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唐詩詠李詩韻

      唐詩詠李詩韻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唐詩詠李詩韻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唐詩詠李詩韻范文第1篇

      【關鍵詞】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歷史劇

      一、初中歷史教學現狀

      由于認為歷史是副科,所以學生不加以重視,所有,現在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有些現狀令人堪憂:

      1、歷史教學脫離學生的生活世界

      美國著名學者杜威強調指出:學校的最大浪費是學生在學校接受一種脫離生活的教育。這種教育使學生學習時缺乏興趣和激情,使學生步入社會后發現所學的知識與生活脫節,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因而便感到“學習無用”。由此產生厭學情緒。

      2、歷史教學目標過分強調課程的社會價值

      僅僅關注人的“社會性”,僅僅關注所培養的人能為社會做出多大的貢獻。在無形中嚴重忽視和淡忘了課程在學生自我發展方面所固有的重要價值。這與教育“關注生命發展”的本質追求相去甚遠。

      3、歷史課堂教學模式過于陳舊,教學方式單一

      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源于前蘇聯學者凱洛夫所倡導的“五環節”教學模式。其基本流程是“組織教學――復習舊課――講授新課――鞏固新課――布置作業”。這種以講授為特征的教學模式的最大長處在于能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可以較為系統地獲取、接受書本上的知識,充分體現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但其弊端也相當明顯,就是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的是“以教師的教授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在教學實踐中往往容易形成“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

      教學方法只以講授為主,知識傳授倒是很系統,但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極易形成教師“一言堂”的局面。

      二、歷史劇教學的意義

      新課改《歷史課程標準》要求構建具有以下特征的歷史課堂教學模式:其一是凸現學習主體的主動參與和有效互動;其二是凸現學習主體的情感體驗與活動構建;其三是凸現學習主體的合作探究與個性發展;其四是凸現學習者生活世界的聯系和激勵他們大膽創新。

      基于以上的狀況和要求,我在教學中就嘗試著歷史劇教學,以表演激發興趣,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所謂歷史劇教學就是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或協助學生表演,創設一定情景,用簡單的情節再現歷史知識點或升華知識點的一種課堂藝術表現形式。它以獨特的戲劇小品形式豐富了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展現自我的舞臺,從而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團隊協調能力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歷史劇教學的流程

      本文以文成公主歷史劇為例,談談歷史劇應該包括的步驟:

      1、課前準備

      A.學生的自由分組或者老師的合理安排

      B.明確活動目的,和學生達成共識。追求有效課堂的原則讓許多老師都明白,沒有明確的活動目的,那就是為活動而活動,為表演而活動。告訴學生在課堂上他們可以怎樣發揮,通過活動希望他們體驗到什么,有什么樣的收獲等等,這樣,在實際操作中,學生就避免了盲目,在活動中能更自主。

      C.演繹方式和內容在“開放”與“制約”方面的指引。現代的初中生,思維都比較活躍,在課堂上表演,他們總是很喜歡加入許多“現代”的元素或者改編一些現有的歌曲。但對于一節歷史課又是否合適呢?雖然歷史總是發生在過去的事實,但我們講解歷史不是一直在追求相對真實嗎?連串的問題提醒我們一線教師還需要對初中學生的歷史劇表演內容進行“開放度”的指引。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如果我們教師處處要求學生怎么演,那他們就是木偶扯線工具,也就失去了學生思考的空間。如果我們放任自流,讓學生隨意發揮,那就叫“鬧劇”,不是歷史劇。所以我認為歷史劇在表演形式上需要開放,但在表演內容上應該適當受到“制約”,最基本的就是要符合史實。

      D.簡單講解評比的方式,讓學生知道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注意的。

      2、演繹交流

      課堂上的表演,我們老師做好一個穿針引線的角色就可以了,大部分時間可以讓學生發揮,但是在過程中我們應該設定一個評價的過程。初中歷史劇的表演,如何評價呢?單純性欣賞點評或者具體量化成為分數是否可取呢?教師單純性的欣賞評分,這種做法忽略了學生的參與程度。但是如果讓學生漫無目標的點評又失去了過程性體驗的重要性。所以我認為,應該設計出一個過程性評價的表格,一方面讓學生不僅參與課堂的即時交流,在過程中學習如何評價,而且也能提高他們的演繹水平。另一方面,評價的可信度和準確度也得到了學生們的肯定。我課堂設計的表格主要是等級制,而且積極提倡自評、組評、教師評的辦法。

      3、課后反思:

      唐詩詠李詩韻范文第2篇

      關鍵詞:歷史知識;優化;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6-0278-01

      曾說過,"作為觀念形態的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反映的產物"。自古文史相通,歷史與文學的關系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任何文學作品的產生都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并反映這一特定的社會歷史。文史是相通的,正所謂文以載史,史以文傳。因此這兩門學科在內容、教學和教法上都有許多相通的地方。2013年學校招生考試說明在語文部分明確指出,"在文學常識和名篇名句要求中,強調考生要有識記中外重要作家的時代背景及代表作的能力"??梢娢氖方Y合教學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從當代世界人才培養取向來看,多學科的結合、跨學科教學是大趨勢。語文教師在教學時有必要重視歷史知識的影響,否則教與學無從和諧相長。所以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恰當的引用一些歷史知識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

      首先,在我們在語文教學進行導入的過程中,經常采用的故事法導入,即教師針對學生愛聽奇聞異事的心理特點,在導入課文時引用于教學內容相關的故事,從而使學生的思路開闊,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變濃。例如在講授《出師表》一課時,在導入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講述諸葛亮的 "三顧茅廬"、"火燒赤璧""六出祁山"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因為這些故事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這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更能夠在講述課文內容時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諸葛亮報先帝忠陛下的感情。

      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入一些歷史知識能夠更有利于學生對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例如在講授課文《楊修之死》時,關于楊修的死,學生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是楊修恃才放曠,最終招致殺身之禍,第二種是曹操借違反軍紀之名處死楊修,以消除隱患,針對這兩種意見老師引導學生互相辯論,引經據典,旁征博引,各抒己見,引出了《三國演義》《三國志》以及歷來對曹操的評論和曹操的其他言行來分析楊修之死的前因后果,因此這節課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調動了學生對名著《三國演義》的興趣,豐富了同學們的歷史知識。

      再次,教學的過程中引入歷史知識還可以解決學生在理解文章時遇到的困難。在中學課本當中,魯迅的文章學生是最難以理解的,倒不是完全由于他的文字生澀,而是他的許多語言甚至有的文章通篇都是隱喻,如果沒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只憑借語文老師在文學上的說明,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根本無法理解。例如他的文章《為了忘卻的紀念》是作者魯迅為紀念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受文化專制迫害而死的五位青年作家而做的,可以說,魯迅的每篇文章都有特定的時代背景,要理解這些文章就必須了解當時的歷史。

      唐詩詠李詩韻范文第3篇

      一、利用字理識字的基本原理進行識字教學

      字理識字的基本原理是:通過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這六種造字方式、造字方法,運用直觀的、聯想的手段對字形進行分析,以達到識字的目的?;痉椒ㄖ饕袌D示法、演示法和點撥法。比如:教學“筆”字時,首先給學生出示原始的象形字“竹”,然后讓學生仔細觀察象形字和楷書“竹”有什么區別,并引導學生作出了很恰當的解釋,“豎和豎鉤都變成了點,不光人有禮貌,字寶寶也很有禮貌,做偏旁的時候都會把自己的位置縮小一點讓自己的好朋友住。”然后再用形象的解說讓學生記住它的字形:“古時候的筆桿就是用竹子做的,再在下面加一撮動物的毛,就做成了一支筆,這樣的筆叫做毛筆。古時候的人都用毛筆寫字的,隨著社會的發展筆的種類越來越多,有了鉛筆、圓珠筆”。這樣一來,淺顯易懂的解釋讓學生很容易地接受了知識,而且記憶深刻,不容易遺忘。再如,我教學生認識“棉”的時候,一個學生馬上就理解了,“老師,棉花的‘棉’因為是植物,所以它有木字旁,我們知道了它是一種植物。右邊的上半部分是白字,是因為它是白的,而下面的巾字,告訴我們棉花可以制成毛巾?!保豪蠋熃獭疤稹弊郑芸煊袑W生說出來,甜的是糖,右邊是讀“甘”,表示甜的意思。學生思維活躍,能講出自己記字的方法。不但可以自主認字,還可以猜謎語識字,合字、拆字,都能引起學生識字的興趣。所以說根據字的特點,來領會字的意思,培養識字能力是好方法。

      二、利用字理識字培養學生歸納、演繹等思維能力,激發孩子對漢字學習的興趣

      在教“奶”這個生字時,學生對奶的掌握并不難,我們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了充分地拓展,先引導學生想想自己知道哪些字也是“女字旁”,學生說出了“媽、姐、好”,老師再順勢帶出了“姐、妹、姑、娘、嬸、姨、嫂”等字。這就是識字教學的樂趣,它可以拔出蘿卜帶出泥,也可以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僅使枯燥的識字變得樂趣無窮,又可以讓學生輕松快速地增加識字量。

      三、利用字理識字有效地防止學生錯別字的產生

      如在教學“蚯蚓”這兩個字時,我邊讓孩子們觀察字形邊引導:蚯蚓它是蟲子,所以你們看它們有什么偏旁???蚯蚓生活在土里,所以“蚯”的右邊是一個“土丘”的“丘”字。蚯蚓它沒有腳,所以“土丘”的“丘”不能寫成“兵”,加兩點。因為蚯蚓的身體是彎彎曲曲的,行動起來時一會兒身體是弓著的,一會兒是直著的,所以“蚓”字的右邊是一張弓加一條線。這樣的識字教學不僅非常形象、生動,而且有效地防止了學生寫錯字的產生。

      唐詩詠李詩韻范文第4篇

      【關鍵詞】價值觀 教學效果 教學策略

      一、講歷史故事引入課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歷史故事對于培養學生情感、價值觀的作用

      作為一門人文學科,歷史學科不僅僅在于對學生歷史知識的傳授,對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同樣有著重要的作用。中學歷史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課堂不能只注重歷史知識的講授,還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人生價值觀的引導。它指出,學生通過歷史課堂的學習,初步學會從歷史的角度觀察和思考社會與人生,從歷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在歷史課程目標中,情感、態度、價值觀也是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而通過歷史故事的形式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觀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和途徑。首先,歷史故事可以吸引人,引起學生的興趣。其次,歷史故事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啟發性,能夠啟發學生思考,講述歷史故事的方法能夠使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具有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學生可以從歷史人物身上感受到他們的人格魅力,逐步向他們靠攏,可以從成功或者失敗中汲取經驗教訓,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

      (二)歷史故事在歷史知識教學中的作用

      由于故事的趣味性和情節性,學生天生都對故事充滿了興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現象,有些學生可以將《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時間、事件記得清清楚楚,有些學生對《百家講壇》中所講述的歷史故事刻骨銘心,有些學生看小說《明朝那些事兒》可以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在歷史教學中引入歷史故事同樣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首先,歷史故事可以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歷史是發生在過去的,與學生所生活的時代是有距離的,給學生學習歷史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通過歷史故事的講述,可以將那個時代的面貌展現的淋漓盡致,可以使人物栩栩如生,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投入到故事內容中去,自然可以對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印象深刻。其次,歷史故事可以對歷史知識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使某些抽象晦澀的知識具體化。在歷史的學習中,常常會涉及大段大段的歷史背景、原因、意義的理解和記憶,學生如果不能清楚地了解歷史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很難去理解,只能強背。如果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引入歷史故事,就可以使學生了解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自然也就對歷史事件的原因、意義有了深刻地理解。

      (三)歷史故事的引入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由于應試的壓力,教師和學生在教和學的過程中都只注重對歷史知識點和歷史概念的講解和記憶,把原本生動活潑的歷史課堂變得死氣沉沉,把豐富多彩的歷史知識變得枯燥無味,學生也由于長期處于被動狀態而產生學習的依賴性,學習積極性不高。在歷史課堂中引入歷史故事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時,學生會自主地去學習,去鉆研。在這種狀態下,學生的精力也可以達到高度集中,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地發揮,往往會產生創新性的新觀點。所以說歷史故事的引入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二、選擇歷史故事的原則

      歷史課堂的時間很有限,歷史故事不能占據課堂的大部分時間,所以說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插入適當的歷史故事使其發揮作用很重要。因此,教師必須謹慎地選擇歷史故事。具體說來,在選擇歷史故事的時候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真實性原則

      現代社會娛樂中“歷史成分”特別多,小說家以歷史故事為基礎加以豐富的想象創作小說,電視電影戲劇以歷史故事為藍本創作劇本,因此學生透過小說、電視、網絡接觸到許多虛構的“歷史”,這對學習歷史有一定的影響。但是,歷史故事既不同于文學可以天馬行空任意發揮,更不是電視電影所謂的戲說“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歷史故事必須以史料為依據,在歷史史實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分析和推理。所謂“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習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因此,選擇故事要以史料和史學研究成果為基礎,真實性是歷史故事教學的首要原則。

      (二)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選擇歷史故事的時候也要充分考慮到故事內容是否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師在選擇歷史故事的時候要注意兩點:故事要有情節性,故事要有新鮮感。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可以將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身臨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喜怒哀樂,從中受到啟發。而故事的新鮮感也是很重要的,學生總是對新鮮的事物充滿興趣,再好聽的故事聽的次數多了也會產生厭倦感,因此,教師在選擇故事的時候,要盡可能地新穎,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新事物的好奇心。此外,趣味性原則對教師講故事的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怎樣才能將故事講的繪聲繪色,用什么方法敘述故事,運用什么樣的語體風格敘述故事,怎樣配以恰當的動作表情等,這些都是教師在講述故事的時候應該注意的。

      (三)針對性原則

      選取的歷史故事必須要緊扣中學歷史的教學內容,要能夠和課本上的歷史知識點相聯系,能夠對學生理解知識點有所幫助,能夠反映歷史發展的主要線索,不能夠偏離中學歷史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內容。此外,針對性原則還表現在教師所選的歷史故事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對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品質和道德情操要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將歷史故事引入中學歷史課堂的教學策略

      (一)如何把歷史故事講好

      歷史故事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但是只有一個好的歷史故事是不夠的,還需要一個好的演講者能夠把故事講好,教師在講故事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唐詩詠李詩韻范文第5篇

      【摘 要】現階段在各門學科教學中都注重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現代化的教學。初中歷史與社會是一門綜合文科課程,涵蓋了政治、歷史、地理方面的知識,按照傳統教學模式很難把這些知識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運用信息技術,為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開發出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提高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從而提高課堂實效。如何合理運用信息技術這一教學輔助手段,從而提高歷史與社會課堂實效,筆者在此談一點小小的體會。

      關鍵詞 教學;課件;課堂;多媒體情境

      著名的教育家洛克曾說過:“教師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并保持學生的注意?!彪S著科技的進步,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迅速發展。其廣泛運用,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同時也在當今教學領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將信息技術運用于教學,多媒體走進了課堂,無疑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但任何教學手段,都是為教學服務的,充當的是配合、輔助的角色。因此,并不是運用了現代信息技術的課才是好課,也不是使用了多媒體的課就是好課。運用信息技術,要合理運用,在大力推進教育現代化的今天,更不可走進教學的兩大誤區:

      一、學生不是課堂的參與者,而是課件的觀看者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展示教學藝術和創設情境的工具,對課堂教學起了輔的作用,切不可喧賓奪主。在“歷史與社會”的課堂中,大量使用錄音、錄像、投影等固然能夠引起學生興趣,但是這種視覺和聽覺的強烈沖擊力恐怕造成的結果是學生只會覺得在觀看濃妝重彩的節目。我們在充分享受到電腦多媒體技術中聲,光,電多種表現手段對教學內容帶來益處的同時,也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些因素對學生注意力的影響。人們習慣在課件中加入多種聲音或音樂,想引起學生的注意和對知識進行襯托,或者在文字出現的方式或速度上過分追求花樣卻沒有嚴格考慮到學生的接受情況等,使學生的注意力可能停留在知識之外的音樂欣賞或其他地方,從而導致實際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把注意力集中在知識之外的表現手段上,容易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另外,從主觀上講應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和興趣及情緒和精神狀態的變化。

      為此,一定要加深學生對課堂教學目的和任務的理解,培養間接興趣,在合理的組織教學活動中,應不斷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過多依賴于多媒體課件,會使教師學生之間失去互動性,難以發揮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習過程的研究者、參與者”等角色不能被欣賞著、觀看者的角色取代。

      二、教師不是課堂的指導者,而是課件的操作者

      多媒體技術僅僅是一種教學手段而不是教學全過程,絕不是利用現成的課件,講幾句串詞就行。教師在多媒體教學時要克服機械操作的弊端,課件操作一鍵到底,流水式、連續不斷的一味播放,則會使教學內容一閃而過,沒有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課件沒有起到彌補傳統課堂教學中不足的作用,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多媒體教學的效果。

      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能夠給學生較多的信息,同時活躍課堂,寓教于樂,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憑借信息技術,拓展課堂空間,優化教學方式,建立社會大課堂,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傊?,充分發揮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中的優點,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能促進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為課堂教學錦上添花,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多媒體技術能把圖形、文字、聲音、影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學生保持注意力。心理學實驗也表明,人們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15%左右,從視聽結合接受的占65%左右,多種感官同時感知的學習效果遠遠優于單一感官感知的學習效果。多媒體技術就是運用多種形式,全面刺激著學生的多種器官,使學生在課堂上眼、耳、腦、口、手并用,產生的效果更全面更深刻。作為教師,應在正確把握語文學科特點的基礎上,運用多媒體手段打造朝氣蓬勃的語文課堂。利用多媒體教學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針對上面的兩大誤區,下面結合課堂教學,談談筆者的幾點體會: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情境是在具體場合下人的情緒、思維等心理狀態及其形成的心理總和,課堂教學情境聯系著學生的認知、動機、興趣和意志信念。良好的情境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主動、自覺地參與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歷史與社會這門課程在農村學生的心目中地位偏低,如果教師一味說教,課堂教學缺乏活力、吸引力,那么學生就會覺得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這門課程,特別是歷史史實本身有著很強的情境性,通過情境的創設,把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搬進課堂,這樣激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就能主動參與到課堂,參與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例如:在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第五課《干旱的寶地》第二框《沙漠綠洲》的教學中,筆者就通過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對于生活在江南水鄉的學生來說以色列是一個遙遠而陌生的地方,關于它的自然條件及其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非常模糊,加上對干旱缺乏體驗,要深刻感受和理解有一定的困難。通過多媒體教學很好地克服了這些難題,首先播放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影片創設情境,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感受干旱,黃沙漫漫,影片中出現了一支行走在沙漠中的駱駝隊,在此基礎之上提出問題“假如你是影片中駱駝運輸隊中的一員,行走在沙漠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這樣學生從看得見的景觀出發,就比較容易產生興趣,學生能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不用教師講述學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新疆的自然環境特點。

      2.網絡共享,豐富資源

      豐富的網絡資源,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教學資料。在沒有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以前,我們備課只有一本教參和教學雜志,碰到教學上的難題,要翻閱很多資料可能都找不到答案。而現在網絡資源豐富:圖片、視頻、音樂、動畫、教案、課件等教學相關資源都有,所謂“問渠哪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網絡就是我們源源不斷的活水。

      現在提倡教育資源共享,名師課堂、優質課教案課件為教師展現了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從網上查看優秀的課件和教學設計,汲取精華,然后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出自己的教案和課件,這樣能夠提高備課效率和備課質量。在歷史方面有很多影視作品,這些都是學生所熟悉的資源,許多影視素材的收集與挖掘,需要教師充分利用網絡把符合史實的加以剪輯、收集和保存。教師若在引導學生探究時巧妙運用一些影視素材,可以明顯增強探究的趣味性,而且也使得歷史與社會的課堂探究變得有血有肉。另外網絡提供的時事信息能使教師更快更詳盡地了解時事政治,培養政治敏感度。同時,遠程教育觀摩學習是積累經驗的好途徑,對于缺乏資金的鄉村學校更是如此。教師可以從“空中課堂”中尋求、摸索具有典范作用并符合自身實際的新理念、新模式。

      網絡也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置疑的平臺,在人教版歷史與社會論壇中,來自各方的歷史與社會教師在論壇上發表自己的教學感悟,對某些教學問題的看法及在網上集體備課。

      3.視聽結合、入境無痕

      歷史有著過去性和不可再現性的顯著特征,在現實社會中無法重演一次。因此,無法親身去經歷和體驗,是我們面對的一大難題,而信息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課的教學中,播放和視頻,學生能夠形象直觀地感知歷史事件,感受國破家亡的苦難與中國人民決不屈服的精神,學生在這種的環境中能充分調動多種感官,觀看過程中自然產生的情感共鳴,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總之,只有在設計課件時,從學生的年齡特征,歷史與社會的學科特點,新的課堂教學理念出發,合理的制作課件,有效的把握學情,注意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并與學生的動手操作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的實現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因為實效性的教學,不再是教師的主宰、學生跟著教師走,而是根據學生和具體情況,隨時調整教學節奏,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追求教學真實性,敢于放手,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況,師生的思想情感能得到淋漓盡致的表達,才能再現“原汁原味”的課堂生活。

      參考文獻

      [1]金鑫,王淑萍主編.《新課程教學設計(歷史與社會)》.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試教通訊 (歷史與社會專輯)》.2005年19—20合刊人民教育出版社

      相關期刊更多

      東亞唐詩學研究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東亞唐詩學研究會;上海師范大學唐詩學研究中心

      唐代文學研究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

      現代語文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山東省教育廳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久久亚洲精品11p|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 亚洲jjzzjjzz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伊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麻豆|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碰动漫3d| 日本亚洲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亚洲av无码成人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国产亚洲婷婷香蕉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精彩中文乱码AV| 久久99国产亚洲精品观看| 91亚洲国产在人线播放午夜 | 亚洲网址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亚洲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a∨国产av综合av下载|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成人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电影|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福利| 亚洲乱码国产一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福利视频网站| 亚洲午夜在线播放| 激情小说亚洲色图|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亚洲成av人在线视| 亚洲男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成人亚洲网站www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AV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66|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