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民國歷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民族,族群,中國化
【 abstract 】 national concept comes from the violence of the modern Chinese society transformation and change. Experienced a process of introduction and use, "nation" was given the specific meaning, is a Chinese concept. And "ethnic group" concept as a produced in western vocabulary, is based on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western especially, into China's time is short, also is not suitable for China's reality.
【 key words 】 national, ethnic group, Chinese style
中圖分類號: C9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近年來,隨著我國開放程度的提高,許多新的外來概念開始沖擊人們的思想,“族群”作為一個西方新興的民族學人類學概念,首先被西方學者和臺灣學者運用在對大陸民族狀況的研究中。大陸一部分學者認為“族群”概念代表的一整套族群理論更加符合我國歷史上的民族狀況,同時也更加符合西方的話語體系,便于中外學術交流。隨著對族群研究的深入,某些學者進一步提出用族群概念替代民族概念和族群“去政治化”的主張。筆者認為,在我國,“民族”作為在社會大震蕩時期進入國人視野并被廣泛接受的概念,已深入人心。而我國民族的歷史與現實也決定了,民族不能僅僅從文化的層面上來理解,作為國家體系的重要構成,是無法“去政治化”的。
一、民族與族群各自的含義及其出現的背景是不同的
(一)民族的含義
民族用來表示人類共同體的用法,在中國出現于近代,范可教授認為,“‘民族’一詞由梁啟超一代的知識分子引自日語,實為西文nation”。[[②] 范可,《中西文語境的“族群”與“民族”》][②]20世紀初,國內的一些民族學者運用“民族”這一概念來泛指具有不同文化特點的群體。而20世紀20年代斯大林的民族定義傳入中國,立刻成為了國內民族研究的核心概念。其“民族是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一個具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的表述成為之后國內學者界定民族概念的基礎。黨和國家的民族識別工作和民族政策的制定,也基本上是以這一表述為指導的。
雖然我國使用的“民族”概念主要是由西方、日本以及蘇聯傳入,但是我國獨特的歷史與現實狀況,賦予了民族這一概念更加中國化的內涵。而作為其中代表的斯大林民族定義,由于主要是對資本主義上升時期民族的表述,也在實際工作中產生了一些靈活運用的現象。在建國后進行的民族識別工作中,工作原則就已經是理論指導與主觀意愿相結合。可以說,由民族識別工作劃分的、并且由國家承認的民族,是傳統觀念、歷史情況和民族理論、以及國家的政治設計安排相結合的產物,具有了獨特的、適應中國的含義。漢語目前的“民族”概念是伴隨著中國所經歷的劇烈的社會動蕩與變遷形成的,“它的出現與演變也見證了中國由傳統國家向現代國家轉變的艱難而復雜的歷程……是多元、動態的,具有廣泛的含義,在不同的使用場景表達的內涵和外延也不同”[[③] 何菊,《關于民族和族群概念的反思》][③]。是具有了中國內涵的中國化概念,適合中國民族的現實。
(二)族群的含義
在西方學術語境里,“族群”一詞是在20世紀30年代開始使用的。西方學者對于族群的定義多種多樣,據國內學者研究,英文文獻中關于族群的定義不少于20種。20世紀50年代,韋伯把族群定義為“某種群體由于體質類型、文化的相似,或者由于遷徙中的共同記憶,而對他們共同的世系抱有一種主觀的信念,這種信念對于非親屬社區關系的延續相當重要,這個群體就被稱為族群”。20世紀60年代以來,族群概念被西方學者廣泛接受和應用。繼韋伯之后,巴斯對族群的定義也具有代表意義。“文化孕育”和“組織類型”是巴斯定義族群的兩個關鍵詞。這一定義與“族群具有人們之間有組織的互動這一特征”結合之后,形成了此后西方學術界定義族群的主要取向。[[④] 同上][④]
值得注意的是,“族群概念的使用和意義變化,和美國的移民歷史密不可分”[[⑥] 納日碧力戈,《現代背景下的族群建構》][⑥],是一個適應美國社會的概念。美國作為一個新興移民國家,在如何處理主體民族和原有土著民族的關系、主體民族與新移民民族的關系,如何制定使國家利益最大化的民族政策等方面具有自身獨特的要求,而相應產生的文化多元主義更是推動了族群理論的發展。應該說,美國是族群理論的發源地,也是研究最為深入的國家。族群理論是一整套適應美國社會的理論體系。
在民主政治高度發達的西方社會,即使是由文化聯系在一起的族群,也總是會通過政治手段爭取自身利益。在后現代主義之下,社會呈現多元狀態,族群是一個認同群體,而認同總是以排他為基礎的。在族群為自身利益而與其他族群競爭時,政治作為一個基本的工具必然會被利用,而族群的完全去政治化就是難以實現的了。
(三)族群與民族概念的區別
在我國,民族和族群是兩個有所區分的概念。
1.二者的層次不同。在漢語語境下,民族可以表示多個層次的含義,既可以表示中華民族,又可以單獨指稱某一民族,這一用法已經約定俗成,在日常使用中并無歧義。而族群概念的內涵要小于民族概念。
2.二者的內涵不同。民族在我國是一個混合了歷史形成的實體和國家承認兩層含義的概念。國家把在歷史上形成的具有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特征的共同體識別為民族并加以承認。而族群僅僅來自于文化歷史族裔等方面的相互認同。
3.二者產生的歷史背景不同。民族概念的產生、使用和發展完善經歷了中國近代化和現代化的過程,具有了適應中國現實的內涵。而族群概念主要是在美國的移民浪潮和民族同化中產生與發展的,更加適應美國移民社會的現實。
二、民族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概念
(一)中國古代的民族狀況和民族觀,更加貼近現代“民族”概念的內涵
CITYIN:您是由于什么機緣開始從事您現在的這個時尚愛好的?
李敏敏:上高三的時候,常去當時在山師附近的速溶漫畫書吧,認識了幾個志同道合的伙伴,他們當時就是原畫車間的社員,于是開始和大家一起畫漫畫,第一次參加COSPLAY,還是被濟南大學邀請去參加他們的學生聯歡,那年是2003年。
CITYIN:您的這項時尚愛好已經轉變成您的事業了嗎?為什么?
李敏敏:原畫車間本身是個社會民間團體,我們社團里各行各業的人都有,學生、主持人、公務員、工人、攝影師、化妝師、設計師等。大家因為愛好才走到一起,這些人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朋友。我們社團去年剛過了10周歲生日,一個動漫團體維持十年以上,在全國都很少見呢。
據我所知,把COSPLAY作為事業來做的濟南人不過幾人而已,也都是以動漫服裝制定、影棚之類的形式存在。大家都把COSPLAY當愛好,好多孩子省吃儉用來置辦一身行頭,當這些華麗的形象完成時,之前那些餓肚子的日子都被撫平了。這也許就是動漫人的些許浪漫情懷吧。我們也接一些商業演出的工作,但這些錢只夠與置辦行頭的錢均衡,基本也不是為了賺錢。
CITYIN:您是怎樣評價您的這項時尚愛好的?
李敏敏:COSPLAY的意思就是動漫角色扮演,由真人還原動漫游戲等虛擬的人物形象。其實COSPLAY很早就有了。比如電影行業,《蜘蛛俠》、《超人》、《蝙蝠俠》、《風云》、《流星花園》、《浪漫滿屋》等電影,都是先有的漫畫,然后搬上了熒屏。這些就是比較專業的COSPLAY了。再有就是些游戲的代言人,造型也算是COSPLAY了。COSPLAY對我的人生影響很大。結識了很多好友,并且自從我開始玩COSPLAY,學到了很多的手藝。
首先就是化妝了。尤其是畫男人妝,怎樣把一個小男生化妝成三國里的關云長,比如讓男人的輪廓立體起來,假胡子的粘貼,上吊的眼睛如何成形,高溫絲或者卡絲的假發如何打理。
然后就是道具制作。我們制作道具的材料真的是五花八門,大型道具如刀槍劍等用卡紙、PVC板、EVA板、芙蓉板、木板等材料。小型道具如紐扣首飾等用亞克力寶石,硅膠倒模等。這些在我玩COSPLAY前根本就不可能知道。
當然還有攝影。因為我的這個愛好需要用攝影和舞臺劇的方式來呈現,所以攝影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后期工序。一開始因為COSPLAY認識了一幫濟南的攝影愛好者,然后自己也買了單反相機,不斷地學習,現在已經掌握了人像攝影的許多知識和竅門。
最有趣的就是縫紉。因為好多COSPLAY的服裝比較偏門,找裁縫來做很多地方都不是很理想,所以干脆就自己學著剪裁和縫紉。現在我自己做一件襯衣或者連衣裙是沒有問題的。并且還在工作之余自己做一些有趣的娃娃。
最后就是造型了。以前不敢想的造型現在自己都能輕易實也許在外人的眼里我們是一群特立獨行的年輕人,但真正深入這一行才知道,這個愛好給我帶來的是全方位的提升,對時尚的敏銳,對生活的熱愛,對夢想認真的追求。
CITYIN:您周圍的朋友和家人是如何看您的這項愛好的?
李敏敏:一開始我爸覺得這是個浪費錢的行當,說我不務正業。當我獲得了很多獎,人變得越來越漂亮之后,我爸媽也覺得很自豪。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漂亮,對生活更熱愛呢!何況這個愛好,我一堅持就是十年。現在我爸爸經常幫我做一些道具,并且扮演了攝影師的角色,我社團的社員都很羨慕我有一個能專職為我拍照的爸爸。他給我拍的照片發到論壇上每次都是精華,也正是由于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尤其是父母的關愛,讓我感覺生活更加幸福,我非常感謝他們。
CITYIN:在濟南,是不是會因為地域而影響到您的愛好?為什么?
李敏敏:是有一點。山東雖然游戲人口排中國第二,但是動漫游戲產業剛剛起步。大多數人對COSPLAY的產業化還不認可。濟南的動漫展覽會還不成熟,招商引資的能力還有待加強。有些材料和布料在濟南也買不到,有時候要去北京、天津等地方郵購回來。這是我們最郁悶的,不過慶幸的是現在的情況一天比一天好了。
CITYIN:如果有機會,會不會選擇其他的城市發展?是哪里?為什么?
李敏敏:國外的話最想去日本,畢竟那里是COSPLAY的發源地,連一個小小的戒指都能找到動漫原版。國內想去杭州。因為杭州的動漫產業非常發達,COSER(玩COSPLAY的人)在那里很受重視。有很多動漫廠商會邀請COSER做代言,COSPLAY道具技巧發展得也很成熟。
CITYIN:如果您依舊選擇在濟南發展,對您的愛好有什么打算?
李敏敏:我依舊會把它當做一種愛好來對待,不會把它變成事業。因為最悲哀的事情就是把愛好變成掙錢的工具。但是COSPLAY對我的事業也是有很大幫助的,對時尚的造型能力讓我在給模特拍片的時候有諸多靈感,豐富的經驗能讓我在公司舉辦活動的時候可以張羅更多的服裝和道具。設計師這個行業最怕沒有創意,而我的這個愛好,絕對是充滿創意和新奇的。這個愛好帶給我足夠的新鮮刺激以及對未來生活的期待。
CITYIN:對濟南時尚元素的發展有信心嗎?為什么?
李敏敏:非常有信心。隨著濟南的成長,以前很多買不到的東西現在全在濟南看到了,比如彩色假發,比如性感的吊襪帶。以前全國COSPLAY的大獎全部由上海、浙江、北京、廣東包攬,但在2009年的ChinaJoy大賽上,咱們濟南的團隊拿到了全國第二的好成績。連評委都說,山東殺出了一匹黑馬!2010年ChinaJoy COSPLAY封面大賽晉級復賽的24個人里,有5個是咱們濟南人,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濟南時尚業的發展帶動了濟南COSPLAY的發展,這一點毋庸置疑。
CITYIN:你對濟南哪個地方最有好感,希望推薦朋友去?
李敏敏:那就說幾個我自己常去的地方吧,山師東路南段有一個叫做"三樓上的貓"的咖啡休閑場所,是個一杯咖啡讓你享受整個下午的地方。還有秀水街里有家叫南瓜堂的服裝店,賣的是朋克和洛麗塔的衣服,他們還出租COSPLAY的衣服哦。臥虎山水庫旁邊的濟南世紀園是一個拍照的好去處,非常夢幻。大型娛樂場和卡通城堡是一個能讓動漫愛好者覺得幸福的地方。
姓名:王軻羽
學校班級:廣西桂林市育才小學15(6)班
數學宣言:熱愛生活,開心學習,享受在攀登知識高峰過程中的樂趣!
在zài人rén民mín幣bì王wán攔uó里li,住zhù著zhe1、2、5、10、20、50、100不bù同tón來dà小xiǎo的de公括n樂zhǔ、王wán雷zǐ們men。今jīn天tiān,我wǒ要yào給括i大dà家jiā講jiǎn賴de是shì5(伍wǔ)分fēn、5(伍wǔ)角jiǎo和hé5(伍wǔ)元yuán這zhè三sān位wèi孿luán生shēn攔括n樂zhǔ間jiān的de故括詞shi。
有yǒu一yí次cì,皇huán賴dì要yào微wēi服fú出chū巡xún,想xiǎn來dài上shn浪tā們men其qí中zhōn酪yí位wèi。為wèi公括n榔pín榔qǐ見jiàn,皇huán賴dì說shuō:“按àn從cón來dà到dào小xiǎo的de順shùn序xù輪lún,今jīn天tiān先xiān帶dài你nǐ們men中zhōn雷zuì大dà的de一yí個e出chū宮括n饋!5(伍wǔ)分fēn機jī靈lín賴de跑pǎo到dào前qián頭tou,說shuō:“我wǒ的de歷lì史shǐ最zuì久jiǔ遠yuǎn,我wǒ肯kěn定dìn辣bǐ你nǐ們men大dà,得děi我wǒ先xiān去qù。”5(伍wǔ)角jiǎo樂lè呵hē呵hē地de說shuō:“父fù王wán潰我wǒ們men三sān個e一yí樣yàn來dà,都dōu是shì5呀y唬比bǐ大dà小xiǎo肯kěn定dìn婪fēn不bu出chū上shàn老xià。不bú過uò是shì我wǒ最zuì先xiān發fā現xiàn我wǒ們men是shì一yí樣yàn來dà的de,所suǒ以yǐ就jiù先xiān帶dài我wǒ去qù吧b唬 5(伍wǔ)元yuán急jí得de吞tūn吞tun吐tǔ吐tǔ地de說shuō:“私sī塾shú先xiān生shen瀾jiāo練liàn字zìrshí說shuō過uo,元yuán(圓yuán)是shì10畫huà,角jiǎo是shì7畫huà,分fēn是shì4畫huà,前qián面miàn的de5(伍wǔ)都dōu是shì6畫huà,所suǒ以yǐ加jiā在zài一yì起qǐ還hái是shi我wǒ比bǐ你nǐ們men大dà,應yīn欄貓括i先xiān帶dài我wǒ去qù……”
小xiǎo朋pén烙yǒu,你nǐ支zhī持chí誰shéi呢ne?
企業檔案是在企業實踐活動中直接產生和形成的,她真實地記錄著企業的原貌和企業的發展情況,是原汁原味的企業記憶載體,企業精神和企業文化在其中得到最真實、最實在、最詳盡的體現。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有豐富的民國時期檔案,研究民國時期的企業檔案管理,不僅具有再現民國時期民營企業檔案管理的功能,還會對現今、將來的民營企業檔案管理起到重要的借鑒作用。
民國時期,武漢地區民營經濟較為發達。據統計,截止1949年,武漢市有私營工業2629戶,從業人員36709人,資本額6253萬元,總產值15788萬元;私營商業11858戶,從業人員46367人,資本額4983萬元,總產值15385萬元。武漢市民國時期這些數以萬計的民營工商企業,產生了大量的內容豐富的檔案。
武漢市檔案館館藏的民國時期企業檔案,涵蓋財政金融業、商業服務業和工業,有聚興誠商業銀行漢口分行、華年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漢陽鐵廠等民營企業15個全宗,共計17009卷(冊),上架排列長度為338.2米。如此豐富的民營企業檔案,真實、詳情地記錄了企業管理的全過程,也是民國時期民營企業檔案管理的真實寫照。研究這些檔案,使人們能夠直接地了解民國時期民營企業的管理狀況。
(二)
初步分析,武漢市民國時期這些民營企業的檔案管理,經歷了漫長曲折的過程。歸納起來有如下幾個特點:
(1)企業自成立起,就開始建立企業檔案。企業檔案是伴隨企業而產生的。企業建立后,有了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記錄這些活動并保存它們,就形成了企業檔案。企業檔案,隨著企業的產生而產生,并隨著企業的消亡而消亡。館藏檔案反映,這些民營企業自成立起,就開展了檔案工作。通過檔案真實再現了民國時期企業的情況。如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漢口分行成立于1919年5月,初為分理處,1923年4月改為分行。其總行由陳光甫于1915年創辦于上海,為股份有限公司。漢口分行以提倡小額儲蓄,推廣押匯業務,創辦國外匯兌為其宗旨,兼營倉儲、保險業務。館藏該分行1468卷冊檔案,最早形成于1918年,詳細記載了有關年度總行及該行的章程、辦事規則與制度;總行、總管理處及其分支機構設置、成立、撤銷、遷移、改組、變更登記的文件材料;關于開、復、停業登記與立案、領取營業執照的申請,商業登記證,發展簡史與概況調查表,組織系統圖、所屬分支機構登記表的呈文、批復、通知、通函等檔案材料。
(2)檔案內容豐富,從時間和空間上全面記錄了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檔案是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各項活動的真實反映。企業的活動開展到哪里,檔案就反映到哪里。如華年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由裕大華資本集團各公司及其部分股東投資,于1946年4月創辦。主要經營進出口貿易,重點為桐油出口,兼營機器、豬鬃、匹頭、棉紗、棉花等進出口業務。總公司設秘書、會計處、和桐油、疋紗、棉業、機器、部。總公司于1954年歇業。館藏該公司的檔案共1205(冊),其中文書檔案723卷,財會檔案482卷(冊)。文書檔案案卷分為總類、秘書、組織、業務、股務、同業活動、電報等類,按年代結合問題排列。這從時間、空間上全面反映了企業的整個活動,也體現了檔案的分類及排列方法。
(3)企業在發展、演變中,始終保持著企業檔案管理的連續性。民營企業在不斷發展、變化,無論是企業體制變化、還是企業地址搬遷等,都一直堅持搞好檔案管理。如裕華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及武昌裕華紡織廠于1919年夏由徐榮廷、張松樵、蘇太余等楚興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和漢口紗商集資創辦。公司設于漢口,外設上海、漢口、宜昌、沙市、巴東、萬縣、重慶、鄭州等辦事處。1940年10月,與大華、大興紡織公司設聯合總管理處,并設有人事管理委員會及聯合稽核處。武昌裕華紡織廠于1921年底建成,1922年3月投產。1939年6月遷重慶設渝廠,1943年遷成都設蓉廠,1947年由渝遷漢口建鄂廠,1951年11月公司及其所屬鄂渝蓉廠實行公私合營。1966年10月公司撤銷,其所屬工廠實行國營。館藏裕華紡織公司1919―1966年的檔案1174卷(冊)。在該企業檔案中,不僅對體制變化、企業搬遷等有記載,而且沒有因此間斷企業的檔案管理,從而保持著企業檔案管理的嚴肅性和連續性。
(4)不同行業的民營企業均開展檔案管理,形成了民國時期檔案門類齊全,專業技術性強的特點。這些企業雖然分布在不同行業,都毫無例外地建立起了自己企業的檔案工作。檔案管理不因企業所屬領域不同而存在有無的差別。這15家企業,屬于金融業、商業服務業和工業。其中,金融業有聚興誠商業銀行漢口分行、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漢口分行、永利銀行等;商業服務業有華年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工業企業有漢陽鐵廠、裕華、大華、大興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總管理處、裕華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大華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大興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申福新公司總管理處、商辦漢口第一紡織股份有限公司、震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南洋兄弟煙草股份有限公司漢口分公司漢口制造廠、湖北省漢陽煉油廠、商辦漢鎮既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這些企業檔案反映了不同的行業,構成了民營企業門類齊全、各自專業技術的特點。
(三)
通過分析和研究民國時期民營企業的檔案管理,我們不難發現:
(1)民營企業檔案管理由來以久。事實證明:我們現在開展民營企業檔案工作,把它作為檔案部門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適應形勢發展要求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是對的。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民營經濟已經成為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迅速發展。不失時機地推進民營企業檔案管理,是檔案部門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所需要加強的工作。但這并不是說,民營企業檔案管理是從現在才開始的。民營企業檔案管理有它的歷史。嚴格講,民營企業檔案管理是伴隨民營企業的產生而產生,并隨著其發展而發展的。有民營企業,就有民營企業檔案管理。改革開放以來的民營企業管理,是民營企業檔案管理發展進程的一個階段。這是一個新的階段,而不是它的開始。認識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從民營企業檔案管理的歷史中找到其發展的特點及規律,并且在總結前人管理的基礎上尋求新的發展。
(2)充分認識做好民營企業檔案工作,是民營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們在推進民營企業檔案管理的時候,需要有一個客觀、全面的認識,即既要看到檔案部門在新形勢下的責任,又要看到這是民營企業自身發展的要求。就某個民營企業的檔案管理而言,其需求主體理應是這個民營企業。而民營企業檔案由于是民營企業在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形成的,是企業的重要資產和信息資源,所以建立和健全民營企業檔案管理,對民營企業提升整體管理水平、維護企業合法權益、規避市場風險、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抓民營企業檔案管理,不應只有檔案部門一家有積極性。要變“我要你抓”,為“你要我抓”和“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與民營企業一起抓”,由一個積極性為兩個積極性。如果激活了民營企業檔案管理的內在動力,民營企業檔案管理一定會有大的發展。
(3)必須圍繞企業生產經營這個中心,開展民營企業檔案管理。就企業來說,企業檔案管理工作,必須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企業的中心是生產經營,所以檔案管理就必須圍繞生產經營進行。企業檔案是在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產生的。換句話說,也就是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是企業檔案產生的源泉及發展的動力。如果離開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企業檔案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檔案的使命就是記憶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并為之服務。由于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具有客觀性、完整性等特征,因而,企業檔案記錄必須客觀、完整。現代社會十分講究科學管理,所以企業檔案管理也必須按照規范、科學的要求進行。
[關鍵字] 《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檢察權 批捕權 重復追訴
一、《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簡介
1966年第21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公約》與《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兩公約,并于1976年生效以來,截止2004年10月1日,《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公約》已經有150個締約國和6個簽字國,《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有153個締約國和7個簽字國。我國已于2001年批準了《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公約》,并于1998年簽署《公民權利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但目前還未獲批準。
二、我國檢察權的基本內容
檢察權的內容,是通過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的職權反映出來的。檢察機關的職權,就是檢察權的具體內容。關于檢察機關的職權,1979年頒布的《人民檢察院組織法》曾作出明確規定。
1989年通過的《行政訴訟法》第十條、1901年通過的《民事訴訟法》第十四條、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第八條,1994年通過的《監獄法》第六條 、1995年通過的《人民警察法》第四十二條等,都對檢察機關的職權作了規定,授權檢察機關對有關事項進行法律監督。WWw.133229.COm這些法律規定,明確了檢察機關的職權范圍,是檢察機關進行法律監督的法律依據。根據這些法律的規定,檢察權的基本內容,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
(一)、對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進行偵查。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十八條第二款和修改后的《刑法》的有關規定,檢察機關有權直接立案偵查的案件有:《刑法》分則第八章的貪污賄賂犯罪,《刑法》分則第九章瀆職犯,《刑法》分則第四章中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報復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的犯罪,以及由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立案偵查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旌的其他重大犯罪案件。
(二)、對刑事案件提起公訴。按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除了自訴案件之外,刑事案件一律由檢察機關審查決定足否提起公訴。提起公訴的權力既包括對偵查機關偵查終結 的案件進行審查的權力,也包括根據審查結果決定起訴或者不起訴的權力;既包括決定起訴后出庭支持公訴的權力,也包括對法院的裁判提出抗訴的權力。
(三)、對訴訟活動進行監督。訴訟活動,既是當事人之間爭訟的活動,也是司法機關執行和適用法律的活動。檢察機關對訴訟活動的監督,主要是四個方面的監督:一是對刪事案件立案偵查活動的監督;二是對審判活動的監督;三是對裁判結果的監督;四是對裁判的執行情況的監督。這四個方面都涉及到法律的正確適用的執行的問題,因而對這些活動可能發生的違反法律的情況進行監督,是法律監督的重要內容,也是檢察機關的基本職權之一。
(四)、決定和批準逮捕權。我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六十八條以及六十九條分別規定了批捕權、審查批捕以及提請批捕和批批捕時限等詳盡的制度,賦予了我國檢察院決定和批準逮捕的權力。
三、我國檢察權的性質
有人在幾乎全盤否定我國現行檢察制度和刑事訴訟制度的同時,將我國目前的司法體制概括為 “檢察至上型”,并認為 “檢察官的訴訟地位遠遠超越法官之上的立法模式,是一種嚴重違背刑事訴訟基本原理的立法選擇”。同時指責 “分工負責、互相制約”之訴訟原則對檢察制度具有消極影響,在法理上存在不合理性,在司法實踐中孳生弊端。[1]檢察權的性質實際上決定了其在國家權力配置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明確檢察權的性質,其地位和作用就難以界定。從法學基礎構造研究的角度,法律上的權力,可以分為職能性權力和結構性權力兩種類型,檢察權是一種以程序性監督為內容,以連鎖交互的權力組合形式為結構的獨具特色的法律權力。[2] 但目前學術界有關檢察權的研究,主要是從職權性內容方面進行探討,對于其內在結構則缺乏深入研究。有的甚至將檢察權的“結構”與“內容”混同,進而提出公訴權、檢察偵查權、訴訟監督權的“三權”結構形式。[3]學術界關于檢察權的性質,大體上有以下幾種觀點:(1)檢察權實際上是一種行政權; (2)檢察權屬于司法權,認為檢察官與法官同質但不同職,具有等同性,檢察官如同法官般執行司法領域內的重要功能。[4] (3)檢察權具有司法和行政雙重屬性,(三)行政、司法雙重屬性說,認為檢察權和檢察官兼具司法與行政的雙重屬性。雙重屬性說中又分成兩種觀點。一是檢察權一方面有執行法律的職能,本質上屬于行政權。另一方面公訴權與審判權直接關聯,從而又具有與審判權同樣性質的司法性質。因此,檢察權有著行政與司法權兩
面特點。[5]這種觀點在承認兩性時偏重于行政性而臺灣學者林玨雄將檢察官的法律地位概括為“余非上命下從之行政官,亦非獨立 自主之法官 ,余乃處于兩者之間,實現客觀法意 旨并追求真實與正義的司法官署!”這是對雙重屬性的另一種界定,偏重于司法性。[6](4)檢察權是法律監督權。筆者認為這四種觀點不能放在一個層面上討論,前三種觀點是在肯定“三權論”的基礎上,從權力運行特征的角度來說明的;第四種觀點是從權力的職能作用來說明的,二者評判的角度、標準不同。在國家產生之初,權力的職能比較單一,沒有嚴格的權力分類、分立。各種權力合一,集中于統治者一身。隨著國家權力職能的不斷拓展和管理經驗的積累,統治者對權力進行分類管理,有了專司行政、審判的官員,如
知對他提出的任何指控;任何因刑事指控被逮捕或拘禁的人,應被迅速帶見審判官或其他經法律授權行使司法權力的官員,并有權在合理的時間內受審判或被釋放。等候審判的人受監禁不應作為一般規則,但可規定釋放時應保證在司法程序的任何其他階段出席審判,并在必要時報到聽候執行判決;任何因逮捕或拘禁被剝奪自由的人,有資格向法庭提起訴訟,以便法庭能不拖延地決定拘禁他是否合法以及如果拘禁不合法時命令予以釋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66—70條規定公安機關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時候,需報檢察院批準。這與公約第九條第三款:任何因刑事指控被逮捕或拘禁的人,應被迅速帶見審判官或其他經法律授權行使司法權力的官員相矛盾。
自由、平等、秩序,是任何一個社會的法律所追求的價值所在。而在這三個法律價值中,自由是最基本的價值所在,因為如果不重視人的自由與尊嚴,更何談平等與社會秩序。因此,在行使國家權力限制公民的基本人權時,必須遵循正當的法律程序,而利用司法權對偵查機關實施強制性處分進行司法審查,正是正當程序的內在法律要求。而我國刑事訴訟法卻規定以國家權力來對抗公民個人,這種先天的不平等,必然要求法律賦予公民以相應的權利來對抗強大的國家權力和偵查機關,同時又要對這種公權力進行制約,從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國家權力的濫用,以保障人權。
筆者認為,檢察院作為公訴機關,本身有提起公訴追究犯罪人刑事責任的職能以及自偵權,實在無法承擔作為中立的司法官防止警察權之恣意濫用,保障人權的任務。更何況在目前
1版第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