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畢業一年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切聽黨的安排
'56屆北京電影學院編劇專業
講述人:孟犁野 73歲 電影評論家
能為工人農民創作,寫出關于他們的作品,就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這和如今誰能與張藝謀合作一部大片一樣令人憧憬,不,那種感情應當更加的真摯而樸素,沒有任何的功利。所以幾乎每個人都期待著自己能被分到電影制片廠,成為一個可以下到廠礦體驗生活的編劇。
不過,當年孟犁野的心里也有一些隱隱的擔憂,就是因為自己所學的專業,起初是很明確的“編劇”,不過中途增加了一個“編輯”方向,而為他人做嫁衣裳的編輯顯然是個令人不安的方向。
坐在教室里,相關的領導在前面一個個地念著班里每個人的命運方向,教室里一片寂靜。輪到孟犁野的時候,他聽到了“大眾電影編輯”的分配決定。那是一種難以名狀的情緒,可是作為一個17歲就入黨的學生黨員干部,孟犁野對組織安排只有一種選擇――服從。
知道了分配結果,似乎畢業就結束了。一沒有經濟實力,二投有好的心情,同學們連一次聚餐都省略了,只是私下里平時關系不錯的朋友聚聚而已。
孟老先生記得很清楚,他離開學校的那天下著雨,他用自行車馱著全部家當――兩個箱子的書,在雨中靜靜地離開學校。
關于為什么自己最終沒能分到電影制片廠當編劇,孟老先生后來找到了答案。因為當時上級領導考慮《大眾電影》等刊物作為黨的重要喉舌,黨員力量顯得薄弱,所以特意安排他和另一個黨員到那里充實黨員力量,背后的意思該是重用才對吧。然而,在那個時代大學生代表的就是理想,對于現實利益幾乎盲視,于是錯過了很多。
而對于這人生中最關鍵的一次畢業,孟老先生的記憶中也就只剩下那場霏霏的小雨了。
理性的分別
'85屆中國人民警官大學(現中國公安大學)英語系
講述人:楊彪 40歲 某英國汽車配件公司總經理
關于畢業,在楊彪的記憶里幾乎所剩無幾,連班上的畢業照也在后來的不斷搬家中丟失了,對此楊彪并沒有太多的遺憾。
當時沒有人為將來的工作發愁,甚至沒有什么人想到要跑跑關系找個好工作,每個人都安之若素,對于就業來說這些當時鳳毛麟角的天之驕子們是“零壓力”――這是如今的畢業生們無法想象的。分配的結果也是波瀾不驚,班里幾乎2/3的同學都留在了北京的各個部委機關,回到原籍的只有四五個同學,其中一個回到上海的同學本來是留京的,但他強烈要求回上海,所以尊重他的要求讓他回原籍了。其他回家鄉的同學也都是平穩的安置,沒人不滿沒人抱怨,或者說也沒有人想到要去抱怨。
“白紙黑字寫著‘服從分配’呢……”遇到這樣的不公,現在的孩子們大概早就跳起來和老師肉搏了,同樣的年齡但是楊彪他們顯然要更加地冷靜。不過,最后一個很好的領導給予了他不小的幫助,系主任讓他在5月份就開始在系辦公室工作,并以系里缺人為由讓他留校。于是,楊彪終于沒有去那個山西小縣城。因為畢竟那個時候大學生不比大熊貓多,是寶貝。
于是,順理成章地到了分別的時候,沒有紀念冊,沒有什么畢業的晚會,一班人在學校的食堂里吃了一頓飯,就全當散伙兒了,也不記得有人喝醉。北京“大北”照相館的師傅給大家照了張相。
對于如此平淡的離別,我充滿了好奇,好奇的不是過程而是原因。用楊彪的話說“那就不是一個集體瘋狂的時代”。那是一群單純的心無旁騖卻理性十足的青年。他們的童年經過了10年“”,他們的肚子也感受過饑餓,他們整個兒的教育背景是傳統的,在那個時候西方文化中對儀式和形式的強調還遠遠不是主流,即便是學習英語的他們,對于西方所崇尚的價值觀念依然只作旁觀,斷然不會身體力行。他們并不需要某種儀式來安慰某種缺失。
流著淚分手
'98年畢業于華北電力大學
講述人:栗強
改革開放以后的本科生越來越泛濫了,“包分配”這三個字也就沒人提了。論文答辯結束后,當所有人像往年夏天一樣收拾柜子、打行李的時候,卻突然意識到這次不再是放暑假,而是不知道能否再見的分手。
從那天起,晚上熄燈后,操場上不再寂靜。以宿舍、以班級為單位組成的小團體,有的圍坐在操場中間一起放歌,有的一起回憶四年的快樂點滴,有的在黑暗中抱頭痛哭,也有的面對著夜空歇斯底里。
從那天起,學校門口的小飯館家家爆滿,24小時營業。啤酒和香煙成了最煽情的工具,在每個宿舍、每個班級、甚至每個面熟的人之間穿梭。男生互相敬來敬去,沒喝醉的很少,彼此叮囑要好好混,不要忘記其他兄弟。女生彼此祝福找個好老公,永遠年輕漂亮。
從那天起,宿舍成了最留戀的場所。經常可以看到形單影只的哥們兒,一個人站在陽臺上,默默地看著遠方發呆……
學校專門為我們準備了去北京各個火車站的班車。第一輛班車出發的時候,我們站在車下為兩個南京的同學送行。本來大家情緒都挺正常的,就在班車開動的瞬間,不知道誰哭出了聲。那個哭聲像一根導火索,引爆了在場全部同學的淚腺。
為武漢的一個兄弟送行的時候,他倒坐在“面的”里,看著車窗外的景物一點點向后退去,二撥子、回龍觀、西三旗 他“突然感到特別恐懼,覺得自己擁有的東西正在飛快地失去,所以我不能自禁,淚水流出”。站臺上,他腫著眼圈讓我們不要哭,一起唱那首《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印象最深的是送我上鋪的兄弟。他是夜里12點的火車,那天晚上下著大雨,我們躲在火車站臺的涼棚下避雨,寬大的背心在風中飄舞。雖然是炎炎的7月,但風雨交加的夜晚讓我瑟瑟發抖,另外加上十幾天的悲傷和凌亂的生活,我的身體已經明顯透支,嗓子已經發炎說不出話了。在一個個含著淚的擁抱后,不知道誰從站臺上買來了一堆燕京啤酒,每人一聽,發到我手里一摸,還是冰鎮的。平時我就不愛喝酒,嗓子的炎癥也很嚴重了,我很清楚當時喝下去會帶來什么后果。但這是為兄弟壯行的酒啊,無論如何是要喝下去的!雖然咽得慢,但我還是強忍著疼把酒干了。然后和別人一樣把易拉罐往地下一摔,再次和上鋪的兄弟抱在一起。
送完山東兄弟后,我就病倒在床上了,一周后才恢復。
分別是痛苦的,再見是幸福的。2004年夏天,在我們畢業6周年的時候,大家自發組織了全國性的一次聚會,散落在天涯海角的33個兄弟姐妹,回來了近2/3。
我們在母校門口掛上標語,迎接從外地趕到北京的同學;
我們一起參觀當年的宿舍,在原來的床上坐坐;
我們一起排隊買飯,重溫老食堂的飯菜;
我們一起換上當年的隊服,到操場上踢踢球賽;
我們一起策劃布置,在學校搞了自己的聯歡晚會。
短短的兩天時間,短暫而難忘,那些熟悉的面孔,終于又像
焰火一樣盛開在夏天的夜晚。雖然轉眼間又落到了大地的各個角落,但為了那絢麗的瞬間,我們期待著下一次的焰火。
分別是場游戲
2004屆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電視系
講述人:席青 24歲 研究生在讀
因為專業的特殊性,席青的畢業作品就是跟蹤拍攝三個畢業生的故事,其中一個就是自己的同班同學。席青見證了這個同學整個兒找工作的全過程,也直面了人生的殘酷。她深深地困惑著,那些看似很容易實現的愿望為什么在現實的生活中是那樣的遙遠。這個女同學熱愛體育,最大的目標和理想就是要當一名體育記者。她信心百倍地向著這個目標努力著,但一次次受挫。直到最后這個女同學就只剩了一個要求;留在北京。然而現實是無情的,當這個同學最終還是踏上了開往東北的列車的時候,席青也分不清這個倔強的獅子座女孩子臉上的無所謂究竟是真是假。
不過,在班里的50個同學中,如同那個東北女孩子一樣離開北京的還是少數,大概不會超過10個人,其他人皆以不同的方式固守在這片土地上。經過了一番拼搏,“大家都找到了一個活兒干”。席青沒有說“工作”而是用“活兒”代替,也許對于那些沒有戶口、沒有保險、沒有檔案的孩子來說,目前可以暫時棲身的地方、可以勉強生活的職業,只能算是個“活兒”吧。幸運的是席青考上了研究生,使得她可以再在學校里躲過三年,但是冷眼旁觀,其他的同學那種前途未卜的不確定感和惆悵的情緒始終籠罩在畢業前后。
6月之后,開始籌辦畢業晚會。畢業的分量逐年地在提升,從散伙飯、送別等等內容已經發展到一個很隆重的畢業晚會。其實也難怪,如今一個諸如愛耳日、愛牙日之類的日子都過得格外熱鬧,中國已經迎來的全民過節的新,更何況是人生中一次最大的畢業典禮。整個兒電視學院的畢業晚會更像是一場班級之間最后的個性較量,每個班都憋著要把最好的畢業電視片展現出來。你浪漫、我煽情、他幽默,反正是誰都不服誰。為了博個出位,席青的班級更是準備好好隆重一把,商量的結果是晚會當天男生一律西裝領帶、女生全部著晚裝出席。四年,第一次發現原來同學們居然這樣漂亮,這次晚會他們算是過足了癮。其實與其說這是一次畢業分別的見證,不如說這是一場集體游戲,無非借著畢業的名義更加聲勢浩大。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八零后的孩子這樣寫道;越是前途未卜,越要大聲歌唱!不知是否可以作為那些喧鬧的畢業晚會的請柬。
接下來的程序和其他年代的畢業雷同。大家每人出資30元在學校附近的飯館吃飯,有人不知為什么哭了 席間也有些曖昧的情感被激發出來,然而“分不清說的是真話還是玩笑,平常就這樣開玩笑,所以大家哈哈一笑也就過去了。”是啊,“愛你一萬年”的承諾都被周星馳大話西游了,大家也就只剩下無厘頭的哈哈一笑。然后是一干人等去K歌。然后,分別。
當一個南京的女生就要離開學校回家的時候,她幾乎什么都沒帶,把自己的所有東西都送給了同學,她挨著宿舍一間一間地送著。席青在那個時刻忽然意識到,這就是分別了。
已經不用再去擔心那些考試。
這一年,我們畢業。
人們不再詢問你分數何如,轉問你在哪里上初中。
這一年,我們畢業。
我們在吃飯時,不再談論理想,而在談論未來。
這一年,我們畢業。
我們忘記了原來的爭吵,慢慢再想,是否在這以后,我們是否還能相見。
這一年,我們畢業。
偶爾會寂寞,偶爾會懷念一個人。
這一年,我們畢業。
我們不在討論游戲,我們都在談論著你要去哪上初中。
這一年,我們畢業。
突然覺得自己沒有了歸屬,一半在學校,又不屬于學校。一半在社會,又不屬于社會。
這一年,我們畢業。
我們開始慢慢感嘆學校其實也不錯。
這一年,我們畢業。
在靜下來的時候,突然想看看那痛恨的教室,想走一走那從來沒平整過的小路。似乎到處都是我們的影子,又似乎不是。
這一年,我們畢業。
這一年,我們畢業。
我們懷著無限的夢想準備去努力,去拼搏,去創造,去改變。我們似乎都知道這些結果,但我們情愿遮掩相望。
這一年,我們畢業。
在理想和夢幻之間游離,在現實和虛幻之間徘徊。
這一年,我們畢業。
貌似在學校成熟的我們,一下子變得青澀起來。青澀的像一只走向狼群的綿羊。我們開始害怕,開始恐慌,開始想回到過去,但是我們都回不去了。
這一年,我們畢業。
我們開始羨慕某某某有一個好爸爸,某某某有一個好媽媽,羨慕那些考上好學校的同學。
這一年,我們畢業。
我們不在對比誰帥,誰漂亮。我們在談論著誰有一個有權的爸爸,誰有一個有錢的媽媽。
孤單的時候,我們沒有去網吧,沒有在外面瞎逛,沒有去同學家玩。
我們只是拿著手機悄悄的上著扣扣。
一句話也不說。
看看誰在線。
想說點什么,又不知從何開口。
反復糾結著,嘆息著。
我們把頁面刷了一遍又一遍,
看看誰寫了日志,
看看誰傳了照片,
回復了符號,卻回復不了句子。
這一年,我們畢業。
煩惱的時候,我們不在發牢騷。
只是靜靜地看著,靜靜地聽著,
很現實又很虛偽的世界
這一年,我們畢業。
明明很想哭,卻還在笑。
明明很在乎,卻裝作無所謂。
明明很想留下,卻堅定地說要離開。
明明很痛苦,卻偏偏說自己很幸福。
明明忘不掉,卻說自己已經忘了。
明明舍不得,卻說自己已經受夠了。
明明眼淚都快溢出眼眶,卻高昂著頭。
這一年,我們畢業。
也許在以后的日子里,你會忘記我,忘記我們所有的故事,
但你不會忘記的是,
感慨萬千,斗轉星移,浮光掠影,彈指之間,那些青蔥歲月如同白駒過隙般悄然從指縫溜走。
過去的種種在胸集糾結,像打翻的五味瓶,甜蜜,酸楚,苦澀,一并涌上心頭。
過去的六年,總是默默地期盼著這個好雨時節,因為這時候,會有燦爛的陽光,會有滿目的百花爭艷,會有香甜的冰激凌。
這是個畢業的季節,當時不經世事的我們會殷切地期待學校那一大堆的活動,期待和好朋友們在一起歡樂的場景。
浮生若夢,六年時間如同流星般瞬間劃過靜謐的夜空,短暫而凄美。
連空氣里都彌漫著離別的味道。
大家同學了六年。六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
有時,會覺得很短,像一場夢一樣,眼睛一閉一睜,就過去了。有時,會覺得很長,六年的時間,我們從小屁孩兒長到了青少年;從剛入學到了要畢業;從相識到了離別。
即將就要離開這生活了六年的學校,離開相處了六年的同學,離開教了我們六年的老師。我們的心中,都有太多太多,難以言盡的不舍。揮一揮手,怎能抹去,這不絕如縷的眷戀,哪怕今后的風景會更美更好,我都無法輕拋過去,一展笑顏。盡管告別,在人的一生中是尋常之事。
但真正告別時,卻又難一展笑顏,說,再見。
現在的我,還清晰地記得第一天來到學校的場景。傻傻的小屁孩兒,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知道。
在這里,我沒心沒肺的哭過,沒心沒肺的笑過,努力的拼搏過。經過六年的洗禮,同學們都從青澀的面孔逐漸走向成熟。
不是已到了該說再見的時候了,而是到了真的要揮手說拜拜的時候了。
我想把這段充滿歡笑,充滿浪漫,也充滿酸澀與淡淡憂郁的小學生活,用更優美的文字,更多的語言,描繪一幀小照。
當手放在鍵盤上,就要開始描繪之時,以前經歷的一切的一切都歷歷在目,不停的在我的腦海里閃現出來,而我的手,卻什么字,也打不出來了。
畢業論文(設計)的制作方案
Yahoo Widget的應用
>>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畢業論文進行時 又是一年春草綠 又是一年芳草綠(節選) 又是一年芳草綠 又是一年 又是一年畢業時 又是一年畢業季 又是一年畢業季(下) 又是一年芳華 又是一年等 又是一年春來早 又是一年盛夏 微話題:又是一年畢業時 又是一年春風綠 又是一年落雪時 又是一年火鍋季 又是一年冬來到 又是一年高考時 又是一年春耕忙 又是新的一年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cate=8,快車代碼:CF0806CMRJ11),接下來,在“任務分類”列表中新建一個“工作”、一個“寫論文”分類,然后分別選中相應的分類,在右側的窗格中將事件一一添加進來,這樣提醒器就會自動提醒我們,并且顯示進度,從而不讓我們誤事(見圖3)。
(3)
文件方便管理,避免忙中出錯
在寫畢業設計的時候,往往很多的文件不易管理,比如答辯時用的PPT文件,以及各種圖片和畢業設計的Word文件等等,借助于Widget中的minishortcut(下載地址:/gallery/index.htm?cate=8,快車代碼:CF0806CMRJ12)和“停靠欄”工具就很容易搞定。安裝完畢,minishortcut會以齒輪狀圖標顯示,單擊會擴展成蓮花瓣的形狀,現在只需將常用的文件資料拖放到蓮花瓣上即可建立起快捷方式,以后再使用就簡單多了。
摘要咱不怕,用好英漢互譯是根本
論文的最后還要寫上英文摘要,這要怎么辦呢?不過不要緊,借助于Google強大的翻譯功能就不怕了。在Google頁面中單擊“語言工具”,在接下來的頁面中就可以進行“英漢”或“漢英”之間的互譯了。
第三關 打印(限定時間:一周)
教務處通知
請2008屆畢業生把畢業論文(設計)排好版,并打印出來,交給各學院答辯委員會審閱,并準備答辯工作。
教務處處長:阿健
由于小李畢業設計中嵌入了許多精美的字體,但是送到打印社之后打印出來的效果卻大打折扣,原來是所使用的字體打印社電腦中沒有安裝,效果自然出不來。如何讓打印出來的效果與電腦中顯示的一樣呢?很多同學往往會使用PDF版本的論文,但打印社的PDF閱讀器并沒有升到Adobe Reader最新版本,最穩妥的方法是用PRN文件。
用Word 2007打開完成的文稿,單擊“打印”命令,在彈出來的打印對話中選中“打印到文件”選項,單擊“確定”按鈕之后將PRN文件保存到自己的U盤上。
現在將輸出的PRN文件拿到打印社,要打印輸出就要用PRN文件打印程序:FastPrint(快打) 1.60 Build 070107(下載地址:/soft/40661.htm,快車代碼:CF0806CMRJ13)。下載到U盤后拿到打印社,啟動FastPrint,然后單擊“編輯任務添加”,添加一個打印任務并指定打印機。然后在下方的打印文件列表窗格中單擊鼠標右鍵,選擇“添加添加文件”,將需要打印的PRN文件添加進來,單擊工具欄上的開始按鈕即可打印輸出了(見圖4)。
(4)
大家好!
轉眼間,又一批熟悉的面孔將帶著大學四年的回憶離開校園。四年時光匆匆,大一的青澀懵懂,大二的奮起拼搏,大三的勤學苦練似乎都還在眼前,還未好好享受,卻要輕輕揮手,告別哭過、笑過、鬧過的兄弟姐妹,告別迷惘過、奮斗過的校園青春。
大學里最值得驕傲的事情也許是堅持并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也許是收獲了甜蜜的愛情,也許是結識到了知己。有無悔,也有遺憾。比賽的失力,考試的掛科,同學間的小摩擦等等,也在調劑著大學這碗五味雜陳的湯。當然,還會有不少感悟。新聞學院大四的鄒佼向記者暢談道:“我認為大一到大四都要堅持努力學習,勞逸結合,學和玩都不能少。大一做到適應大學生活,學會獨立,多閱讀、多交朋友,打下良好基礎。大二思考一下自己想做什么,確定大體的方向,并做初步準備。大三可以根據之前所學去實踐一下,并為自己選擇的道路做最后的沖刺。在大四,一方面要淡定地等待努力的結果,另一方面可以去做自己以前沒時間做的事情。”這些感悟都為學弟學妹們提供了良好的借鑒,促進他們積極向上,創造一個多彩無悔的大學生活。
我始終相信,告別是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見。步入競爭激烈的社會,才真正的見識到擁擠的招聘大廳,或是切實地感受到考研的重重壓力,遇到了以前從未碰到的難題,拉開了另一個生活場景的帷幕。據了解,今年全國畢業生數量達到699萬人,被戲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年”,競爭壓力可想而知。與此同時,在收入等嚴峻的實際問題驅使之下,眾多大學生竟相信花20萬就能進銀行、國企或事業單位等騙局,不僅打碎了“鐵飯碗”夢,也將自己推入更深的淵谷。這其中雖然有許多社會急待解決的問題,但仔細想想許多大學生的觀念更是亟須糾正,走后門、托關系的投機取巧心理是萬萬不可行的,既危害個人,又敗壞社會風氣。
要想出人頭地,大學畢業生不應該嫌棄職位的高低貴賤,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腳踏實地,做好手頭工作,多積累經驗,終有出頭日。
又到了要說再見的時候了,可是再見是為了再一次的相見。等到幾年、十幾年、幾十年之后,等到大家都接受了社會和生活的磨煉,等到每個人都變得成熟優秀,等到各自都有了全新的生活,再次相見,微微一笑,大家仍然是朋友,仍然有擁抱的理由,因為友誼地久天長,因為青春值得我們去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