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學雷鋒的畫

      學雷鋒的畫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學雷鋒的畫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學雷鋒的畫范文第1篇

      1962年8月,雷鋒因公殉職,年僅22歲。1963年3月5日 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一個普通戰士的死,引起了全國上下的學習熱潮,這究竟是為什么?

      雷鋒精神開創了一代新風,概括起來,就是舍己為公、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在平凡的工作中創造出不平凡業績的“螺絲釘精神”;在學習中努力鉆研的“釘子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從題詞這一天開始算起,時間又過了46年零4天。今天,我們要學習雷鋒,到底要學什么?

      學雷鋒,不只是扛著掃把,提著水桶抹布上街搞衛生.學雷鋒,要學他的精神,我們新的時代,賦予了學雷鋒以新的內涵。在我看來,就是要腳踏實地、努力培養自己,讓平凡的人生煥發出不平凡的光彩的行動。那么,我們學習他,具體要學些什么呢?

      1、學習他無私的奉獻精神。

      一九五八年六月七日: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如果你要告訴我們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揚那最美麗的理想?你既然活著,你又是否為了未來的人類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變得更美麗?我想問你,為未來帶來了什么?在生活的倉庫里,我們不應該只是個無窮盡的支付者。”

      構建和諧的校園,就必須要有這樣的奉獻精神。媒體上,常常有對80后、90后的不好的言辭,可是一個令整個中華民族悲痛的汶川地震,也讓我們看到了80后、90后的堅強、互助、奉獻的品質!我們每一個同學,都應該常常對照反思自己的行為。一個自私自利的人,不僅在過去,而且在現在,在將來,都難以立足于集體和社會。

      2、學習他可貴的“釘子精神”。

      雷鋒日記: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九日 “ 有些人說工作忙、沒有時間學習。我認為問題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學習,會不會擠時間。要學習的時間是有的,問題是我們善不善于擠,愿不愿意鉆。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面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么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硬鉆進去的。由此看來,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鉆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于擠和善于鉆。”

      雷鋒還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去擠,總還是有的。”他是一個孤兒,在參軍后,硬是靠這個“釘子精神”,讓自己成為有文化的戰士。我們大家都反思一下,對時間,你珍惜了嗎?高三的同學,離高考只有九十來天,你的時間,肯定是很緊了,但是只要你愿意去擠,你就會成為時間的主人。高二、初一的同學,你對時間珍惜了嗎?

      3、學習他高尚的“集體主義精神”。

      雷鋒日記: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二日“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能永遠不干,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融合一起的時候才能有力量。力量從團結來,智慧從勞動來,行動從思想來,榮譽從集體來。”

      學雷鋒的畫范文第2篇

      【關鍵詞】葉貝斯分類 數據挖掘 個性化學習 學習風格

      網絡環境下的個性化學習是以學生作為教育系統的中心與教育服務主體。在個性化的教育系統中我們在營造數字學習氛圍的同時要強調并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個性化學習,把它看作是一種探索式性、實踐性、創造性的學習。實現網絡個性化學習的關鍵在于根據學習者的信息數據分析提取個性化特征,進而實現對學習者的個性化推薦或教學指導。

      本文針對目前網絡學習系統中存在的個性化單一與實現難度大的問題,利用葉貝斯分類算法解決學習風格分類問題,讓學生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學習模式與需求,實現真正自主式、個性化學習。

      1 數據挖掘與分類

      1995年,美國計算機學會(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簡稱ACM)組織提出了數據挖掘(Data Mining)概念。數據挖掘就是從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聲的、模糊的、隨機的數據中,提取隱含在其中的、人們事先未知的、但又是潛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識的過程。數據挖掘又稱為數據庫中知識挖掘(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知識提取(Knowledge Extraction)、數據采礦等。

      數據挖掘是一個跨學科技術領域,它是數據庫技術、統計學、人工智能、數據可視化、信息提取、并行計算和分布式計算等多個學科結合的產物。發現潛在未知的規則,是數據挖掘的重要特征也是它的目標,它與數據分析的差別在于數據分析通常從一個假設出發,通過建立方程、模型來驗證假設是否成立,而數據挖掘則是直接挖掘信息之中隱藏的規律,發現新的知識。

      分類是常用的數據挖掘手段之一。它是將一組組個體分門別類的歸入預先設定的幾個類中。分類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分類模型,該模型能把數據庫中的數據項映射到類別中的某一個類別。常用的分類方法有:決策樹分類方法、貝葉斯分類方法和規則歸納方法。

      2 應用葉貝斯分類算法判定學習風格

      學習風格是指學習者一貫持續的帶有個性特征的學習方式,它是學習傾向和學習策略的總和。學習風格是個體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受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文化的影響,通過個體自身長期的學習活動而形成,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心理學認為人有七種學習風格:Linguistic(語言)、Logical(邏輯)、Visual(視覺)、Musical(音樂)、Kinesthetic(動覺)、Intrapersonal(內省)與Interpersonal(人際)。使用葉貝斯分類算法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學習記錄,獲得學生的學習風格。 葉貝斯分類算法基于貝葉斯定理,應用于文本分類時,通過計算文本屬于每個類別的概率.將該文本歸為概率最大的一類中。

      2.1 樸素貝葉斯分類和貝葉斯網絡

      貝葉斯定理是關于隨機事件A和B的條件概率和邊緣概率的一則定理。

      P(A|B) = P(A^B) / P(B) = P(A)*P(B|A) / P(B)

      其中P(A|B)表示在B發生的情況下A發生的可能性。其中P(A)是A的先驗概率或邊緣概率。(A|B)是已知B發生后A的條件概率, P(B|A)是已知A發生后B的條件概率, P(B)是B的先驗概率或邊緣概率,也作標準化常量。由此,貝葉斯定理可表述為:

      后驗概率 = (相似度*先驗概率)/標準化常量

      由于,比例P(B|A)/P(B)也有時被稱作標準相似度,所以貝葉斯定理又可表述為:

      后驗概率 = 標準相似度*先驗概率

      貝葉斯分類方法是基于貝葉斯定理的,樸素貝葉斯(Naive Bayes)和貝葉斯網絡(Bayesian Networks)看作是兩種不同情形下的分類方法。

      2.1.1 樸素貝葉斯分類

      樸素貝葉斯分類方法是一個基于概率的分類方法,它通過計算后驗證概率的方法來確定所屬類別的概率。

      Vj屬于V集合, 其中Vmap是給定一個example,得到的最可能的目標值。其中a1...an是這個example里面的屬性。這里面,Vmap目標值,就是后面計算得出的概率最大的一個.所以用max 來表示。

      樸素貝葉斯分類默認基于一個簡單的假定:給定目標值時屬性之間相互條件獨立。因此,該假定說明給定實力的目標值情況下。觀察到聯合的a1,a2...an的概率正好是對每個通過概率計算,從待分類的樣本數據的屬性 a1,a2,...,an 中求出最可能的分類目標值,即計算各類 Vj∈ V對于這組屬性的條件概率 P(Vj|al,a2,...,an),其中j=1,2,...m(類別標識數),并輸出條件概率最大的類別標識作為該樣本數據的所屬類別。這個假設是樸素貝葉斯不同于貝葉斯網絡等其它貝葉斯分類算法的根本,也是樸素貝葉斯這個名稱的由來。

      2.1.2 貝葉斯網絡

      在實際應用中,大多數情況下不支持樸素貝葉斯的假設,即各特征并非彼此獨立,此情況下可以使用貝葉斯網絡進行分類。

      貝葉斯網絡是根據變量之間的依賴關系,使用圖論方法表示變量集合的聯合概率分布的圖形模型,它引入了一個有向無環圖(Directed Acyclic Graph)和一個條件概率表集合。DAG的結點v包括隨機變量(類別和特征),有向連接E(A->B)表示結點A是結點B的parent,且B與A是有依賴關系的。同時引入了一個條件性獨立(conditional independence)概念:即圖中任意結點v在給定v的parent結點的情況下,與圖中其它結點都是獨立的,也就是說P(v|par(v),x1,x2...,xn) = P(v|par(v))。這里par(v)表示v的parent結點集,x1,x2,...,xn表示圖中其它結點。如果已知所有聯合概率值(joint distribution),那么就可以解決任何形式的概率問題。但現實中的特征集合數量過多(>10),幾乎無法通過統計得到。所以,這個問題要通過條件獨立的概念來對各條件概率值進行優化來解決。貝葉斯網絡的建模有兩個步驟:創建網格結構與估計每一個結點的概率表中的概率值。

      2.2 貝葉斯分類過程

      在本學習系統中,主要使用樸素貝葉斯分類方法對網絡學習某一體育課程的學習者的學習風格進行分類。

      2.2.1 建立樣本數據

      根據體育學科的學習特點,我們可以把學習者的學習風格簡要概括為視覺型(V)、語言型(L)和動覺型(K)。把每一個學習者看作一個矢量 S,學習者的每一次學習記錄作為屬性 Ai,學習者的風格(視覺型、聽覺型和動覺型)作為可能的類別 C,對于隨機分類向量S={a1,a2,…,an},由此知道 s對每個類別的概率P( Ci|S)分布,其中P( Ci|S) 由貝葉斯公式P( Ci|S)=P( S|Ci)P(Ci )/P(S ) 計算得到,概率最大的那個就是 s的預測類別。

      當學生登入系統時,系統首先根據學號查看學習風格數據庫中是否有該生的學習風格類型記錄,如果有,系統則推薦學生適合其風格的學習內容,如果無,則系統將學習者這次學習的學習記錄保存在學生學習記錄庫的學習過程數據表中。

      經過數據預處理,我們可以確保建模的數據是正確有效的。分析處理中我們需要得到分類模型需要的訓練樣本集的相關屬性,包括文本學習次數(T)、視頻學習次數(V)、活動次數(A)、文本學習平均成績(TS)、視頻學習平均成績(VS)、活動成績(AS)、學習風格類型(S)。當學生登錄次數達到某值時,系統自動將這些屬性值計算并存儲。在分析訓練樣本時我們把學習次數屬性值分為10 三個區間,將成績分為 A(90-100) 、B(75-89)、 C(60-74)、 D(< 60)。樸素貝葉斯分類法對于學習次數和學習成績這類連續屬性的類條件概率計算,一是把連續的屬性用相應的離散區間替換進而離散化,或是通過訓練數據估計分布的參數。

      2.2.2 建立學習風格建模

      根據貝葉斯的最大后驗準則,對任一未知樣本 s={a1,a2,…,an},確定后驗概率 P(Cj| a1,a2,…,an),把最大的類確定為該樣本的學習風格。具體步驟為:

      (1)計算得到每一種學習風格類型的先驗概率P(Ci )。

      (2)相對于每個類別的概率 P(aj|ci),訓練樣本集計算得出各屬性的所有取值。

      (3)計算出未知樣本對三種類別的概率,選取概率最大的類別為學生的學習風格類型。

      其中,建立學習風格分類模型最關鍵的步驟就是建立訓練樣本集。見表2-1。

      2.2.3 建立算法

      根據上述分析,設計算法如下:

      初始化訓練集D;計算每個學習風格類型的先驗概率

      由上述算法得出概率最大的類別為學生的學習風格類型。

      3 結論

      本文將葉貝斯算法應用在判定學習者的學習風格中,發現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興趣與學習風格之間的潛在聯系。經過實際應用發現當樸素貝葉斯分類的假定條件成立時,它是一種非常精確的分類方法。 使用貝葉斯分類對系統中的學習者的學習風格進行分類,其特點主要有:

      (1)它結合了概率與貝葉斯網絡的分類方法,可以利用領域知識和其它先驗信息,計算假設概率。

      (2)可以把所有的屬性都參與分類。

      (3)針對離散屬性的對象進行分析。

      (4)數據樣本可以增加也可以減少,這樣可以進行增量學習。

      (5)利用有向圖的表示方式非常直觀,弧表示變量之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

      [1]田文詩.基于學習者行為的序列模式挖掘算法研究與實現[D].碩士學位論文,吉林:吉林大學,2011(05).

      [2]鄧暉、徐梅林.網絡學習環境之個性化屬性調查及啟示[J].現代教育技術,2003.13(1):49-54.

      [3]凌江榮.在e_Learning中建立自適應學習路徑的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湖南:湘潭大學,2007.

      [4]田曉輝.基于Web的個性化學習系統在遠程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7.

      [5]史春秀.基于數據挖掘的個性化學習系統的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天津:天津大學,2007.

      [6]王志平.基于數據挖掘技術的個性化學習系統的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重慶:重慶大學,2007.

      作者單位

      學雷鋒的畫范文第3篇

      [關鍵詞] 學雷鋒常態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載體

      [基金項目] 2013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以學雷鋒常態化促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303281。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4)03-022-1

      黨的十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倡導”,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提出了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要求,既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新成果,也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訴求,成為指導社會成員進行價值選擇和行為取向的基本標尺。大學生是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群體。以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為載體,推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對于貫徹落實十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當代大學生是中國青年的主要群體,是建設“兩個百年”宏偉目標和實現“中國夢”的生力軍,肩負著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重視和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既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客觀要求。一方面,大學階段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當代大學生基本上都是“90后”,他們富于理想、充滿活力、求知欲強、自信心十足、具有較強的可塑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與教育,對于引導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積極意義。另一方面,當代大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正是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主體,大學生在價值選擇和行為取向當中所反映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價值導向必將在普通群眾當中發揮率先垂范作用,從而進一步推進全社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是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一項系統工程,尋找適合的載體和途徑使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培育具體化、現實化成為高等教育的一項新任務。

      二、學雷鋒常態化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的積極作用

      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以學雷鋒常態化為載體,繼承與弘揚雷鋒精神對于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具有積極作用。

      首先,雷鋒精神的科學內涵符合了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要求。雷鋒精神的科學內涵主要有: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創業精神。雷鋒精神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基本要求,與大學生應當具備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相吻合。

      其次,學習雷鋒、榜樣的樹立使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實現了生活化和具體化。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中,“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并沒有一個具體的衡量標準,這使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難以與學生們的日常生活相結合。而學習雷鋒、弘揚雷鋒精神則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準則。

      第三,學習雷鋒常態化有助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化和習慣化。學習雷鋒常態化,使學雷鋒不再停留在形式和口號上,克服了以往“三月來、四月走”的過場弊端。通過學雷鋒活動的日常化、常態化和長期化,使大學生對于雷鋒精神的繼承與弘揚與個人的學習、生活和成長結合起來,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成為大學生的生活常態和行為習慣,有利于知信行的統一。

      三、以學雷鋒常態化促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具體措施

      以學雷鋒常態化為載體推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是一項系統工程,它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形成合力、整體推進、長期堅持。

      第一,要進一步加大雷鋒事跡、雷鋒精神的宣傳教育力度,使學生真正理解雷鋒精神的科學內涵。

      第二,要把學雷鋒活動與大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相結合,使繼承和弘揚雷鋒精神實現具體化、生活化、常態化。學習雷鋒并不是把雷鋒做過的好人好事再模仿著做一遍,也不僅僅是停留在口頭上、形式上,而是要把雷鋒精神貫徹到大學生的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去。

      第三,要充分發揮雷鋒式人物的模范帶頭作用,在實踐當中使大學生感知、認同并接受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要求。學習雷鋒常態化還離不開先鋒模范人物的帶頭作用,要通過當代雷鋒郭明義、帶妹上學、自強不息的大學生洪戰輝、扎根大山、為祖國貧窮地區教育事業默默奉獻的大學生徐本禹、15年如一日資助老人的河北農大畢業生群體等一大批當代雷鋒式模范的人物樹立,使大學生認識到雷鋒并不是一座不可企及、不可超越的道德高峰,學習雷鋒就在于繼承和弘揚雷鋒精神,就在于具體實踐中的真善美。

      第四,設立獎懲機制,使大學生學雷鋒常態化實現制度保障。大學生學雷鋒常態化的實現需要建立獎懲得當的鼓勵制度,如對于學雷鋒活動中的積極分子、模范學生給予學分或獎學金獎勵,形成有效的參與機制和管理機制。

      參考文獻:

      [1]黃中平.雷鋒精神時代化與學雷鋒活動常態化――2012年“雷鋒精神論壇”綜述[J].求是,2012,(11).

      學雷鋒的畫范文第4篇

      【摘要】 目的 探討急性腦血管病患者應激性高血糖、血清鉀、鈉、氯的變化及其與中風類型、病情輕重、預后關系。方法 本文對我院神經內科2004年6月~2005年6月住院急性腦血管病患者248例進行研究,其中出血性中風89例,缺血性中風159例,于入院次日晨檢測空腹血糖、血清鉀、鈉、氯,觀察血糖、血鈉、血氯、血鉀值的變化及其與腦卒中類型、病情輕重、預后關系。結果 (1)急性腦血管病患者易出現應激性高血糖、低鈉血癥、低氯血癥、低鉀血癥;(2)出血性中風血糖明顯高于缺血性中風;高血糖組死亡率明顯高于非高血糖組;死亡組的血糖均值亦顯著高于存活組;統計學上差異有顯著性。(3)出血性中風低血鈉、低血氯的發生率明顯高于缺血性中風,統計學上差異有顯著性;低血鈉、低血氯組中的中、重度患者顯著多于正常血鈉、血氯組;與正常血鈉、血氯組相比,高血鈉、高血氯組患者在中風類型、病情輕重及預后方面差異均無顯著性,但血鈉、血氯顯著升高時,死亡率明顯增加。與正常血鉀組相比,低血鉀組中患者在中風類型、病情及預后方面差異無顯著性,但血鉀明顯降低時,病死率增加。高血鉀組患者在中風類型、病情輕重和正常血鉀組相比差異無顯著性,但病死率則明顯高于正常血鉀組。結論 急性腦血管病患者存在應激反應,急性腦血管病患者應激性高血糖、低鈉血癥、低氯血癥可以作為判斷急性腦血管病病情、預后評估的指標之一。高鈉血癥、高氯血癥、高鉀血癥、低鉀血癥與中風類型、病情及預后方面差異無顯著性,但當出現嚴重的高鈉血癥、高氯血癥、高鉀血癥、低鉀血癥時,病死率明顯增加。

      【關鍵詞】 急性腦血管病;應激性高血糖;血清鉀;血清鈉;血清氯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rritable hyperglycemia and the change of serum potassium,serum natrium,serum chloremia on stroke type,developing degree of stroke type,developing of illness and prognosis in ACVD. Methods We detected 4 indexes in 248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ACVD in one week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 2004. to Jun 2005,including 89 cases wer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nd 159 cases were cerebral ischemia. The detected items include the fasting blood-glucose and fasting serum Na+,K+,Cl- next morning. To obser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rritable hypernatrium,hyponatremia,hypernatrium,hypokalemia,hyperkalemia,hypochloremia and hyperchloremia on stroke type,developing of illness and prognosis in ACVD. Results (1)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atients who involved in ACVD constantly turned up hyperglycemia,hyponatremia,hypochloremia,hyperkalemia. (2)The increasing level of blood-glucose was apparent i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compared with cerebral ischemia. The death rate in hyperglycemia apparently increased. The fasting blood-glucose markedly increased in dead index compared with survival index. There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3)Hyponatremia,hypochloremia were related with stroke type,developing of illness and prognosis. Hyperkalemia,hypokalemia,hypernatrium and hyperchloremia had nothing to do with stroke type,developing of illness and prognosis. When the change of fasting serum Na+,K+,Cl- were markable.The death rate was apparently increasing too. Conclusion There really exist damage from stress reponse in ACVD,hyperglycemia,hyponatremia and hypochloremia are indicators of stroke type,developing of illness and prognosis. Hyperkalemia,hypokalemia,hypernatrium and hyperchloremia had nothing to do with stroke type,developing of illness and prognosis. When the change of fasting serum Na+,K+,Cl- were markable,but the death rate was apparently increasing .

      【Key words】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rritable hyperglycemia;serum potassium;serum natrium;serum chlorine

      腦血管病其發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均居神經科各類疾病的首位,提高腦血管病的治愈率及存活率備受當今臨床醫生的關注。臨床上急性腦血管病常有應激反應參與,且表現為機體應激損傷加重病情發展,而高血糖是機體應激反應的表現之一。國內外文獻早有報道,急性腦血管病患者早期血糖水平增高者多預后不良,病死率高,影響近期預后[1~5],及時糾正高血糖的同時能使腦卒中患者預后得到改善。急性腦血管病時血清鈉、氯、鉀紊亂是很常見的,也是應激反應之一,但國內外文獻報道的并不多,且對病情預后的影響,文獻報道的結果也不盡相同。本研究旨在探討急性腦血管病時應激性高血糖及血清鉀、鈉、氯的變化與中風類型、病情變化、預后關系,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病例選擇標準:本研究選取2004年6月~2005年6月在我院神經內科住院治療的急性腦血管病患者248例,男147例,女101例;年齡35~98歲,平均(63.6±4.71)歲。所有患者診斷符合下列條件:依據1995年第4屆全國腦血管疾病學術會議通過的診斷標準,并經顱腦CT或MRI證實;首次發病1周內入院;無糖尿病病史,肝功、腎功能均正常。(2)按改良愛丁堡+斯堪的那維亞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入院后24h內進行),將患者分為輕型(0~15分)112例,中型(16~30分)87例,重型(31~45分)49例。

      1.2 病例分組 根據病例分組:出血性腦血管病89例,其中腦出血86例,蛛網膜下腔出血( SAH )2例,硬膜下出血1例。缺血性腦血管病159例,其中腦血栓形成104例,腦栓塞32例,腔隙性腦梗死23例。

      1.3 標本采集 所有符合條件的病例于入院次日晨空腹采取肱靜脈血4ml送檢血清鉀、鈉、氯及血糖。

      1.4 結果判斷 空腹血糖>6.1mmol/L為高血糖。電解質紊亂診斷標準參照全國統一質控標準和《實用內科學》(第10版)電解質紊亂章節。

      1.5 統計學方法 結果用(x±s)及例數表示,用t檢驗、u檢驗、χ2檢驗和精確概率進行分析。

      2 結果

      2.1 病情輕重與血糖含量檢測結果 見表1。

      表1 病情輕重與血糖含量關系 (x±s)

      注:中、重度組血糖較輕度組明顯升高,統計學上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

      2.2 不同類型ACVD血糖含量檢測結果 見表2。

      表2 不同類型ACVD血糖含量變化 (x±s)

      注:出血組血糖較缺血組明顯升高,統計學上差異有顯著性(P

      2.3 不同類型急性腦血管病患者血糖水平檢測結果及死亡率 見表3。

      2.4 ACVD患者血糖變化與轉歸 見表4。

      2.5 血鈉與ACVD類型、病情輕重及預后關系 見表5。

      2.6 血鉀與ACVD類型、病情輕重及預后關系 見表6。

      2.7 血氯與ACVD類型、病情輕重及預后關系 見表7。

      表3 不同類型急性腦血管病患者血糖水平與死亡率 (例)

      注:高血糖組死亡率較非高血糖組比較統計學上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

      表4 ACVD患者血糖變化與轉歸 (x±s,mmol/L)

      注:死亡組血糖與存活組比較明顯升高,統計學上差異有顯著性(*P

      3 討論

      3.1 ACVD時應激性高血糖 應激反應( SR )是機體的一種非特異性全身反應,輕度SR有利于提高機體的適應能力,而過度或持續的SR常導致機體內環境紊亂、損害加重。 本組研究結果表明:ACVD患者血糖明顯增高,應激性高血糖發生率達42.34%;中、重度患者血糖較輕度組明顯增高;死亡組較存活組血糖均值明顯升高;高血糖組病死率為43.80%,非高血糖組病死率為12.59%,高血糖組病死

      表5 血鈉與ACVD類型、病情輕重及預后關系 (例)

      注:出血性中風時低鈉血癥的發生率(20.22%)明顯高于缺血性中風(14.47%),統計學上差異有顯著性(1P

      轉貼于

      表6 血鉀與ACVD類型、病情輕重及預后關系 (例)

      注:ACVD時易出現低鉀血癥;與正常血鉀組相比,低血鉀組在中風類型、病情輕重、預后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高血鉀組患者中風類型、病情輕重與正常血鉀組相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但病死率則明顯高于正常組(P

      表7 血氯與ACVD類型、病情輕重及預后關系 (例)

      注:出血性中風時低氯血癥的發生率(23.60%)明顯高于缺血性中風(15.09%),統計學上差異有顯著性(1P

      率高于非高血糖組病死率;出血性腦血管病組血糖明顯高于缺血性腦血管病組。

      3.1.1 ACVD時導致血糖升高的依據 (1)文獻報道[6]:ACVD時應激狀態下刺激下丘腦—垂體—靶腺軸,引起兒茶酚胺( CA )、皮質醇、胰高血糖素(GC )濃度明顯升高;這些激素均能促使糖原的異生和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2)胰島素抵抗與應激性高血糖[7]:當機體存在IR時,胰島素的生物效應低于預計正常水平,血清胰島素( INS )水平代償性增高,胰島素受體下調,或數目減少或受體結構功能異常,胰島素生理效應降低,最終引起血糖升高。(3)有學者[6]提出高血糖可能是由于顱內血腫、水腫等因素對下丘腦及垂體的刺激或損傷所引起的生長因子分泌增加,而生長激素對胰島素有拮抗作用,促進脂肪分解,抑制葡萄糖利用,使血糖增高,或與下丘腦室旁核破壞,使血糖代謝紊亂有關。出血性腦血管病組血糖明顯高于缺血性腦血管病組,這可能是出血病變性質比梗死更嚴重,起病更具突然性,因而更具應激反應性;病變程度重,病變范圍大,有中線偏移或出血破入腦室或腦室受壓的重型比輕型血糖升高明顯,提示應激反應更強烈。

      3.1.2 高血糖者預后差的主要原因 (1)高血糖使細胞外液處于高滲狀態,會導致滲透性利尿,并出現細胞內脫水,其中神經元脫水,腦組織血管內皮細胞破壞,神經髓鞘的斷裂及大腦黑質的損傷會增加死亡的危險性。高血糖癥增加ACVD患者葡萄糖無氧酵解底物,因血糖是乳酸的基質,而使乳酸生成增多[8],同時糖化血紅蛋白升高,抑制血紅蛋白對氧的釋放,加重了組織缺氧和酸中毒。本組顯示ACVD患者發生高血糖時易發生電解質紊亂,加重了機體內環境的紊亂,從而使病情進一步惡化。(2)高血糖還可抑制鎂在腎小管的吸收,使尿鎂排出過多,造成低鈣、低鎂血癥,低鈣、低鎂血癥是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9],鎂離子是維持正常神經肌肉興奮性和細胞代謝不可缺少的因子之一,并作為鈣通道阻礙物[9],在心臟和血管平滑肌的收縮中起媒介作用,應激狀態細胞內鈣超載,血清鈣降低,不利于腦缺血后早期灌流的鈣離子恢復,細胞內鈣超負荷將引起細胞蛋白和脂質代謝紊亂,干擾線粒體磷酸化過程,加重腦水腫,由于高血糖致高黏血癥,高滲和高代謝率,干擾局部腦血流的恢復,高血糖加劇自由基損傷,加重內皮細胞水腫及膠質細胞損害,使血腦屏障損害,加重腦損害,使病灶擴大,死亡率增加。實驗研究表明[7],胰島素(INS)治療在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中既能降低血糖,又是一種缺血性腦損傷的神經保護劑。

      3.2 ACVD時血鈉、血氯的變化 ACVD時常出現血鈉、血氯紊亂,但文獻報道的并不多,且對預后的影響,文獻報道的結果也不盡相同。我們的資料顯示,ACVD患者易出現低血鈉、低血氯,且低血鈉、低血氯的出現和中風類型、病情輕重有關,出血性中風及中、重癥者易出現低血鈉、低血氯,且低血鈉、低血氯者預后差。高血鈉和中風類型、病情輕重、預后無關。但出現明顯高血鈉、高血氯時病死率明顯增加。

      3.2.1 低血鈉、低血氯的產生原因 目前認為低血鈉、低血氯的產生可能是因為維持機體水電解質平衡的兩個內分泌系間正常調節關系被破壞所致[10],(1)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及抗利尿激素(ADH);(2)是利鈉因子,包括心鈉素[11]、內源性洋地黃物質[12]等。生理狀態下,ADH的分泌主要受血漿滲透壓的影響,以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作為介導,在ACVD時,由于直接或間接刺激丘腦下部的視上核及神經垂體[13],一方面引起ADH分泌異常,導致尿量減少,水潴留,細胞外液擴張,血鈉、血氯降低,表現為抗利尿激素異常分泌綜合征(SIADH),另一方面,張永立等實驗證實ACVD患者血漿中的心鈉素明顯增高,且腦出血組較腦梗死組增高明顯,并且心鈉素水平和中風患者血漿鈉水平呈負相關。心鈉素等濃度增加,促進鈉的排泄,導致失鈉性低鈉血癥,臨床表現為腦耗鹽綜合征 (CSWS)[13]。森永一生[11]通過 對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鈉、抗利尿激素和心鈉素的研究后認為,蛛網膜下腔出血并發低鈉血癥的重要原因是ADH不適當分泌,其他利尿、利鈉因子也應該考慮。筆者認為中、重型中風患者腦水腫及顱內壓增高明顯,引起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紊亂嚴重[11],釋放更多ADH,易出現低鈉血癥,血清鈉降低使細胞外滲透壓低于細胞內,細胞外液進入細胞內,加重腦水腫。另外,精神刺激、焦慮、恐懼等精神因素,對ADH的分泌起興奮作用,頻繁的嘔吐,過多使用利尿劑[11]等也是導致低血鈉、低血氯的常見原因。目前對高氯、低氯血癥的機制尚未完全明確,有待于進一步探討。

      3.2.2 高血鈉產生的機制[14] ACVD時引起機體應激反應,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明顯增高(10~20倍),通過興奮其周圍靶腺增加醛固酮的分泌而起滯鈉作用,促使血鈉與血滲透壓增高;其次反復作用滲透性利尿劑、高熱、嘔吐、出汗、過度換氣等造成水分丟失過多[15],而腦血管病時往往損害下丘腦渴感中樞而致渴感消失,導致低血容量性高鈉血癥、高氯血癥,治療中過分限制補液或鹽液體補充過多,造成醫源性高鈉血癥、高氯血癥。病變影響滲透壓感受器,喪失對血漿滲透壓的調節功能,實質是一種神經性高滲透壓癥[15]。有報道發病1周后出現的高鈉血癥往往是中樞性,當下丘腦和神經垂體受損時,ADH分泌減少,出現多尿與尿比重下降而表現為高鈉血癥,而此類高鈉血癥一旦出現且持續高鈉表明是瀕危的信號。中、重型患者產生上述病變的機會多于輕型,故出現高鈉血癥多于輕型患者。

      3.3 ACVD時血鉀的變化 ACVD時血鉀紊亂的機制尚不明確,有學者認為[16]早期低鉀血癥的因素主要是原發于卒中病變直接損害丘腦下部導致功能紊亂,使細胞外鉀轉入肌肉及肝細胞內而出現低鉀血癥。筆者認為產生低鉀血癥的常見原因除上述原因外,還有攝入過少,應用滲透性利尿劑使腎臟排鉀過多;此外如中樞性高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大量出汗等使失鉀過多。本組資料顯示低鉀血癥發生率明顯高于低鈉血癥、低氯血癥、高鉀血癥、高鈉血癥及高氯血癥,但低鉀血癥患者在卒中類型、病情輕重及病死率方面差異無顯著性,看來低鉀血癥的發生不是腦卒中的危險并發癥。本組資料,高鉀血癥的發生率極低,但中、重型患者多于正常血鉀組及低血鉀組,且病死率顯著增加。

      綜上所述,ACVD易出現應激性高血糖、低血鈉、低血氯、低血鉀,且血糖高低與中風類型、病情及預后關系密切。除應激性高血糖外,血鈉、血氯降低是反映ACVD患者病情及預后的指標。由于血糖和血清電解質是臨床上易于獲得和監測指標,本研究組提示臨床醫師在診治ACVD時重視監測血糖及血清電解質的變化,及時發現、正確處理其失衡情況,以穩定機體內環境,對ACVD患者的治療十分重要,必將提高ACVD患者的存活率及治愈率。

      【參考文獻】

      1 Woo E,Chan YW, Yu YL,et al. Admission glucose level in relation to mortality and mortality outcome in 252 stoke patients. Stroke,1998,19:185.

      2 Sieber FE. special issues: glucose and brain. Crit Care Med,1997,20:104.

      3 Woo E. Hyperglycemia is a stress respones in acute stroke. Stroke,1998,19:1359.

      4 Courter-myers G. Hyperglycemia enlarges infarct size in cerebravascular occlusian in cats.Stroke,1998,19:623.

      5 Woo J. The influence of hyperglycemia and diabetes mellitus on immediate and 3-mont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fter acute stroke. Aroh Neurol,1999,47:1174.

      6 方立,王良,蒙中寧,等. 急性腦血管病患者血漿皮質醇、生長激素、泌乳素、血糖、胰島素、胰高血糖素測定的臨床意義.中國急救醫學,2000,20(5):289.

      7 楊曉玲,朱穎,趙合慶.胰島素抵抗與腦血管病的關系.河南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2,5(6):2.

      8 王可宏,林廷塔,金勵前.急性危重患者血清乳酸濃度測定的臨床意義.中國急救醫學雜志,2003,20(8):356.

      9 章成國,張虹橋,邵燕.自發性腦內出血患者血清皮質醇、胃泌素的動態變化與臨床意義探討.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1,11(8):56.

      10 Kushner M,Nencini P,Reivich M,et al. Relation hyperglucemia early in is chemic infarction to cereranatomy,metabolism and clinical onutcome. Ann Neural,1990,28:129.

      11 森永一生.蛛網膜下腔出血血清ANP、ADH的低鈉血癥.腦と神經,1991,43:169.

      12 許貽白.急性腦血管病患者血清內源性類洋地黃物質與低鈉血癥關系的探討. 中華實用內科雜志,1993,13(12):744.

      13 Oppenheimer S. Complication of acute stroke. Lancet,1992,339:721.

      14 姜丹,定正超.急性腦血管病并發高鈉血癥臨床分析.中國綜合臨床,2001,17(5):353.

      學雷鋒的畫范文第5篇

      [關鍵詞] 炎癥與異常免疫反應;類風濕性關節炎;血脂;動脈粥樣硬化

      [中圖分類號] R59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01(a)-0141-04

      Effect of inflammation and abnormal immune response on 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HUO Jiwei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Fushun Central Hospital, Liaoning Province, Fushun 1130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inflammation and abnormal immune response on 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 (AIP)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12 to December 2014, 51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Fushun Central Hospital (“our hospital” for short)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50 cases of healthy volunteer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ir and AIP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Results TG, LDL-C, TC, AIP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while HDL-C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CRP, ESR, s-ICAM, s-VCAM, sE-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sVCAM, sICAM, sE-SE, ESR, CRP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AIP (r=0.726, 0.502, 0.204, 0.465, 0.646, P < 0.05); sICAM, ESR, CRP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sVCAM (r = 0.645, 0.422, 0.784, P < 0.05); and ESR, CRP, sE-SE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sICAM (r=0.483, 0.511, 0.486, P < 0.05). Conclusion Inflammation and abnormal immune response may hav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AIP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may b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therosclerosis.

      [Key words] Inflammation and abnormal immune response; Rheumatoid arthritis; Serum lipids; Atherosclerosis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其主要特征是對稱性、慢性、多關節炎性損害[1-3],并伴隨類風濕因子的產生。類風濕關節炎的主要病理改變以滑膜炎為主,關節軟骨和骨質遭到滑膜炎的侵蝕和破壞,從而導致關節發生畸形,嚴重的患者甚至致殘[4-5]。類風濕關節炎主要癥狀為關節腫脹、疼痛、晨僵、關節畸形。據遼寧省撫順市中心醫院(以下簡稱“我院”)多年臨床數據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率明顯高于正常人,有學者猜測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各種免疫和炎性反應異常加速血脂對血管致病作用有關[5]。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組動脈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見的最重要的一種,其特點是受累動脈病變從內膜開始。一般先有脂質和復合糖類積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纖維組織增生及鈣質沉著,并有動脈中層的逐漸蛻變和鈣化,病變常累及彈性較大的大中等肌性動脈,一旦發展到足以阻塞動脈腔,則該動脈所供應的組織或器官將缺血或壞死[6-8]。由于在動脈內膜積聚的脂質外觀呈黃色粥樣,因此稱為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作為中老年人血管病變的主要類型,可累及全身各種中大型血管,比如累及冠狀動脈可引起冠脈供血不足而導致冠心病,嚴重影響患者健康。目前,動脈粥樣硬化尚無徹底治療的方案,主要以預防為主,延緩患者病情發展[9-11]。因此,清楚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機制,對于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有著重大的意義。為此,本研究比較了我院51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以及50名健康者的炎癥因子及細胞黏附分子水平,并進行相關性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51例,作為觀察組;選取同期我院進行體檢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為對照組。患者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ACR)1987年修訂的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標準(符合其中4項可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12-13]:①晨僵至少1 h(>6周);②3組或3組以上關節腫脹(>6周);③腕掌指關節或近端指間關節腫(>6周);④對稱性關節腫脹(>6周);⑤類風濕皮下結節;⑥手X線片改變;⑦類風濕因子陽性(滴度>1∶32)。觀察組男22例,女29例;年齡38~76歲,平均(54.6±8.2)歲;病程1~6年,平均(3.6±2.8)年;活動期患者30例,非活動期21例。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37~77歲,平均(54.9±8.1)歲。排除標準:本身有嚴重呼吸、循環系統疾病;入院前使用抗炎藥物進行治療;不按醫囑服藥,依從性差;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因各種原因無法完成本實驗包含檢查;有心血管高危因素,如吸煙、高血壓、糖尿病等、腎臟疾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屬知情并同意本研究。

      1.2 方法

      測定兩組患者血脂水平,包括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血漿致動脈粥樣硬化指數(AIP);炎癥因子及黏附分子水平,包括C反應蛋白(CRP)、血沉(ESR)、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s-VCAM)、可溶性細胞內黏附分子(s-ICAM)、E選擇素(sE-SE)。檢測方法:常規采清晨空腹血,使用奧林巴斯HF240-3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泰安市康宇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測定TG、TC、LDL-C、HDL-C臨床指標水平。ESR采用魏氏法檢測,以“mm/h”表示。CRP采用乳膠增強凝集比濁法由Beckman公司生產的Immage全自動免疫比濁分析儀器檢測完成。s-VCAM、s-ICAM、sE-SE采用雙抗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法檢測,試劑盒購自杭州百替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所有操作均為我院專業人員按照說明書進行。AIP=log(TG/HDL-C)。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Pearson相關進行相關性分析,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以及AIP比較

      觀察組患者TC、TG、LDL-C、AIP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而HDL-C含量明顯低于對照組(P <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以及AIP比較(x±s)

      注:TC:總膽固醇;TG:三酰甘油;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AIP:血漿致動脈粥樣硬化指數

      2.2 兩組患者黏附分子以及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者CRP、ESR、s-VCAM、s-ICAM、sE-SE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黏附分子以及炎癥因子水平比較(x±s)

      注:CRP:C反應蛋白;ESR:血沉;s-VCAM: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s-ICAM:可溶性細胞內黏附分子;sE-SE:E選擇素

      相關期刊更多

      水雷戰與艦船防護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標準生活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房地產導刊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廣州市房地產業協會

      四虎亚洲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亚洲欧洲免费视频|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xxx|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码|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制服河南实里|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V人片在WWW| 一级毛片直播亚洲| 亚洲一区无码精品色| 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QVOD|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亚洲五月激情综合图片区| 亚洲毛片免费视频| 在线综合亚洲欧洲综合网站| 亚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春色 | 亚洲视频.com|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乱码|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亚洲VA综合VA国产产VA中|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亚洲色图古典武侠|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亚洲JIZZJIZZ中国少妇中文| 亚洲精品国产字幕久久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漫画| 中文文字幕文字幕亚洲色| 亚洲第一se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