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關于習慣的名言警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智慧源于勤奮,偉大出自平凡 —— 民諺
2、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聃
4、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 --華羅庚
5、在藝術上我決不是一個天才。為了探求精深的藝術技巧,我曾在苦海中沉浮,漸漸從混沌中看到光明。蒼天沒有給我什么獨得之厚,我的每一步前進,都付出了通宵達旦的艱苦勞動和霜晨雨夜的冥思苦想。 ——范曾
6、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 華羅庚
7、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8、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況
9、我們每個人手里都有一把自學成才的鑰匙,這就是:理想、勤奮、毅力、虛心和科學方法。 ——華羅庚
10、天才不是別的,而是辛勞和勤奮 —— 比豐
11、勤奮者廢寢忘食,懶惰人總沒有時間 —— 日本
12、沒有人會因學問而成為智者。學問或許能由勤奮得來,而機智與智慧卻有懶于天賦 —— 約翰·塞爾登
13、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民生在勤。 張少成
14、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乾》
15、人的大腦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 -茅以升
16、勤奮和智慧是雙胞胎,懶惰和愚蠢是親兄弟。
17、好學而不勤問非真好學者。
18、謹慎的勤奮帶來好運 —— 英國
19、攀登科學高峰,就像登山運動員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要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懦夫和懶漢是不可能享受到勝利的喜悅和幸福的。 ——陳景潤(當代數學家)
20、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 華羅庚
21、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 --卡萊爾
22、古往今來,凡成就事業,對人類有所作為的,無不是腳踏實地,艱苦登攀的結果。 ——錢三強
23、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 眠 --達·芬奇(意大利)
24、對搞科學的人來說,勤奮就是成功之母! 茅以升(現代橋梁工程專家) 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上的發現有什么偶然的機遇的話,那么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于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 ——華羅庚
25、成功=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 --愛因斯坦
26、沒有任何動物比螞蟻更勤奮,然而它卻最沉默寡言 —— 富蘭克林
27、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 --列賓
28、勤奮的人是時間的主人,懶惰的人是時間的奴隸 —— 朝鮮
29、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愿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30、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31、科學是為了那些勤奮好學的人,詩歌是為了那些知識淵博的人 —— 約瑟夫·魯
32、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卻步,只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 --雨果
33、我在科學方面所作出的任何成績,都只是由于長期思索、忍耐和勤奮而獲得的 —— 達爾文
34、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 -郭沫若
35、天才絕不應鄙視勤奮 —— 小普林尼
36、貴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37、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真心英雄》()
38、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 --韓愈
1、良好的禮貌是由微小的犧牲組成。——愛默生
2、文明是快樂的源泉。文明是彼此溝通的橋梁。文明是的花蕊。
3、微笑是的語言,文明是的信念。
4、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5、綠色、文明是希望,讓我們一起來播種希望吧!
6、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晏子春秋》
7、道德是為人類社會升到更高的水平,為人類社會擺脫勞動剝削制度服務的。——列寧
8、請講普通話。上下樓梯靠右行勿喧嘩!
9、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養的人--羅斯金良好的禮貌是由微小的犧牲組成。——愛默生
10、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禮記
11、告別陋習崇尚文明,向不良衛生習慣宣戰。
12、文明是成功之花的蕊,是理想之舟的帆。
13、鳥兒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鮮花因芬芳而美麗,校園因文明而進步。
14、如果把禮儀看得比月亮還高,結果就會失去人與人真誠的信任。——培根
15、禮儀周全能息事寧人。——儒貝爾
16、順手撿起是的一片紙,純潔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塊污漬,凈化的是自己的靈魂。
17、道之以告德,齊之以禮(論語)
18、學校是學習之所,文明是之本。
19、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高貴的感情。——梅里美
20、禮貌和文明是共處的金鑰匙。
21、古者小學,教人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愛師、敬長、隆師、親友之道,皆所以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本。——朱熹
22、感謝欣賞本文,更多名言警句請關注:關于文明的格言講文明講衛生的格言
23、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但是使它生出光彩的則是良好的禮儀。——約翰·洛克
24、你微笑了嗎?你問候了嗎?你禮讓了嗎?你幫助別人了嗎?
25、給我一片潔凈的天空,我才能翱翔;給我一片蔚藍的海洋,我才能遨游;給我一個美麗、文明、寧靜的校園,我才能在知識的海洋中起航!
26、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27、禮者,人道之極也。——荀子
28、禮儀是在他的一切別種美德之上加上一層藻飾,使它們對他具有效用,去為他獲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與好感。——洛克
29、手邊留情花似錦,腳下留情草如茵!
30、文明是彼此溝通的橋梁。
31、讓文明的氣息洋溢在學校的每個角落。
32、天空是溫暖的搖籃,不再向天空吐煙,讓地球心酸;草地是美麗的地毯,不再亂扔雜物,讓地球難堪!
33、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約翰·洛克
34、君子憂道不憂貧。——孔丘
35、生命是短促的,然而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有時間講究禮儀。——愛獻生
36、禮,天之經也,民之行也。——左傳
37、禮,所以正身也;師,所以正禮也。——荀況
38、講話氣勢洶洶,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薩迪
39、講究社會公德,愛護公共環境。
40、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軻
4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42、向老師說聲好,不困難;困難的是,要堅持向老師真心地說聲好。
43、脾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浮夸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泰戈爾
44、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管子》
45、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樹新風。
46、土扶可城墻,積德為厚地。——李白
47、禮貌使人類共處的金鑰匙。——松蘇內吉
48、禮節及禮貌是一封通向四方的推薦信。——伊麗莎白
49、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左傳
50、珍惜,關愛他人,革除陋習,從我做起。
51、安上治民,莫善于禮。——孝經
52、花兒用美麗裝扮世界,我們用行動美化校園!
53、有意擦去的是一塊污漬,凈化的是的靈魂。
54、感謝欣賞本文,更多名言警句請關注:關于文明的格言講文明講衛生的格言、讓我們的素質及文明展現在一言一行中!
55、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守。——孔子
56、好少年=文明+價值+愛心+力量。
57、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傳
58、以濫用水為恥,以節約水為榮。
關鍵詞: 語文學習習慣 學生 教師 家長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較高語文能力(包括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能力)不是天生的,大部分是后天努力的結果,對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有著較高的要求。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就非常重視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他曾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語文是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素,其在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有賴于長期積累、熏陶、感悟、實踐才能培養起來。
習慣作為一種后天形成的心理品質,它的形成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學生、教師、家長這幾個方面。任何一種習慣的養成,都需要一定的訓練過程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新課程改革改變了教師的教,也改變了學生的學。下面我分別從學生自身、教師、家長這幾方面來談談應當如何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這個問題。
一、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關鍵與內因――學生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是學習過程中最活躍最關鍵的因素。新課改背景下,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一言堂”教學模式正在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轉變,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居于主體地位。從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內外因原理來看: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在習慣的培養過程中,學生自身是內因,成功的關鍵在于學生本身。
1.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信心。
葉圣陶在《學習語文要養成好習慣》一文中說:“習慣是從實踐里養成的,知道一點做一點,知道幾點就做幾點,積累起來,各方面都養成習慣,而且全是好習慣,就差不多了。”這就告訴我們,好習慣是要靠恒心、靠平時一點一滴積累而成的。習慣的養成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從一開始就需要有意識地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從點滴做起,不論碰到什么困難、挫折都不放棄,堅信“鐵杵磨成針”、“水滴石穿”。只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不怕困難,不怕失敗,肯下工夫,才能培養出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2.勤動手,勤動腦,勤動口,勤觀察。
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時刻謹記“勤”字當先,即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歷練”:“要養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復的歷練。”習慣是在實踐中養成的,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勤動手翻閱工具書,多寫作文、周記,有不懂的問題多動腦思考,多與同學動口討論,多向老師請教,多讀課外書籍,多背名言警句,多關注身邊的人和事,細心觀察。
3.注重實踐,關注生活,大膽創新。
語文和社會是緊密相連的,社會實踐是創作的源泉。學生的創造能力在社會實踐中才得以養成。“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社會即學校”,生活中到處都有語文,只是需要我們去發現,如:“市外桃源”這一住宅小區的廣告就是一個語文現象(諧音、雙關)。關注生活,積累素材,才有可能厚積薄發,才有可能文思泉涌,妙筆生花,進而養成習慣,在社會實踐中感悟人生,培養敏銳的洞察力,而且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大膽質疑,敢于創新。
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外因――教師、家長
1.教師。
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地位是第一位的,應該毫不動搖地確立。從教育的角度來說,毋庸置疑,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主要依靠教師發揮督促、指導作用。
(1)為學生提供方法指導,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嚴格要求,持之以恒。
語文教師“應注重加強學生的自學導向,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培養學生素質的前提”。教師應將良好習慣的培養融入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提出要求,有意識地進行訓練,循序漸進,逐步變成學生的自覺的行動,在反復的操作中完善和鞏固,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2)表揚鼓勵,激發興趣,調動各種心理因素。
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通過表揚、鼓勵這種行為評價方式,使學生受到激勵,享受成功的喜悅;促使他們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充分發揮“興趣”這個“最好的老師的作用”,調動各種心理因素(包括動機、情感等),進而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對學生中堅持良好學習習慣的人和事給予及時的表揚,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不好的學習習慣也應當及時地指出,并幫助學生改正。對學生而言,老師的表揚是對他最好的肯定。
(3)言傳身教,發揮示范作用。
在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過程中,教師的示范作用是不可忽略的。榜樣在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呂叔湘先生說:“語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才能養成。”因此,教師既要對學生嚴格要求、持之以恒,又應當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注重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對自己嚴格要求,持之以恒,培養良好的語文習慣,如板書時書寫規范,認真備課等,因為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4)創造條件,提供舞臺。
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既然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教師就應當不斷地為學生提供展現自己的舞臺。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說過:給學生創造機會,多搭舞臺,不斷地享受做事的快樂。
2.家長
家長既是孩子生活的監護人,又是孩子學習的監護人、督促者。他們有義務撫養孩子成長,使孩子受教育,督促孩子的學習,同時需要經常與學校老師聯系,關注學生,積極配合好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共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努力。
印度有一句諺語:“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貫穿于整個語文學習過程,不僅可以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而且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可以使學生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海路.語文教學中創造性學習習慣的培養.安徽教育(月刊),2004,(1).
[2]葉圣陶.葉圣陶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第二卷:478.
[3]裴昌玲.試析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青海教育,2000.10.
[4]陳晉周.淺析語文新課標的新理念――關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之我見”.龍巖師專學報,2005,(5).
《語文標準》中列出了學生在初中階段的閱讀目標:“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為實現這一指導思想,首先要從閱讀的數量著手。這包括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擴大閱讀面,要求“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擴展自己的閱讀面”,“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二是規定課外閱讀數量。第一學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以后逐年增加,第二學段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不少于100萬字,第四學段閱讀量有了顯著的增加,并擴大了閱讀范圍。比如,閱讀一般現代文,由6年級的每分鐘不少于300字,提高到每分鐘不少于500字;背誦優秀詩文的數量,由5—6年級的60篇增加到80篇,閱讀總量由5—6年級的100萬字提高到不少于260萬字,并明確規定“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也就是說7—9年級要閱讀的名著總量將不少于6—9部。九年累計,應達400萬以上。這一數量,是在作了一些調查研究后確定的,大多數教師反映能夠達到。新課標還倡導讀整本書,并在“附錄”中提出了“關于課外讀物的建議”。
我在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長期的實踐,摸索出了一條閱讀習慣形成的“路線圖”。
一、樹立現代閱讀理念
實現閱讀教學的目標,關鍵是要建立現代閱讀理念。閱讀是語文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容,課程標準關于閱讀的目標,在理念上有比較大的變化。現代的閱讀觀認為,一般意義上的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語文課程的閱讀同樣也應該這樣理解。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閱讀理念,是以現代對話理論為基礎的。對話理論認為,作者與讀者的關系,就其本質而言,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精神聯系,閱讀行為也就意味著在人與人之間確立了一種對話和交流的關系。這種對話和交流是雙向的、互動的、互為依存條件的,閱讀成為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系。讀者的閱讀,尤其是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正是一種共同參與以至共同創造的過程。
所以讀者絕對不是消極被動的,他們也是文學活動的主體。
現代對話理論已經被許多國家的教育家認同,并吸收到政府制定的母語教育有關文獻之中。例如,美國賓西法尼亞州閱讀能力評估咨詢委員會給閱讀所下的定義是:“閱讀是一個讀者與文本相互作用、構建意義的動態過程。構建意義的實質是讀者激活原有的知識,運用閱讀策略適應閱讀條件的能力。”英國的英語課程大綱關于閱讀的表述是:“應鼓勵學生做充滿熱情的、獨立的、反思的閱讀者。”“應指導學生具體深入地思考讀物的質量和深度,鼓勵他們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對作品的情節、人物、思想、詞匯和結構作出反應。”加拿大語文課程標準認為:“應該著重強調閱讀活動并非僅僅為了獲取信息、汲取知識。編排周詳的閱讀課程,會為學生們提供許多旨在為了愉悅、為了自我發現、自我充實的閱讀機會。”因此,在制定《語文標準》閱讀目標的時候,充分顧及了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
二、擺正教師在課外閱讀中的位置
教師的作用有二:“一是幫助學生選擇課外讀物,二是幫助學生理解和積累”(劉國正語)。幫助學生理解和積累,教師要根據精讀和略讀的不同,做出相應的指導。“精讀的時候要纖屑不遺,略讀的時候要提綱挈領”(葉圣陶語),但“其目的惟在學生習慣的養成,能夠自由閱讀”。
教師要切記的是:要正確理解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要把自己的審美感受強加給學生,讓學生成為教師的精神俘虜。教師要時刻以學生的求知需求為主線,面對作品和學生同作者平等對話,允許并尊重學生對作品的獨特理解,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研討,從而“把學生的閱讀欣賞引向作品的深處,也引向學生心靈的深處,與作者實現心與心的交流”(李鎮西語),最終達到葉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為了不教”、“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想境界。
三、引導學生形成自主閱讀的習慣
1、給我一片潔凈的天空,我才能翱翔;給我一片蔚藍的海洋,我才能遨游;給我一個美麗、文明、寧靜的校園,我才能在知識的海洋中起航!
2、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結果是甜蜜的。——法.盧梭
3、入污泥而不染,站河邊而不濕。
4、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司馬光
5、給人玫瑰,手留余香。
6、禮貌是人類共處的金鑰匙。——松蘇內吉
7、天空是廣闊的,而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
8、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魏徵
9、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管子
10、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有禮則身修,心有禮則心泰。——清.顏元
11、讓文明的氣息洋溢在學校的每個角落。
12、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法雨果
13、禮貌和文明是共處的金鑰匙。
14、頭銜愈大,禮儀愈繁——丁尼生
15、請講普通話。上下樓梯靠右行勿喧嘩!
16、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諸葛亮
17、生命是短促的,然而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有時間講究禮儀——愛默生
18、應該熱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德謨克利特
19、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民,政之大節也——左傳
20、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紀伯倫
21、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禮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學識都重要。——俄、赫爾岑
22、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
23、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豁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清潔的。——契訶夫
24、頭銜愈大,禮儀愈繁(丁尼生)
25、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6、向老師說聲好,不困難;困難的是,要堅持向老師真心地說聲好。
27、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荀子
28、微笑是的語言,文明是的信念。
29、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30、無禮是無知的私生子。——巴特勒惟賢惟德,能服于人。——劉備
31、珍惜,關愛他人,革除陋習,從我做起。
32、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俗語)
33、文明是快樂的源泉。文明是彼此溝通的橋梁。文明是的花蕊。
34、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張衡
35、沒有寬宏大量的心腸,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俄.普希金
36、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高貴的情感。——梅里美
37、博學于文,約之以禮。——孔子
38、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于良心的死滅。——郭沫若
39、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40、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薜渲
41、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42、禮,天之經也,民之行也——左傳
43、禮儀周全能息事寧人(儒貝爾)
44、安上治民,莫善于禮——孝經
45、沒有禮貌的人,就像沒有窗戶的房屋。——維吾爾族諺語
46、寬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偉大的。——歐文
47、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神涵光
48、天空是溫暖的搖籃,不再向天空吐煙,讓地球心酸;草地是美麗的地毯,不再亂扔雜物,讓地球難堪!
4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0、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51、順手撿起是的一片紙,純潔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塊污漬,凈化的是自己的靈魂。
52、知恥近乎勇。——孔丘
53、自覺心是進步之母,自賤心是墮落之源,故自覺心不可無,自賤心不可有。—鄒韜奮
54、寬容意味著尊重別人的任何信念。——愛因斯坦
55、禮儀周全能息事寧人——儒貝爾
56、講究社會公德,愛護公共環境。
57、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貴的東西。—岡察爾
58、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荀況
59、文明是彼此溝通的橋梁。
60、學會寬容,世界會變的更加廣闊;忘卻計較,人生才會永遠快樂。——古希臘一位哲人
6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62、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英.洛克
63、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晏子春秋》
64、禮貌像只氣墊,里面什么也沒有,卻能奇妙地減少顛簸。——約翰遜
65、土扶可城墻,積德為厚地。——李白
66、生命因你而美麗,世界因我而精彩,村莊因文明而美好!
67、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禮記》
68、懷著善意的人,是不難于表達他對人的禮貌的。——法.盧梭
69、講話氣勢洶洶,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薩迪
70、文明是成功之花的蕊,是理想之舟的帆。
71、忍耐是痛苦的,但他的結果是甜蜜的。——盧梭
72、禮貌周全不花錢,卻比什么都值錢。——西班牙.塞萬提斯
73、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孟子
74、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韓非
75、綠色、文明是希望,讓我們一起來播種希望吧!
76、道之以告德,齊之以禮——論語
77、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高貴的感情。——梅里美
78、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荀子
79、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君子憂道不憂貧。——孔丘
80、告別陋習崇尚文明,向不良衛生習慣宣戰。
81、感謝欣賞本文,更多名言警句請關注:關于文明的格言講文明講衛生的格言
82、理智要比心靈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高爾基
83、不學禮,無以立——論語
84、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別人寬容的,但誰能說自己是不需要寬容的呢 ——屠格涅夫
85、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魯迅
86、不是不能見義,怕的是見義而不勇為。——謝覺哉
87、不會寬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貝爾奈
88、彬彬有禮的風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現。——美.愛迪生
89、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樹新風。
90、以濫用水為恥,以節約水為榮。
91、衣食以厚民生,禮義以養其心——元 許衡
92、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山高萬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93、村莊美麗,從我做起,閃光的青春,從文明起步。
94、在宴席上最讓人開胃的就是主人的禮節。——莎士比亞
95、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愛和寬容大度征服。——斯賓諾
96、花兒用美麗裝扮世界,我們用行動美化校園!
97、學校是學習之所,文明是之本。
98、好少年=文明+價值+愛心+力量。
99、上善若水,厚德載物。——老子
100、禮貌是村民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
101、心誠氣溫,氣和辭婉,必能動人。——[明]薛宣《談書錄》
102、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蘇軾
103、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104、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孔子
105、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子貢
106、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傳
107、你微笑了嗎?你問候了嗎?你禮讓了嗎?你幫助別人了嗎?
108、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禮記
109、禮者,人道之極也——荀子
110、良好的禮貌是由微小的犧牲組成。——愛默生
111、禮義生于富足,盜竊起于貧窮——漢.王符
112、禮貌是有教養的人的第二個太陽。——赫拉克利特
113、擁有一顆豁達開朗文明之心,能使平凡黯然的生活變得有滋有味。
114、鳥兒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鮮花因芬芳而美麗,校園因文明而進步。
115、有意擦去的是一塊污漬,凈化的是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