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媽媽照顧我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今天是母親節,太忙了,竟然疏忽了!糟糕的是,這一天,媽媽的話變得很少了,笑容不見了。
回家不久,我發現每天都開心擁抱我的媽媽怎么不說話了。媽媽怎么不擁抱我了?怎么不笑了?我心中最美的愛的“太陽”怎么變成一座寒冷的“冰山”了?讓我把“母親節快樂”這句話活生生地被動了下去,吞了下來。
“……佳……佳……”媽媽終于說話了。奇怪的是,媽媽說話很費盡而且口齒不清。她張開嘴指著左頜面說:“媽媽……嘴里……縫針了……”
啊!嘴里縫針?那多痛啊!我看著媽媽痛苦的樣子,覺得自己的心都揪了起來,仿佛我的嘴正被一針一針地縫著,我的心仿佛也在被那個針無情地刺著,仿佛心在流血。聽說“母女連心”,看來真是這樣的。
原來,媽媽這些天一直身體不好,但為了不讓我擔心,沒有把她生病的事告訴我。今天,媽媽的嘴唇上縫了6針。嘴唇縫針,那可真是疼痛啊!嘴唇是神經富集之地!
哄我高興的媽媽不能順利地說話了,在我眼里無事不能的媽媽也有脆弱的時候啊。媽媽您辛苦了!現在,讓我開始學會照顧您吧。
我學著照顧媽媽的第一步就是把手機調成了振動狀態,這樣就不會吵著媽媽。早上,我給媽媽熬好了粥,備了早點后,悄悄上學去了。晚上放學,堅強的媽媽正在落淚,原來媽媽縫針的傷口又疼痛起來了。我知道媽媽此時也一定餓了,當然,媽媽只能吃流質食物。我端起一碗粥,走到媽媽身邊說:“媽媽,我喂您吧。”媽媽這時輕輕地笑了。我用小勺盛了一點粥,小心地吹著,然后自己抿了一下,放到媽媽嘴邊。吃粥對媽媽來說也非易事,因為媽媽要避開嘴里的傷口。媽媽只能一點一點地把粥吸進去,吸力大了傷口會痛,吸力小了又吸不進去。就這樣,我和媽媽相互配合,媽媽終于喝下了半碗粥。我輕松多了,因為食物能讓媽媽增強對疼痛的抵抗力。我一邊喂媽媽一邊用毛巾給媽媽擦嘴——這情景讓我想到了我的小時候,那時媽媽也這樣給我喂食吧。媽媽把我養大操了多少少心啊!看著眼前病痛中的媽媽,我突然覺得眼睛濕潤起來了……病痛中的媽媽不再伶牙俐齒了,也不會嘮叨了,但這時我多么希望媽媽嘮叨呵。只要在媽媽身邊,只要媽媽身體好,聽媽媽嘮叨原來是多么幸福啊!
忽然,那首我喜歡的歌《燭光里的媽媽》飄進了我的腦海:“媽媽我想對您說,話到嘴邊又咽下。媽媽我想對您笑,眼里卻點點淚花。噢媽媽,燭光里的媽媽,您的黑發泛起了霜花;噢媽媽,燭光里的媽媽,您的臉頰印著這多牽掛……”
我是一位退休醫生,已經72歲了,還要照顧94歲的母親。尤其是去年母親不慎摔斷腿之后,連起床都困難了。現在我的身體也是每況愈下,自己也需要別人照顧了。
我唯一的女兒在國外,幫不上什么忙。我母親的住處離我家不近,去一趟深感吃力。我想在我家附近給我媽租間房子,把她的房子租出去,可是我媽堅決不同意。她說她的家誰也不能動,她不能拔了老窩。
我想和哥哥輪流照料老母親,可是嫂子說他們力不從心,他們想給母親找家敬老院。可送敬老院哪那么容易,母親不愿意去且不說,我們還怕別人說我們不孝,另外找一家可以收她入住的老年公寓十分困難,因為她行走不便,大小便都需要別人幫助。進城里的敬老院非常難,到遠郊入住敬老院,我們又跑不動,如果把母親全丟給保姆,人家也不干啊。真不知該怎么辦才好!
王玉
王大姐:你好!
的確,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越來越多的老人在自己年老時父母仍然健在,70歲的老人照顧90歲的老人已不稀奇。都這把年紀了,還要背負照料父母的重任,的確力不從心。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家庭養老是最主要,也是最被文化所崇尚的養老方式。從孩子出生,父母就認定孩子對自己的老年生活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未必真就如此。返哺式的養老方式到獨生子女這一代將成為過高的期望,抱定這種打算很有可能造成極度失望。社會化養老勢必成為一種趨勢。而你所面臨的是社會化養老措施還不夠完善,而老齡化社會已經到來的局面。
如果你能找到優質養老院就不要錯過機會。現在雖然部分老人的養老金在漲,但養老院的收費標準也在漲。老人不見得能找到適合的養老院,找到了也不見得付得起費用。以前辦養老院的困難是老人不愿住養老院;現在的困難是老人想住養老院,但又住不起。
送不進養老院,就要努力和你母親的保姆搞好關系,因為你和你哥嫂實在力所不及的時候,也只有請保姆多多費心了。不然你們病倒了,也得別人來照顧。盡你們所能給保姆付費,給不了太多,就多給一點心理補償。
老人的老觀念不好改,但是可以說服。不清醒的時候你和你哥做主,清醒的時候,請媽媽多多為兒女考慮,讓她設法住到你家附近,把她的住房出租。上了年紀擠公交實在是一件吃力的事,何況要長此以往。老人的觀念是歷史形成的,她現在已失去自理能力了,對她而言,在哪里住,實際重要的就是一張床、一個桌子、一個馬桶。她即使擁有她所在的家,也沒有能力打理。就不必太考慮她不讓出租的想法了,但是你們兄妹間要達成協議。
想到我最近的所作所為,我就覺得羞愧難當,臉上火辣辣的,羞紅了臉,羞愧不安,很不應該。
原來,最近我的成績一路下滑,學習很不認真仔細,做作業馬虎粗心,上課不但經常的走神,而且還影響其他的同學,和他們聊天說話。真是太不應該了,而且最近媽媽生了重病,我還沒有去主動地照顧她,承擔起家里的重擔,照顧媽媽的生活起居,幫媽媽做點家務。反而,用學習上的事情平添了媽媽的辛勞,真是太不應該了。
我不照顧媽媽,而且還讓爸爸更加的辛苦勞累了,他一邊日也不休地工作,堅信勞苦,回來之后還要給我和媽媽煮飯燒菜,而且還要照顧媽媽的病情,如果媽媽的病癥突發了,還要停止工作,送媽媽去醫院......
越想我真是越不應該,我應該盡快地撐起家里的頂梁柱,照顧媽媽!
愛
在我小時候,我認為爸爸媽媽照顧我是理所當然的。長大后,我懂事了。我明白了爸爸媽媽對我的愛,對我的含辛茹苦的照顧。
還記得上一次,我得了急性腸胃炎。我的肚子一直在痛,媽媽見我非常難受,就馬上把我送到醫院去了。還有醫生給我開的藥非常苦,媽媽看我很難受,就給了我一粒糖,醫生說吃藥了不可以吃糖,不然藥效會消退,不過媽媽還是讓我把這一顆糖果給吃了。還有醫生要我動手術,我就去動手術,手術動完后媽媽還是照顧我,爸爸還對我說,在我動手術時的時候,媽媽一直在手術室外面哭泣,媽媽一直都在照顧我,但是我不知怎么去感激媽媽。
媽媽的愛香一碗心靈雞湯,永遠滋潤著我,永遠在保護著我,永遠……
今年48歲的____是____的母親,她患上“漸凍人”癥已有10多年了。“漸凍人”癥在醫學上又稱肌萎縮側索硬化癥或重癥肌無力,患者肌肉逐漸萎縮且無力,以至癱瘓,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一樣,故俗稱“漸凍人”。那時____才上初二,媽媽的腿腳變得不靈活,走路老是磕磕絆絆,后來,嚴重得連門檻都邁不過去。在外打工的爸爸只好回來,邊務農邊照顧媽媽。家里有姐妹4個,____是老二,大姐在北京打工,兩個妹妹還小。為維持生計,爸爸繼續外出打工,____輟學在家照顧母親。一開始____的媽媽現在還有思想意識,但沒有活動能力,用____的話說,媽媽除了眼珠子能動,哪兒都不能動,發聲全靠磨牙。
從2005年起,____的媽媽就徹底不會說話了。____就憑媽媽咬牙的頻率、眼神和臉上的表情,猜測她要表達的意思。為了能多掙點錢貼補家用,她爸爸后來去了烏蘇打工,姐姐有時也寄點錢回來,____在家再養些雞鴨。但是七八年后,爸爸基本就不給家寄錢了。____的爸爸告訴她說,他在烏蘇那邊“有家”了,讓她們不要記恨他。____知道這件事后,心里恨爸爸,可她又可憐爸爸,因為爸爸在烏蘇打工時右小臂被卷進了機器,在醫院住了半年,失去了勞動能力。
從那以后,給媽媽擦洗、喂飯、翻身、清理口水……重癥肌無力已經讓母親喪失了吞咽能力,只能吃軟而碎的食物,____每天早晨7點起床開始煮稀飯,然后幫媽媽起床,給媽媽洗臉、摳嘴里的痰液,然后給媽媽刷牙、喂飯。幫媽媽收拾完畢,____自己才開始洗漱,10年來天天如此。
因為母親的喉結處已經增生,每喂一口飯,都得將母親的頭扶起,把飯放入嘴里后再將媽媽的頭耷拉下來,讓她慢慢地吃。每次給媽媽喂飯最少一個小時,有時長達兩個小時,只有在媽媽低頭咀嚼的時候,____趕緊往自己嘴里扒拉上幾口飯。____的媽媽吃飯不方便,所以慢得很,細碎點的媽媽都能吃,就是別卡著,一卡著一頓飯要吃兩三個小時、三四個小時。”
兩年前____把家從新源縣吐爾根鄉搬到了縣城,這樣不僅可以照顧母親,還可以打工掙錢。半年前,她找到一份每天給別人家做三頓飯的工作。她每天早晨6點起床,先幫媽媽洗漱,再做飯、喂飯,在家忙完再去雇主家做早飯。午飯、晚飯也是如此。
為了能更好地照顧媽媽,____經常在媽媽睡熟以后出去干活,早上出去送報紙,晚上幫娛樂場所洗酒杯、洗果盤,經常回來已經凌晨三四點了。剛開始的時候____一個人走夜路害怕,嚇得她跑回家坐在床上哭。現在媽媽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____就辭掉了晚上的工作,專心在家照顧媽媽。
上天似乎也不眷顧這個可憐的家庭,小妹妹2013年也生病了。為了減輕二姐____的負擔,小妹妹到北京投靠已經成家的大姐,并在北京一邊打工掙錢,一邊看病。____看著媽媽堅定地說:“我相信我能靠自己的能力讓媽媽的生活慢慢變好,只要媽媽在,這個家就散不了,再苦再累我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