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再別康橋讀后感

      再別康橋讀后感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再別康橋讀后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再別康橋讀后感范文第1篇

      語文作為語言學習的一個分支,主要是培養人的聽、說、讀、寫能力。中學生生活在漢語言的環境當中,被動的“聽”能力觸手可及,這里主要探討說、讀和寫的能力培養。首先是培養“說”的能力,也就是表達能力。很多中學生存在不愿意說話的現象,在學校里即使有問題也不向老師說,在家里不愿和父母長輩說話,但在聊QQ時卻是神采飛揚,好像有說不完的話。原因就是對話雙方的主體地位不平等,網絡交流的雙方處于平等位置,談一些生活和學習上的事心理上沒有壓力。為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老師和家長從學生的角度想問題,日常多鼓勵、多表揚;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網絡創建聊天群,鼓勵學生加入,可以用文字、語音、表情等多種聊天方式,學生們也會大膽開口,逐漸引導學生在公眾場合講話或與其他同學辯論。其次是培養“讀”的能力,也就是閱讀能力。學生每天接觸的就是課本上的課文,反反復復就是那么幾篇,時間長了容易心生厭煩,不利于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應該經過大量的實踐來培養,也就是多讀。網絡提供了一條新的閱讀方法,它具有強大的搜索引擎,可以剔除無用的信息,它有便捷的摘錄、標記方法,省卻紙筆的煩惱。作為中學語文教師,只要教交給學生信息搜索、甄別、保存的方法,學生就可以有大量自己喜聞樂見的課外讀物,自己可以制作多媒體收藏,學習的興趣得到大大激發,閱讀能力的培養也不再是問題。最后是培養“寫”的能力,也就是作文能力。作文一直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難點,教師感覺難教,學生感覺難學,師生都倍感頭疼。很多中學生感覺作文“無話可說”,寫作文的時候都是硬著頭皮去寫,一邊寫一邊數字數,直到湊夠字數才大松一口氣,這樣的作文質量可想而知。這個問題主要是因為作文題目學生不感興趣,沒有生活體驗和感性的認識,在寫作文的時候感覺很難受,很被動。而有的學生在寫作文時感覺“有話說不出”,不知道該怎么寫,一口氣憋在心里。這主要是因為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不強。歸根到底,都是寫作欲望不強造成的。

      多媒體和網絡能夠改變這種局面。通過網上的圖片、視頻等,可以讓學生對作文題目有感性的認識,這樣在寫的時候就不會感到無話可說。同時,鼓勵學生經常更新QQ簽名、微博、博客、日志等展示自我,讓學生學會在有限的字數范圍內表達自己的心情或者對事物、對生活的看法,哪怕不是在電腦上而只是在作業本上一種形式的體現,都能讓學生樂于每天記錄和表達自已對生活的感受和思考,積累和沉淀下來,不僅是各種作文命題的最佳素材,還是有真情實感的、需要表達的寫作欲望,實現學生從“被動寫”到“主動寫”的良好轉變。比如:學生讀了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舒婷的《致橡樹》等詩歌,會被詩的意境和表達的情感吸引,產生創作欲望,可以更新微博、QQ簽名等表達自己讀后的心情,甚至可以寫日記、讀后感等,養成寫作習慣對寫作能力的提高很有幫助。

      二、結束語

      再別康橋讀后感范文第2篇

         徐志摩散文讀后感

        "我是一個大人,身上穿著長袍,心里存著體面,怕招人笑,天生的靈活換來矜持的存心……"。

        "沒有話說而勉強說話便是謊……"。

        以上這些都是我在徐志摩的散文《海灘上種花》里讀到的,在這些如"煙花三月下揚州"般美麗的文字中,徐志摩的多情和性靈無不讓人動容。在文學的造詣上,徐志摩先生的散文絲毫不遜色于,他將哲理詩化,將情感音樂化,那種獨特的韻味在中國詩壇獨樹一幟。

        這兩天趁著綿綿的秋雨,我好有空暇,先后品讀了志摩先生的散文《海灘上種花》《印度洋上的秋思》《雨后虹》等作品,在這秋風蕭瑟的日子里,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中,像品了一杯濃郁的香茶,暖和心靈,感受到一個讓人一讀傾心的徐志摩。

        大概是在今年四五月份的時候,有一個文友給我說——不能天天讀這些(老舊)了,應該多讀讀現代人寫的詩歌。這樣的教導也好,勸說也罷,說實話,我是很不贊同的。

        這幾天讀了志摩先生的散文,我更加堅定了我的認識和想法,我想現在的人或許也不能學出他那樣有情感的文字。

        比如當我讀到文章開頭的那句話的時候,我就想——沒有話說而勉強說話便是謊,那么現在好多人沒有情感的沖擊和"逼迫"而勉強為詩為文,那他的詩文又算啥呢?我們是不是應該像志摩先生在《雨后虹》中寫道的那樣:我生平最純粹可貴的教育是得之于自然界,田野,森林,山谷,湖,草地,是我的課室;云彩的變幻,晚霞的絢爛,星月的隱現,田野的麥浪是我的功課;瀑吼,松濤,鳥語,雷聲是我的老師,我的官覺是應建仁們忠謹的學生,受教的弟子。

        多感悟、多思考、多做大自然的學生,來豐富我們的感情,來飽滿我們的情思,而不單單是做到電腦前面"憋"文字,那樣會很蒼白,無論詩歌,還是散文。

        說實話,除了我們從前就很熟悉的志摩先生的詩歌《再別康橋》和《沙揚娜拉》之外,我倒覺得他的散文更加的吸引我,這大概跟自己的文學素養有關,畢竟詩才是作者最高境界的情感表達。

        詩歌的文字仿佛就是一群跳躍在紙上的靈魂,它們用自己的生命點燃了詩人心中不滅的燈。詩人正是用這些靈動的方塊拼出了自己在歲月的笛聲中飄揚的思想,在迷失的夜空中閃爍著自己的光芒。詩歌是記憶深處的偶然相遇,是茫茫空寂的必然碰撞。是思想激起的漣漪,是夢境幻化的清香,它印記著一瞬間的感受,承載了千古歲月的絕唱。

        話又說回來,放眼望去,我們身邊寫詩的人很多,但詩人卻很少;寫散文的很多,但寫出感情的很少。寫詩的人和詩人的區別在于寫詩的人用詩歌訴說了自己的感受,而詩人卻是用詩歌描繪著自己生命。(這句話不是我說的,只是我覺得人家說的很對,借以表達我的想法)

        而徐志摩正是這樣一位用詩句傾訴著生命的詩人和散文家,讀他的詩,看他的散文,我在字里行間看到了他用他的一生所追求著的"美,與愛,與自由"。

        我一面將自己一部分的情感,看入自然界的現象,一面拿著紙筆,癡望著月彩,想從她明潔的輝光里,看出今夜地面上秋思的痕跡,希冀她們在我心里,凝成高潔情緒的菁華。

        這是志摩先生在《印度洋上的秋思》里邊的一段話,很美,在這秋的夜里。

         徐志摩散文讀后感

        徐志摩,一個富有魔力的名字,他既有者知識分子對世界的淡然也有著對愛情像初出茅廬小伙般的熱情。一生的經歷讓他寫出了無數讓人心疼的句子。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散文集。難得有情,付之真情。大多數人覺得他的散文無非是一場風花雪月又或是幾番無病。但對我來說,這種模糊而又浪漫的態度卻能讓我從中找到共鳴的舒適感,就如同他的散文給我的印象:取是能力,舍是必然。

        在他的文章中我可以看到許多人生態度,也看到面對不同環境下我們的選擇。是不是就可以聯想到我們的生活?不同的態度,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選擇造就了不同的我們。你可以是今天輝煌不已、妙語連珠的教師,就可以是昨日挑燈不眠、煩躁而又害怕的求知者。而最難能可貴的一點,可能就是不忘心中的信念,我們為此努力、為此流淚、為此驕傲。就像前面說的,取是能力,攀巖到高峰必定要付出汗水,想看最美的風景必定要選擇遠方,有能力、有目標才能讓我們不懼前方是否風雨兼程;舍是必然,有收獲就一定會有遺憾,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我們做不到兩全其美,只能調整自己的心態,心中信著徐志摩所說的:面對,不一定最難過。孤獨,不一定不快樂。得到,不一定能長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擁有。所以,舍,只是人生的一個過程,不要因為舍而后悔,不要因為后悔而更后悔。什么意思?在人生的道路中,我們可以不明確自己的方向,但是卻不能沒有。有了自己的方向,即便這個方向搖擺不定,也能暫時為迷茫的我們指引一處安身之所。

        在這個方向失去效用之前,我流浪到這個地方,打開一個寶箱,里面有一本生存指南和一堆夢寐以求的奢侈品。我躊躇思考,奢侈品是多少女孩的愿望啊,我可以帶回去向別人證明我過得很好甚至富足。生存指南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琢磨去思考但卻可以讓我以后生活無憂。兩種東西只能選擇一樣,我會選擇什么,我又該選擇什么?舍是必然,又該如何做到?

         徐志摩散文讀后感

        這篇散文,誠如題目所示,只寫了“巴黎的麟爪。”“巴黎”,本身就是一個迷人的字眼。它說不完,道不盡,它是一座堪稱近代人類藝術褓姆的城市。一代代的藝術巨匠在巴黎弘闊的舞臺上勿勿走過;把無數動人的事跡,永恒的美,凝固在羅浮宮的每一塊磚瓦里,投映在賽因河的柔波中。沒有哪一座城市象巴黎那樣把生活與藝術如此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生活即是藝術,藝術即是生活;沒有哪一座城市象巴黎那樣,把此岸和彼岸拉扯得那么近,現實即是理想,理想即是現實。作為藝術家的徐志摩來到他朝思幕想的藝術之都,如同游子尋見慈母,可以想見他當時是一種怎樣的心情。文章一開始,作者就以他特有的富于激情的筆調,直接表達了感受“咳,巴黎!到過巴黎的一定不會再希罕天堂;嘗過巴黎的,老實說,連地獄都不想去了。整個的巴黎就像是一床野鴨絨的墊褥,襯得你通體舒泰,硬骨頭都給熏酥了的。”

        作者是直抒胸臆的,然而,于不經意之中,更在營造著氛圍。這種氛圍讓你無法克制自己要與作者一起神游巴黎,聆聽作者漫談對巴黎的觀感。作品描繪的天堂般的,充滿誘惑的巴黎,并不僅是光明、微笑、歡暢的,同時也交織著黯淡、惆悵和悲愴。然而,這篇文章的精妙之處在于,作者以他敏銳的觀察力,道出了巴黎人的獨特之處:雖失意仍不失對人生的希冀;雖厭惡卻不掩摯切的友情,貧困潦倒并不礙對藝術的癡迷;真誠而不勢利,灑脫而不猥瑣,這正是巴黎不和諧中的和諧,雜色中的同一,巴黎的誘惑在于斯,美亦在于斯。

        作者印象式地漫談了巴黎以后,便象攝影機一樣,緩緩地推近,講述了兩個巴黎人的故事。一個美麗又聰慧的女郎,十七歲時由父親安排嫁給了一個英國紳士,可兩人之間并無真正的愛情,婚后生活毫無幸福可言,四年后,女郎離婚回到了巴黎,不久,她瘋狂地愛上了一個來巴黎求學的菲律賓少年,并拋棄了一切跟著這男人來到東方,誰知男子的家庭堅不容她,男子不久也丟了她,她只好以做褓姆維生。不久,一封老父病危的電報又將她拉回了巴黎。

        回到巴黎后,父親已病逝,重重打擊在女郎的心靈上留下深重的創傷,女郎這樣表述她此時的心境“從此我在人間還有什么意趣?我只是個實體的鬼影,活動的尸體;我的心也早就死了,再也不起波瀾。”然而,死去的只是過去的痛苦,不是女郎的心靈,女郎“每晚還是不自主的到這飯店里來小坐,正如死去的鬼魂忘不了他的老家。”她無法忘卻她與情人在這飯店里度過的短暫卻刻骨銘心的時光,在這里,她曾傾注滿懷的柔情,瘋狂地愛戀一個不是貴族,也不是富人的東方人,“秘談”、“歡舞”、“夢魂繚繞”、“太深,太真”的愛……

        享受愛情是幸福,是美,追憶往昔的愛情何嘗不是幸福,不是美?能夠在屢受挫折后,仍能玩味那本屬不堪回首的往事不僅是美,而且是崇高了。在女郎表示的“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下面,我們看到的是一顆鮮活、熱烈、充滿柔情的心靈。這正是巴黎人的真誠,巴黎人的灑脫。饒有趣味的是,在這個女郎的身上,讀者能看到作者自己濃重的投影。女郎如泣如訴的訴說道出的是徐志摩的心曲:“我將于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甘愿世之不韙,竭全力以斗”“去到那理想的天庭——戀愛,歡欣、自由。”徐志摩是把愛看作生命一樣重的,“丟了這可厭的人生,實現這死在愛里,這愛中心的死,不強如五百次的投生?”所不同的是,女郎的愛情是一場悲劇,而作者最后獲得了愛情。第二則講述了一個巴黎畫家的生活故事。畫家住在一個狹小、昏暗的小閣樓里,屋里更是一個“垃圾窩”,作者象開清單一樣列出了屋里的陳設“精窄的床坐起會扎腦袋,書桌上更是應有盡有:爛襪子、臟手絹,壓癟了的熱水瓶子,斷頭的筆桿,斷齒的梳子,可疑的小紙盒兒,權當梳妝臺兼書架的破木板箱,爛蘋果,破香蕉……這一切作者之所以不厭其詳地一一介紹主要為下文作鋪墊,襯托出人體美會把這垃圾窩變成金壁輝煌的藝術宮殿,隨著畫家的自數家珍——一件件稀世藝術珍品,作者展開了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壁上的疙瘩,壁蟢窠,霉塊,釘疤,全化成了哥羅畫幀中‘飄飖欲化煙’的最美麗樹林與輕快的流澗;桌上的破領帶及手絹爛香蕉臭襪子等等也全變形成戴大闊邊稻草帽的牧童們,偎著樹打盹的,牽著牛在澗里喝水的,手反襯著腦袋放平在青草地上瞪眼看天的,斜眼溜著那邊走進來的娘們手按著音腔吹橫笛的——可不是那邊來了一群娘們,全是年歲青青的,露著胸膛,散著頭發,還有光著白腿的在青草地上跳著來了。”由于有了美的閃光,狹小昏暗的破閣樓竟成了田園牧歌式的風景勝地。

        由畫談到了模特,由模特引出了畫家的細述人體美。“人體美也是這樣的,有的美在胸部,有的腰部,有的下部,有的頭發,有的手,有的腳踝,那不可理解的骨胳,筋肉,肌理的會合,形成各各不同的線條,色調的變化,皮面的濃度,毛管的分配,天然的姿態,不可制止的表情。”畫家的津津樂道使讀者和作者一樣,不能不對這閣樓里的一切如此不和諧而感到驚愕。簡陋的畫室與模特美好的形體,生活的困窘與畫家心靈的高蹈,這仿佛是“荒唐、艷麗、甜蜜的夢,”然而,它確實就是眼前的實在。在現實中尋求理想,在人生中追尋夢境,這是一種人生境界,這就是美,就是藝術。從這里,我們看到的同樣是巴黎人的真誠和灑脫。

      再別康橋讀后感范文第3篇

      關鍵詞:中職 語文 教學方法

      一.前言

      語文是中等職業學校各類專業必修的一門重要的文化基礎課,在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培養具有較高職業素質的社會應用型人才是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語文課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這一培養目標中承擔著一份重要的責任。然而縱觀國內中職院校的語文教學,情況并不樂觀,對于中職生而言,大多學習態度較為被動,興趣易轉移,穩定性、持久性差,對語文課學習缺乏學習熱情。中職語文教學中仍然以知識的講授為主,填鴨式教學方式依然大行其道,一支粉筆打天下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善,中職語文漸漸失去了它的應有的魅力。很多學生覺得上語文課無足輕重,課堂無精打采、看小說、睡覺現象十分普遍。據統計,有50.8%的中職學生把老師一講到底的課堂教學列為自己最不喜歡的教學方式,有78.9%的學生喜歡有實踐訓練的語文課。由此可見,中職語文教學必須改變單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保持興趣,不斷產生興奮點,主動參與到語文知識的構建中來,努力走出中職語文教學的困境。

      二.職業中專語文教學方法的改變

      1.加強應用文寫作能力的訓練和培養

      目前,應用文在各行各業中運用越來越廣泛,應用文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突出應用寫作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正是順乎時代之潮流,適應形勢之需要。從近幾年職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看,會寫的畢業生普遍容易找到工作,而寫作能力差的學生就往往“滯銷”。教育部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職校學生要“學會寫作常用和與專業有關的應用文”。學生的寫作實踐證明,要寫好應用文,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務實、多練,才能教好應用文。因此,中職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潛心研究大綱和教材,把握應用文寫作的要求,切實加強教材介紹的應用文寫作訓練。同時,還要靈活補充教材中沒有的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又高的其他應用文,如單據、便條、書信等。學生所學的專業不同,將來就會在不同的行業領域從事工作,他們更感興趣的是那些將要接觸和用到的、與專業相關的應用文。比如文秘專業的,就應側重公文類應用文的教學;學市場營銷專業的,就應側重經濟類應用文的教學;學電子商務、計算機專業的,就應側重于事務類應用文的教學。再如旅游服務與酒店管理專業,還應補充歡迎詞和導游詞等的寫作。總之,要加大應用文體的教學分量,把與實際工作中密切相關的實用文體講深講透,讓學生熟練掌握,為中職生將來的工作和深造打下基礎。

      2.加強聽說能力的訓練

      調查中發現,不少學生在面試的時候,口頭語言表達不流暢,態度不自然,難以將自己的特點恰到好處地介紹給用人單位。有的學生平時成績優秀,但由于平時缺乏聽說訓練,在招聘者面前也很木訥,過不了面試關。而那些口齒伶俐,具有準確、流暢和清晰表達能力的學生則非常受歡迎。因此,如何在交際中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思想,如何在交流中讓別人聽從自己的意見,應成為中職語文教學一個重要內容。在中職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演講訓練,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與口語交際能力,在具體實施中以禮節性的交際口才、自薦求職的說服口才、與專業對口的行業口才、展現才能的演講論辯口才為重點,對學生加強訓練。訓練中注重循序漸進,由簡短到成篇、由照讀到脫稿、由有備到即興、由對話到辯論。這樣,經過教學和訓練,中職學生能做到“認真聽別人講話”,“有表達的自信心”,“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從說清楚完整的句子開始到基本準確、連貫、得體地講明白完整的語段和全篇,為寫作及日后適應社會需求打下了一定的表達的基礎。除此之外,語文教師還可組織文學、演講等各種團體和興趣愛好小組,以及開展各種比賽活動,為學生提供訓練自己能力的場所、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他們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由死啃書本變為活學活用。

      3.加強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職業學校的學生由于沒有升學壓力,學習上相對于普通高中的學生更缺少緊張感,因而課堂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相對差些,注意力也往往容易分散。這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恰當地運用一些現代化手段,可以通過聲音、圖像把課文中所描繪的形象生動、直觀地再現在學生面前,提高教學效果,樹立審美意識,提升教學品位。例如教學《阿Q正傳》《雷雨》《竇娥冤》《茶館》時剪輯電影片段制作成課件,教讀《林黛玉進賈府》時,可以從網上下載電視劇《紅樓夢》中“林黛玉進賈府”的片斷,通過視頻展示他們并不熟悉的封建社會豪門貴族的生活場景,這樣,學生學起課文來就興致勃勃了。在講授《項脊軒志》一課時,教師可以播放音樂《我愛我的家》,為學生創設一個感人的情境和氛圍,把課文內容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講授《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我們可以從網上搜集大量圖片,結合朗誦藝術家孫道臨的朗誦,從而生動地創設出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和氛圍,使學生心領神會,感受作品蘊含的既豪放慷慨又悲壯蒼涼的情感,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了教學內容。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時,教師可課前布置學生上網查詢了解徐志摩的生平,網上閱讀徐志摩其他作品,課堂中也可網上呈現有關徐志摩詩評,以加深學生對徐志摩詩歌精神氣質的把握。

      4.加強中職學生的閱讀指導

      中職生普遍存在缺乏閱讀興趣,閱讀動力不足,閱讀積累少,文學底蘊不足。同時隨著網絡文化及各種傳媒的強勢影響,一些不太健康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給思想還未完全成熟穩定的中職生帶來閱讀上的危機,此時教師就應將閱讀指導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作為中職語文教師要根據中職生的學習特點,積極指導學生的閱讀活動,以補充課內知識、提高語文興趣和素養,例如教師在講授水滸內容時,可向學生介紹梁山好漢各人的綽號及相關情況,引導他們閱讀原著《水滸》,中,也可以推薦學生閱讀《讀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覽》等優秀期刊,針對中職教育職業性強的特點,還可以給學生推薦《細節決定成敗》、《職業定位與職業成功的關鍵》、《余世維: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職業經理人》等,使學生在其中有所發現,有所研究。同時可以組織全體性的讀書活動,向學生推薦一系列精選作品,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傅雷家書》等,讓學生了解成功者走過的道路,體味成功者堅韌不拔的心路歷程,去思索感悟做人的道理,然后進行讀后感寫作競賽,這樣就能發現了不少具有自己獨特感受看法的好文章。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學會根據需要去思考,去決定研究的方向,這比單純了解知識更具價值。可見閱讀在中職學生語文學習中占據著重要位置。

      三.結語

      總之,作為中職語文教師要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策略,用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方法代替傳統的填鴨式的課堂教學,中職語文教學才能伴隨著中職教育的發展而發展,這不僅是中職語文教師的職責,更是所有中職教育工作者的責任。

      參考文獻:

      1.沈德立.主編高效率學習的心理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2.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組編李吉林與情境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3.唐思群,屠榮生師生溝通的藝術.[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4.杜萍.課堂管理的策略[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6.

      亚洲精品国产美女久久久|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 国产精品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亚洲另类激情文学|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日本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app|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色噜噜| 亚洲自偷自偷精品|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亚洲国产亚洲片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美女激情视频|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字幕| 91亚洲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麻豆|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永久| 亚洲免费网站观看视频|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成人小说|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日本红怡院亚洲红怡院最新|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软件 |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亚洲日本VA午夜在线电影| 极品色天使在线婷婷天堂亚洲|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看|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 亚洲成人在线电影|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电影bd| 亚洲综合精品伊人久久|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人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精品国产免费|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