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人免疫球蛋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人免疫球蛋白;小兒重癥肺炎;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72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5)09(b)-0070-03
Effect exploration of human immunoglobulin as an adjuvant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severe pneumonia
LU Mei-hua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Changshu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Changshu 215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human immunoglobulin as an adjuvant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severe peumonia. Methods 80 children with severe pneumonia from June 2013 to November 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including antibiotics,anti-virus,oxygen inhalation and heart failure correct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human immunoglobulin as an adjuvant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The therapeutic effect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 Human immunoglobulin;Pediatric severe pneumonia;Clinical efficacy
小兒肺炎屬于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疾病,一年四季都容易發生,以冬季與春季最多。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發熱以及咳嗽等,部分患者表現為不發熱僅咳喘較重[1]。小兒肺炎如果治療不及時或者治療不徹底,會出現反復發作的情況,直接影響患兒的正常生長發育。本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小兒重癥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人免疫球蛋白輔助治療小兒重癥肺炎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兒重癥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為2個月~6歲,平均(3.2±1.1)歲;發熱25例,心力衰竭2例,呼吸衰竭2例,周圍循環衰竭4例,中重度發紺4例,腹瀉3例。對照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為2.5個月~5.9歲,平均(3.0±1.1)歲;發熱23例,心力衰竭3例,呼吸衰竭2例,周圍循環衰竭3例,中重度發紺5例,腹瀉4例。兩組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臨床診斷標準
根據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制訂的小兒重癥肺炎診斷標準進行診斷,具體如下:嬰幼兒患者腋溫≥38.5℃;RR≥70/min,排除發熱及吵鬧等因素的嚴重影響;胸壁吸氣出現凹陷現象,鼻翼翕動、間歇性呼吸暫停以及呼吸、拒絕飲食。年齡較大患兒腋溫≥38.5℃,RR≥50/min,排除發熱以及吵鬧等因素的嚴重影響;鼻翼翕動、發紺、脫水癥狀以及呼吸。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綜合性治療,包括給氧、抗病原微生物治療、改善患者血液循環、降低患者的心臟前后負荷情況、對患者實施祛痰與平喘的治療以及糾正患者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等;心力衰竭患者給予洋地黃類藥物進行治療,確保利尿效果;呼吸衰竭患者給予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人免疫球蛋白(成都蓉生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S19993042)輔助治療,靜脈滴注,具體劑量為200~400 mg/(kg?d),連續治療2~4 d。
1.4 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的臨床效果,療效判定標準[2]如下:顯效為患者的體溫已經恢復正常,咳嗽癥狀明顯減輕,肺部音情況消失,X線胸片檢查結果顯示患者的炎癥情況明顯吸收。有效為患者的體溫基本恢復正常或出現低熱現象,咳嗽癥狀減輕,肺部音癥狀出現頻率減少,X線胸片檢查結果顯示患者的炎癥情況好轉。無效為患者的體溫無變化或加重,咳嗽癥狀未明顯減輕,肺部音癥狀未減少, X線胸片檢查結果顯示患者的炎癥情況未好轉。②詳細觀察患者的發熱、咳嗽以及肺部音現象,對患者進行X線胸片檢查,詳細記錄患者的總住院時間。③詳細觀察患者治療后體內血清中的IgG、IgA及IgM水平。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346,P
表1 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
2.2 兩組退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音消失時間、X線胸片檢查炎癥吸收時間以及總住院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退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音消失時間、X線胸片檢查炎癥吸收時間以及總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退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音消失時間、X線胸片檢查
炎癥吸收時間以及總住院時間的比較(d,x±s)
2.3 兩組治療后血清免疫指標水平的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的IgG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治療后血清免疫指標水平的比較(mg/ml,x±s)
與對照組比較,*P
3 討論
小兒重癥肺炎屬于比較常見的臨床兒科疾病,發病率較高[3-4],而且重癥肺炎的發病相對較急,病情變化較快,發展較為迅速,是導致小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從某種程度上講,其嚴重影響小兒的正常生長發育及身心健康[5]。現階段,導致我國小兒重癥肺炎發病的主要病原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桿菌以及一些肺炎球菌等,小兒重癥肺炎的病毒性感染源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小兒副流感病毒、小兒流感病毒以及腺病毒等[6]。一般情況下,小兒重癥肺炎的病理變化為小兒肺部感染的病原菌或病毒黏附在患者肺部的局部位置,通過增殖發展,使患者的氣道以及肺循環受到阻塞,進而使患者毛細血管的內皮細胞以及肺泡中的上皮細胞受到損傷,導致患者肺表面的活性、順應性不斷降低并出現肺實變[7]。患者通氣與血流的實際比例出現失調癥狀,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的肺泡氧合,最終導致患者出現低氧血癥[8]。在患者肺部受到感染的情況下,已經入侵的病原體或者是已經釋放的毒素不斷刺激患者的肺泡吞噬細胞,從而釋放出促炎及抑炎因子[9]。當患者肺部的局部炎癥反應情況不斷加重時,患者的部分炎性因子與部分細菌毒素就會吸收到患者的血液中,從而引起患者體內單核吞噬細胞大量激活,最終導致患者全身出現炎癥,甚至會并發多臟器功能不全[10]。
研究顯示,人免疫球蛋白輔助治療小兒重癥肺炎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小兒重癥肺炎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使用人免疫球蛋白輔助治療,其主要理論依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人免疫球蛋白中含有較多的抗病毒以及抗細菌的特異性抗體,能夠功能性封閉患者單核-吞噬細胞中的部分Fe受體[11],從而與患者體內病毒自身的抗體進行有效結合,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中和作用,形成免疫復合物質,最終增強小兒重癥肺炎患者體內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實際清除功能[12]。②人免疫球蛋白能夠有效抑制患者補體介導的實際免疫損傷情況,可以有效抑制小兒重癥肺炎患者IL-4細胞因子、IL-6細胞因子以及IL-8細胞因子等的產生,從而起到一定的調節患者體內Th1細胞群的實際功能[13]。③人免疫球蛋白可以直接與小兒重癥肺炎患者體內的IgE發生一定的中和作用,從而抑制患者炎癥細胞的不斷趨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阻斷小兒重癥肺炎患者炎癥細胞的大量激活[14]。④人免疫球蛋白在經過靜脈滴注輸入小兒重癥肺炎患者體內之后,可以迅速提升患者血液中的IgG實際水平,不斷增強患者機體的實際抗感染能力以及患者的免疫調節能力[15]。對小兒重癥肺炎患者補充人免疫球蛋白可以迅速提高或增強大部分免疫缺陷小兒重癥肺炎患者的抗感染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的全身炎癥癥狀,不斷提高治療有效率。嬰幼兒自身的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全,但是隨著年齡的不但增長,其自身免疫系統也會逐漸發育成熟,進而不容易出現感染以及再感染的惡性循環[16]。本研究中患者的體質相對較好,沒有明顯的免疫功能缺失癥狀以及營養不良、反復感染等病史。人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控制IgG缺陷患者的治療情況,從而有效增強患者自身免疫力以及控制受感染程度,從根本上縮短小兒重癥肺炎患者的病程[17]。對于存在細胞免疫功能缺陷的小兒重癥肺炎患者而言,其實際作用價值不是很大,而本研究中沒有體液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也沒有細胞免疫缺陷患者,因此這可能是導致治療效果不明顯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顯示,在小兒重癥肺炎患者中,大部分為病毒性感染,人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防止金色葡萄球菌、鏈球菌、腺病毒、白喉桿菌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發的炎癥感染,對于一些麻疹病毒以及單純性皰疹等有著非常明顯的效果[18],因此本研究中受到病毒感染的小兒重癥肺炎患者有著較好的治療效果。在治療過程中應以患者的細胞免疫為主導,體液免疫作為輔助治療,從而確保療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退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音消失時間、X線胸片檢查炎癥吸收時間以及總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人免疫球蛋白輔助治療小兒重癥肺炎效果顯著,能夠有效縮短退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音消失時間、X線胸片檢查炎癥吸收時間以及總住院時間,降低患者血清中的IgG水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姜國亮.80例靜脈滴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療小兒重癥肺炎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11):81-82.
[2] 陸月鳳,陸敏.人免疫球蛋白輔助治療小兒重癥肺炎43例療效觀察[J].廣西醫學,2011,33(11):1472-1474.
[3] 高伏花.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輔助治療小兒重癥肺炎55例臨床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1,30(11):2-3.
[4] 毛中美.36例靜脈滴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療小兒重癥肺炎療效觀察[J].免疫學雜志,2013,29(7):637-638.
[5] 何兵,邊俊梅,蔣_姝,等.連續靜注丙種球蛋白輔助治療小兒重癥肺炎的系統評價[J].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4(4):588-595.
[6] 王玨.人免疫球蛋白輔助治療嬰幼兒重癥肺炎40例的療效觀察[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7(7):71-72.
[7] 盤洪蘭.免疫球蛋白靜脈注射治療小兒重癥肺炎的臨床研究[J].工企醫刊,2013,26(3):202-203.
[8] 白樂平.免疫球蛋白靜脈注射治療小兒重癥肺炎44例臨床效果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3):502-503.
[9] 劉雨睿.靜脈滴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療小兒重癥肺炎46例療效觀察[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2,15(4):541-542.
[10] 周曉娜.60例靜脈滴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療小兒重癥肺炎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2,17(17):141-142.
[11] 鄺朝鋒,歐少陽,鄒春山.人免疫球蛋白靜脈注射輔助治療小兒重癥肺炎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工程,2012, 20(7):9-10.
[12] 李政錦,周文,劉長軍,等.免疫球蛋白靜脈滴注治療小兒重癥肺炎的臨床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 22(16):3554-3555.
[13] 黃葆瑩,何麗儀,劉明偉,等.氨溴索聯合人免疫球蛋白靜脈滴注治療小兒重癥肺炎的療效觀察[J].新醫學,2014, 45(3):198-200.
[14] 李萍.采用免疫球蛋白靜脈注射治療小兒重癥肺炎的臨床療效[J].中國實用醫藥,2014,19(25):165-166.
[15] 李芳華.鹽酸氨溴索聯合人免疫球蛋白靜脈滴注治療重癥肺炎的臨床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15):2251-2252.
[16] 楊莉,陳國輝.小兒重癥肺炎16例臨床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8):1872-1873.
[17] 吳風棟,胡勇,陳堅強.丙種球蛋白對嬰幼兒重癥肺炎的輔助治療作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14):1527-1528.
【關鍵詞】 人免疫球蛋白;酚妥拉明;小兒;重癥肺炎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150
小兒重癥肺炎通常是由支氣管肺炎進展而來, 因其會發生嚴重性缺氧、毒血癥等, 不僅會改變患兒呼吸系統, 而且還會引發神經及消化功能障礙, 若未及時給予治療, 易導致患兒死亡, 因此臨床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成為當下熱點議題[1]。本研究針對已選定的128例重癥肺炎患兒分別予以不同治療方案的效果進行分析, 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診治的128例重癥肺炎患兒, 根據不同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60例)和研究組(68例)。對照組中男女比例29:31, 年齡5~25個月, 平均年齡(14.58±8.47)個月;研究組中男女比例35:33, 年齡5~27個月, 平均年齡(16.23±9.12)個月。128例患兒中合并中毒性腦病65例、合并心力衰竭15例、合并呼吸衰竭38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抗炎、強心利尿、吸氧、平喘等治療。研究組于對照組基礎上予以人免疫球蛋白(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 國藥準字S10970081, 10% 3 ml)聯合酚妥拉明[(蘇州二葉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10739, 300 mg)治療, 人免疫球蛋白300 mg/(kg?d), 1次/d, 連續使用3 d;酚妥拉明0.5 mg/(kg?次), 溶入10%的20~50 ml葡萄糖溶液中進行靜脈滴注治療, 所有患兒每個療程均為5 d。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的肺部音、咳嗽及氣促的消失時間, 并分析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清指標(IgG、IgA、IgM)變化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研究組肺部音、咳嗽及氣促的消失時間分別為(5.67± 1.23)、(5.75±1.41)、(3.30±0.67)d, 均短于對照組的(8.98±2.38)、(8.08±1.27)、(5.13±0.74)d, 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IgG水平顯著提高且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目前相關研究認為, 導致肺炎患兒死亡主要原因是嚴重并發癥, 其中包括呼吸衰竭、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而臨床將發展到此階段的肺炎稱為重癥肺炎, 其是由于肺部炎癥無法得到有效控制, 引起高碳酸血癥及低氧血癥等導致的。重癥肺炎患兒病情兇險, 且發展迅速。本研究回顧性分析128例重癥肺炎患兒臨床資料, 分別予以不同治療方案, 結果顯示研究組肺部音、咳嗽及氣促消失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 重癥肺炎患兒行人免疫球蛋白聯合酚妥拉明治療, 可取得顯著效果, 不僅有效改善其臨床癥狀和體征, 而且有效提高其機體免疫功能, 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小忠.酚妥拉明聯合阿拉明治療小兒重癥肺炎的療效觀察. 臨床合理用藥, 2013, 6(6C):57.
[2] 李勝紅, 胡漢楚, 霍小平.人免疫球蛋白聯合酚妥拉明治療小兒重癥肺炎的臨床療效觀察.臨床肺科雜志, 2015, 20(8):1444-1446.
[3] 閆社軍.鹽酸氨溴索注射液聯合酚妥拉明注射液治療小兒重癥肺炎的療效.臨床醫藥文獻雜志, 2014, 1(8):1345, 1348.
【關鍵詞】 人免疫球蛋白; 新生兒感染性肺炎; 安全性; 有效性
doi:10.14033/ki.cfmr.2016.32.02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2-0044-03
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是我國新生兒中的常見疾病,發病率較高。新生兒感染性肺炎可發生于產前、產時或產后,多由細菌、病毒或原蟲等病原引起,典型癥狀為彌漫性肺部病變,嚴重的可導致新生兒死亡[1]。近些年來,隨著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研究的深入,發現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發病多與患兒自身免疫系統有關,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改善新生兒免疫功能可取得事半功倍的臨床治療效果[2]。為了進一步分析靜注人免疫球蛋白對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臨床治療價值,筆者所在科開展本研究,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筆者所在醫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共收治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患者126例,其中,男74例,女52例。患兒日齡為出生2~31 d,平均(19.5±3.2)d;患兒體質量為2.3~4.8 kg,平均(3.21±1.15)kg。本組新生兒中,足月患兒52例,早產患兒54例,過期患兒20例。患兒的主要臨床癥狀為:發熱、反應差、吃奶差、咳嗽、呼吸困難、口吐白沫,部分患兒肺部聽\可聞及濕音,X線片檢查結果顯示肺部炎性改變。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3例患兒,兩組患兒日齡、年齡、體質量和臨床癥狀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納入標準:符合《實用新生兒學》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相關診斷標準;患兒無嚴重的心、腦、腎等損傷。研究排除標準:排除治療藥物過敏患兒。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常規治療。給予患兒吸氧、保溫、清理呼吸道等常規處理。以患兒的感染程度為依據選擇青霉素類或頭孢菌素等抗感染藥物進行治療,改善微循環、糾正水電解質、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感染嚴重者,給予超廣譜抗生素治療。另外,病毒所致呼吸道感染患兒,可給予更昔洛韋或病毒唑治療;支原體或衣原體肺炎患兒,可給予紅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療;厭氧菌感染的患兒,可給予甲硝唑治療。給藥方式均為靜脈滴注。
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靜脈滴注人免疫球蛋白(華蘭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0970031),400 mg/kg,1次/d,注意滴速。5 d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發熱、呼吸困難、肺部濕音)、住院時間、血氣指標變化情況和臨床治療總有效率。
1.4 療效評定標準
本研究的療效評定標準分為3個等級,即治愈、有效和無效。治愈:治療后,患者發熱、呼吸困難、肺部濕音等臨床癥狀消失,肺部聽診正常,白細胞與中性粒細胞水平恢復正常,X線片結果顯示,胸部點狀或片狀陰影消失;有效:治療后,患者發熱、呼吸困難、肺部濕音等臨床癥狀有所好轉,肺部聽診基本正常,白細胞與中性粒細胞水平有所下降,X線片結果顯示,胸部點狀或片狀陰影明顯縮小;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3]。總有效=治愈+有效。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數據處理系統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臨床癥狀消失時間與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患兒發熱消失時間、呼吸困難消失時間、肺部濕音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患兒,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治療前后血氣指標變化情況
治療前,對照組和觀察組患兒的PaO2和PaCO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的血氣指標,即PaO2和PaCO2水平得到明顯改善,與對照組患兒相比,觀察組患兒的改善情況更為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觀察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3.65%,對照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2.54%,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是現代兒科臨床中極為常見的肺炎類型之一,發病率較高。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發病原因多與新生兒呼吸系統發育不完善,呼吸調節功能較差,免疫能力較弱,缺乏IgA和IgG等有關[4]。新生兒一旦發生感染性肺炎,可導致毛細血管壁發生炎性水腫、增厚,或者管腔變窄等問題。病原體感染可導致肺泡損傷、細胞因子與炎性因子大量釋放,肺部纖維化、通氣血流比例失調或彌散功能障,上述現象可致使新生兒出現低氧血癥、二氧化碳潴留、缺氧酸中毒等臨床癥狀,嚴重的可導致新生兒出現呼吸衰竭或多臟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5]。另外,新生兒感染性肺炎除了微生物的直接侵害外,還將導致新生兒免疫系統損傷,對新生兒危害較大。
人免疫球蛋白是指由人機體的淋巴系統K細胞產生的蛋白,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效應分子之一[6]。靜脈滴注的人免疫球蛋白來源為健康人的血漿或血清,含有健康人群所需的各種抗體,是目前臨床中增強機體抵抗力、預防和治療感染的重要措施。相關文獻報道指出,新生兒生理性免疫球蛋白、調理素與其他介質的水平低下可能是導致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發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靜脈滴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肺炎可有效中和毒素、殺滅病原體、減輕新生兒局部炎性反應、改善新生兒各種臨床癥狀。
人免疫球蛋白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主要機制如下:首先,人免疫球蛋白富含多種抗病毒滅細菌的特異性抗體,可有效中和感染性肺炎患兒體內的病毒和細菌,緩解患兒臨床癥狀;其次,人免疫球蛋白中富含豐富的IgG,可有效黏附細菌、排除細菌、激活補體、加強吞噬功能,降低感染性肺炎患兒體內的炎性水平;第三,靜脈滴注人免疫球蛋白可有效提升感染性肺炎患兒血液中的IgG水平,對增強機體抵抗力與調理功能,促進患兒肺部功能恢復具有重要意義[7-8]。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患兒(P
參考文獻
[1]魏賢嬌.靜注人免疫球蛋白在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肺炎中的應用價值[J].北方藥學,2015,12(12):40-41.
[2]杜登龍.兩種抗生素對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療效觀察及對腸道微生態影響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18):124-125.
[3]朱曉靜.人免疫球蛋白在新生兒肺炎的治療過程中的藥力作用[J].職業與健康,2014,30(12):1717-1719.
[4]屈建強.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病原菌監測及藥敏分析[J].海南t學,2012,23(12):104-105.
[5]馬紅梅.免疫球蛋白佐治新生兒感染性肺炎臨床觀察[J].淮海醫藥,2011,29(1):55.
[6]金增乾.小兒重癥支原體肺炎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08,13(7):905-906.
[7]吳亞軍,甘凱.免疫球蛋白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肺炎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7):1046-1048.
[關鍵詞] 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重癥手足口病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6(b)-0129-02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之一,多發生于5歲以下嬰幼兒,可引起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潰瘍,預后良好,少數患兒可表現為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引起神經性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急性遲緩性麻痹,病情進展迅速,病死率高[1]。手足口的臨床表現,有手、足、肛周和口腔皰疹,同時伴有高熱、易驚、肢體抖動、嗜睡、精神差、嘔吐、抽搐等神經系統癥狀體征。嚴重時腦脊液檢查異常,血生化檢查可有肌蛋白、血糖升高,C反應蛋白(CRP)一般不升高。由于重癥病例早期臨床表現不典型,首診時容易忽略,而病情進展兇猛,因此及時識別重癥病例并做出積極的治療尤為重要[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科2011年6月~2012年8月共收治手足口重癥病例116例,均符合《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版)》重癥病例的診斷標準[3]。患兒年齡為5月齡~8歲,平均3.6歲,男72例,女44例。住院時間12~20 d,平均14.8 d。本組均有皮疹,分布于手、足、口腔、肛周;98例有發熱,熱程2~7 d;驚厥21例,易驚78例,嘔吐51例,所有患兒均給予心電監護,血氧飽和度、血壓監護,24 h出入量。
1.2 治療方法
均給予降顱壓、抗病毒、清熱解毒、小劑量使用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商品名:甲強龍)等對癥支持治療,同時運用丙種球蛋白(華蘭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產,2.5 g/50 ml),1 g/(kg·d),連用2 d。2 d后停用丙種球蛋白,常規治療繼續進行。
1.3 輸入丙種球蛋白的護理
丙種球蛋白是血液制品,在靜脈輸注過程中要注意有無血清學反應,嚴格無菌操作和控制滴速是關鍵,在輸注過程中經常巡視,若出現發熱、寒戰、惡心、瘙癢、喉頭水腫等變態反應及時處理。輸液速度要適宜,除甘露醇快速滴入外,其他藥物緩慢勻速給入,最好用輸液泵,避免加重心臟負荷。心功能不全時,注意監測患兒的心率、心律、血壓、意識和面色,以免患兒發生休克。遵醫囑應用藥物,加強心肌收縮力,擴張小動脈及小靜脈,減輕心臟的前后負荷,降低左心室的充盈壓,改善左室功能。輕度的頭痛、惡心常與輸注速度過快和個體差異有關、可減慢輸注速度,告知醫生并加強觀察,一般無需特殊觀察即可恢復。如出現變態反應,應立即暫停輸注,告知醫生,安慰患者及家屬配合檢查,遵醫囑對癥處理。如需地塞米松靜推,操作時應先推入生理鹽水再予以藥物,最后再給予鹽水緩推。如心電監護過程中患兒心率突然明顯加快,應立即暫停輸注并告知醫生,配合檢查,加強觀察,待患兒一過性心率增快恢復正常,遵遺囑是否輸入[4]。當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時應保留輸液用物、藥物、包裝,以備檢查。丙種球蛋白只能靜脈滴注,不能肌內注射,只能單獨滴注,不能與其他藥物和液體混合使用,制品一旦開瓶后應立即使用,不得超過4 h,未用完部分不可保留使用,該藥液在使用過程中應編號,方便接班,以便發生不良反應時對應編號處理。丙種球蛋白在抽吸過程中應用9號針頭抽吸,避免大頭針抽吸過快,產生泡沫,同時應避免針頭抽吸時加帶橡膠瓶塞。丙種球蛋白在使用前避免震動及用力搖動以免產生泡沫,破壞成分。
1.4 基礎護理措施
1.4.1 做好消毒措施 消毒隔離病房每天開窗通風至少2次,每次30 min,并用動態空氣消毒機定時消毒,3次/d,2 h/次。地面、墻壁、病床、物體表面用1000 mg/L含氯消毒劑溶液擦拭,每天2次,污染時隨時消毒。醫護人員嚴格執行手衛生。各種診療器械(如聽診器,體溫表等)實行專人專用。患兒產生的生活垃圾,直接投入黃色塑料袋內,按醫療垃圾處理。患兒的排泄物在加蓋的消毒容器內用10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2 h后倒入廁所。患兒轉床、出院或死亡后,床單元進行終末消毒[5]。
1.4.2 口腔、飲食護理 在急性期,特別是口腔有潰瘍或皰疹的患兒,應給予高蛋白、高營養、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溫涼飲食,恢復期逐步過渡到普食,但仍應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每日保持口腔清潔衛生, 進食前后可用0.9%氯化鈉溶液或溫開水漱口,以減輕食物對口腔的刺激。本院臨床實踐應用黏膜保護劑蒙脫石散加維生素B2涂抹患處亦有一定療效[6]。
1.4.3 皮膚護理 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勤換衣,勤給患兒洗手、剪指甲,對皮膚皰疹切勿撓抓,以防潰破感染。皮膚皮疹可涂爐甘石洗劑,有皰疹形成或皰疹破潰者用0.5%碘伏消毒,防止感染[7]。
1.4.4 發熱的護理 本組患兒均有發熱,對低熱或中度發熱的患兒,無需特殊處理,囑其臥床休息,多飲水,密切觀察體溫變化。如體溫超過38.5℃,遵醫囑給予物理或藥物降溫,護士應加強體溫監測,觀察降溫效果,同時注意營養及液體補充,防止高熱引起體力消耗和高熱驚厥等不良現象發生。
2 結果
116例患兒經正規治療療效確切,1例放棄治療,1例合并肺水腫轉ICU治療,2例轉上級醫院治療。
3 討論
密切觀察患兒精神癥狀,是否有萎靡不振、嗜睡、哭鬧不安等異常表現;嚴密觀察患兒體溫變化,是否反復發熱,頻繁嘔吐并進行性加重,嘔吐為噴射性;患兒在無外界干擾的狀態下出現易驚,四肢不規則抖動或顫動;四肢無力,四肢末端發涼,常同時伴有膝反射亢進[8]。以上均為患兒發展為重癥手足口病的早期特征,應引起重視,爭取及早發現、早救治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趙祥文,樊尋梅,魏克倫,等.兒科急診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604.
[2] 陶建平,楊思達,鄧力,等.重癥手足口病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9,24(6):423.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手足口病診療指南[Z].北京,2010.
[4] Bible JM,Iturriza-Gomara M,Megson B,et al.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human enterovirus 71 in the united kingdom from 1998 to 2006[J].J Clin Microbiol,2008,46(10):3192-3200.
[5] 李正葉.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在重癥手足口病患兒中應用的護理觀察[J].中外醫療,2009,28(1):128.
[6] 胡雪元,葉玲.634例手足口病患兒的臨床觀察和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8):60.
[7] 張學軍.皮膚性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3.
【摘要】 建立了中空纖維分離HPLC測定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中的麥芽糖含量的方法。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樣品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質能透過垂直放置在離心管中的中空纖維,同時離心力也減小了膜外大分子形成的濃差極化。采用InertsilNH2色譜柱(250 mm×4.6 mm,5 μm)及示差折光檢測器,流動相為V(乙腈)∶V(水)=70∶30,柱溫40 ℃,流速為1.0 mL/min。麥芽糖濃度在1.00~5.00 g/L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標回收率為100.6%,RSD為1.4%。本方法簡便快速、結果準確,克服了蛋白沉淀不完全,吸附嚴重等現象,為微量樣品的分析提供了簡單廉價超濾手段,適用于蛋白類制品小分子樣品的前處理。
【關鍵詞】 中空纖維,麥芽糖,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高效液相色譜
1 引 言
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在臨床上主要用于免疫調節[1],麥芽糖是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中的穩定劑。當麥芽糖含量過低時,影響蛋白質的穩定性;含量過高時,則會影響病毒滅活效果。因此,準確控制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中麥芽糖的含量十分重要。傳統的測定麥芽糖的方法是將樣品中的蛋白沉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2~5]。由于蛋白沉淀時并不完全[6,7],使色譜柱性能逐步發生改變,影響色譜柱壽命。分析測定蛋白中小分子時,需要對蛋白進行沉淀。常用的沉淀蛋白的方法有:甲醇、乙醇、乙腈等有機溶劑沉淀蛋白[8,9],磺基水楊酸等沉淀劑沉淀蛋白[10]和三氯醋酸等強酸沉淀蛋白[11]。未沉淀完全的蛋白直接影響測定結果的準確度, 并且易吸附在色譜柱的填料小孔處,縮短色譜柱的使用壽命。
通常的超濾技術是一種加壓膜分離技術,采用切向流過濾方式,使被處理溶液平行于濾膜表面流動,與濾過方向垂直,溶液在壓力的作用下濾過,從而減小濃差極化現象,適用于大規模蛋白的分離和純化[12],但不適合分析級樣品的處理。對分析級的樣品處理雖然有小型的商品化的離心超濾裝置,超濾膜水平放置,在離心超濾過程中,容易產生濃差極化現象,間接導致膜滲流量下降和分離效率降低,僅適用于細胞和大分子的濃縮和制備。近年來,又出現了垂直放置的超濾膜,離心力不僅提供了過濾動力,且幾乎與膜平行的離心力減少了濃差極化的形成,但是其平面膜的結構,使得它對離心力有一定的限制。離心力過大,會使膜的孔徑發生變化,甚至破裂。本實驗采用的U型中空纖維膜與離心力完全平行,可消除濃差極化現象,且由于中空纖維的管狀結構,是由管外至管內的過濾方式,因此離心力不影響膜的孔徑和超濾性能。實驗采用長約15 cm的中空纖維,在相對離心力為1250 g時,就可得到近50 μL的濾液,足以滿足色譜分析需求。且簡便快速,結果準確,克服了濃差極化現象,容易收集,在蛋白制品前處理中是一種節能環保的分離方法,適合于蛋白類樣品的前處理。
2 實驗部分
2.1 儀器與試劑
LC20AD泵及RID10A示差折光檢測器 (日本島津公司);TDL5臺式離心機 (Anke 公司);聚丙烯中空纖維,壁厚20 μm,外徑 400 μm,截留分子量6000(杭州凱潔膜分離技術有限公司)。麥芽糖對照品(100287200601);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蛋白含量5%,批號:200709S01,200709S02,200709S04(河北大安制藥有限公司);乙腈(色譜純, 美國Dikma公司);水為二次蒸餾水。
2.2 色譜條件
Inertsil NH2 色譜柱(250 mm×4.6 mm, 5 μm,美國Dikma公司),流動相為V(乙腈)∶V(水)=70∶30,柱溫40 ℃,流速為1.0 mL/min,進樣量為20 μL。
2.3 實驗裝置
將中空纖維切成長約15 cm的小段,放入二次蒸餾水中超聲清洗15 s,晾干、備用。將兩個注射用針頭穿過橡膠塞插入已處理好的中空纖維中,并將其置入離心管中。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 圖1 中空纖維離心超濾裝置
Fig.1 Hollow fiber centrifugal ultrafiltration device
2.4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準確稱取250 mg麥芽糖對照品于25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對照品儲備液。其中麥芽糖的濃度為10.0 g/L。準確移取1.5 mL對照品儲備液于5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對照品溶液,其中麥芽糖的濃度為3.00 g/L。
2.5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準確移取1.5 mL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于5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作為樣品溶液。取樣品溶液適量,置“2.3”節下實驗裝置中,于離心機中離心15 min,相對離心力1250 g,取出中空纖維,用進樣器抽出中空纖維內的供試品溶液,每個中空纖維大約可收集50 μL,取20 μL注入色譜柱分析。 分 析 化 學第37卷第9期孫 婷等:中空纖維分離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中的麥芽糖
3 結果與討論
3.1 系統適應性及專屬性實驗
在“2.2”節的色譜條件下,分別取麥芽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20 μL進樣,記錄色譜圖(如圖2)。麥芽糖出峰時間為8.2 min,理論塔板數以麥芽糖計算不低于5000。實驗結果表明,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色譜系統的適應性及專屬性良好。
3.2 線性關系與檢出限
分別量取對照品儲備液0.5,1.0,1.5,2.0和2.5 mL于5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得一系列標準溶液,各取20 μL進樣。以麥芽糖峰面積A為縱坐標,濃度C(g/L)為橫坐標,得回歸方程:A=1.29×105C+6.59×102(r=0.9999)。結果表明,麥芽糖在1.00~5.00 g/L濃度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取線性對照溶液最低點繼續稀釋,進樣并記錄色譜圖,按S/N=3計,麥芽糖的檢出限為0.25 g/L。
3.3 精密度、重復性及穩定性實驗
取同一方法配制成的供試品溶液,連續進樣6次,進樣量20 μL,記錄色譜峰面積,麥芽糖含量的RSD為0.5%。取同一批號(批號:200709S04) 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6份,按“2.5”節方法配制成供試品溶液,進樣量20 μL,記錄色譜峰面積,麥芽糖含量的RSD為0.8%。取同一批號 (批號:200709S04) 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按“2.5”節方法配制成供試品溶液,分別于0,2,4,8和12 h進樣分析,記錄色譜峰面積,麥芽糖含量的RSD為0.8%,結果表明供試品溶液在12 h內穩定。
3.4 加樣回收率實驗
取同一批號(批號:200709S04)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1.5 mL于5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作為樣品溶液。準確移取9份樣品溶液各5 mL分別于10 mL離心管中;準確移取麥芽糖儲備液1.2,1.5和1.8 mL各3份,分別于5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分別加入到樣品溶液中,按“2.5”節的方法配制供試品溶液,取樣品溶液適量,置“2.3”節實驗裝置中,進樣量20 μL,計算麥芽糖平均加樣回收率。計算結果見表1。
3.5 樣品含量測定
取不同批號的3批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將其用二次蒸餾水稀釋100倍,參考“2.5”節的方法配制供試品溶液,加入中空纖維離心超濾裝置,進樣量20 μL,根據色譜峰面積計算麥芽糖的含量(見表2),結果令人滿意。表1 麥芽糖加樣回收率測定結果
參考文獻
1 Ren YueMing (任躍明), Cheng YaQin (程雅琴), Ni DaoMing(倪道明). Chin. J. Biologicals(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 2005, 18(1): 73~75
2 Lü YingNian (呂應年), Jiang GuiXiang (蔣桂香), Wu KeFeng (吳科鋒), Zhu GuangZu (朱光祖). Chin. Hosp. Pharm. 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 2006, 26(6): 685~686
3 Gao XueJun (高雪軍), Feng DeJie (馮德杰), Li Shu (李 澍), Zhu LiPing (朱莉萍), Cheng Yi (程 夷). Prog. Microbiol. Immunol.(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 2001, 29(4): 48~51
4 Cai XinXin (蔡欣欣), Zhang XiuYao (張秀堯). Chinese J. Health Laboratory Technology(中國衛生檢驗雜志), 2007, 17(6): 968~969
5 Cai YQ, L J S, Shi Y L, Liang L N, Mou S F. J. Chromatogr. A, 2005, 1085: 98~103
6 Yin J F, Yang G L, Wang S M, Chen Y. Talanta, 2006, 70: 208~212
7 ChávezServín Jorge L, Castellote Ana I, Carmen LópezSabater M. J. Chromatogr. A, 2004, 1043: 211~215
8 Wei ShouLian (韋壽蓮), Zhang SuBin (張素斌), Yan ZiJun (嚴子軍). Chinese J. Anal. Chem.(分析化學), 2008, 36(4): 499~503
9 Zheng YongYi (鄭雍怡), Wang Yan (王 彥), Zhang Ji (張 計), Wang RenFeng (王刃鋒), Yan Chao (閻 超). Chinese J. Anal. Chem.(分析化學), 2008, 36(5): 588~592
10 Zhang YaoTing (張耀廷), Guo Yan (郭 巖), Xin JiHua (辛暨華), Zhou LiWei (周莉微), Zeng Wei (曾 衛), Zheng XiaoLi (鄭曉麗). Chin. J. Biologicals(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 2001, 14(4): 247~248