身參與實驗、考察、訪談、網上查找資料、討論等活動,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使學生養成探索自然,親近社會,發展自我的個性傾向和能力,讓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把學校環境中的學習與社會、家庭環境中的 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從而養成學生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健康積極的個性品質。
本學期的教學我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出發點,強調知識的聯系和綜合運用,注重過程,強調開放,重視師生互動。注意做到以下幾方面:
綜合實踐活動應充分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實現對傳統學科知識結構與邏輯體系的超越,建構一個更貼近學生真實學習世界的全新課程領域。
綜合實踐活動應讓學生從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實踐性、現實性的問題、事件、現象來設計課程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應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實踐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實踐并不僅僅意味著讓學生作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更重要的是要為學生營造實踐情境,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學生能夠面對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地去探索、發現、體驗、重演、交往,親歷親為,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真實經驗,從中培養實踐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供了更為寬松、自由的空間。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設計方案,自己收集資料,自己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可以充分發揮出來。因此我在在教學中著眼創新,以培養今天的學生適應明天的社會生活為己任,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積極探索、主動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思考、有所創新,具備初步的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初中綜合實踐活動總結范文二
一學期來,我和孩子們在綜合實踐活動課這片快樂的綠洲上一起研究,共同感受、共同分享、共同成長著,下面也讓我進行一番回顧和:
一、活動情況
(一)七年級開展了以“童年歲月”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通過采訪、調查、對比、制作“童年歲月卡”、成果匯報等活動,讓學生們了解到自己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而這份幸福是父母等人用血汗換來的。從而學會感恩,學會珍惜。
(二)5月10日是母親節,為培養學生學會感恩,樹立遠大理想,勤奮學習,我校以母親節為契機,開展了以“母愛無疆感恩父母”為主題的全校型綜合實踐活動,通過走進父母、主題征文、致母親一封信、我為母親做件事、主題匯報演出等五個階段的活動。不但培養了學生愛父母、愛祖國的情感,使學生學會感恩,學會付出,還讓學生收集、利用信息能力、規劃意識、動手動腦能力、創新精神等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更使學生認識到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門讓他們通過自主實踐獲得知識的學科,是一個可以讓他們自由發揚個性,展示才華、鍛煉能力的舞臺,他們已由衷地愛上了綜合實踐活動課,一說到要上綜合實踐課,大家都樂了……這些都讓我感到欣慰。
二、點滴經驗
在專家們的多次專業引領和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我不斷地成長著,下面是我這學期來認為比較有成效的幾點做法:
1、以前在寫時我只寫出活動總目標,沒有再細化到每節課的目標,這樣導致老師上課時目標不夠明確,上課內容較零散,沒有突破重難點。發現這個問題后,這學期每節課上課前我都在總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更具體的備課,對每節課的活動目標、學生主要活動、教師指導要點等方面進行認真的考慮,并書寫在筆記本上,也因為我這樣做所以覺得現在每節課上起來更順手了,課堂教學效果更好了,學生也能在每節課都能有所獲。
2、以前我常常有個困惑就是如何知道學生在課外的活動情況,這學期來我認真地指導孩子們寫好“活動記錄”“信息卡“考察記錄”等,在上課前我都先把孩子們的這些作業收上來批改,從作業中我們就可以較好地了解孩子們的活動情況,那么就有利于我們在上課時有針對性地進行點評、指導。
三、我的困惑
學生的作業經常要催怎么辦?
雖然在課堂上自認為已經把作業布置得再清楚了,也多次強調要按時完成,可每次去收作業都讓我大失所望,孩子們不能自覺地完成作業,一催再催,雖然我也采用批評加激勵措施,可每次仍有不少同學沒完成,有時去催作業,其他老師常會說:“語數作業能保證完成就不錯了!”我也無奈地笑笑,孩子們可能也是這種想法吧!可技能科的作業不完成老師就更難上課了。這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今后思路
回顧這一學期來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有喜有憂,是忙碌而又充實的,今后,我將揚長避短,繼續努力做好以下方面:
初中階段是學生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迅速發展,主體意識和勞動意識逐漸形成的時期,他們受教師的教育影響并非無條件地接受,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獲取新知識以及親身實踐探究未知領域。作為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年齡特點,組織活動內容,設計形式,為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創造條件和理論指導,也不斷激發、鼓勵學生實踐活動的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綜合實踐課得以順利開展。
正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織部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分別落實到相關教研組和教師。其中自然科學的實踐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之一,為此,我就自然科學教學中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
一、轉變觀念,嘗試新教學模式
轉變觀念是切實保證新課程改革實驗成功與否的關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徹底改革,教師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理念,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積極實踐。即由重結果轉向重過程,由單向信息交流向綜合信息交流轉變,所以,教師角色不單是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領導者、評價者。根據自然科學的學科特點(科學性、實驗性),以及充分利用學校實驗條件,社會資源,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目標和內容。嘗試以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為主的新教學模式。如:
初一:側重感性認識及知識直接運用,簡單操作技能培養、情感培養
主要內容:自然科學教材中的實習和探索,當地的自然環境中的自然現象:水杉樹的生長、考察蕨類、苔蘚植物的生長環境……觀察白鷺鳥的生活
初二初三:側重應用原理、規律,解決實驗問題能力,較高要求的操作技能培養,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培養
主要內容:自然科學教材中的“實習和探索”,以及對生活環境中的自然現象的分析。如對附近化肥廠、造紙廢水的監測,水葫蘆生長的觀察分析,對河口水電站的考察,德清大閘的船閘的考察,對城市中空氣污染的粗步測定、分析。秋冬季草莓生長的合理環境等。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過程
1、教師根據自然科學的教材內容,學生的認知水平、技能水平,提出適當的活動要求或內容。
如:在初一自然科學中“其他綠色植物”學習后,安排學生去野外采集蕨類、苔蘚、地衣(我們附近丘陵地帶較多)等植物,并制成植物標本。
2、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設計活動過程,準備活動所需器材,實踐、操作過程,并記錄觀察現象、數據,完成實踐成果報告,得出活動結論,或預測某種自然現象發展趨勢,或好的建議等,并且在此基礎教師要組織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學習,樂于合作。這是實踐活動課核心部分,是最關鍵的一步,也是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的環節。如上述活動內容較簡單,可先組織學生討論:“如何實施?”但也離不開教師引導,要采集完整的蕨類,需要把地下莖一起采集,有無孢子需分別采集等等。
3、教師對活動的評價。學生活動中及實踐成果匯報時,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發現并及時給予贊賞(象美國教師發現學生不用計算器進行計算就要大加贊賞一樣)。再對活動成果進行較合理的評價。并且通過提問、答疑等形式把活動內容(或所含知識)與自然科學知識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的知識網絡化、系統化,同時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還要鼓勵學生不斷地進行活動。
例如:在上第五冊自然科學中“鐵釘生銹實驗”前一周,我對學生開展一項實踐活動提出了要求:材料:每組兩枚新鐵釘,其他材料自己解決。活動要求:一星期后,一枚鐵釘要生銹,另一枚完好,同時要上交活動采取的措施(方法),從觀察生銹情況及提出防止生銹的方法。
活動結果:大多數活動小組達到了要求。
實驗過程說明(即采取措施)有:①生銹:把鐵釘放在洗菜的小槽里,鐵釘埋在濕泥土中,鐵釘部分浸在食鹽水中,鐵釘放在濕棉花上等。不生銹:用薄膜袋裝起來,放在封瓶里,用紙包起來,鐵釘表面涂了點食用油……
通過實踐活動與自然科學知識的結合,使學生了解了生活生產中鐵制品生銹的原因,及如何防止生銹可采取的一些措施。也培養了學生的實驗能力,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一些科學方法。
整個活動過程可表示為如下流程圖:
教師:提出問題(參與、指導、評價 )引導歸納、升華知識
學生:設計過程準備過程實踐活動成果展示知識系統化
三、學生實踐活動取得成果展示形式
成果展示是教師對學生實踐活動的最高評價,使學生繼續積極參與活動的催化劑,也是學校開展實踐活動良性循環的動力。可通過以下幾個階段給予展示:
1、第一階段:充分利用活動課,自然科學課,在課內進行班內展示、選拔,而后加以完善。這是人人參與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第二階段:在校內進行評比展示,如:小制作比賽,利用櫥窗展示優秀作品(盡可能多),實踐活動小論文評比,利用櫥窗、校廣播站、校報進行展示。
3、第三階段:對于有創意的作品及優秀論文、優秀活動成果,可在“三小”競賽時選送參賽。
四、實踐活動課中教師的指導作用及合理評價的重要性
1、指導作用
要遵循“力所能及”的原則,提出的活動內容要恰當。在活動中使學生的活動能力、知識水平要處于“最近發展區”。
要善于通過設問,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探索奧秘的興趣,積極參與實踐活動的欲望。
挖掘個體潛能,讓每個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都有成功的機會。
2、合理評價
教師要對學生做出各方面的評價,如學習態度的評價,學習能力的評價,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情況的評價。
在活動過程中要及時給予贊賞、肯定。對基礎差的自卑感強的學生更要有贊賞性評價,增添學生的成功感(收獲感)(如美國大學都給通過努力能考及格的學生頒發獎學金一樣),對于有較大潛能的學生,要不斷鼓勵激發他們。
五、實踐活動課帶來的變化
1、融洽了師生關系,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在實踐活動課中,師生的角色不同于傳統課堂上單一性,在共同探討問題、共同操作實踐活動中,培養了學生與教師的相互合作精神,師生交流機會增多了,彼此間相互了解、相互溝通,從而保證了實踐活動繼續開展及相關自然科學教學的順利進行。
2、提高了學生的素質,也提高了教學質量
每參與一次實踐活動,學生就要通過上網、閱讀科普書籍、報刊,或向專業人員咨詢等多種途徑,以獲取相關知識,并且親身實踐。使學生形成了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以及良好的學習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既培養了動手操作、觀察實驗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積極思維,駕馭知識的綜合能力。
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包含著對舊知識應用鞏固、延伸和對新知識渴求探索,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所以,極大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1.《新世紀教育現代化的使命》 樓世洲 主編
2.《教育原理》 孫喜亭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