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法學研究生

      法學研究生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法學研究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法學研究生

      法學研究生范文第1篇

      Abstract: The applied talents who are familiar with litigation knowledge is a key factor in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riminal justice, however,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e procedural law graduate talents' training mode has defect, which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judicial practice to litigation utility personnel. This paper made exploration on the defects of China's graduate training m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 law, in order to find reasonable solutions.

      關鍵詞: 訴訟法學研究生培養;模式;問題;建議

      Key words: Procedural Law;postgraduate training;mode;problems;recommended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14-0279-02

      0 引言

      訴訟法研究生培養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指導思想下,為實現研究生培養目標而形成的研究生培養過程的諸要素構成的運行方式,是訴訟法學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一種總體性的表現。訴訟法學研究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適用性,要求掌握比較寬廣的基礎理論與系統的訴訟法學知識,畢業后能夠勝任訴刑事訴訟法教學、科研以及立法、司法等實務工作。

      1 我國訴訟法學研究生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生教育隨著刑事訴訟法典的誕生到“大修”,取得了不凡的成績,為訴訟法學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血液,訴訟法學研究生活躍在我國司法的各個領域,但也應該深刻的認識到,現行的我國訴訟法學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現在:

      1.1 訴訟法研究生培養模式中理論與實踐的脫節。理論與實踐本應是互動的,訴訟法學的實踐性,使得其研究生培養過程在關注理論教育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即使是訴訟法理論研究,其理論來源及關注點也應該是日常的司法實踐,然而在我國的訴訟法研究生培養中(尤其是學術性研究生)司法實務能力的培養往往得不到重視,存在著嚴重的脫節現象。

      1.2 訴訟法研究生培養模式中實體法與程序法的脫節。我國訴訟法研究生培養教育中實體法教學與程序法教學偏重不同,實體法與程序法的脫節,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掌握完整的程序法知識的基礎,導致教學效益的事倍功半。

      1.3 訴訟法研究生培養模式中理論法學與部門法學的脫節。長期以來,我國訴訟法研究生教育中存在著理論法學與部門法學之間嚴重脫節的現象,訴訟法教學中的理論教學,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單一,重知識輕方法,理論法學和部門法學相互脫節,以致出現法學理論上的矛盾現象。

      1.4 訴訟法研究生培養模式中國內法與國際法的脫節。在我國的訴訟法研究生培養中,對于訴訟法的理論的教學研究,有關國內法的與有關國際法的存在脫節現象,法學基礎理論學界忽視國內部門法和國際法的情況更為明顯。國際法的缺位對于我國訴訟法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科學性可行性十分有害。

      2 訴訟法學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導向

      訴訟法學研究生培養模式應該與學科性質相適應,否則會南轅北轍,與培養方案初衷相反。就其性質而言,訴訟法學主要歸屬于社會科學,但同時其知識體系又涉及自然科學與規范科學等。訴訟法學不僅是科學的知識體系,而且還是一門技術,技術的主要成分則在于實用。訴訟法學的學習,不僅限于理論知識的獲取,同時更多的在于實踐運用能力的培養。在研究生階段,訴訟法學教育應著重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2.1 訴訟法學研究生應深化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在訴訟法研究生階段,要有明確的專業方向,研究生教學應根據訴訟法學實踐性強的特點設計系統科學的教學課程安排。法學研究生理論課程的教學旨在教授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論知識,引導研究生能夠檢索閱讀相關文獻,這就需要教師以更科學合理的授課方式引導訴訟法學研究生學習。

      2.2 法學研究生教學應注重培養法律思維能力。法律思維,是指按照法律的邏輯來觀察、分析、解決社會問題的思維方式。法律思維是法律職業者最基本的工作素養。研究生階段學生對法學基礎知識已經有一定掌握的情況下,應著重培養其獨立的思考能力和法律思維能力。目前,我國法學研究生課程依然以法律理論分析、法律規范闡釋、以及法律體系的講解之上,“教師講,學生學”的傳統教學方法仍然大量存在于當代的訴訟法學研究生教育中,教育方法也缺乏對研究生法律思維的啟發性培養。

      2.3 訴訟法學研究生培養應注重培養其科研創新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的結合。訴訟法學研究生培養模式,旨在為國家培養高層次的法律科研人才和實務人才。法學研究生教學,應目標明確,有的放矢。在法學研究生課程教學中,應注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和實際應用能力的運用,在注重提高研究生的專業基礎素養的同時,加強培養研究生對訴訟法學的興趣,提高研究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3 訴訟法學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擴展

      3.1 課程設置方面: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增加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教師應逐步強化自己的實踐能力,在學科建設上,除極少數主干課程外,主要開設選修課,減少繁瑣的必修科目,擴大選修課的范圍,研究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課程,強化課程結構的邏輯性與規范性,根據實踐的需求及時增加新的課程,引入新的課題與研究點,尤其增加與特定領域相關的課程。

      3.2 師資配置方面:法學師資的實踐經驗缺乏、實踐培訓途徑的閉塞和師資隊伍中知識結構單一等問題已經成為新形勢下,特別是市場經濟和外向型經濟競爭中,應用型研究生人才培養必須解決的難題。面對這一難題,必須在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知識的同時,提高其社會實踐能力和知識創新能力,使其能夠真正成為訴訟法研究生學習生活成才路途中的領路人。其次各大院校可以適當遴選一些法律實務界具有豐富經驗同時具有較深學術造詣的律師檢察官法官擔任專職培養人的工作,使研究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司法實務,鍛煉其司法修養等。

      3.3 教學評價方面。在訴訟法學研究生的教育培養中學校不能僅僅用局限于用所謂的標準答案來限制和壓抑學生的原創精神,更不能將一門強調思辨的學科變成一部死記硬背的流水賬,而是需要激發研究生的自主創新思維。各學校可以采取措施,將司法考試與訴訟法研究生教育教學二者相互結合相互滲透,借助司法考試的推動促進法學教育模式的多元化,促進訴訟法學研究生教育朝著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方向發展。

      3.4 教學方法方面。適當加強制度建設以尊重導師的主觀能動性,不過多的干涉取締導師的教學計劃與社會實踐計劃,在教學方法上積極探討案例教學方法,法律診所式教學方式、雙師多向互動式教學方法等教學形式。相對于“灌輸式”的理論講授式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帶動學生積極思考和研究;診所法律教育的特點是仿效醫學院利用診所培養實習醫生的形式,通過法律診所的教師指導學生參與法律應用。診所法律教育已經走出美國,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采納,是眾多國家法律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同時在研究生教學中,也可以引入雙師多向互動式教學方法。嘗試兩位導師甚至多位導師共同授課,由不同的導師對同一問題進行解讀,并相互展開討論,通過導師之間互動帶動師生間互動,鼓勵學生多多參加實踐活動,去各種法律崗位實習學習,采取合理有效的教育途徑使研究生能真正把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需要結合起來。

      總之,如何改進訴訟法學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問題已經擺在我們面前,訴訟法學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提高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導師、研究生本人以及管理者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和配合,需要加強課程設置、教學質量評估、學位論文、就業指導等各環節的管理和監控。

      參考文獻:

      [1]張賢明,陳彬,劉閣.具有環保特色高校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思考[J].廣州化工,2013(1).

      [2]吳曉求,宋東霞,李艷麗等.深化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基于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成效的調研[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5):6-10.

      法學研究生范文第2篇

          小祁說,10月5日,他騎自行車在廈門文曾路行駛時,被思明區交警大隊交通警察鄭某以“無牌載人”為由,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0條,對他所屬自行車實施強制扣留。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0條規定:“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關于道路通行規定的,處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處罰。”小祁認為,自行車屬于非機動車輛,因此應適用該法第89條規定:“行人、乘車人、非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關于道路通行規定的,處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罰款;非機動車駕駛人拒絕接受罰款處罰的,可以扣留其非機動車。”及第87條第2款規定:“對于情節輕微,未影響道路通行的,指出違法行為,給予口頭警告后放行。”

          小祁稱,事發當晚,他在騎自行車時,周圍沒有任何的行人和車輛,根本未影響道路通行,因此,應按照第87條第2款規定,指出違法行為,給予口頭警告后放行。而思明區交警大隊卻直接對他的自行車強行予以扣留,違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規定,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當屬無效。

          小祁還表示,他查閱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后發現,只有“當機動車駕駛人拒絕接受罰款處罰的,可以扣留其非機動車”,其他并沒有法律依據。

      法學研究生范文第3篇

      關鍵詞:環境法學 培養思路 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a)-0131-01

      研究生的教育及培養直接關乎較高層次人才隊伍的建設,而其培養思路也會對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好壞產生重要的影響,并將直接決定著研究生個人的發展及其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程度[1]。環境法學研究生作為我國研究生教育的一部分,是以培養高層次專業化的法學人才為目標及適應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需要而設立的。然而,隨著我國研究生的大規模擴招及社會需求的變化,單一學術科研人才已經難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因此,環境法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必須轉變思路,應該培養能夠適應社會需要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1 確立多元化的培養目標

      近幾十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也越來越成為威脅人類健康及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因此,社會對環境法學應用型特殊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強。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環境法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應趨于多元化,這不僅是社會和現代人不斷發展的需要,也是環境法學學科自身發展的需要[2]。因此,無論從我國研究生教育現狀和進一步發展的需要出發,還是考慮社會對高層次人才的多樣化需求,環境法學碩士研究生教育已不再是僅僅培養單一學術型人才,而是復合型人才,因此,可從以下三種類型確立培養目標:專門型研究生,培養掌握專門系統知識的高層次人才,以滿足社會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的需要;過渡型研究生,培養具有較高科研素質和學術水平的,并且在以后攻讀博士學位的人才,主要側重于學術研究;適用型研究生,培養能適應社會各個專門領域的具有特定要求的高層次人才。

      2 熱點學術問題引導教學

      研究生教育作為本科學習的提升及延續,兩者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研究生階段自主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的提高。由于研究生負擔一定的科研任務,知識積累的不斷提高,因此,其創新能力也成為了衡量學術水平及實踐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標[3]。從環境法學學科特點及研究生的自身特質出發,可以采用研討式教學及參與導師課題等多種方式引導教學。在環境法學碩士的教學上,應主要對環境法學上經典的問題及前言熱點學術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關鍵還要讓學生明白這些問題為什么會成為廣受關注的問題;研討式教學就是教師要重視研究生作為教學主體的參與性,充分調動參與者的潛能,在老師啟發下,師生在學科前沿問題上互動交流、相互啟發,以實現對某一問題的深刻理解。大多數環境法學專業的研究生在入學時,專業知識比較薄弱,通過參與導師課題研究,專而后博,以研究促學習與科研,通過課題申報與研究,才能知道如何收集材料、提出并解決問題,并寫成學術論文,其科研能力也能得到全面鍛煉。

      3 實踐性教學

      研究生教育作為一種專業教育,其更強調理論知識的堅實及專業知識的多樣性,需要科研研究能力與實際工作能力的兼備。而環境法學各種理論的形成及其科學性、合理性的驗證,都必須借助社會實踐才能完成,因此,在教學中應該不斷堅持理論與實踐并重,不僅能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也能夠不斷提高研究生以理論指導實踐、并在實踐中深化理論的能力。考慮到環境法學學科特點,可以組織學生到相關部門及地區進行實地調研,通過調研實踐,學生也能比較清晰理論在實踐中的指導意義,同時也能夠喚起學生們熱愛環境、追求人與大自然和諧的情感,使他們深刻理解學科使命,從而充分調動科研學習的積極性[4]。此外,還可以將調研實踐中遇見的問題帶到課堂中去,進行深入剖析,以理論進一步指導實踐,這對提高學生發現與解決問題能力及思辨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

      4 多元化質量考核機制

      目前,在環境法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多元化的趨勢下,其質量考核已經不能以堅持學術水平為唯一標準,不過也要嚴把畢業論文的選題關和答辯關。由于研究生的質量不僅僅體現于最終的結果上,還反映在日常學習及研究的整個過程,因此,還要加強對學生的日常管理,如建立導師、研究生淘汰制,加強平時學習及研究中的跟蹤、督查。并且在加強管理的同時,解放思想,采用國際化的發展眼光,積極引進國際上先進的經驗以指導和完善既有的管理及考核機制。

      5 結語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將環境法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具有較高學術、科研水平的高級人才,并且從課程的設置到質量考核機制上都以學術性為標準。目前,環境法學的發展及進步是需要高素質專業型人才的不斷推動[5]。因此,只有將環境法學教育同當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及崛起聯系起來,并且對環境法學研究生碩士培養過程中所遇見的諸多問題進行深入探討與不斷反思改進,才能夠培養出較高綜合素質及學術水平的環境法學人才。近幾年來,從我國環境法學碩士畢業生在工作中的成果及得到的好評來看,國內環境法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思路已初有成效,但仍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相信,只要所有環境法學教育工作者不斷努力,不久我國的環境法學也一定能與國際先進水平保持一致。

      參考文獻

      [1] 李愛年,諶意桃.環境法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索[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0,9(2):104-107.

      [2] 周玉華.環境資源法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09,8(4):45-47.

      [3] 劉永鑫.我國環境法人才培養狀況及應對措施[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7(4):267-269.

      法學研究生范文第4篇

      關鍵詞:聲樂教學;理論;藝術與技術

      一、聲樂教學的目的和任務是什么

      聲樂教學的直接目的是如何使不同性別,不同生理條件,不同接受能力和文化的學習聲樂的受教育者在一定的時間內,既保留自己一定的天賦的聲樂特色,又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準確的咬字歸韻的技巧和運用聲音表現聲樂作品內涵,從而提高學習者的歌唱能力和藝術修養。

      聲樂教學任務是通過思想性、循序漸進性、因材施教性、形象性、實踐性的教學原則,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聲樂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使學生建立科學的聲樂觀念調動潛在的歌唱能力與藝術素質使其充分得到發掘并最終應用于實踐。

      二、理論先行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

      在某種情況下理論先行具有先導作用,能夠指導聲樂教學的實踐環節,同時又從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進一步豐富它的內涵。聲樂這門學科一般會被認為實踐的比重要超過理論的比重認為該學科以實踐為主體,的確聲樂作為聲音的一門藝術實踐是非常重要的但這并不等于拋開理論層面的探究。尤其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如果缺少了必要的理論知識理性認知作為基礎那么就會成為授課者的短板。而今是一個知識多元化的時代,教育上也提倡必要的多元文化觀,那么客觀的就要求教育者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也就是說作為一名優秀的聲樂教師就要具備一定的理論功底,這些理論既是聲樂教學過程中聲樂學科所包含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要有其他交叉學科的理論知識。

      理論是從長時間正確實踐中得出來的,也就是說理論是前人思想與成績的結晶,僅這一個層面就使得實踐能夠保持在一定的積點上沿著一個正確的方向良性運轉。就像今人的聲樂學是通過前輩們幾百年的聲樂理論書籍、譜面、音視資料等一代代傳承與發展至今的,也正是從這些認知中得出了正確的歌唱聲音。試想如果拋開理論無繼承,也就是說否定理論在聲樂教學中的先行性,而將聲樂教學中正確聲音的建立蓋上摸索性探索性這樣一個印章的話,那么不難得出的一個結論是將出現人類的聲樂學學科水平以及聲樂演唱方式方法的不確定性混亂性甚至會產生倒退與消亡的可能。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掌握正確的理論知識直接影響著授課的成敗,比如關于歌唱者的生理學學習、呼吸、頭聲、舌的感覺和位置等技術方面的相關的理論知識的熟知程度;教學過程中引導訓練學生各個發聲器官的使用的相關理論的應用程度等等,而不是無任何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積累靠盲目的實驗教學無目的的演練猜測與摸索來授課從而出現事倍功半甚至是錯誤的教育教學。反之恰恰是經過了充分的理論準備在授課時指導實踐多走捷徑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并通過理論先行具體結合實踐實現教學過程中的新發展。

      三、聲樂教學過程中對藝術與技術辯證關系的把握

      藝術與技術的把握與處理這一課題始終對藝術從業者提出著客觀上的要求如何能夠做到兩者的有機結合怎樣處理好他們的平衡確實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內容。聲樂的藝術性與技術性是構成聲樂學重要的兩個組成,它們是一對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但是這個統一體的內部卻又是相對存在的,比如說有時候技術性會占到先導的地位那么藝術性就會暫時在技術性之后加以考慮,也有時藝術性占在先導位置時那么生硬的技術仿佛在百變的藝術精神追求當中略顯蒼白。

      我們不能離開技術談藝術的存在與展現,因為技術是藝術的實現手段,我們也不能擁有完美的技術而忽略了藝術的本質,在聲樂學中藝術與技術是辯證而統一存在的,任何一種聲樂演唱方法以及任何一種聲樂的表現形式都是二者的結合體。在實際教學當中如果聲樂學習者已對所學習的作品作了多維度的藝術感知,全面的了解了作品的藝術性,當然技術實踐環節的必修知識除外,那么下一步將會把聲樂技術作為授課的暫時先導使學習者從技術層面來感受作品。但需要強調的是這種先導絕非不帶有藝術性的,這恰恰是上文所講的辯證關系,為什么要用先導而不是主導來闡述二者的特殊關系呢,顯而易見主次是從屬的關系,而先后是并列關系,也就是說如果把這兩個聲樂學的重要因素其中任何一方列為主導的話那么怎么能說明這個主導當中并不存在從屬體的因素呢,聲樂技術如果是主導那么很有可能直接導致學習者擁有一身超強的聲樂技術技能卻沒有思想沒有音樂性,反過來如果主導是藝術性那么試想下如果只是薄弱的技術能力能否真切完整的展現藝術這個主導所需要的表現效果呢,這就好像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如果沒有超強的技藝支持那么演奏者是無法完成作品的詮釋工作的。也就是說當一名出色的鋼琴演奏家在完成貝多芬音樂的同時他們的演奏是有著音樂的靈魂的,這種靈魂就是音樂傳遞給我們想要告訴給我們的音樂的藝術的存在。聲樂藝術的表演也正是遵循著這個客觀規律,一個藝術修養良好的歌唱家給聽眾帶來藝術享受的同時也證明了他自身的聲樂技術也是超群的,足以滿足藝術品對他提出的技術要求。而并列關系使這二因素獲得了平等,只是在出現的順序上或許有暫時的不同而已換句話說也就是要把它們看成縱向的深入關系,而不能做橫向的比較對象,但這種暫時是統一在一個大的方向當中的,就像二者何為暫時的先后是沒有機械的模式存在的它們是辯證統一在聲樂學習的整個始終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如果離開的任何一方那么另一方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離開藝術談技術是沒有靈魂的機械生產,離開技術談藝術或許只是本本主義的空洞討論,所以說二者是相輔相成的辯證統一的一脈相承的一對范疇。

      明了了關系后在把握的問題上就多了更多的清晰的選擇,也可避免偏激與極端的處理方式。也就是說沒有拋開藝術而絕對存在的技術更沒有絕對存在的藝術而不需要技術的實現過程,在提高強化技術水平的同時也是對藝術表現力的豐富和升華,這種強化與豐富是一個自然整合的過程這個過程實現了藝術發展的新階段;反之,在追求藝術性的同時必然是要通過實踐的,藝術性只有在技術實踐的過程中才會全部展現,各種不同的藝術性就需要各種不同的表現手段,所以若想真實還原或是創造新的藝術性那么技術的同步與更新是關鍵的,如果出現了斷層那么就會出現一段時間的滯留或是滯后,當然這種滯留或是滯后是考慮到藝術品的時代屬性得以提出的。(作者單位:蘭州大學)

      參考文獻:

      [1]莉莉雷曼《怎樣歌唱》人民音樂出版社,2011年7月

      [2]楊立崗《聲樂教學法》2007年8月

      [3]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人民音樂出版社,2010年7月

      法學研究生范文第5篇

      關鍵詞: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研究型大學;PDCA

      隨著我國科技、政治、經濟和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在我國科研創新體系建設、社會發展、經濟建設、科技進步、文化繁榮和國家安全等方面都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戰略報告(2002―2010))專門指出“研究型大學是我國科教興國的強大生力軍,應在辦好研究生院的基礎上重點建設一批研究型大學,以對我國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起帶頭、示范作用,提高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1]”。研究型大學的一個重要特征是以“創新性的知識傳播、生產和應用為中心,以產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養高層次精英人才為目標”[2-3]。研究生是研究型大學的重要產出和培養目標之一,是我國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和未來奪取世界知識經濟制高點的重要支撐力量[4]。

      現代研究生教育始于西方,在西方研究生教育100多年的發展中,已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培養高質量研究生的經驗。其中科研能力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高素質研究生必須具備的關鍵技能之一。研究生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在各學科領域進行旨在探索真理的普遍理智創造活動所需的能力[4-5]。國內外研究表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形成、提高,雖然受先天因素的影響,但確實可以通過后天的教育和訓練而得以培養和提高[4]。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不僅直接關系到研究生自身的長遠和全面的職業發展,而且是研究生教育本質的體現,是國內外研究生教育的共同做法,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關鍵,是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需要,同時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研究生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甚至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可見,如何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是當前國內外研究型大學廣泛關注的一項至關重要的研究課題。

      本文針對現有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方法中的規范化過程尚待改進等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過程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方法,該方法主要通過引入并借鑒“戴明環”和GB/T19001、GB/T28001全面質量管理標準的思想,以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目標為核心,將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過程劃分為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和改進(ACT)四個基本階段。然后,結合我們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的實踐,介紹了具體的實踐效果和經驗。實踐數據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對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起到了較為顯著的效果。

      1問題的提出

      現有國內外針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研究主要是從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結構分析、招生選拔、課程設置、學位論文撰寫、國內外科研創新能力的比較分析方法等方面來進行,在培養過程的實施案例和模板方面研究的相對較少。相對來說,歐美發達國家在培養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比較成熟,他們重視生源的科研潛力以及導師主導作用的充分發揮,并且強調通過研究生課程教學、科研實踐、畢業論文撰寫來培養研究生科研能力,三者各有側重又相互結合[5]。

      在研究生培養方法上,隨著我國研究生培養條件的逐步改善,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相應地,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也有長足的發展。但是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仍存在種種問題,導致我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從總體上來看有待改進之處。尤其是在研究生擴招背景下,數量增長和質量提高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矛盾,研究生培養質量下滑,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問題的廣泛存在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招生規模擴大是培養質量下降的一部分原因,但是研究表明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的落后,甚至輕視與忽略,才是導致研究生培養質量下降的根本原因。培養對象數量的迅速增加與培養過程管理的輕視,是導致培養質量下降的直接原因。因此,在培養模式和體制不能短時間內迅速改變的前提下,必須研究和高度重視研究生培養過程的管理。另一方面,根據現代教育和質量改進理念,作為研究型大學重要培養成果(研究生)的能力培養質量來源于(培養)過程。

      綜上所述,現有國內外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方法的研究中存在的一個主要的問題是:由于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對研究生素質和個性有較強的依賴,無論國內外都缺乏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方法的標準,更缺乏一套完整的過程體系的指導,近年來國外逐步從全面過程管理的角度來開始研究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的方法,但國內尚缺乏系統性的從過程角度的研究成果。本文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過程的研究型大學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方法并進行了實踐研究。

      2基于PDCA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方法

      2.1基于PDCA的科研能力培養過程模型

      本文所提出的基于過程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方法核心和前提是基于PDCA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過程模型(如圖1所示)。該模型主要通過引入并借鑒“戴明環”和GB/T19001、GB/T28001全面質量管理標準的思想,以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目標為核心,將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過程劃分為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和改進(ACT)四個基本階段。

      該過程強調學生不是處于簡單的被管理和被監控的位置,而是被充分調動積極性,參與實驗室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方法的建立與運行,強調的是學生科研能力目標的提高和進步、學生個人及實驗室的共同發展,通過運行科研能力培養過程,讓實驗室和學生在發展過程中明確目標、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原因、解決問題、不斷前進,提高學生的滿意度及成就感,疊加實驗室科研能力的提高。

      圖1基于PDCA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過程模型

      2.2科研能力結構分析

      在能力結構分析方面,不同學者對研究生科研能力結構進行了排序。如孟萬金根據能力結構要素分析得出文、理、工三科研究生綜合基本科研能力結構要素按重要程度由大到小排在前5項的能力依次為創新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資料搜集與處理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顧明遠的排序則依次為創新能力、科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書面表達能力[3-5]。但現有的學者都沒有將科研規劃能力作為一種重要的科研能力。科研過程的成功前提就是學生對科研的規劃。結合在北航的實踐,我們擴展后的學生科研能力至少包括圖2所示的7項能力。

      圖2科研能力結構

      2.3PDCA科研能力培養過程中的階段

      圖1中的PDCA四個階段是一個迭代環,各階段的目標和任務如表1所示。

      2.4科研能力培養里程碑

      針對每位學生的科研能力培養計劃,實驗室設定了入學、調研、開題、中期和答辯五個里程碑,并確立了實驗室科研能力培養實施措施(如表2所示)。

      表1科研能力培養過程階段及階段目標

      階段 目標/任務

      計劃(PLAN) (1)標準:建立實驗室范圍內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過程標準。

      (2)計劃:制定科研能力培養過程計劃。

      實施(DO) (1)培訓:根據已建立的計劃和培養過程標準對研究生開展科研能力培養相關的培訓。

      (2)實施:根據計劃實施過程中的各項能力培養子任務。

      檢查(CHECK) (1)分析:收集實施階段的數據并進行量化分析,提煉經驗和教訓。

      (2)學習:學習經驗和教訓。

      改進(ACT) (1)改進:對總結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對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并適當推廣、標準化;對失敗的教訓加以總結,以免重現。

      (2)標準化:提煉培養方法和過程的最佳培養實踐標準化,供推廣和借鑒。基本推廣路線為個人小組全體。

      表2科研能力培養過程里程碑

      里程碑 任務與實驗室培養措施

      入學 明確科研能力培養目標,完成學習計劃:包括基礎課程學習、科研、工程方面,至少涵蓋調研、開題、中期和答辯幾個階段。

      調研 完成調研報告等。實驗室調研模板提綱:(1)工業界現狀:定義、典型應用、技術脈絡、體系結構、典型企業界的研究方向和進展等、開源產品和原型系統等;(2)研究界現狀:國際和國內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或重要戰略規劃中的相關的關鍵研究方向和研究課題的分析、總結和下一步趨勢分析、國外重要基金的資助情況和資助方向、國內973、863和國基的資助課題方向和內容、典型的研究機構的進展、領域專家及其進展、關鍵算法及其研究思路和進展,學術界的前沿進展)、該領域相關的國際期刊/會議、領域推薦書籍/論文列表。(3)關鍵/熱點/前沿科學問題。

      開題 完成開題報告。實驗室開題報告模板綱要包括研究意義/必要性、國內外研究現狀、擬解決的關鍵問題、擬研究的方向、建議研究方案、特色與創新之處、預期研究成果、可行性分析等。

      中期 根據開題開展科研和工程工作,并接受檢查(組內與實驗室預答辯)。

      答辯 完成課題研究、系統實現和畢業論文等,完成實驗室內部答辯和學院答辯。

      3實踐效果

      我們對所提出的培養方法在北航計算機學院進行了實踐。實踐中選取了45位研究生進行了研究,其中的人員構成結構(博士生和碩士生)如圖3所示。

      圖3人員構成結構

      為了考察實踐效果,在實施前后我們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等方式進行了兩個試驗分析。

      試驗1:采取了學生自評、小組同行評分、最后得到加權分的科研能力綜合評估值方法來分析方法實施前后的科研能力培養效果,目的是通過學生評分的比例來部分觀察我們的方法實施效果。在評分體制上,采取了100分值,分為0~70分、70~85分,85~100分三個檔次。

      在試驗1中,實施前后的綜合評分結果及其對比如圖4和圖5所示。

      圖4科研能力綜合評估結果

      該實踐結果(圖4、圖5)和學生調查問卷反饋結果表明,方法實施后85~100分,75~85分的學生比例分別提高了7%和11%,0~70分的學生比例降低了14%。以上實踐結果表明本文所實踐的科研能力提高方法從學生和組內自我評估上看還是取得了較好的實際效果。

      圖5科研能力綜合評估結果對比

      試驗2: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還根據學生科研能力結構,從學生自我規劃性、論文和專利發表、畢設優秀學生比例等指標上進一步分析,分析結果表明:1)學生主動性:引導學生轉換被動科研和工程思維為主動進行職業、科研、工程等規劃和實踐,是教師

      有效提高學生科研能力培養效果的前提;2)學生規劃能力:實踐前發現有相當大比例的學生在主動進行職業、科研和工程規劃和實施的規劃意識和實施能力上還比較欠缺,需要老師的細致引導和示例講解。3)學習模板和指導(包括實驗室、導師、團隊和同學間):在實踐中,發現有很大部分有了積極性后,卻不知道實施方法。實踐發現,實驗室、團隊和導師如能及早提供參考示例和模板(如實驗室調研、開題、中期和畢業答辯提綱模板/示例)、采取在培養關鍵階段的前期指導(如預答辯等)和培訓(如入學培訓、預答辯等)等措施,能讓學生盡快明確目標和模仿,具有較強的實例指導意義。

      4結語

      我們將在北航計算機學院對本文所提出的方法進行進一步的實踐和改進,具體工作包括:1)對培養過程模型的進一步完善和細化;2)在實踐階段部分,將進一步提煉出實驗室內部的標準培養過程;3)在指導環節,根據學生和教師反饋,進一步完善提煉總結各項經驗、教訓和各種模板示例(如調研、開題、中期和答辯等)并完善現有的各種網絡化的教師和學生交流平臺。

      參考文獻:

      [1]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戰略報告編寫組.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戰略報告[R].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2(6):1-21.

      [2] 顏曉莉,李方偉. 對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思考[J]. 重慶郵電大學學報,2005(3):440-441.

      [3] 施曉光. 西方高等教育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及對我國的啟示[J]. 比較教育研究,2002(2):32-37.

      [4] 王永勝. 中美高校博士研究生培養的比較研究[J]. 東方論壇,1998(2):32-37.

      [5] 段麗. 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研究[D]. 湖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2003.10.

      Cultivation Method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Postgraduate in Research Universities

      RUAN Li, XIAO Li-min, ZHU Ming-fa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不卡| 国产99在线|亚洲|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免费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黄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资源| 亚洲啪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亚洲三级在线观看|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 亚洲人成网男女大片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网男女大片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 亚洲 有码 在线| 亚洲人成网站色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中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亚洲精品色在线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91久久久|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 国产gv天堂亚洲国产gv刚刚碰| 国产亚洲老熟女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 亚洲人精品午夜射精日韩| 亚洲国产婷婷六月丁香|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亚洲a一级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亚洲第一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自偷自拍|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亚洲人成在线电影| 亚洲国产成人资源在线软件|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AV在线播放| 亚洲kkk4444在线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