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打新基金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017年開年A股走勢相較2016年比,仍未有大的起色,如何在風險和收益的博弈中,找到平衡點從而實現資金的長期增值,仍是投資者首要考慮的問題。而每周10只左右的新股上市頻率,更是讓不少投資者重燃對股票打新的熱情。積極參與打新的基金也愈發成為大多數普通投資者分享新股上市后的溢價收益的主要途徑。
那么,2016年“打新基金”整體收益如何?排名靠前的打新基金都有哪些?投資者在借道打新基金時,有哪些問題需要多加注意?為了給投資者提供一個更好的參考,《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對成立于2016年1月1日之前、且2016年積極參與80%以上新股申購的混合型基金(剔除保本基金、股票多空基金,簡稱“打新基金”)2016年的全年業績進行了系統性統計,發現符合“打新基金”條件的產品共有42只。這些基金今年以來均取得了正收益,收益率區間均在0~5.5%之間。
鵬華南方前十產品中各占3席
相比2016年A股市場全年12%多的跌幅,“打新基金”還真給參與者帶來一個愉快的全年持有體驗,不但沒有一只賠錢,而且其中佼佼者的收益還挺可觀。
具體來看,包括安信鑫安得利A、鵬華弘澤A、匯添富安鑫智選A、南方利淘A、中銀新機遇A、南方利達A、易方達安心回饋、鵬華弘鑫A、鵬華弘盛A、南方利鑫A在內的10只打新基金排名前十,2016年的收益依次為5.58%、4.6%、4.29%、4.2%、3.89%、3.85%、3.41%、3.3%、3.28%、3.2%。其中鵬華基金公司和南方基金公司在前十中各占3席,成為2016年“打新基金”中最亮麗的家族。
從品類來看,“打新基金”主要為靈活配置型基金和偏債混合型基金產品。這些產品在2016年三個季度末平均債券持倉91%,最低50%,最高為124%。在券種配置上,“打新基金”主要配置了收益相對較高的企業債,2016年前三個季度末平均企業債配比為80%,這顯示了“打新基金”充分提高打新閑余資金的利用效率,以及積極提升整體收益率的努力。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李穎稱,“相應債券類資產的波動也會對“打新基金”最終收益的穩定性帶來挑戰:12月債市大跌,“打新基金”12月凈值最大回撤的平均值為1.50%,最高為3.74%。”2016 年前三個季度末打新基金平均股票持倉為4.6%,八成基金股票倉位控制在5%以內,最高為民生加銀新動力三個季度平均股票持倉17.33%。從持倉品種來看,打新基金重倉持股均以大中盤、價值型、平衡型股票為主,極少基金重倉小盤、成長風格股票。“可見,在我國對沖股票風險的手段較為有限的背景下,大部分打新基金都通過嚴控倉位、精選大盤價值股票,將整體組合風險保持在可控范圍內。”李穎如是說。
2017年“打新基金”前景仍被看好
2016年的結構市給了“打新基金”一個很好的發展環境,進入2017年,業內人士認為A股市場也不會有較大的實質性變化,至少在2017年上半年仍呈現結構性行情的概率較大,因此,2017年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仍可以重點關注打新基金。
“展望未來,打新策略仍有廣闊的市場機會。但從風險控制角度,可重點考慮規模為6億至12億左右的打新基金。”李穎如是建議。
據Wind數據統計,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A股市場有175只新股上市,共1705只基金參與過打新(數量較2015年上升164.49%),50%的基金參與申購了近半數以上新股,30%的基金參與過八成數量的新股申購。其中保本型、股票多空型、混合型、指數增強型等基金都是積極參與打新的主力。值得一提的是,從數據上看,2016年A類投資者的配售率幾乎是網下整體配售率的2倍。2016年全年A類機構中簽率為萬分之2.3,各新股平均頂格網下申購數量為7036萬股,這意味著基金只要頂格申購每次打新平均能收獲1.61萬股的新股。
“2016年12月第五批新股中,由招商證券承銷的新股出現了6000萬元市值底倉的要求。我們認為,在現有制度下,市值底倉不斷上調可能是一個趨勢,不太可逆。但市值上調的速度可能不會太快。事實上,一半左右的投行目前還在3000萬檔,5000萬檔都沒有達到,還是有循序漸進的過程。”華創證券湯雅文指出,無論是市值底倉上調還是新股的開板漲幅,這兩個當下市場最為擔心的問題都不會對打新基金的收益產生大的實質性影響,2017年打新基金仍可加以期待。
“即使在我們下調了2017年開板漲幅預期之后,近期新股表現可能還是低于預期。11月第三批新股小票平均漲幅大約250%。”湯雅文表示,自從23倍市盈率窗口指導以來,2015年之前的新股開板漲幅平均大約就在250%左右,2015年上半年牛市紅利開板收益遠超250%。而據數據統計顯示,2016年1月1日至12月15日間發行的149只新股上市至開板平均漲停13.46次,即平均上漲了351.93%!“我們給2017年的中樞水平定在300%左右。” 湯雅文說。
6億至12億規模最有利
理論上講,如果基金只持有6000萬股票底倉以參與打新,同時將股票倉位長期控制在5%左右,則基金理想規模為12億元。從目前“打新基金”實際情況來看,上述42只“打新基金”平均規模水平為13億元。可見,目前市場上的“打新基金”大部分遵循了分散投資、打新增厚收益、不額外參與二級市場股票投資這樣的運作思路。相應,如果放寬對股票風險敞口的控制,長期將股票底倉控制在資產規模10%左右的基金,則規模為6億元左右。
事實上,在股票底倉金額相對固定的情況下,規模越大的基金,打新收益增強的效果越弱。據統計,2016年度收益率排名前1/3的“打新基金”,收益率在2.5%以上,平均規模為9.57億元;而收益率排名后1/3的“打新基金”,收益率在2%以下,平均規模為17.40億元。2016年債券基金平均收益率0.15%,上述“打新基金”的收益差e或可以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來,規模對于打新貢獻的攤薄影響。
此外,今年以來中歐旗下雖然14只基金獲配新股,其中7只基金獲配41只新股,個數僅比獲配最多的少1只,但是收益卻并不可觀,著實令其有些尬尷。
業績規模雙降
中歐基金在股權改制后發展迅速,獲得了12.787的高分,摘得《每日經濟新聞2015年公募基金權益類資管榜》的亞軍,與冠軍匯添富基金僅相差0.6分。同時,作為國內公募基金業“股權激勵”的成功先行者,以“改制”為引擎的中歐基金對人才吸引極大。資料顯示,中歐201 5年以來新增經理人數有15人,離職人數僅有4人。
然而風光難以持續,據Wind資訊統計顯示,中歐基金一季度整體虧了42.52億元,其中有10只基金虧損超1億元,中歐明睿新起點(001000)虧損額最多,達到12.80億元,中歐盛世成長A(16601 1)、中歐精選A(001 117)和中歐永裕A(001306)緊隨其后,虧損額分別為7.54億元、7.31億元和6.14億元。
記者了解到中歐明睿新起點作為中歐基金改制后的首只權益類產品,于2015年1月29日成立,中歐為該基金配備了新的投資策略組來負責具體運作管理,由原廣發金牛基金經理劉明月擔任基金經理。
另外,據一季報顯示,該基金的股票倉位高達93.52%(凈值口徑),重倉信息技術、制造業、文化傳媒三大板塊,持有的市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分別為41.20%、33.33%、9.68%。從前十大重倉股來看,該基金全部押寶中小創板塊。而前十大重倉股中,截至6月6日,除了多氟多(002407)今年以來有正收益,余下9只個股跌幅均超過10%。其中,跌幅第一的是文化傳媒板塊的中文在線(300364),今年以來股價下降了42.47%;奧飛動漫(002292)緊隨其后,跌幅達到39.57%;中科金財(002657)跌幅居第三,為30.20%。
今年以來股市巨震,中小板和創業板指數跌幅均超18%。而高倉位+押寶中小創是該基金今年以來虧損額大的原因。
該基金不僅虧損額大,今年以來業績表現也不理想。中歐明睿新起點今年以來單位凈值下跌了23.85%,在484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在第440位。
此外,同樣由劉明月管理的中歐精選今年以來業績也是慘敗,A類和E類單位凈值分別下跌24.95%和24.52%,在756只靈活配置型基金中分別排在第727位和第723位。
基金業績不好,基民們選擇落袋為安,致使基金規模縮水。數據顯示,中歐基金2015年資產管理規模為763.51億元(凈值口徑),2016年一季度末規模下降至754.65億元,縮水了8.86億元。
具體基金來看,2015年11月1 7日成立的中歐瑾通C規模縮水最為厲害,2015年底規模有20.07億元,2016年一季度末僅剩0.51億元,離清盤線僅有一步之遙。中歐瑾泉C和中歐瑾和A緊隨其后,2015年底規模分別為26.50億元和25.14億元,到2016年一季度末分別僅剩8億元和9.60億元,規模縮水分別達到69.80%和61.83%。
同時,記者了解到中歐基金內部抱團持股的現象相對突出,這里把抱團持有的個股稱為“獨門股”。然而,在跌宕起伏的行情下,一季度“獨門股”卻鮮有超額收益。
基金一季報顯示,中歐旗下基金抱團持有福成股份(600965)、雙箭股份(002381)、南寧糖業(000911)、牧原股份(002714)、海南椰島(600238)、東江環保(002672)和萬通地產(600246)5%以上流通股。
不過,從今年以來股價走勢來看,除了牧原股份和南寧糖業有正收益以外,余下的5只個股跌幅均超過lO名,其中萬通地產跌幅最大,達到33.1 6%。
打新很牛但增長乏力
新股上市的高收益歷來為公募基金所青睞,為此,每年各基金公司都樂此不疲。然而,今年以來中歐旗下多只基金雖扎堆中簽新股,但是收益卻并不可觀,著實令其有些尬尷。
據Wind資訊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12l5只基金獲配新股,其中,中歐旗下共有14只基金獲配新股,有7只基金獲配41只,僅比獲配新股最多的基金少1只。獲配如此多的新股,其業績本該亮眼,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數據顯示,截至6月6日,14只打新基金今年以來總體表現并不樂觀,一半基金收益率為負的。中歐滬深300A今年以來獲配新股30只,但是收益率僅為-14.62%,在44只同類里排在第29位。中歐新藍籌A今年以來獲-配新股41只,收益率僅為-6.64%,在756只同類中排在第468位。中歐潛力價值則獲配24只,收益率僅為-6.09%,在756只同類中排在第462位。
為什么這3只基金拿了這么多新股業績卻不佳?
2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1月份的重要宏觀數據,其中CPI同比上漲4.9%。1月份的CPI漲幅明顯低于此前的市場預期。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
一是1月份食品價格上漲逾10%,幅度低于預期;二是CPI權重調整,國家調低了價格漲幅較高的食品權重,因此,新的計算方法將CPI拉低了0.2個百分點(按照舊的權重,一月份的CPI應為5.1%)。即使經過調整后的CPI仍然高企,2011年通脹壓力明顯加大的事實不變。
實際上,從更能夠反映通脹壓力的非食品價格看,1月份非食品價格上漲2.6%,漲幅比上月提高0.5個百分點,也反映出了通脹壓力在加大的事實。考慮到世界經濟好于預期,而中國經濟可能好于預期,這將導致非食品價格漲幅超過預期,在這種情況下,控物價仍然是2011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A股市場方面,由于估值仍然偏低,市場情緒轉暖,宏觀基本面復蘇跡象初顯;但受短期通脹壓力較大的影響,宏觀緊縮預期仍然強烈,市場預計將繼續呈現震蕩攀升格局。
泰達宏利基金:近期持續加息可能性有所降低
國家統計局于2月15日的1月宏觀經濟數據顯示,1月CPI同比增長4.9%,PPI上漲6.6%。區別于近5年來的每次,此次國家統計局對CPI權重進行了調整,將居住權重提高了4.22個百分點。對此,泰達宏利認為,國家統計局對CPI權重的調整是根據實際經濟生活變化作出的相應調整,1月份CPI數據的上漲低于市場預期,對股市的影響中性,使近期持續加息的可能性下降。
1月份CPI數據的上漲低于市場預期,對股市的影響中性,使近期持續加息的可能性下降。泰達宏利認為,CPI(即消費者物價指數)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發達國家的CPI中食品的權重低于發展中國家,由于近幾年我國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支出結構發生了變化,如房價的走高直接導致CPI居住類權重的提高。國家統計局在2010年初就開始根據制度規定對CPI權重進行調整,并試運行了一段時間,加上此次公布的數據低于先前的市場預期,因此對短期市場運行的影響不大。從趨勢看2月份的數據將很可能會低于1月份,所以CPI數據將處于下降周期中,因此近期持續加息可能性有所降低。
銀河基金:靈活調倉戰略布局兔年行情
開局反彈的兔年行情讓投資者有些捉摸不透。去年業績搶眼的銀河銀泰基金經理劉風華認為,在各種復雜因素制約下,A股上半年會不斷震蕩,投資應該靈活調倉,做戰略性布局。
劉風華表示,觀察大盤的近期走勢,經過1月份的大幅調整殺跌之后,中小盤個股高估值風險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未來個股表現將進一步分化,前期下跌較多的消費品個股出現較好的投資機會。預計2月份的市場將繼續維持震蕩走勢,并且市場方向無法達成共識,熱點轉換加快。
劉風華認為,目前恰逢中國經濟轉型進入關鍵時期,市場普遍看好消費和新興行業的長期投資機會。短期還可也可關注“年報超預期、高送轉、股權激勵、重組”等題材因素支持的股票。
大摩華鑫基金:不必過分看空市場
預期不要太高
基金投資是一種理財投資方式,是指通過基金投資在一定的時間內實現個人資產增值和獲得收益的一種行為。基金不是一種賭博和暴富工具,因此,投資人在做基金投資時,對基金的情況要有一個詳細的了解和分析,對其投資收益要有一個科學的判斷和風險的估值,對投資收益預期不要太高,往往是欲望越高失望越大,如果預期低些,欲望小些,反而驚喜不斷,超出想象,心情自然就好起來。
有閑錢才投資
基金投資是對現金持有量較為豐裕人的一種財富增值設計,而不是平民財富分配,更不是一夜發財的賭具。如果我們生活安逸,稍有節余,才有可能去思考基金投資的問題。那種用基本的生活費,甚至舉債投資的行為是不明智的選擇,投資本來是為了改善生活,而過度的超出自己能力的投資就會影響正常的生活,無論未來可能多么美好,如果現在過得不開心,這種投資意義也是得不償失的。
相信長期投資是會成功的
投資其實也是一種信念的博弈。大家都知道長線投資好,但實際上做長線投資的沒幾個人,一旦看到大盤滑落,基金凈值縮水,就顧不上什么長期投資的理念了,恨不得馬上變現出局。事實上,大盤的上下波動是正常的,關鍵我們要有良好的心態去應對它,把長期投資當成自己的一種信仰,如果具備了這種心態,就可以心平氣和,應付自如。
學會感恩
在過去的兩年,基金為投資者帶來了不菲的收益,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的努力分不開,我們所有獲得收益的人應該感謝他們。我們不能一見市場不好,收益率暫時下降,就指責基金公司,指責基金經理人,這是不公平的。如果自己不喜歡某家基金公司和某只基金產品,我們可以更換基金公司和產品。如果自己買錯了基金,也不要大驚小怪,錯了就換,失誤了就改,指責解決不了問題,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可能做到投資快樂,快樂投資。
用釣魚的心態耐心等待
會不會釣魚的人都知道釣魚是一種“慢活”,急不得。基金投資也是這樣一種道理。資本的回報是要經過一定時間的積淀后才能產生效益的。基金公司要認真篩選股票,謹慎建倉,通過時間的積累形成價值增值,從而獲取回報,這一個流程,環環相扣,一步一個腳印,做足功課,來不得半點的急躁。如果了解了這些道理,我們一般“基民”就不要著急,追漲殺跌,要學會用釣魚的心態耐心等待投資成果的到來。
滿倉不躁
對基金凈值評估不在于一日之漲跌,要看長期發展的趨勢和積累,要努力克服滿倉時內心經常有恐懼的情緒,因此,投資者滿倉時,要努力做到不急不躁,在高位時適當減倉贖回部分表現比較差的基金,這樣可以緩解一下內心的心理壓力和矛盾,又可以調整一下自己的投資結構;在低位時一定要沉得住氣,千萬不要隨意“割肉”出局。投資者如果把握好這樣一個心態,就沒有必要天天看大盤天天數“米袋”,可以花些時間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等有空的時候再來看看基金的收益情況,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操之在我
操之在我的內涵就是要克服沖動情緒。一些投資者沒有真正做到操之在我,對基金投資很沖動,操作頻繁,聽風就是雨,更有甚者習慣在網上向所謂的“高手”尋求投資建議。當然,好的建議對于投資者來說是有積極意義的,關鍵是我們怎么知道是好的建議?資金不是他的,收益不是他的,你死活也不是他的,因此,沒有必要去聽得那么多,關鍵是我們要學會分析和判斷,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認真地了解基金投資風險,然后冷靜地進行投資并且堅持自己的選擇,這才能真正做到投資是自己的,和別人無關。
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的意思就是珍惜今日,過好現在。基金投資也是如此。我們投資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為了賺錢嗎?賺錢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為了過上好日子,實現財富自由嗎?我們千萬不能為了賺錢而賺錢,那樣會活得很累,壓力很大。當基金收益高的時候,我們不妨適當地贖回一部分基金,變現落袋,充分去體驗一下賺錢的樂趣。總之,我們沒有必要去追求那么完美的收益率,沒有必要想去做中國最富有的人,把投資當做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帶來喜悅,讓自己的心態更放松一些,這樣的投資才更有意義。
絕不后悔
絕不后悔的意思是指,投資者一旦做出投資行為后就不要后悔。市場是一只看不見的手,正面為云,背面為雨,我們只能通過趨勢的判斷,堅持長期投資的理念,才能適應這種沒答案的市場變化。如果我們把每一次操作都當成一次后悔,心態就會越來越糟糕。事實上,很多“基民”早就已經達到“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了。漲也悔,跌也悔,周而復始,從來沒有一天好心情,這樣的投資實在太累。
經濟學博士
中國銀行全球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
受紐約市市長布隆伯格和美國參議員舒默的委托,美國咨詢公司麥肯錫與紐約城市經濟發展公司(NYCEDC)聯合提交了《維持紐約和美國全球金融服務領先地位》的報告。該報告指出,20世紀是美國的世紀,紐約和美國是全球金融中心,但是,由于更加開放的政策和恰當的監管措施,倫敦正在逐漸對紐約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形成沖擊。隨著科技的發展,迪拜、香港和東京也逐漸成為有力的競爭者。而且,受美國監管過于嚴格的限制(包括其訴訟環境、懲罰性監管機制和嚴格的移民政策等方面的限制),未來十年里,紐約和美國可能會失去全球金融中心的領先地位。
不過,倫敦并沒有因為美國相關報告的肯定而驕傲,而是提出了多種建議以維護和提升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倫敦市長肯?利文斯通指出,面對新興經濟體的競爭,進一步推動倫敦的成功取決于倫敦繼續堅持其監管、經濟、社會和文化政策。也有人對倫敦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弱點提出了擔憂,因為倫敦沒有強大的國內經濟作為支撐,當信貸周期進入低迷階段時,倫敦可能會面臨風險。為此,英國正在大力吸引新興市場的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參與到倫敦金融市場中去。而且,英國具有維護倫敦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長遠戰略,英國財政部長戈登?布朗在2006年提出了把倫敦金融城打造成全球金融中心的全面計劃。倫敦金融城在行政上屬于倫敦市,但有自己的市長、法庭以及700名警察。這里聚集了500多家外國銀行和180多個外國證券交易中心,每日外匯交易量達6300億美元,是華爾街的兩倍。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什么好處呢?一方面,國際金融中心是全球金融的重要支撐點,它既是全球金融資源的配置中心,也是一個經濟體整體實力的表現。根據IMF的數據,2004年,美國GDP占全球的28%以上,股票市值占全球的44%,債券融資占全球的38.6%,銀行資產占全球的15%左右,而后三項占全球的31%,占GDP的比重則高達401.6%。事實上,以華爾街為代表的紐約在美國金融發展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英國也是典型的金融發達型國家。2004年,英國GDP占全球的5.2%,其股票市值占全球的7.7%,債券融資占全球的4.23%,銀行資產占全球的11%,后三者占全球的7.6%,占GDP的比重高達545%。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倫敦在發達的英國金融體系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2004年,日本股票市值、債券融資和銀行資產占全球的14%,占GDP的比重達467%。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后起之秀的東京在日本金融發展中也是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另一方面,金融本身在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就紐約市而言,金融服務業占全市產值的15%,僅次于房地產業。過去十年中,紐約金融業產值平均增速高達6.6%,是紐約市增長最快的產業,其增速遠高于紐約市產值平均3.6%的增速。不過,倫敦對于英國經濟和金融的影響,遠重于紐約對于美國經濟和金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