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我的爺爺奶奶

      我的爺爺奶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我的爺爺奶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我的爺爺奶奶范文第1篇

      奶奶喜歡倒騰一些瓜瓜菜菜,在陽臺上找了很多泥土和花盆來種菜她還找了一塊田種了很多菜,總說外面買的菜不如自己種的。后來她總是花很多時間在種菜上一弄就是一整天有時候到晚上六七點才回家,爺爺每天都是等奶奶回到家才一起吃飯。

      有一次奶奶又去倒騰她的菜去了,爺爺走向餐桌我以為他先吃飯結果他看以了眼今晚的菜又繼續向廚房走去。我問爺爺你要做什么已經做了菜了啊你要煮什么。爺爺說你奶奶不吃魚今晚的菜都是你奶奶吃不了的我給她煎一個蛋,等她回來吃不然她吃不了其他的。爺爺永遠都把奶奶放在第一位啊。

      爺爺性子慢而且脾氣好而奶奶性子急容易生氣兩位老人性子真的是互補極了。

      我的爺爺奶奶范文第2篇

      在我家里,有兩個“ 老頑童” - 爺爺與奶奶。他們很快活。爺爺奶奶外貌,一個詞-相貌平平,如果他們走在車水馬龍的街上,是不怎么顯眼的。他們臉黃黃的,在額頭上,明顯的有許多皺紋。以前那明亮的眼睛,現在漸漸模糊了。嘴巴也是干裂了。但是,卻覺得那么的和藹可親。

      我的奶奶,是出名的“嘮叨大王。”就像一只蚊子,在你身邊唧唧喳喳吵個不停。小時候,我在奶奶家。到了中午,我望著一桌的飯菜正想吃,屋里傳來奶奶的嘮叨聲 “ 琪琪,又嘴饞了?趕快去洗洗手在吃,記得要洗干凈哦,不干凈會肚子疼的呢 .......”

      早上,我懶懶地還在睡覺,不料奶奶咚咚咚地上樓,又開始嘮叨:“哎呀,我的小懶蟲,你看看”。奶奶順手拉開窗簾。“太陽都曬到屁股上了,快快起床吧。”她又把我的被子一抽。無奈,乖乖起床。哎,這下,你可見到她“嘮叨大王。”的威力了吧。奶奶很有趣,爺爺也不賴。這個老人,他呀,像老小孩一樣,經常要發發脾氣。一點不高興,他就像7、8歲的小孩,把那不高興的事,放在心里。勸他,他不理。說他他更不高興,會發發脾氣,過一會兒,在電視機面前,又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你們說說,他像不像一個小孩?

      我的爺爺奶奶范文第3篇

      (一)乳品行業大型企業集團迅速崛起,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形成了一批國內著名品牌

      近幾年來,隨著畜產品產品結構的調整,我國奶產量由1991年的465萬噸,增加到2002年的約1240萬噸,平均每年增長21%。如果將19991-2002年劃分為兩個階段,1991-1998年平均年增長率只有9.13%,而從1998-2002年的4年中,年增長率達到12.08%,是畜牧行業中增長速度最快的行業。

      在反芻動物的發展中,乳業發展最為迅速,乳和乳制品正在成為我國城市人民每天消費的生活必需品。消費的特點是乳類市場消費由奶粉消費向液態奶消費為主的方向轉變。由嬰兒、老年消費轉向普通市民的消費。同時,乳和乳制品的花色品種增多,質量也有較大改觀。全國的整體消費數量不斷攀升,加之政府的政策推動,啟動了中小學生飲奶計劃,極大地促進了奶牛的引進和城郊農民養奶牛的積極性。我國的乳業成為新的投資熱點。越來越多的企業和農民,看好乳業的發展前景,紛紛籌資興建奶牛場、乳品加工以及奶牛飼料的開發與生產。經過幾年的發展,一批以乳品加工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已經形成,利用市場優勢、資金優勢、技術服務、綜合管理及區域的資源優勢,通過“強強聯合”、“以強帶弱”,跨地區聯營,以資金為紐帶,不斷增強企業的實力,擴大市場的份額。奶業市場的興起,促使我國乳品行業大型企業集團迅速崛起,產品市場占有率迅速擴大,形成了一批國內著名品牌。“光明”、“三鹿”、“伊利”、“完達山”被國家授予“中國馳名商標”。隨著生產集中度的提高,規模經濟效益更加顯現,市場消費進一步向名牌傾斜。據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的最新統計,我國目前乳品加工企業有1500余家,其中年銷售額500萬元以上的有359家,上億元的12家。

      (二)奶牛養殖業已是我國農村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

      從農民養奶牛的效益分析來看,養奶牛已是我國目前農村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表明,2000年我國農民養豬頭均獲利80元,飼養蛋雞僅有微利,而飼養奶牛頭均獲利達到3500元,直接效益最高。另據河北省豐寧縣的調研表明,1戶農民4口人10畝地,種糧食全年純收入最多3000元,而種飼料牧草養奶牛10頭,每頭奶牛純收入3000元,全年純收入可達30000元。目前全國范圍內已出現了奶牛奶源供不應求的現象。

      但從橫向比較時,必須看到我國奶業尚處于發展階段。我國奶業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無論是從奶牛單產、奶牛良種率、標準化生產、機械化水平還是科技創新、推廣,疫病防治、質量安全控制與監督檢測體系建設、產業化生產以及抵御風險等方面,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二、我國奶業產業化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奶業基礎設施,特別是奶源基地建設技術支撐體系薄弱

      近3年來,農戶飼養的奶牛已占全國奶牛總存欄數的80%,成為牛奶生產的主體。但大多數處在缺技術、分散、小規模、手工擠奶的生產狀態。

      我國大部分乳品企業除加工規模小以外,目前都沒有形成自己穩定的奶源生產基地。在奶牛飼養比較集中的地區,往往存在盲目建設乳品加工企業,爭奶源、爭奶牛飼養戶的現象。我國在東北和華北農牧地區的一些奶源基地,由于科技服務體系落后,缺乏后續投資,基地的規模和水平不能很好地適應乳品加工企業迅速擴張的需要。據調研表明,還有奶站在與農民進行牛奶交易過程中,缺斤少兩,使農民的利益蒙受損失。

      奶牛養殖是一項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行業,需要從優質牧草的種植、加工,青貯的制作,飼料貯備、配制,配種,產犢,飼養管理,擠奶,牛奶加工和銷售等方面獲得技術和資金支持。需要為奶農提前、產中和產后的技術服務。

      (二)我國乳品產業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卻也是相對傳統的產業,目前還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乳品企業

      眾所周知,世界乳業排行第一的瑞士雀巢全球年銷售額133億美元。與此相對應的是,我國的鮮奶生產及品牌無不帶有強烈的地域色彩,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生產不規范,競爭無秩序。有專家預測,中國入世5年內國內大多數的乳品企業面臨生存危機。我國目前有1500多家乳品企業,年產量800萬噸,但90%屬于小企業,日產量低于100噸,且乳產品種類少,產品單一,或者“小而全”,無拳頭產品,多處于新產品上不去,成本降不下來,進行技改、擴大規模又缺乏資金的困境。2001年上海光明年銷售額接近34億元,也只占世界乳業排名第25位的新西蘭乳品集團企業銷售額的1/10;國內乳品企業的銷售總額加起來也難與瑞士“雀巢”年銷售133億美元相比,實力相差懸殊。

      (三)我國農村牛奶消費量偏低

      目前大中城市是乳制品的主要消費市場,奶類消費正從營養保健食品轉向生活必需品,消費結構逐漸趨向多元化。抽樣調查結果表明,嬰兒對奶類的消費只占整個消費市場的19%,60歲以上老人占28%,其他年齡段占53%。消費者的職業結構發生變化,各類奶類消費趨向平衡。

      消費習慣和消費偏好是影響我國乳品消費需求量最重要的因素。許多人寧可花很多的錢買價格昂貴的補鈣藥品或保健品補鈣,卻不明白價格低廉的乳品對改善營養、平衡膳食結構、補鈣和增強體質的重要作用。加上中國乳品工業起步較晚,基礎薄弱,品種單一,在人們的傳統意識中,認為乳品有膻味,造成很多中國人不喜歡喝奶。

      如果說我國乳業市場有潛力,那么這種潛力的大頭在農村,因為農村人口占大多數。據調查研究,我國城鎮居民乳品年人均消費量1992年為6.32公斤,2000年達到11.66公斤;但農村人口對乳品的消費近年來一直處于較低的水平,2000年人均消費量只有0.98公斤,僅為城鎮居民的10%。究其原因,一是因為有些農民認為原奶不衛生,二是認為原奶通過出售可以增加收入,所以,中國農村乳品市場幾乎仍是一個空白。

      三、奶業產業化經營的對策

      (一)建立和發展穩定的奶源基地,擴大奶業集約化、規模化優勢,不僅是龍頭企業的依托,也是推進奶業產業化的基礎

      奶牛飼養業除少數國有奶牛場、大型專業戶及適度規模飼養小區外,大多數仍以小型分散、傳統經營方式為主,是整個產業鏈中最薄弱的環節。要扶植個體養牛的辦法是:公家給蓋牛舍、支持奶牛技術培訓和全方位服務,每年從交給加工廠的奶款中分批扣除投資費用,不僅穩定奶源基地建設,而且有利于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的推廣應用,為發展奶牛事業提供了可行的途徑。國有奶牛場過去認為飼養量在500頭左右是最佳方案,現在隨著飼養、擠奶機械化水平的提高,都在向1000頭以上規模發展,從而降低了管理機構、人員編制和基本建設附屬設施的投入費用。

      目前,我國一些城市牛奶奶源混亂的現狀實在令人擔憂,最突出的問題是奶源增長不快,而作坊式的加工廠紛紛建成投產,大家爭奪有限數量的原料奶,造成設備和生產條件較完善的加工廠奶源不足,無法及時更新設備開發多層次的新產品。同時,政府和食品管理部門要促進和扶植奶業向一體化、集團化方向發展,特別是具有一定實力影響的龍頭企業應挑起牽頭的重任。在一個城市或全省范圍內,加強地區和城市間的聯合,建立各種經濟形式的聯合體,擴大規模效益,增強實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所作為。

      (二)扶植和發揮龍頭企業的功能

      重點扶植和發揮龍頭企業的功能,對促進奶業產業化體系的建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一個龍頭企業的確定,要看它是否有一定的規模和實力,是否對市場的開拓有很強的能力。對龍頭企業的扶植要打破部門、地區和所有制的界限,按照誰有本事誰出頭,在組成聯合體的過程中,要遵循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則,簽定合同和契約,明確有關方面的權利和義務。以經濟效益為紐帶,形成互惠互利,共興共衰的關系是持久發展的內在動力,必須妥善處理好產業內部利益的合理分配,重點保護好農民個體生產者、集體和國有養奶牛生產者的積極性,加工和流通企業要讓利,以利增加奶源,提高單產水平,促進和鞏固商品奶基地建設。對那些可帶動產業化發展,具有市場開拓能力,能進行乳品深加工,能為千家萬戶提供系列化服務的大型龍頭企業,制定許多優惠政策,給予多方面的扶持。例如:對“伊利”集團公司,實行免征其8%的特產稅,還享受對外招商引資、與上市公司的同等優惠待遇,并在資金、技術方面給予了扶持,幫助企業擴大再生產,提高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2002年,“伊利”投資4.2億元,進行了技術改造和擴建工程,使年生產能力由過去的14萬噸,擴大到25萬噸;“蒙牛”投資0.46億元進行擴建,新增加了4條生產線,年生產能力由過去的3萬噸,擴大到現在的5.6萬噸。目前,依托兩大企業收購轉化呼市地區生產的鮮奶,帶動了3萬農戶發展奶牛業走上致富路。

      在推進奶業產業化的過程中,必須立足于企業本身和市場的優勢,發展有競爭力的名牌拳頭產品,帶動系列乳制品的開發,擴充適度規模經營,逐步使自己的商品向規模化、批量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

      在奶業產業化進程中,必須建立健全服務體系,完善運行新機制,要搞好綜合配套服務措施,建立生產銷售、科技推廣―――奶牛繁殖育種、疫病防治、飼料配合和科技信息服務網絡。

      我的爺爺奶奶范文第4篇

      關鍵字:乳業標準體系;行政監管;官員問責;信任危機

      近幾來,國內乳業接二連三地發生問題:三聚氰胺問題奶粉重返江湖、乳業新國標被質疑為“全球最差”等等一波又一波的乳業安全事件,一次又一次地考驗著消費者的心理承受力,導致了消費者對國內乳品的不信任。究竟,中國乳業為何變得如此脆弱?脆弱的是整個乳品產業,還是行政監管體系?下面,本文將從我國現有的乳品監管體系分析存在的漏洞,并提出對策建議。

      1 我國乳業監管機制存在的漏洞

      1.1 《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缺乏現實可操作性

      08年,毒奶粉的事件讓國務院法制辦就在最短的時間內,起草了一部行政法規——《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見附件),該條例于10月9日由國務院公布實施。筆者通過查閱研讀發現與過往的一些立法比較,條例在立法質量上并無明顯改善,法律的可操作性有待商榷。可以說,一杯“問題牛奶”催生了一部“問題法律”。

      比如,條例中充斥著“國家鼓勵……”“國家扶持……”等不知如何執行的口號式語言,規定了一些“禁止在乳制品生產過程中添加非食品用化學物質或者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等無需規定的常識,法律責任上,大多還是“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等刑法上早已有之的重復規定。至于新增的“處違法乳制品貨值金額15倍以上30倍以下罰款”的規定,也不知執法時究竟該如何確定“貨值金額”。當然,條例中也有許多出人意料的細化規定,如“超過2小時未冷藏的生鮮乳,不得銷售”,但具體如何保證這條落實,卻頗費思量。

      1.2 生乳新標準的質疑

      現行的生乳標準中,乳蛋白含量從1986年的2.95%(每100克生乳蛋白質含量不低于2.95%),降到了2.8%(每100克生乳蛋白質含量不低于2.8%),菌落總數則從2003年的每毫升50萬調至200萬,有報道稱,均為歷史新低。對此農業部人士解釋說,分級標準的制訂是為了引導企業生產差異化乳品,政策目標也是為了達到按質論價效應。然而對此需要注意的是,標準的制訂雖是質量監管工作的前提,然已有的一系列奶品質量安全事件也說明,有了標準也并非就可以一勞永逸了。況且,在原來乳品質量標準尚未分級條件下,不僅未能見乳品產品質量提升結果的立竿見影,結果反還使奶品安全事件疊出。所以就此而言,如果只有這次農業部乳品分級標準的制訂,而沒有其他能夠有效提高監管水平制度的配套,那這個“分級標準”,結果是會一反往常“標準”作用能促進產品質量提高,還是會重蹈早前市場奶品監管的覆轍?顯然,結果應該是讓人懷疑的。

      1.3 多頭管理,職責不清

      多部門分段式監管格局使得政出多門,部門間職責不清、相互矛盾,導致管理重疊和管理缺位成為我國乳品安全監管不力的一個突出特點。例如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起因于奶源站收奶環節的漏洞。質監部門認為“奶源站”屬于初級農產品生產環節,應當由農業部門監管;而農業部認為“奶源站”收的牛奶是用于奶粉的生產加工,屬于食品生產加工環節,應由質量技術監管部門負責。這樣模糊監管地帶的存在使得各監管部門在有利可圖時,相互越界,競相爭奪監管權,而在問題、責任面前相互推諉、互相扯皮。

      2 建議及對策

      食品安全作為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重要問題,應當作為我國政治經濟發展中的頭等大事來抓,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其健康權益及生命權。我們應當認真總結之前失敗的經驗教訓,借鑒國外的成熟管理辦法,對現行的監管體系進行重大改革,修訂法律,理順管理,明確職責,建立一套高效有序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

      2.1 盡快完善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規

      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規是食品安全監管基礎,應加快其修訂完善的步伐,其配套的法律法規及實施細則也應盡快制定,使其更符合我國國情,具有現實可操作性。

      2.2 完善質量標準體系

      鑒于我國乳制品安全現有標準滯后的局面,在完善乳制品質量標準體系時,應該主要參考國際食品法典(CAC)和國際乳業聯合會(IDF)等國際組織的標準。全面提高我國乳制品在污染物、微生物、藥物殘留和食品添加劑四大類安全指標的監管范圍和標準。同時參照國際慣例對于鮮奶等重要產品,簡歷一套覆蓋從農場到餐桌的全程標準體系,為全面質量監管提供可靠的依據。

      2.3 使官員問責制法制化、程序化

      問責的法制化進程中,嚴密詳盡的條文約束能夠使無論執法者還是犯法者都必須依法行事,而違規違紀、行政不作為的官員也將受到規章制度地制約。

      首先,官員問責制必須法制化。要建立真正的問責制度,并有效地運轉,需要建立相應的法律體系。其次,責任追究程序化。正當程序是任何一項健全的制度所必備的要素,是問責制沿著法治的軌道前進的保證。問責程序化涉及問責全過程的方方面面,內容很多,但以下三點更為迫切:

      一是責任的認定程序。有了明確的責任劃分,還需要通過一定的程序來認定責任的歸屬、嚴重程度等,否則就可能出現"替罪羊"問題而背離問題初衷。

      二是問責的啟動程序。即什么情況可以引起對相關官員的問責,也可以稱作觸發機制。即什么情況可以引起對相關官員的問責,也可以稱作觸發機制。

      三是問責的回應程序。即被問責的官員通過什么樣的程序來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解釋。

      2.4 明確監管部門職責

      改革監管部門間的責權配置結構。首先,整合現行食品安全監管機構,減少監管部門數量,從而加強部門間的合作和協調。其次,強化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的功能。食品安全委員會的產生是為了協調中央各部委之間職責模糊的現狀,但是在法律層面上并沒有對其權利進行界定,使得該委員會的運行缺乏法律層面的支持,需要國家出臺更加具體的配套措施。明確劃分模糊的監管職責。由于乳品從農田到餐桌整個過程的復雜性,無法把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環節完全分開。因此在《食品安全法》基礎上,應當出臺相應細則明確規定各監管部門職責,對監管職能的交叉和空白之處進行明確分工,確定相應監管部門,其他部門退出。

      2.5 發動各方力量綜合監管、信息公開透明

      有專家指出,食品安全體系的建設,不應只是政府部門一方監管,而應發動協會、企業、消費者等民間力量,綜合起來對整個產業有效監管。

      從牧草,到奶農,到企業,到流通環節,到商,到終端消費者,這個緊張的鏈條也極容易因為成本或者經營環境的波動,產生嚴重危機。要取得消費者的信任,必須公開各環節信息,讓消費者有源可溯,明白放心消費。

      參考文獻

      [1]謝偉鋒,香港奶粉限購令反襯內地乳品監管無力,新快報2013.3.1

      [2]胡一敏,內地奶粉99%是符合質量標準群眾對奶粉信心不足,新華網2013.3.1

      我的爺爺奶奶范文第5篇

      團隊精神是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團隊精神,那將成為一團散沙;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團隊精神,也將無所作為,必將落后,甚至消亡。

      一個好的團隊,它應有強大的凝聚力,而這一切的來源就在團隊中每個人都忠誠、敬業、肯付出、勤奮而努力。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也是無價的。勤奮、忠誠、敬業、主動正是我們要提倡的精神,我們每位員工都應該爭做勤奮、忠誠、敬業、主動精神的實踐者。

      一、好的團隊源于勤奮與團結協作

      我們所倡導的勤奮,首先指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它也是員工成才的必經之路,是公司和企業生機與活力的集中表現。在一些企業里,總有員工對工作沒有熱情,缺乏主動性,拖拖拉拉,而且整天抱怨領導和企業。其實這種作法非常損害團隊精神。通常一個公司或企業里業績好的員工從不抱怨、從不消極,而業績差的員工總是抱怨、消極和懶散。這是一個惡性循環,最后對誰都沒有好處。這樣的員工最終將會被淘汰。因此,不要去埋怨別人、埋怨企業、埋怨社會,要去多想想自已身上的問題:你去勤奮工作了嗎?你積極付出了嗎?你為企業帶來效益了嗎?我們每個人都要用積極的態度去適應變化,要用創造性的思維去思考,更重要的是要勤奮工作,要有與其他員工的團結協作精神。勤奮不是三分鐘熱情,而是一種持之以恒的精神,需要堅韌不撥的性格和堅強不屈的意志。請記住:你想收獲多少,你就得付出多少。

      二、敬業塑造團隊精神

      敬業,就是全心全意地對待工作。對大多數人而言,事業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敬業是一種人生態度,是珍惜生命,珍視未來的表現。一個企業,需要員工的敬業精神。如果每個人都兢兢業業,那這個企業將是一個戰無不勝的聯合體。

      敬業表面看起來有益于企業,但最終受益者將是你自己。當員工將敬業當成一種習慣時,就能從中學習到更多知識,積累到更多經驗,能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過程中找到快樂。我們應該懷著“感恩”的態度去工作,每個人都有責任、有義務、責無旁貸地做好每一項工作,每個員工都應該為公司盡一份心,出一份力,讓公司始終朝氣蓬勃,精神煥發,讓企業成為你的依靠。每個企業也都需要腳踏實地工作的人。敬業是當今企業衡量員工的首要標準。因為這關系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關系到員工的切身利益。因此,敬業不僅僅是一種美德,也是尊重自己的一種表現。

      三、忠誠是團隊持續的動力

      忠誠并不是從一而終,也不是唯唯諾諾地順從,而是一種職業的責任感。忠誠是一種職業的忠誠,是承擔一種責任或者從事某一種職業所表現出來的敬業精神。在生活中,我們為

      人父母、為人子女、為人朋友,需要忠誠;在工作中,我們為人下屬、為人上司、為人同事,也需要忠誠。

      在我們具體的工作中,你能以大局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嗎?不利于團結的話你會講嗎?不利于團結的事你會做嗎?對于上司交待的任務你會全心全意地去完成嗎?一個人不只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也不只是聆聽他人的種種指導,而是更需要一種敬業精神,對上級的安排,應立即采取行動,認認真真地去完成任務。

      四、主動會讓你成為團隊的堅強支柱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jizzjizz亚洲|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直接| 亚洲人成激情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高清| 亚洲乱码中文论理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 全亚洲最新黄色特级网站 | 亚洲欧美国产欧美色欲|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av野草社区| 亚洲成a∨人片在无码2023|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日韩亚洲综合精品国产| 亚洲乱码国产一区网址|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人成777在线播放| 亚洲永久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GV天堂GV无码男同|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久| 伊人久久五月丁香综合中文亚洲|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a级亚洲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三|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播放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