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花卉栽培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露地;花卉;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6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0)-09-104-1
露地花卉由于其色彩豐富、種類繁多,成為園林景觀中必不可少的一類植物材料,并被廣泛應用成多種形式,例如:花壇、花鏡、花叢、花帶等。露地花卉指的是用于花壇、花鏡、花叢、花帶及園林綠地的花卉,包括一二年生花卉、球根花卉、宿根花卉、水生花卉、木本花卉等。露地花卉的栽培,由露地花卉自身生長的環境決定其栽培方式比較簡單,即花卉種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直播于土壤中,或育苗移栽到露地。常見的露地花卉有一串紅、萬壽菊、矮牽牛、三色堇、雞冠花、百日草、、大麗花、大花美人蕉、郁金香等。
1 露地花卉栽培特點
1.1 適應性強
露地花卉自身適應性很強,能夠自己調節氣、溫、水、肥等,易成活,栽培管理比較粗放。
1.2 栽培方式靈活
露地花卉可以采用種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直播,也可以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只要外界生長環境適宜,可以不斷移栽,延長觀賞期。
1.3 符合自然氣候特點
露地花卉的生長季節與自然氣候季節一致,即夏季生長發育,秋季種子成熟,冬季種子休眠。
1.4 種類繁多
露地花卉種類繁多,每個地區都有適宜的本土花卉品種,應該根據花卉的不同生態習性及各地的氣候條件合理栽培管理。
2 露地花卉栽培方式
2.1 直播方式
將花卉種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直播于花壇、花池或其他造型物中,并生長發育直至開花結果的栽培方式稱為直播栽培方式。
2.2 育苗方式
將花卉種子或其他繁殖材料集中播于育苗圃中,培育成茁壯的幼苗,而后根據要求移栽到花壇、花池、園林綠地或其他造型物中的栽培方式稱為育苗移栽方式。
3 露地花卉栽培管理
3.1 整地做畦
整地做畦能夠改善土壤的物理結構,使其通風透氣,利于根系的生長;同時創造一個適合微生物活動的環境,加速有機肥料的分解,利于花卉養分的吸收;在翻耕土地時,會將土壤中的病菌翻到土壤表面,經過晾曬達到了殺菌滅蟲的目的。
整地要求深翻土壤,翻耕深度要達到30cm,畦面平整,土壤細致,上虛下實。結合整地施基肥,最好使用優質有機肥。
3.2 間苗
將過密的苗拔出稱為間苗,也叫疏苗。如果過密,會造成幼苗細弱。間苗可增加營養面積、通風透光,利于幼苗的生長發育。間苗方法:在子葉出現后即可間苗,根據幼苗的長勢及疏密的程度間苗,去掉病弱苗,留下強壯的幼苗,過于密的地方多間苗,在長到3-4片真葉時,再進行一次間苗,也可以稱為“定苗”即按照最后適宜花卉生長的株行距進行留苗。
3.3 移栽與定植
移栽是指將幼苗更換育苗地繼續培育的過程。移栽的作用:能夠加大株行距,增加營養面積,增加光照,利于通風;能夠抑制幼苗徒長;能夠促進根系的發育,移栽時會切斷主根,這樣會促進側根生長,利于花卉的生長。移栽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裸根移栽,二是帶土坨移栽。裸根移栽就是幼苗的根直接從土壤中起出,不帶土移栽。帶土坨移栽就是在幼苗根系的周圍挖出土塊將根系包圍住,然后將土坨直接移栽到指定地點。根據花卉的自身特點選擇裸根移栽或帶土坨移栽。移栽分兩個步驟,首先起苗,然后移栽。移栽的時間要選擇在蒸騰量小的時候,無風、陰天、降雨前更好、或晴天的傍晚。
有的地方,移栽一次,也就是定植,有的地方移栽兩次,最后一次移栽即為定植,因此,定植與移栽的操作過程相同。
3.4 灌溉和施肥
灌溉可分為地面灌溉、噴灌、滴灌。地面灌溉即大水漫灌或軟管灌溉,地面灌溉比較方便,造價低,但容易造成土壤板結、灌水不均。噴灌是利用機械設備,水最終以細小水滴的形式從噴頭中噴灑出來灌溉,噴灌的優點很多,節水、省時省力、不占用土地、地面不板結,可以營造一個適合花卉生長的小環境,但是投資太多。滴灌利用低壓管道,水從管道中滴出來慢慢浸潤植株根系以達到灌溉目的,滴灌應該說是目前較理想的一種灌溉方式,滴灌的投資比噴灌小得多,同時也具備了節水、省力、地面不板結的優點。灌溉次數由花卉的生長特點、氣候情況、土壤情況、植株長勢來確定。夏季灌溉應選擇早晨或傍晚進行,冬季灌溉應選擇中午前后,以使水溫與低溫相接近,利于花卉對水分a的吸收利用。
3.5 施肥
施肥包括基肥和追肥。基肥主要以有機肥為主,根據地力和花卉對需肥種類的不同,適當添加一些無機肥料,可以結合整地施入土壤中,也可以撒于土表。追肥是為了滿足花卉不同生育期的需要而追加施入的肥料,追肥的施用方式有溝施、撒施、噴施、條施、穴施等,追肥應該選擇肥效快的肥料。
3.6 修剪整形
花卉的修剪整形非常重要,通過修剪整形可使花卉植株枝葉生長均衡,協調豐滿,花繁果碩,有良好的觀賞效果。修剪方法包括摘心、抹芽、折枝捻梢、曲枝、剝蕾、修枝等。整形方式有單干式、多干式、叢生式、懸崖式、攀援式、匍匐式。
3.7 防寒越冬
我國北方氣候寒冷,冰凍期較長,露地生產的花卉要采取防寒措施才能越冬。各地區可以根據本地的特點采取培土法、覆蓋法、灌水法、熏煙法等方法來保證花卉的安全越冬。
參考文獻
[1] 趙庚義,車力華.露地花卉常見栽培問題分析[J].中國花卉園藝,2007,06.
[2] 賈生平.球根花卉的露地栽培[J].山西農業,2008,02.
[3] 王秋燕,孫敏.露地花卉在城市園林應用中的養護[J].內蒙古林業,2006,05.
[4] 劉威.耐寒露地花卉的引種栽培及應用[J].農業與技術, 2006,05.
關鍵詞:花卉;栽培技術
1常見花卉特征分析
1.1 紫羅蘭
紫羅蘭又叫草桂花、四桃克或是草紫羅蘭,是2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20~60cm,栽培種類很多,可以根據植株高度分為矮、中、高3種。紫羅蘭喜歡陰涼的氣候、充足的陽光和肥沃濕潤的土壤。
1.2 波斯菊
波斯菊又叫秋英、格桑花或是張大人花,是1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30~120cm,原產自墨西哥。波斯菊喜歡陽光、耐干旱,過于肥沃的土壤反而會讓波斯菊開花少,容易出現倒伏。波斯菊生命力強,可以播種繁殖或是自播繁衍。
1.3 石竹
石竹又叫石菊、常夏、秀竹、日暮草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20~40cm,分布廣泛。石竹耐寒和干旱,喜歡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環境清爽的環境,喜歡排水效果好、肥沃的土壤。
1.4 月季
月季又叫月月紅,是“花中之王”,屬于薔薇科植物,植株高2m。月季喜歡陽光和溫暖濕潤的氣候,喜歡肥沃的土壤,適應性較強,可以多次修剪,在我國各個地區都可以栽培。
1.5 水仙
水仙又叫玉玲瓏、凌波仙子、水仙花、洛神香妃、金盞銀臺、雪中花、金銀臺等,是石蒜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花期通常在每年的1~2月份,有2個栽培品種:玉玲瓏跟金盞銀臺。
2 常見花卉的栽培技術
2.1 移植技術
通常在移植之前,花卉幼苗都要進行間枝疏苗處理,選擇生長良好的幼苗。地栽的幼苗長到4~5片真葉就可以進行第1次移植,盆栽的幼苗長到1~2片真葉就可以進行移植。移植植株的間距要根據幼苗的大小、生長情況、移植后的留床期決定。花卉幼苗在移植時要確保土壤的濕度合適,在土壤水分流失之前移植,但如果土壤過分干燥也容易造成幼苗枯萎,所以可以在移植前1天澆水,等土粒吸收水分不粘手時進行移植。移植的過程中不能過分擠壓土壤,避免造成花卉幼苗根部受損,當澆水時土粒就會隨著水下沉,自然就跟幼苗根系緊密接觸了。移植最好選在陰天、無風的時候,如果天氣炎熱、光照強,就可以在傍晚進行移植。在移植時還要分清花卉的品種,不能混雜。在起苗的時候要切斷主根,不能損傷根須,最大限度將護根土一起移植。花卉的起苗時間要跟移植時間吻合,保證“隨起隨種”。起苗時如果遇到大風天氣,水分流失較快,就要對幼苗采取覆蓋遮蔭措施。幼苗移植的穴要偏大一點,便于苗根的舒暢伸展。幼苗種植的深度要跟起苗前的種植深度一樣,甚至再深1~2cm。切忌種植過深或是過淺,過深幼苗發育會受阻,過淺幼苗容易倒伏。移植之后要及時灌溉,保證水分充足。
2.2定植技術
花卉幼苗在定值前要依照花卉的需要對土壤結構進行改善。通常花卉幼苗的生長都需要肥沃、疏松且排水效果良好的土壤。施用足夠的基肥,在整地時肥料就充分融入土壤。定植時,植株之間的間距要依照花卉植株成年后的大小或配植的標準決定。定植跟移植時起苗的情況相似,護根土的多少要根據根系的實際大小決定。落葉樹種如果是在休眠期間定植就可以不帶護根土;常綠花木和移栽較為困難的花卉定植時必須要有完整的泥團,而且要用草繩捆扎好。
幼苗定植時要開穴,開穴大小要根據幼苗的根系或泥團的大小決定,種植時要扶正入穴。接著把穴周圍的土壤鏟入穴內1/3,抖動幼苗讓土粒與根系之間緊密接觸,然后在根系的外面壓緊土壤。最后用松土將土穴周圍填平。幼苗定植后要及時澆水2次;花苗種植后的第2天要復澆水。
2.3無土栽培技術
2.3.1栽培方式。花卉的無土栽培技術通常有固體基質栽培和液體基質栽培2種。前者是將花卉種子或是花卉苗放進營養液充沛的基質容器里面,用基質固定根系;后者又叫水培法,就是將花卉種子或是幼苗放在營養液或是自然水里面,用特定的容器將其固定,可以有淺水式、坐浴式、噴霧式3種方式。
2.3.2營養液。花卉種植營養液要依照花卉的品種、生長區、生長地區而定。就當前來說,在北方花卉通常所需營養液的元素及用量如下:1kg水里加入硝酸鉀1.05g、磷酸銨0.22g、硝酸銨0.16g、硫酸銨0.16g、硫酸亞鐵0.01g;在南方,花卉通常所需營養液的元素及用量如下:1kg水里加入硝酸鈣0.48g、硫酸鎂0.49g、硝酸鉀0.58g、硫酸亞鐵0.01g、磷酸二氫鉀0.36g。
2.3.3基質。花卉無土栽培的基質有無機基質跟有機基質。前者主要有砂、火山灰巖、珍珠巖、聚乙烯、巖棉、聚丙烯等;后者主要有稻草、酒糟、鋸木屑、樹皮、草炭等。無機基質中砂的使用通常選用直徑小于3mm的最好,跟其他基質混合使用改善通氣;直徑大于3mm的浮石、天然礫等也可以作為花卉的無機基質。有機基質中樹皮至少要存放30d之后才可以投入使用,因為新鮮的樹皮含有苯類物質,直接使用會對花卉的生長造成危害;鋸木屑的使用也要加入氮肥存放30天方可投入使用。
參考文獻
1王雅琴,楊秀冬,王向東.淺談花卉栽培的新技術[J].長春大學學報,
摘要:灰樹花是一種珍稀名貴的食、藥兼用真菌,產品大多出口國際市場,經濟效益很高。介紹了灰樹花的形態特征,生長發育原料的營養要求,生長環境條件的溫濕度、ph控制,以及配料、滅菌、接種、發菌等操作步驟,重點介紹了灰樹花仿野生出菇管理方式,該方式的生物學效率可達100%~120%,遠優于其他出菇方式。
關鍵詞:灰樹花;出菇管理;栽培技術
灰樹花(grifola frondosa),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樹花菌屬,又名千佛菌、貝葉多孔菌、蓮花菌,是一種珍稀名貴的食、藥兼用真菌。它不僅味道鮮美、嫩脆,而且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在日本被視為防病、治病的良藥,多用于治療胃癌、食道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也用于防治高血壓、心臟病、肥胖癥、動脈硬化等[1,2]。此外,它還具有美容益智、延年益壽的功效,是一種具有較好開發前景的食用菌。目前,灰樹花在我國南方地區已有種植,產品大多出口國際市場,經濟效益很高,現將其高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 形態特征
灰樹花(圖1)子實體肉質,有柄,多分支,末端生扇形或匙形菌蓋,重疊成叢,最寬可達40~60 cm。菌蓋直徑2~7 cm,灰色至淡褐色,表面有細毛,老后光滑,有放射狀條紋,邊緣薄,內卷。菌肉白色,厚2~7 mm。生于櫟樹或其他闊葉樹木樁周圍,造成白色腐朽。
2 生長發育條件
2.1 營養要求與栽培原料
2.1.1 營養要求
2.1.1.1 c源:對葡萄糖利用最好,果糖較差,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大分子糖類也能被分解利用。
2.1.1.2 n源:對蛋白胨、玉米漿、黃豆餅粉等有機氮利用最好,不能利用硝態氮。
2.1.1.3 礦質元素:需要大量元素k、na、ca、mg、p、s等,微量元素fe、zn、cu、mn、mo等。
2.1.1.4 生長素類:維生素b1為必要物質,另外,植物激素三十烷醇使用最多。
2.1.2 栽培原料
木屑(最好是栗子樹的木屑)、禾谷類秸稈、棉籽殼、玉米芯、紙漿渣、葵花籽殼、油菜籽殼、大豆秸稈、葵花盤、花生殼等,凡含有纖維素和木質素的有機物都可以作為生產灰樹花的培養料。
2.2 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
2.2.1 溫度
菌絲在6~37 ℃均可生長,適宜溫度為21~27 ℃,42 ℃以上菌絲開始死亡。子實體發育的溫度范圍為15~27 ℃,最適溫度為18~22 ℃ 。
2.2.2 水分
菌絲體生長要求培養料含水量為55%~60%(100 kg干料加100~120 kg水)。子實體生長要求空氣相對濕度為85%~93%。
2.2.3 空氣
灰樹花菌絲體對氧氣的要求與平菇相似,在子實體形成時需要大量氧氣,應加強通風。灰樹花子實體對co2敏感,co2濃度過高時子實體生長遲緩,不分化,并易造成雜菌污染。
2.2.4 光照
菌絲生長不需要光,輔以50 lx的光照有利于原基的形成。子實體分化發育期要求200~500 lx的光照,光照能使子實體顏色變深。灰樹花子實體具有向光性。
2.2.5 ph
灰樹花菌絲生長的ph范圍為3.4~7.5,最適ph為4.4~4.9。子實體生長階段ph以4.0為宜。
3 栽培場地的選擇
應選擇交通運輸便利,地勢較高,水源充足,遠離垃圾堆、禽畜養殖場以及油漆廠、化工廠、農藥廠等污染源的區域,以果樹林下空地最為理想。
4 配料、裝袋、滅菌
栽培料配方可因地制宜確定,盡量選用當地的原材料。
4.1 配料
4.1.1 配方一
闊葉樹木屑(或棉籽殼)80% 、麥麩18% 、蔗糖1%、石膏粉1%。
4.1.2 配方二
栗木屑45%、棉籽殼45%、麥麩8%、蔗糖1%、石膏粉1%。
4.1.3 配方三
闊葉樹木屑26%、玉米芯50%、麩皮20%、黃豆粉3%、石灰粉1%。
4.2 裝袋
采用袋式栽培,將培養料配好后裝袋,用皮筋或繩將袋口扎緊,裝料松緊適度。選用耐高溫、高壓的聚丙烯或聚乙烯菌袋,規格為20 cm×33 cm,厚度0.05~0.06 cm。
4.3 滅菌
熟料栽培是指用經過常壓或高壓滅菌的培養料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夏季雜菌密度大,繁殖率高,需要將栽培料全部滅菌。
4.3.1 高壓蒸汽滅菌
在0.14 mpa、127 ℃的條件下保持2 h。
4.3.2 常壓滅菌
在100 ℃的條件下保持10~12 h。
5 接種、發菌
5.1 接種
當菌袋溫度降至25~30 ℃時開始播種,用手將栽培種掰成直徑約1.0~1.5 cm的小塊,菌種量為5%~10%,在袋的一頭播種。要求接種室內徹底消毒滅菌,接種時一鍋消毒的菌棒一次性完成,接種動作要迅速,輕拿輕放。注意防止菌袋產生微孔,有微孔的要用膠帶迅速粘好[3]。
5.2 發菌
是指接種后菌絲在培養料中定植、生長、繁殖的過程。將菌袋碼放在培養室內,可碼放6~8層,每3~5 d翻堆1次。當接種端菌絲體封嚴料面后,應立即在長滿菌絲的地方打孔通氣,以利菌絲快速生長。發菌期要求避光,前期溫度22~26 ℃,中后期溫度21~25 ℃,空氣濕度65%~70%,一般25~30 d菌絲即可發滿全袋,再后熟7~10 d,35~40 d時開始育菇。
6 出菇管理(仿野生栽培)
使用木屑作培養基的栽培菌袋,在菌絲滿袋后脫去塑料袋,將菌棒整齊排列在事先挖好的畦內,菌棒間留適當間隙,在菌棒縫隙間及周圍填土,并在表面覆土1.5~2 cm厚。該覆土栽培形式的生物學效率可達100%~120%,遠優于其他出菇方式。
6.1 覆土出菇
發滿菌后,將料袋碼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畦內,準備進入出菇管理。一般畦寬60~80 cm,長度隨栽培地點和栽培量而定,深度40~45 cm(菌棒覆土后距地面有20 cm的空間),在畦底撒石灰粉滅菌、防蟲。
6.2 架設小拱棚
用沙土覆土1.5~2 cm后澆1次大水,然后做小拱棚,棚膜朝北或東北,向陽處用草簾蓋住,起到降溫的作用。
6.3 子實體生長發育與管理
出菇期保持溫度在18~25 ℃。原基沒有出土前,保持空氣相對濕度70%左右,以促進菌絲后熟及聯合;發現菇蕾后,通過噴霧增加空氣濕度至85%~90%。出菇初期,從原基產生到子實體
分枝放葉前的8 d左右是關鍵時期,以噴霧狀水為宜,保持空氣濕度90%,溫度20~23 ℃,減少通風量。
6.4 鋪礫
出現幼菇后,在幼菇四周撒一層1~2.5 cm厚的小石礫,或出菇前整個撒一層小石礫,作用是托起子實體,減少子實體與土壤接觸的機會,使子實體干凈,提高其商品性。
6.5 增加通風和光照
從菇體開始放葉到成熟期間要增加通風量,并延長棚內散射光的照射時間,一般要保證早晨7-8時和下午16-17時棚內有散射光,以利于菇體形成灰色或淺灰色,提高產品質量。
7 病蟲害防治
7.1 蠅蛆
蛀食子實體,引起子實體枯萎死亡,在氣溫較高時為害更重。防治措施:一是在栽培室通風口處裝上細紗網;二是發現成蟲后用5%氟蟲腈懸浮劑2 500倍液噴霧,隔1周后再噴1次,連用2次,注意不要噴到子實體上。
7.2 青霉菌
灰樹花抗雜菌能力弱,常被青霉等霉菌為害,影響出菇率。發病后,可用滴管將500 mg/l的強力安液滴在染病部位。
7.3 黃粘菌
受害子實體呈污黃色膠糊狀。防治措施:一是加強通風換氣,菇床不能漬水;二是用200 mg/l的強力安稀釋液(原液為2 000 mg/l,按10∶1的比例加入檸檬酸,再稀釋成1 000倍液)噴霧發病部位。
8 適時采收
出現原基后12~16 d(冬季16~25 d),當菌蓋大部分展開,菌蓋邊緣白色變淡時應及時采收,等到菌蓋邊緣白色消失后再采收就不能食用了。可連續采收三茬菇。
參考文獻
[1] 楊新美.中國食用菌栽培學[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8:15-17.
關鍵詞 食用菌;灰樹花;一筒雙收;栽培技術
灰樹花(Grifolafrondosa)是人類近幾年新開發的又一食用菌資源,其獨有的郁香、嫩脆和豐富的營養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近年松溪縣農技人員通過多次的摸索和實踐,總結出一套灰樹花休眠菌筒二次再生利用栽培措施,簡稱“一筒雙收”,充分提高了生物轉化率。
1品種及特性
科灰20號。該品種屬中溫型,子實體蓋面灰色、朵大、肉厚、柄短、多分枝、重疊成叢,原基分化快。菌絲生長溫度5~32℃,最適溫度20~25℃;原基形成溫度18~22℃,子實體生長溫度12~28℃,最適溫度15~20℃;菌絲培養階段的空氣相對濕度以60%~70%為宜,原基形成與子實體發育生長階段以85%~95%為宜。
2栽培季節
灰樹花屬中溫型食用菌,栽培周期為100d左右,因此我縣每年可進行春秋兩季栽培。各點因海拔高度不同,在栽培接種期的安排上也存在較大的差異,一般海拔200m左右春季接種在12月30日之前,秋季接種在8月20日之前。海拔每升高200m,春季推遲20d接種,秋季提早10d接種。
3菌筒制作
3.1培養料配比
配方:采用雜木屑34%,棉籽殼34%,麩皮、玉米粉、凈土各10%,石膏粉、紅糖各1%。料水比1∶1.1~1.2,pH值自然。按生產1 000根菌筒計,約需投干料900kg。原料組成:雜木屑306kg,棉籽殼306kg,麩皮90kg,玉米粉90kg,石膏9kg,紅糖9kg,凈土90kg,菌種50瓶。配料要求:選用優質、新鮮、干燥原料;棉籽殼加水預濕后再與其他原料充分拌勻。
3.2裝袋、滅菌、接種
把配料加水拌勻后,裝入15cm×50cm×0.005cm的塑料袋中,每筒1.8kg,長度為40cm。用常壓滅菌,溫度達98~100℃,保持14h。每個菌筒接3~5穴,每瓶菌種可接15筒。
4菌絲培養
將接種后的菌棒置于弱光溫度(20~25℃),按“#”字堆放培養,每10d翻堆1次,做好通風降溫工作,一般在40d左右,菌絲可長滿全棒,灰樹花初期菌絲較稀疏、纖細,培養后逐漸變粗、濃、白。技術措施:一是及時翻堆和通風降溫。接種10d后進行第一次翻堆,20d后第二次翻堆,剔除受雜菌感染菌筒。并采取通風降溫措施,以免燒菌悶堆。在溫度20~25℃、空氣相對濕度60%以下,經35~45d培養,菌絲可長滿全筒;二是刺孔增氧。一般進行2次刺孔,第一次在菌絲圈直徑達8cm時用半寸鐵釘沿接種孔周圍各刺4~6個孔,孔深1cm;第二次在菌絲長滿全筒4~5d后各菌筒均勻刺孔25~30個。
5出菇管理
5.1場地及菇棚要求
選擇通風、陰涼、潔凈、保溫(15~20℃)、有散光、有外遮陽設施的塑料大棚。
5.2割口
在菌絲生長濃密之處用小刀將筒袋割成“V”形狀,長為2cm,割去菌皮及少許培養料,深約2~3cm,每筒割口1~3個,而后平行放于層架上出菇。
5.3子實體生長管理
合理調控濕度(85%~90%)、溫度(15~20℃)、氣體,適當增加光照。長菇蕾后每天噴霧狀水3次,達70%~80%成熟時可采收。
6二次出菇的管理技術
6.1二次出菇地棚要求
選用通風、涼爽、潔凈、保溫性好、排水方便的農田或沙性地塊,最好用新地,然后搭棚,一般棚寬5m、高2~3m、長30m,外用遮陽網、內用透明塑料膜覆蓋。
6.2土地處理
在蓋土前6d,做好菇棚四周的地表清潔和消毒工作。覆蓋土可選用沙性的表土或田底土,在覆蓋前6d進行消毒并調節含水量,方法是在土中拌入1%石灰噴菊酯類農藥,調節含水量至4%左右,然后堆起用地膜蓋住,再用氣霧消毒劑消毒、悶堆7d后待用。
6.3脫袋覆土
將春、秋季栽培出過菇的休眠菌筒移至出菇棚,脫去外筒袋,把每2筒疊在一起,再橫向排放于畦溝內,上蓋一層厚度為3~4cm、經消毒處理過的土壤。
關鍵詞:花卉 施肥
在花卉栽培和養護中除了調節好溫度、光照和水分外,合理施用肥料也是花卉栽培中的重要環節。掌握各種肥料的性能和施用技術對花卉的生長發育、開花結果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廄肥
廄肥是指家養牲畜的糞肥,養分齊全,肥效持久。廄肥在花卉栽培中除作培養土配制外,還作為基肥使用。它是砂質土及溫室花卉栽培中常用的肥料。其浸出液也可作為追肥施用,施用濃度在10 %左右。但都必須發酵腐熟后方可使用。
2、雞鴨糞
是含磷量較高的有機肥料,使用得當能使花卉生長發育充實,特別是觀花和觀果類花卉使用肥效更顯著。因其發酵時會發出高熱,故必須充分腐熟后才能加以使用,以免造成根系灼傷,影響植物生長。可以混入培養土中作為盆花的基肥,也可施入花圃地,但易孳生蠐螬等地下害蟲。使用前最好在肥堆上澆灌辛硫磷500 倍稀釋液。作為液肥追施,應進行稀釋,一般取1 份液肥上清液加4~5 份水,混合均勻后澆施。
3、餅肥
餅肥是指各種油粕,如豆餅、花生餅、菜籽餅的發酵肥。這是花卉栽培中使用較多的肥料,含有氮和磷,是一種良好的花卉肥料,對花卉生長發育和開花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但必須經發酵腐熟后方可使用。可以作基肥使用,也可作為追肥使用。作追肥使用時,可配制成礬肥水(黑礬、豆餅、豬糞、水,可按1∶3∶5∶100 的比例放入缸內混合發酵,腐熟后上部的黑色液用來澆花) ,取上清液兌水90 %左右澆花。
4、骨粉肥
骨粉肥是一種遲效性肥料,富含磷質。可提高花卉品質及加強花莖強度,與其他肥料混合發酵使用效果更好。特別是對多年生盆栽花卉,結合上盆、換盆和翻盆,取適量直接放在盆土的下面做盆花的基肥,可較長時間的供給花卉生長發育所需的磷素。
5、草木灰
草木灰是指被燃燒的柴草灰肥。它是一種鉀肥,肥效較高,但易使土壤固結。可拌入培養土中使用,也可以拌入苗床使用,以利起苗。
6、石灰
石灰可以中和土壤酸性及促進肥料分解,但石灰對花卉生長需要量不是很大。在我國南方酸性土壤中適量使用,對花卉的生長發育很有利,特別對薔薇、香石竹等花卉使用后能使花色鮮艷,開花時間長。
7、尿素和硫酸銨
它們是速效性氮肥,肥力大,見效快,但持效期不長,一般作追肥使用。尿素偏堿,試用于北方花卉;硫酸銨偏酸,適用于南方花卉。用時最好加水1 000~1 500 倍稀釋,然后澆灌,不要在盆中撒施,否則常因施用量不準而將花木澆死。
8、復合肥
是無機肥料的綜合肥。一般適用于各種盆栽花卉的追肥,顆粒施用或配成稀薄溶液澆施。也可作為一、二年生地栽或盆栽花卉的基肥。
9、過磷酸鈣
是速效性磷肥,呈微酸性反應,肥力比較柔和。用時可按1∶100 的重量比和培養土相混合,或在種植前撒入花圃、花壇,翻耕后做基肥。追肥時需先加水100 倍,浸泡一晝夜后取上面的澄清液澆灌。
10、磷酸二氫鉀
是高級速效磷鉀肥料,肥效顯著,又相當衛生。對、月季、大麗花、金橘以及君子蘭等花卉的生長發育效果顯著。能使植株健壯,葉色翠綠,花蕾繁多,花果碩大,色澤艷麗。施用時應溶于500~1 000 倍水中稀釋,然后澆灌。
11、硫酸亞鐵
在北方栽培南方酸性花卉時,葉片常發黃脫落。為了防止葉片黃化,可定期澆灌硫酸亞鐵500 倍稀釋液,每隔15 d~20 d(天) 澆一次,既能中和土壤中的堿,又能補充鐵離子。澆灌時現配現用,不能存放,更不要干撒在盆土上,否則會氧化失效,而且對根系有害。
12、硼酸
硼是植物營養中的微量元素,對促進花芽分化、孕育花蕾和防止落花落果有顯著功效。在孕蕾前和孕蕾后向植株上噴幾次2 000~2 500 倍硼酸稀釋液,可大大增加花蕾的數量和提高花朵的質量,對促進果實發育也有一定的效果。
花卉的施肥是很細致的工作,各種不同的花卉,有不同的要求,所以花卉施肥必須根據花卉的種類、不同的生育階段、不同的季節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如一些草本花卉、木本花卉、球根花卉、宿根花卉,因其生長時間長,所以每年冬季必須施足基肥,以供來年生長發育之需。球根花卉可在球根下種時施足基肥,以供抽芽開花及長新球之需。對盆栽花卉,可結合上盆、換盆和翻盆,將肥料加入培養土中。一般花卉除施基肥外,還必須追肥。追肥多為速效性的液體肥料,都在其生長所需的時候施用。如開花之前施用磷肥,開花后追施氮肥,春季萌動時追施完全肥料等。
參考文獻:
[1]李南.花卉如何合理施肥[J].農家顧問,2007年03期
[2]吳連芹.花卉施肥技術[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05年01期
[3]孫培金.花卉肥料施用方法與技巧[J].中國花卉園藝,2004年16期
[4]馬勛.花肥的種類和施用方法[J].中國花卉園藝,2004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