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立春的詩句古詩

      立春的詩句古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立春的詩句古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立春的詩句古詩

      立春的詩句古詩范文第1篇

      除夕的詩句(一):

      《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適。其古詩全文如下:

      獻歲視元朔,萬方咸在庭。

      端旒揖群后,回輦閱師貞。

      彩仗宿華殿,退朝歸禁營。

      分行左右出,轉旆風云生。

      歷歷趨復道,容容映層城。

      勇馀矜捷技,令肅無喧聲。

      眷此戎旅節(jié),載嘉良士誠。

      順時傾宴賞,亦以助文經。

      《奉和元日應制》作者為唐朝文學家許敬宗。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天正開初節(jié),日觀上重輪。

      百靈滋景祚,萬玉慶惟新。

      待旦敷玄造,韜旒御紫宸。

      武帳臨光宅,文衛(wèi)象鉤陳。

      廣庭揚九奏,大帛麗三辰。

      發(fā)生同化育,播物體陶鈞。

      霜空澄曉氣,霞景瑩芳春。

      德輝覃率土,相賀奉還淳。

      《元日》作者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其全文詩句如下: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翻譯】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除夜太原寒甚》作者是明代文學家于謙。其全文詩句如下:

      寄語天涯客,輕寒底用愁。

      春風來不遠,只在屋東頭。

      【譯文】

      給遠離家鄉(xiāng)的人們說幾句話:天氣雖然有些寒冷,但又何必為此而不堪苦悶呢?春天不久就要來到了,春風就在屋子的東頭。

      《除夜作》作者是唐代文學家高適。其全文詩句如下: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翻譯】

      我獨自在旅館里躺著,寒冷的燈光照著我,久久難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讓我這個游客的心里變得凄涼悲傷?故鄉(xiāng)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鬢發(fā)已經變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除夜有懷》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崔涂。古詩全文如下: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xiāng)人。

      漸與骨肉遠,轉于僮仆親。

      那堪正漂泊,明日歲華新。

      【譯文】

      跋涉在道路崎嶇又遙遠的三巴路上,客居在萬里之外的危險地方。四面群山下,殘雪映寒夜,對燭夜坐,我這他鄉(xiāng)之客。因離親人越來越遠,反而與書童和仆人漸漸親近。真難以忍受在漂泊中度過除夕夜,到明天歲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除夜宿石頭驛》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戴叔倫。其全文詩句如下: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

      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

      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除夜有懷》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崔涂。其全文詩句如下: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xiāng)人。

      漸與骨肉遠,轉于僮仆親。

      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

      【譯文】

      跋涉在道路崎嶇又遙遠的三巴路上,客居在萬里之外的危險地方。四面群山下,殘雪映寒夜,對燭夜坐,我這他鄉(xiāng)之客。因離親人越來越遠,反而與書童和仆人漸漸親近。真難以忍受在漂泊中度過除夕夜,到明天歲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孟浩然。其全文詩句如下:

      疇昔通家好,相知無間然。

      續(xù)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

      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

      客行隨處樂,不見度年年。

      【譯文】

      長期以來兩家關系就很好,彼此相知親密無間。天黑之后點起描畫的紅燭,排起守歲的宴席,友朋列坐其次。席間歌女唱起《梅花》舊曲,大家暢飲新蒸的柏酒,推杯換盞,間或會有行酒令的游戲。作者現在是四處漂泊隨行處且行樂,一年一年的過去了也不見。

      《除夜有懷》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孟浩然。其全文詩句如下:

      五更鐘漏欲相催,四氣推遷往復回。

      帳里殘燈才去焰,爐中香氣盡成灰。

      漸看春逼芙蓉枕,頓覺寒銷竹葉杯。

      守歲家家應未臥,相思那得夢魂來。

      【譯文】

      跋涉在道路崎嶇又遙遠的三巴路上,客居在萬里之外的危險地方。四面群山下,殘雪映寒夜,對燭夜坐,我這他鄉(xiāng)之客。因離親人越來越遠,反而與書童和仆人漸漸親近。真難以忍受在漂泊中度過除夕夜,到明天歲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作者為宋代文學家蘇軾。其全文詩句如下:

      南來三見歲云徂,直恐終身走道途。

      老去怕著新歷日,退歸擬學舊桃符。

      煙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尋病客須。

      但把窮愁搏長健,不辭最后飲屠蘇。

      【翻譯】

      冰冷的除夕夜,作者行走在江南道上,思緒千萬,為自己政治上的失意,且行且歌,為黎民百姓的生活擔憂。遠水,低星漸漸模糊,不眠不是為了守歲,而為不斷的在思念,思念家鄉(xiāng),思念父老鄉(xiāng)親。重衾難暖這霜雪浸透了的心田,沐浴后頭發(fā)倍感稀疏。應該謝謝這殘盡的昏燈,在孤舟上與我一夜相依。

      《除夜》作者為唐朝文學家來鵠。其全文詩句如下:

      事關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后,又將憔悴見春風。

      【翻譯】

      回家團聚的渴望,牽動著我的喜樂和憂慮,轉眼已成空。整夜里都懷著對萬里外家鄉(xiāng)的思念。最讓人哀愁的是伴著陣陣報曉的雞鳴,憔悴的人兒又迎來了春風。

      《玉樓春·元日》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毛滂。其全文詩句如下: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酴酥沈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tài)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xiāng)深處少相知,祗與東君偏故舊。

      【譯文】

      蓮花滴水送走了舊的一年。在井懸凍酒,曉寒侵人之時,柳枝的苗條身姿,已透露出了新春氣息。雖有佳人歌女勸酒佐興,可詞人卻為早春的物候所驚,猶如見到了久別重逢的故舊。構思新穎,饒有情致。

      《田家元日》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孟浩然。其全文詩句如下: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譯文】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轉向東方,今天早晨一年又開始了。我已經四十歲了,雖然沒有官職但仍擔心農事。靠近在種滿桑樹的田野里耕作的農夫,扛著鋤頭和牧童一起勞作。農家人推測今年的收成,都說這一年是豐收年。

      《客中除夕》作者為明朝文學家袁凱。其古詩全文如下:

      今夕為何夕,他鄉(xiāng)說故鄉(xiāng)。

      看人兒女大,為客歲年長。

      戎馬無休歇,關山正渺茫。

      一杯柏葉酒,未敵淚千行。

      【翻譯】

      今兒晚是怎樣的一個夜晚?只能在異地他鄉(xiāng)訴說故鄉(xiāng)。眼看別人的兒女一天天長大,自己的客游生活卻歲歲增長。戰(zhàn)亂連年不斷、無休無歇,關山阻隔,故鄉(xiāng)歸路渺茫。飲一杯除夕避邪的柏葉酒,壓不住思親眼淚萬千行。

      《巴山道中除夜書懷》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崔涂。古詩全文如下: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xiāng)人。

      漸與骨肉遠,轉于僮仆親。

      那堪正漂泊,明日歲華新。

      【翻譯】

      三巴的道路多么迢遠,我走在萬里艱危的征程。亂山上殘雪在黑夜里閃光,一支燭火陪伴著我這異鄉(xiāng)的人。離開親人們已越來越遠,和僮仆的感情分外加深。哪堪漂泊在天涯,又適逢明朝歲華更新。

      《除夜寄弟妹》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白居易。其古詩全文如下:

      感時思弟妹,不寐百憂生。

      萬里經年別,孤燈此夜情。

      病容非舊日,歸思逼新正。

      早晚重歡會,羈離各長成。

      《冬除夜書情》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盧延讓。其古詩全文如下:

      兀兀坐無味,思量誰與鄰。

      數星深夜火,一個遠鄉(xiāng)人。

      雁翥天微雪,風號樹欲春。

      愁章自難過,不覺苦吟頻。

      除夕的詩句(二):

      《玉樓春·己卯歲元日》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毛滂。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酴酥沈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tài)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xiāng)深處少相知,祗與東君偏故舊。

      【譯文】

      蓮花滴水送走了舊的一年。在井懸凍酒,曉寒侵人之時,柳枝的苗條身姿,已透露出了新春氣息。雖有佳人歌女勸酒佐興,可詞人卻為早春的物候所驚,猶如見到了久別重逢的故舊。構思新穎,饒有情致。

      《田家元日》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孟浩然。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譯文】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轉向東方,今天早晨一年又開始了。我已經四十歲了,雖然沒有官職但仍擔心農事。靠近在種滿桑樹的田野里耕作的農夫,扛著鋤頭和牧童一起勞作。農家人推測今年的收成,都說這一年是豐收年。

      《元日》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世民。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高軒曖春*,邃閣媚朝光。彤庭飛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臨四極,垂衣馭八荒。霜戟列丹陛,絲竹韻長廊。

      穆矣熏風茂,康哉帝道昌。繼文遵后軌,循古鑒前王。

      草秀故春*,梅艷昔年妝。巨川思欲濟,終以寄舟航。

      【譯文】

      高高的軒臺輝映著春*,深邃的樓閣沐浴著朝陽。紅色的宮墻內飛舞著彩色的飾旗,翠玉珠簾映曜著宮女們的玉佩。我效仿古代的明君們,恭謹而節(jié)制地治理著國家,終于使八方安定、四海升平了。(現在)丹陛下排列著森森戟戈,長廊里回蕩著絲竹樂聲。壯美的和煦之風浩蕩在華夏大地上,康盛的帝王之道運途正昌。(我)將繼承周文王的事業(yè),遵循他的先例、并借鑒古代帝王們成功與失敗的經驗來治理國家。春天來臨了,小草又像以前一樣沐浴在春風里,梅花也像往年一樣綻蕊怒放。我想渡過巨大的河流到達彼岸,但最終還要靠舟船才能渡過去。

      《元日述懷》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盧照鄰。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筮仕無中秩,歸耕有外臣。

      人歌小歲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徑,風光動四鄰。

      愿得長如此,年年物候新。

      《元日早朝行》作者為唐朝文學家鮑防。其古詩全文如下:

      乾元發(fā)生春為宗,盛德在木斗建東。

      東方歲星大明宮,南山喜氣搖晴空。

      望云五等舞萬玉,獻壽一聲出千峰。

      文昌隨彩禮樂正,太平下直旌旗紅。

      師曠應律調黃鐘,王良運策調時龍。

      玄冥無事歸朔土,青帝放身入朱宮。

      九韶九變五聲里,四方四友一身中。

      天何言哉樂無窮,廣成彭祖為三公。

      野臣潛隨擊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

      《蝶戀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間作》作者為宋朝文學家辛棄疾。其全文如下:

      誰向椒盤簪彩勝?整整韶華,爭上春風鬢。往日不堪重記省,為花長把新春恨。

      春未來時先借問。晚恨開遲,早又飄零近。今歲花期消息定,只愁風雨無憑準。

      《上元日二首》作者為唐朝詩人李昂。其古詩全文如下:

      上元高會集群仙,心齋何事欲祈年。

      丹誠儻徹玉帝座,且共吾人慶大田。

      蓂生三五葉初齊,上元羽客出桃蹊。

      不愛仙家登真訣,愿蒙四海福黔黎。

      《次韻陸僉憲元日春晴》作者為明朝文學家王守仁。其古詩全文如下:

      城里夕陽城外雪,相將十里異陰晴。

      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

      柏府樓臺銜倒影,茅茨松竹瀉寒聲。

      布衾莫謾愁僵臥,積素還多達曙明。

      【翻譯】

      城里有夕陽而城外卻下雪,相距十里天氣竟不一樣。可知道造物主是何心意?莫非人心中的苦難還沒有磨平。御史府的樓臺倒影在水中,茅屋松竹流瀉出寒冷的信息。有布被不要擔心睡覺凍僵,多一點耐心總會等到天明。

      《除夜》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世民。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歲陰窮暮紀,獻節(jié)啟新芳。

      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

      冰消出鏡水,梅散入風香。

      對此歡終宴,傾壺待曙光。

      《祝英臺近·除夜立春》出自宋詞三百首,其作者為宋朝文學家。其古詩全文如下:

      剪紅情,裁綠意,花信上釵股。殘日東風,不放歲華去。有人添燭西窗,不眠侵曉,笑聲轉、新年鶯語。

      舊尊俎。玉纖曾擘黃柑,柔香系幽素。歸夢湖邊,還迷鏡中路。可憐千點吳霜,寒銷不盡,又相對、落梅如雨。

      【翻譯】

      剪出了含情的紅花,裁出了有意的綠葉,應著花期而來的春風吹得釵股上花葉蔥蘢。除夕的殘日戀戀而墜,吹來了帶著春意的東風。仿佛不愿放那歲末的年華了終。有些守歲的人西窗夜話,添燭點燈,徹夜不眠,直到天明,在連綿不斷的笑聲中,傳來了元旦黃益鶯的啼鳴。

      回想舊日除夕的宴席,伊人的纖纖玉手曾剖開黃柑薦酒,那溫柔的香氣朦朧,至今縈系著我的心靈。我回到那湖邊的夢境,那湖水如鏡,留連忘返,我又朦朧朧迷失了路徑。可憐吳地白霜染鬢發(fā)點點如星,仿佛春風也不能將寒霜消融.更何況斑斑鬢發(fā)對著落梅如雨雪飄零。

      《高陽臺·除夜》出自《宋詞三百首》,其詩人為宋朝詩人韓疁。其古詩全文如下:

      頻聽銀簽,重燃絳蠟,年華袞袞驚心。餞舊迎新,能消幾刻光陰?老來可慣通宵飲?待不眠、還怕寒侵。掩青尊、多謝梅花,伴我微吟。

      鄰娃已試春妝了,更峰腰簇翠,燕股橫金。勾引東風,也知芳思難禁。朱顏哪有年年好,逞艷游、贏取如今。恣登臨、殘雪樓臺,遲日園林。

      【翻譯】

      我難以入睡,頻頻傾聽銀簽之聲,又重新點起紅燭,讓屋室一片光明,突然想到年華飛逝,如東去流水,令我不覺心驚。告別舊歲,迎接新春,無需多久,新的一年又會來臨。而今我年老體衰,怎能象往日那樣通宵暢飲?想要等候新年不睡,又怕寒氣難擋。我輕輕放下酒樽,致謝那梅花,陪伴著我私語低吟。

      鄰家的姑娘已試穿春衣,美麗的發(fā)上戴著好看的頭飾。蜂腰形的翡翠透明靈氣,燕股形的寶釵嵌金光閃閃。春風引起人們的春情,也令人芳情難以幽禁。人地青春哪能年年美好,不妨盡情地游樂吧,趁著現在大好的光陰。好好地去享受生活,游覽那些斜陽輝映的美麗景象吧。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二》作者為宋朝文學家蘇軾。其古詩全文如下:

      行歌野哭兩堪悲,遠火低星漸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歲,鄉(xiāng)音無伴苦思歸。

      重衾腳冷知霜重,新沐頭輕感發(fā)稀。

      多謝殘燈不嫌客,孤舟一夜許相依。

      【譯文】

      有人邊行走邊唱歌,有人在野外啼哭,兩種聲音都令我心中傷悲,遠處的燈火夜空的疏星,漸漸地趨向暗淡低微。病眼睡不著并非因著守歲,鄉(xiāng)音無人為伴我苦苦地思歸。蓋著幾條被子雙腳依舊冰冷,知道冬霜重滿是寒氣,剛洗過頭發(fā)覺得輕松,卻感知鬢發(fā)又已變稀。多謝殘燈并不將人嫌棄,孤舟中整夜里許我相伴相依。

      《除夜雪》作者為宋朝詩人陸游。其古詩全文如下: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翻譯】

      四更天初至時,北風帶來一場大雪;這上天賜給我們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來,兆示著來年的豐收。盛了半盞屠蘇酒的杯子還沒有來得及舉起慶賀,我依舊在燈下用草字體趕寫著迎春的桃符。

      《浣溪沙·庚申除夜》作者為清朝文學家納蘭性德。其古詩全文如下:

      收取閑心冷處濃,舞裙猶憶柘枝紅。誰家刻燭待春風。

      竹葉樽空翻采燕,九枝燈灺顫金蟲。風流端合倚天公。

      《江外除夜》作者為宋朝文學家曹松。其古詩全文如下:

      千門庭燎照樓臺,總為年光急急催。

      半夜臘因風卷去,五更春被角吹來。

      寧無好鳥思花發(fā),應有游魚待凍開。

      不是多岐漸平穩(wěn),誰能呼酒祝昭回。

      《元日觀朝》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厲玄。其古詩全文如下:

      玉座臨新歲,朝盈萬國人。

      火連雙闕曉,仗列五門春。

      立春的詩句古詩范文第2篇

      詩歌中最重要的就是意境,也就是“景”。在一首好的詩歌中,總有一種或優(yōu)雅或深邃的意境,但這種意境對知識面尚窄的小學生來說不易領會。所以就需要教師做出充分的鋪墊、積極的引導,如果能從“情”入手,對詩歌的整體基調做一定的渲染,相信會使學生更易體會它的意境美。例如,唐代詩人李白的《靜夜思》,詩中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很明顯,即“思故鄉(xiāng)”,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一下遠離家鄉(xiāng)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許多人都會在除夕夜趕回家鄉(xiāng),為什么呢?因為他們心中懷有對家鄉(xiāng)很深的牽掛,迫切希望回到家鄉(xiāng)。一個人在外面漂泊流浪,當夜深人靜難以入眠時,這種思鄉(xiāng)之情就會變得愈加強烈。”這時,我們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關于思鄉(xiāng)的曲子,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這種情境中讀詩,充分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之后,我們再讓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那么一幅游人思鄉(xiāng)圖便在學生腦海里形成:夜靜難眠,皎潔的月光灑在床前,詩人聯(lián)想到家鄉(xiāng)的明月,舉頭長嘆,低頭沉思。詩歌所繪的深邃、幽遠的意境就在教師的渲染和鋪墊中自然而然地被學生所理解了。再如,我在執(zhí)教王維的《山居秋暝》一詩時,根據詩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描寫,在網上下載了有關的圖片,上課時在多媒體上播放出來,并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學生一邊吟誦,一邊欣賞優(yōu)美的畫面,對詩歌的意境有了更深層的理解。由“情”入“景”,看似簡單,但需要教師做好充分準備,具有較強的引導學生和創(chuàng)設情景的能力。只有這樣,詩歌的意境才不會被學生分割得支離破碎,學生才會充分認識到詩歌的意境美。

      二、即“景”生“情”

      每首詩歌都蘊含著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種感情或濃或淡,或淺露直白,或深蘊于詩句的字里行間。教師要指導學生深刻體會詩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人送別孟浩然是在春光爛漫的三月,景色很美,但詩人卻只注意到“那只小船越走越遠,漸漸消失在天水之間,只剩下長江水滾滾東去”。這種意境幽遠纏綿,其中的景物雖在春季,但教師要通過指導學生體會送別友人時“孤帆遠影”“長江天際流”這一意境中包含的思想感情,以避免學生產生“贊美春光”的岐解,而對老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便會于學生的心中油然而生。又如,唐代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其中“繁花似錦、蝴蝶飛舞、黃鶯歡唱”的飽含春之氣息的優(yōu)美意境經教師的描繪和渲染之后,學生也自然會感受到春之美麗,能夠體會到詩人“贊美春天”的思想感情。“即景生情”需要教師把詩歌所描繪的景象和意境充分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和其中所蘊含的深意。

      三、“情”“景”交融

      從以上不難看出,詩歌中的“情”和“景”并不是孤立分開的,而是緊密聯(lián)系、不可或缺的。詩歌的動人之處就在于“情”的真摯和“景”的完美。在教學中,教師通過生動地講解,要力求做到“情”“景”交融。如唐代張繼的《楓橋夜泊》,在講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感情去聯(lián)想當時詩人所處的環(huán)境:“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夜半鐘聲”。這些景物所烘托出的意境氛圍易于學生想象,能夠達到“景”的完美再現。在這樣的意境中,學生對作者“愁”(即孤獨惆悵)的感情的理解也就更深了一步。又如,教授李煜的《虞美人》時,我提出了以下5個思考題: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為什么希望它結束呢?②“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體指什么?換句話說,李煜到底在懷念什么?③“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④為什么詞中兩次提到“月”這個意象?聯(lián)系我們讀過的詩歌,“月亮”這個意象有什么特殊涵義?⑤說說“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藝術特色。《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絕命詞,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深切懷念。由淺入深地設置這5個問題,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也跟課文的順序相符,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學生沉浸在對問題的思索中,踴躍地參與問題的討論。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地發(fā)揮了出來,學生張開了想象的翅膀,擴大了思維的空間,自然就走進了詩詞的意境中去了。

      立春的詩句古詩范文第3篇

      新課標下的古典詩歌閱讀鑒賞,主要是為了讓學生獲得美的享受和志趣、品格、情操等多方面的熏陶,近幾年高考詩歌鑒賞類試題已呈新變化,“對比型”鑒賞已悄然走進高考命題中,這頗值得我們關注。2007年江西、湖北、重慶、遼寧、山東、浙江等卷古詩詞鑒賞都采用了兩首詩對比鑒賞的形式。對這類試題命題者也在逐年加重考查,從大方面看,此類試題一般從“求同”、“求異”兩個方面來設計問題,從小方面看,可以從詩歌的體裁、題材、形象、語言、感情、思想內容、表現技巧等方面設題。考生只要遵循規(guī)律,摸清思路,也就迎刃而解。

      【經典回眸】

      例1 (2007年湖北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華清宮

      吳 融

      四郊飛雪暗云端,惟此宮中落便干。

      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

      過華清宮

      李 約

      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

      (1)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伯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手法,并作簡要說明。

      (2)兩首詩各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分析】兩首詩描寫對象都是華清宮,但表達的思想情感卻不同,比較鑒賞要求一是求同,兩首詩都應用了對比(或對照、映襯)手法。求異就是兩首詩書法的感情不同。

      參考答案:(1)①兩首詩都應用了對比(或對照、映襯)手法②第一首宮內宮外(或空間)對比:宮外飛血陰云,分外寒冷;宮內綠樹成陰,溫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時間)對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

      (2)第一首詩通過寫景狀物,鞭撻無視人民疾苦、沉湎于享樂的統(tǒng)治者。第二首詩通過詠史抒懷,諷刺統(tǒng)治者荒誤國,感嘆王朝的興衰。

      例2 (2007年重慶卷)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海 棠

      (宋)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釉倫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注]崇光:美艷的光彩。

      (2)蘇軾的《海棠》與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樣寫夜里賞花,二者所抒發(fā)的感情有何不同?

      【分析】這道題要求是把不同詩人不同詩歌進行對比。題中點明了對比內容和對比點,即思想感情,所以考生應結合詩句,分層或分句分析,先找同再找異,先整體再局部,并恰當使用思想感情鑒賞術語作答。

      參考答案:蘇詩愛花之盛開,白詩惜花之將謝。

      【備考方略】

      縱觀高考試卷,筆者針對這種題型,就命題模式、解題思路作如下解說:

      一、同一題材,不同詩篇的思想感情比較

      感情對于詩而言,猶如人之血液,花之水分。它是詩歌的生命。古人云:詩言志。詩人寫詩無論采取何種方式,均為抒發(fā)自己的感情。然而,由于詩人的生活經歷不同,處境各異,追求有別,他們的詩歌表現的思想感情自然也不同,因而,比較思想感情的差異就成了高考命題的關注點。例如2007年高考試題江西卷14題,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金陵晚望

      高 蟾

      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金陵圖

      韋 莊

      誰謂傷心畫不成? 畫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滿古城。

      【注】高蟾、韋莊,均為晚唐詩人。

      (1)這兩首詩都寫到了“傷心”,詩人為什么傷心?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兩位詩人一位說“一片傷心畫不成”,一位說“誰謂傷心畫不成”。請結合詩歌對此作簡要分析。

      【分析】對于詩歌鑒賞,作為考生,應讀到邊邊角角,從注釋切入,我們可以獲得“高蟾、韋莊,均為晚唐詩人”的背景提示,結合《阿旁宮賦》,就應了解到晚唐危機四伏,也由此得出使人傷心的原因,從而就解答了第一題。

      參考答案:詩人為唐朝的衰敗而傷心。再關注詩歌的標題及其內容,高詩吟詠“金陵晚望”,“落日”、“秋聲”等意象讓世人感受到了唐朝恰走向滅亡,這種情感,任何畫家都是無法畫出的;韋詩吟詠“金陵圖”,從畫中的“老木寒云”義舉,讓人感受到了凄清荒涼,尚感洋溢于詩人的左右。因而雖然切入的角度不同,但實際上兩位詩人的感情卻是相似,都是借六朝舊事來抒發(fā)對晚唐現實的擔憂,藝術上是異曲同工的。因而作答為:這兩首詩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詩作者通過晚望金陵,從“落日”“秋聲”等意象中,生出一片傷心之情,詩人認為這種深重的傷心,世上的畫家是畫不出來的。韋詩作者通過觀看金陵圖,認為畫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現出對國事衰敗的傷痛之情,所以說,傷心是難畫成的。

      二、同一題材,比較表現手法和語言風格的差異

      古典詩歌十分注重講究表達技巧。鑒賞詩歌,也應該辨析詩的表達技巧,而要想準確地辨析詩詞中運用的表達技巧,就必須要掌握抒情方式、對比映襯及了解相關修辭,掌握相關術語。在試題的設置中,置疑點往往為修辭或抒情。例如2007年高考試題浙江卷16題:閱讀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問題。

      烏衣巷

      (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人月圓

      (金)吳激①

      南朝千古傷心事,猶唱花。舊時王謝,堂前燕子,飛向誰家?恍然一夢,仙肌勝雪,宮髻堆鴉。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

      [中呂]山坡羊?燕子

      (元)趙善慶

      來時春社,去時秋社②,年年來去搬寒熱。語喃喃,忙劫劫③,春風堂上尋王謝,巷陌烏衣夕照斜。興,多見些;亡,都盡說。

      [注]①北宋亡后,吳激被迫仕金。在一農宴喜上.偶遇流落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時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分別稱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樣子。

      (2)請簡要賞析這三篇作品的表現手法及語言特色。

      【分析】要想做好此題,考生必須首先明確提干中所考查的兩個方面,即表現手法及語言特色,不能丟掉其中的考查目標。其次要熟練地運用好相關術語,尤其是關于語言特色的術語。語言特色通常指作者的語言風格,這方面的術語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淺顯、辭藻華麗、委婉含蓄、簡潔洗練、沉郁頓挫、渾厚雄壯等。這些屬于均可結合語境,為我所用。

      參考答案:①劉詩今昔對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體現了詠史詩的特色。②吳詞剪裁唐人詩句抒亡國隱痛,溫婉悲涼,凸顯婉約詞的正宗風韻。③趙曲以議論作結,點破興亡,明快直露,有濃郁的散曲風味。

      三、同一題材,比較詩歌的意境的差異

      詩詞的意境是詩人通過種種意象的創(chuàng)造和連綴所構成的一種充滿詩意的藝術境界。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寫的事物或畫面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它具有極強的感染力。鑒賞詩歌,重在領悟詩的意境,能夠領悟詩詞的意境就能準確理解詩詞所要表達的思想或所抒發(fā)的感情。因此,比較詩歌的意境的差異便成為考查點。例如2005年遼寧卷第17題,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寧夾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

      側出岸沙楓半死,系船應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

      倒出岸沙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

      兩首詩的首句均用了“月黃昏”三個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請問,兩詩借此營造的是一種什么氛圍表達的又是怎樣的心緒?請結合詩的具體內容簡要賞析。

      【分析】此題的置疑角度是比較鑒賞古代詩詞的藝術境界和表現的情感。“月黃昏”三字為兩詩營造氛圍、表達心緒定下了基本色調。客船、“無燈”野(小)店、半死楓樹,這一切都籠罩在昏黃的月光中,暗淡朦朧,營造了一種凄迷、蕭索、沉寂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孤寂悵惘的心緒。

      四、同一題材,比較詩歌的選材立意的差異

      由于不同的詩人,或不同一時期的詩人的生活經歷不同,處境各異,追求有別,所以面對同一題材,他們的詩歌選材立意自然也不同。因而比較詩歌的選材立意的差異就成了高考命題的關注點。例如2007年北京東城區(qū)高考模擬試卷:

      15、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以下問題。

      (甲)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xiāng)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乙)寒食

      (唐)韓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問題:甲、乙兩首《寒食》都是唐代詩人的作品,是比較兩首詩在選材立意方面的異同。

      【分析】由于兩位詩人的生活經歷不同,所處環(huán)境各異,追求也不同,詩人孟云卿從獨在他鄉(xiāng)、身為異客的寒士角度感受寒食節(jié)的;詩人韓則詩則從寒食節(jié)的皇都風光著筆,突出皇族與寵臣的特權,隱寓了對特權階層的諷喻之意。

      參考答案:兩首詩均寫出了寒食節(jié)時春天繁花競放的迷人景象。雖地域不同,但都充滿春意。兩首詩所抒發(fā)的感情有所不同。(甲)詩從獨在他鄉(xiāng)、身為異客的寒士角度感受寒食節(jié)的,一個“悲”字寫出了寒食的辛酸,也表達了對貧居者的深切同情。(乙)詩則從寒食節(jié)的皇都風光著筆,突出皇族與寵臣的特權,隱寓了對特權階層的諷喻之意。

      五、同一題材,比較詩歌的風格的差異

      風格是詩人在創(chuàng)作中表現出來的一種與眾不同的藝術特色和創(chuàng)作個性,不同的詩人自有不同的風格,同一位詩人在不同的創(chuàng)作時期或不同的作品中所展現出來的風格也不同。因而,比較詩歌的風格的差異也便成為高考的關注點。例如2007年北京海淀區(qū)試卷15題:請從整體上簡要說一說這兩首同樣以王昭君的不幸遭遇為題材的詩,在藝術風格上有何不同?

      詠懷古跡五首之三

      杜 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王昭君

      李 白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燕支長寒雪作花,

      蛾眉憔悴沒胡沙。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分析】要準確地把握古代詩歌的風格,這不僅要求我們在平時完成一定量的閱讀積累,還要我們具備較高的詩歌綜合鑒賞能力。由于李白和杜甫的生活經歷、感情氣質、藝術素養(yǎng)等不同,因而在創(chuàng)作中表現出來的格調、氣派和趣味也不同。

      參考答案:同樣以王昭君的不幸遭遇為題材,李白和杜甫這兩首詩各有特色,基本上能體現兩人不同的藝術風格:李詩飄逸,杜詩沉郁。兩人都對王昭君的不幸遭遇充滿了同情,但杜詩不只停留在同情惋惜這一步,還表達了沉郁怨憤之情。詩一開始,就似有千鈞之力,有千巖競秀、萬壑爭流之勢,以致古人說:“昔人評‘群山萬壑’句,頗似生長英雄,不似生長美人。”李詩第二聯(lián)是“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而杜詩則更沉郁“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一個“一”字,一個“獨”字,將王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寫得入骨三分。最后兩聯(lián),兩詩都寫出了凄婉的氛圍,而杜詩中因為用了“空歸”“月夜魂”“千載”“分明”等語,就顯得更加的孤憤悲壯。

      六、評析詩論,對此作出順意詮釋和逆意創(chuàng)新。

      近年來,命題者往往在詩歌的后面引用相關的詩論,要求考生結合詩論對詩歌作數相應的評論,并作答好相關的試題。這就要求考生不僅要讀懂詩評、詩論,明確詩評、詩論對兩詩評價的觀點。而且從整體上把握兩首詩,然后表明自己的觀點。抓具體詩句,從描寫是否真切、形象是否鮮明、寫得是否突出而不一般化等方面進行具體闡述,以此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例如2005年上海卷第16題。你是否同意蘇軾對李、徐兩詩的評價,請結合作品談談自己的看法。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瀑布

      徐 凝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蘇軾《東坡志林?記游廬山》:“仆初入廬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陳令舉《廬山記》見寄者,且行且讀,見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詩。……旋入開元寺,主僧求詩,因作一絕云:‘帝遣銀河一派垂,故古來惟有謫仙辭。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分析】此題考查對詩歌的整體把握、鑒賞能力。本題具有引導限制性又有開放靈活性。考生可以贊同,也可以反對,只要言之成理,自圓其說,就能給分。如若同意,可分析徐詩場景雖也不小,但還是給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轉來轉去都是瀑布、瀑布……,顯得很實、很板,雖是小詩,卻頗有點大賦的氣味。比起李白那種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靈,相去實在甚遠。如果反對,可從徐詩的構思、意象、手法等方面加以闡發(fā)。

      相關期刊更多

      生物技術進展

      統(tǒng)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

      中國藥品標準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

      杉鄉(xiāng)文學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貴州黔東南州文聯(lián)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 亚洲日本一线产区和二线产区对比| 亚洲av午夜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免下载|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日批日出水久久亚洲精品tv| 亚洲国产91在线| ass亚洲**毛茸茸pics| 亚洲人成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 亚洲一本之道高清乱码| 亚洲国产av美女网站| 亚洲综合色区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亚洲情99在线| 亚洲熟伦熟女专区hd高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 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 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亚洲国产成人五月综合网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臀色欲 |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石榴| 风间由美在线亚洲一区| heyzo亚洲精品日韩|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专区| 亚洲日本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软件|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大全|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W|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 亚洲美女大bbbbbbb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